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64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阳明病(185条条文争议条文新解)
userphoto

2024.03.25 山东

关注

张胜兵中医


讲课时间:

伤寒阳明篇已开启,后续的张胜兵品《伤寒》系列课程也会在直播群讲解,讲课时间不定期更新,如想进微信群直播听课,请加咨询号进群,讲课前我们会以群消息通知各位。

语音收听方式:
1、伤寒论直播群
2、喜马拉雅输入“张胜兵品《伤寒》反复收听,并可评论区留言,专人回复。
3、公众号语音与文字同步。
说明:文字来源于张胜兵先生语音,粉丝转换文字,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主播丨张胜兵

扫码听全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音频信息

注:喜马拉雅FM同步上线,品读更多经典好书,敬请期待!

太阳发汗汗不彻,转属阳明邪入里

太阳不治传少阳,反汗出者亦阳明



1

解读(上)

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185条条文。

我们先看条文的原文。第185条条文:本太阳病,出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这条条文呢,2000年来争议不断。正所谓千人千伤寒,百人百仲景。历代医家对这条条文的理解各不相同。这是由于《伤寒论》的条文最开始是写在竹简上,仲景呢,惜字如金。所以很多条文省略了内容,只用其中几个词来代表很多意思,因此,出现了后世解读的不同。

因为竹简刻一个字很不容易,为了节约这个竹简,节约这个工序,因此,古人在写东西的时候尽量选用文言文,那文言文它的优点是能够用最少的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含义。而且呢,读起来又有美感,那么其缺点呢,就是所指有时候没有那么明确,导致后世医家,出现了不同的解读。当然,这也是2000多年来《伤寒论》魅力之所在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管有多少人解读《伤寒论》的条文,本条条文出现了多少种解读,不同的解读,我呢,先把我本人对这条条文的解读先表达一番。然后再通过对比古人其他的一些解读,我们看一看究竟如何解读才更符合仲景本意。

对这些条文呢,我是这么理解的。本太阳就是个患者本来是太阳病,那太阳病肯定要发汗解表。本太阳,本来是太阳病,刚开始得病的时候呢,用了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然而呢,这个汗出的并没有那么的透彻,因此,就传变为了阳明病。那么这是前半部分,因而传变成阳明病。后半部分呢,伤寒,出现发热,不出汗,继而患者又出现了呕吐,不能吃东西,然后又出现了全身汗出连绵不断,这个呢,也是转成了阳明病。

这就是根据我的本意来把它这个解读,就这么个意思。什么意思呢?前面一段意思就是太阳病本来要通过发汗的方法。但是呢,由于发汗不彻底,那么有一部分邪气,就传变到了阳明,就这么个意思。

那么下半部分呢,说的是病人得了太阳病,而且是太阳伤寒发热无汗的这种太阳病。那么他呢没有说进行治疗,因此我们可以默认为他没有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现了什么?呕不能食。呕不能食呢,我的理解是。从太阳病传遍到了少阳病,那传遍到少阳病之后呢,继续随着病情的发展又出现了而反汗出濈濈然。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病,又转到阳明了。

所以第二段我个人认为是从太阳传到少阳,又传到阳明的过程,那这就是我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这么理解呢?我肯定会给出我的相关的论点论据,仍然是通过以经解经。那么其他医家的不同观点呢,我后面再来提出来,并进行对比。

总的来说前面一部分,因为这条条文分两部分嘛,前面这一部分,也就是说第一部分,基本上没有异义,就是古往今来,大家都是这么理解的,都是理解得了太阳病,发了汗,那汗出的不够透彻,还有一部分邪气没有随汗出去,因此,他传到了阳明,都这么个意思。所以呢,这个呢,我们就不用多解释。但是,我们熟读《伤寒论》的人知道这条条文,我们好像似曾相识。没错,我们在《伤寒论》太阳病里面第48条有一条条文和这一条,极为相似。来,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下第48条条文。

第48条条文: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至微汗出不恶寒。当然后面还有很多,这条条文很长,那么前面的这一段话,这第一句话和我们本条第185条的前面部分是类似的,只不过第48条说的是二阳并病,而我们本条写的是本太阳。

