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煎药服药?这篇文章解除你所有的疑惑!

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适当,关系到其药效。药材煎煮前如何处理?煎药用具及用水如何选择?煎药火候、时间如何把握?煎煮要不要加盖?药液都要温服?......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正确服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几个注意事项:

1

煎煮前药材处理

清洗  煎煮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草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

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2

煎煮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不要用微波炉煎药  有些病人抓好药后,为了省事常常用微波炉煎中药,其实煎中药最好不要用微波炉。药材变性: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利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在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从分子水平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且不利于掌握熬药水分,火候,无法进行搅拌。

3

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煎药的用水量应在煎煮前加足,不要在煎煮中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4

煎药的火候

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Q.中药煎煳了可以接着加水熬吗?

中药能治疗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碱、皂素、鞣质等有效成分。中药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药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来,以利于治疗疾病。

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煎熬时间短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来,影响治病效果;煎熬时间过长,会使有效成分(例如挥发性成分) 遭到破坏或丢失,并且还会把药煎煳。中药一旦煎煳,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例如,滋补性中药煎煳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不