由于我在解读第48条条文的时候,讲的已经非常的清晰明了了,因此呢,在这里第185条条文的前半部分我就不做过度解读。免得出现重复,那么大家可以回过头在喜马拉雅《张胜兵品伤寒》再去听一听第48条条文,或者在《张胜兵品伤寒》这本书里面第48条条文,写的非常的详尽。但是本条条文的这个争议在下半部分,也就是第二部分,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说法,那么我们接下来重点看本条条文的下半部分。

2

解读(中)

首先呢,我已经摆明了我的态度,我认为下半部分呢,是太阳病传到少阳病,然后再传到阳明病的过程,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呢,是因为它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就这个意思。伤寒发热无汗,伤寒发热无汗,其实,它这里应该有省文。应该是伤寒发热恶寒无汗。省略了“恶寒”为什么要省略呢?我刚才已经讲过了,首先他是竹简写的。那么这个资源有限,因此呢,他写了省文省略了,因为太阳伤寒是发热恶寒无汗的。那为什么他把“恶寒”省掉,把无汗做重点写出来呢。那是因为要跟后面的,而反汗出濈濈然者,反汗出,前面提到无汗,后面提到有汗,它要形成对比,因此,他刻意的把无汗列出来,嗯,和后面转属阳明之后的反汗出形成对比。

也正是由于这里是省文,把发热恶寒的恶寒两个字省掉了,因此,引起了诸多争议。

那么有的医家就认为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这个应该是在一起的。那么这个在一起呢,就有各种解读。有的医家认为发热无汗。呕不能食,是一个过程。发热无汗呢,他认为是伤寒,然后呢,由于这个患者本来就有胃热,于是乎呢,就出现了呕不能食。突然呢,汗出来了,这个时候呢,我们发现,他是由太阳传到了阳明,也就是说有医家认为后面这一条仍然是太阳传阳明。呕不能食呢,被这些医家强行解读为胃热,所以呢,出现呕不能食。

那么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多少呢?第一,《注解伤寒论》成无己,他就直接认为这个呕不能食,和少阳没有关系。他怎么说的?他说: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太阳受病也,若反汗出,濈濈然者,太阳之邪,转属阳明也。就这么简单,他的解读就这么简单。他把呕不能食直接说成是伤寒的一个证,一个临床表现。

《医宗金鉴》吴谦他说,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为太阳之邪欲传也。若无汗为太阳阳明之表尚在,汗之可下,今反汗出濈濈然者,是邪以转属阳明之腑,可下不可汗也。也就是说,他也认为与少阳没有关系。

而《伤寒来苏集》柯琴,他的意思是:胃实之病机在汗出多,病情在不能食。初因寒邪外束,故无汗,继而胃阳遂发,故反汗多,即呕不能食时,可知其人胃家素实,与干呕不同,而反汗出,则非太阳之中风,是阳明之病实矣。

那么柯琴呢,有所进步,他至少认为这个呕不能食,跟太阳没关系,但是他说的是这个病人胃家素实,说这个病人平时就有胃热,所以他才呕不能食的,这是他解读的。

而黄元御在《伤寒悬解》里面,他是这么说的,他说:太阳伤寒,经证未解,发热无汗,呕不能食。缘寒邪束迫,胃气壅逆,故无汗而呕,食不能下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必因胃腑有热,蒸其皮毛,是为转属阳明也。他的意思是,有寒邪束缚,胃气被壅滞了,所以他才会出现无汗而呕,那按照这个意思的话,那就所有的太阳伤寒,那么都是呕不能食哦。请注意呕不能食这四个字,我一定要强调呕不能食,它的原文是呕不能食这四个字。

那么事实是真的如此吗?我们看一下,关于这个呕不能食仲景究竟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我们看《伤寒论》第3条条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也就是说,仲景在描述太阳伤寒的时候,用了呕逆两个字,并不是呕不能食。那么呕逆和呕不能食有没有区别?呕逆就一定不能吃东西吗?呕不能食,请注意,呕不能食这四个字。

那么仲景用在太阳伤寒时是“呕逆”两个字。所以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你一定要把它说成是太阳伤寒吗?

我们先打一个问号,我们接着往下看。其实,关于呕这个字,仲景在三阴三阳皆可出现,我们刚才说的太阳伤寒第3条条文是太阳伤寒有呕逆这两个字。

而太阳中风呢?我们看第12条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你看这个太阳中风他用的是什么词?干呕。他有没有说不能食,没有吧?他说的是干呕,所以太阳伤寒是呕逆,太阳中风是干呕。

我们再来看看太阴病,第273条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那么太阴病用了什么?重要是腹满而吐,食不下。他可以用吐、食不下来表达,和我们的呕不能食也不一样。

至于少阴病,厥阴病的与呕吐相关的都会有什么?有脉微,肢厥,下利清谷等等,和我们185条所说的呕不能食,那离的更远,这里我们就不做讨论了,因为大家的分歧点不在这里。在哪里呢?在我个人认为这里一定要咬文嚼字,呕不能食。而呕不能食,我们已经说了太阳病,这个以及太阳的伤寒,太阳的中风都说了,三阴病我们也说了,他们的呕的特点。

那么我们唯独没有说少阳病,为什么我要把少阳病列到最后来说呢?因为我要证明我的观点,那我们请看第266条条文原文。

第266条条文: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看到没有,里面用了什么?里面用了哪几个词?呕不能食,只是前面有个干,干呕不能食,纵观所有条文,只有第266条的呕不能食,和我们185条的条文呕不能食一模一样,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仲景用呕不能食这四个字代指了什么?代指了少阳病。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对条文对了这么多,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只要把第266条条文和第185条条文进行对比就知道啦,你这么多医家对于呕不能食的解读。通通都不是张仲景本意。

张仲景的本意就是把伤寒发热无汗说成太阳表证的,把呕不能食说成了少阳病的,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他的意思就是太阳病,少阳病出现了汗濈濈然的,就是到了阳明病,就这么个意思。

你可以理解他说是太阳转到少阳,再转到阳明,你可以这么理解。你甚至把它理解为无论太阳病还是少阳病,而反汗出濈濈然的都是转到了阳明,他是这个意思,仲景想表达这个意思。

并不是那些医家所说的,有的人认为这个呕不能食就代表了太阳病的呕逆两个字,太阳伤寒的呕逆怎么可能呢?如果说它代表了太阳伤寒的呕逆。何不在这里就写呕逆两个字。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用四个字,呕不能食四个字呢?没有必要,所以说这里的呕不能食,绝对不是太阳表证的呕,一定不是。因为太阳伤寒是呕逆,太阳中风是干呕。只有两个字就可以了,他何必多此一举在这里说四个字呢?所以他肯定不是代表,跟太阳没有关系的,不是代表太阳。

那么那么多医家有的说这个呕不能食是因为有胃热,所以呕不能食,有这个必要吗?他在这里用呕不能食说胃热。仲景在这里惜字如金,用呕不能食仅仅为了表达一个胃热吗?外面有寒气,这个人本身就有胃热,于是乎呢,就出现了呕不能食。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仲景没那么傻吧,为了表达一个意思,表达有胃热,这么干,用一个他在少阳病当中用的典型的,呕不能食四个字来去描述胃吗?你认为可能吗?我想问一下这刚我刚才所说到的这些人。

哪些人呢?成无己、吴谦、柯琴、黄元御,你们这些人,仲景是这个意思吗?是为了用呕不能食来表达胃热吗?显然不是,为什么你们不能联系上下文?那仲景用词,是很讲究的,这里的呕不能食就是指少阳病,来代指少阳病。

那有的人说张老师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那么有没有可能这里是太阳少阳并病或者合病,然后转汗出濈濈然者变成了阳明病呢?

既然要这么问,那我也回答你,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请看条文第146条条文,我们看一下原文。

第146条条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那柴胡桂枝汤?太阳少阳都有,那么他说的什么?他说的是微呕,根本就不是呕不能食,所以他不可能是柴胡桂枝汤证,不是太阳少阳并病或者合病。

呕不能食就已经代表了一个很标准的小柴胡汤证,所以这个呕不能食其实省略了关于少阳病的一段文字,就这么简单。

因此,我认为以前的医家解读应该都不是仲景本意,而我所解读的可能最接近仲景本意。伤寒发热无汗,这里省掉了恶寒,就是为了突出无汗,与后面的反汗出形成鲜明的对比。呕不能食,只在少阳病第266条出现过,一模一样,这里的呕不能食就是代指了少阳病,因此这条条文应该是太阳病到少阳病,然后再到阳明病。是说的这么个意思,这种传变。

3

解读(下)

我们回过头一看一下,我们的开篇诗:太阳发汗汗不彻,转属阳明邪入里。这不就是这条条文的前半部分,这个没问题,所有的医家基本上表达的都是一致的。后半部分呢?太阳不治传少阳,反汗出者亦阳明,对后面这部分是有太阳病,伤寒发热无汗,这太阳伤寒,那这里没有说经过治疗就出现了什么?呕不能食。呕不能食代指少阳病,少阳病呢,又没有经过治疗,也没有说治疗的过程立刻就出现了,而——有个转折,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又出现了这一个流汗濈濈然,濈濈,第二声。濈濈然是汗出。因为这个濈呀,是指聚集的意思,聚集的意思,聚集的样子,濈濈然呢,是指这个汗聚集流出来。这个濈濈然呢,还有迅速的样子的意思,就这个汗,聚集迅速的流出来,相当于阳明病的流汗的一种,蒸蒸发热的一种特征的一种描述,这个濈濈然是这么个意思,而反汗出濈濈然,这个汗流出来,也很快,也很多这个样子。是为了描述蒸蒸发热流汗的样子,这个濈濈然,所以它是来张仲景是用来描述阳明病的。

那么又有的人可能说了,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有没有可能他只说了少阳病,没有说太阳病呢?不可能。为什么呢?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呕不能食是少阳病,发热无汗呢?别人少阳病是寒热往来,不是发热无汗,所以说发热无汗,呕不能食在一起,去研究它,讨论它,是自相矛盾的。

那么关于这个解读呢,这个条文的解读我们就讲到这里,嗯,在这里呢,历史以来的医家,这些中医史上地位非常高的解读《伤寒论》的这些名家呀,没有一个和我的观点是相同的。当然,你们也可以去多多查资料,看究竟我说的有没有道理。他们这些名家为什么错的都是一样?会不会认为我说的太咬文嚼字了?但是我告诉你,《伤寒论》就必须得咬文嚼字啊,因为他就是通过竹简过来的嘛,肯定得咬文嚼字的。

而且我们还要知道仲景喜欢用哪样的语法,倒装结构,插入语啊,用什么样的形容词啊,用什么样的省文。他的文法结构一定要掌握清楚。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考虑在内的话,你是不可能知道仲景本意的。古人云: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不把文言文学好,这些语法结构啊,什么省文、插入语、倒装句搞清楚的话,你想完整的理解仲景本意,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呀,我时常的感谢自己在十多岁的时候强迫自己,没有人强迫我的,我只是觉得这个古文言文,它的文字的美,吸引了我啊,所以我十多岁的时候,自行的强迫自己背了唐诗宋词元曲各300首,另外,我还将红楼梦里面的诗词进行了整理归类。我也背过成语词典,这些都是我十多岁的时候啊,应该是在13岁到15岁之间,13、14、15这三年以内完成的。通过寒暑假的时候,每天就强迫自己背一些,背了三年,但是现在看来,对于我学习这一个中医古文,特别是《伤寒论》,对于它们的理解啊,有我自己的特有的优势了,所以现在看来,现在的我很感谢13岁时候的我,所以你今天,你努力了,那么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努力的你。

感谢大家收听我的讲课,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喜马拉雅订阅张胜兵品伤寒。在淘宝京东也可以买到《张胜兵品伤寒》的书。

张胜兵最新力作:张胜兵品《伤寒》出版了!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普及中医,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中医的精髓,进一步推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味药就能治失眠的栀子豉汤
张胜兵品《伤寒论》95
江湖医侠 《悟道张仲景》:“病、脉、证、治”的涵义解读
论“热在皮肤,寒在骨髓”、“寒在皮肤,热在骨髓”
第39 讲 阳明病纲要
投稿|对茯苓四逆汤的思考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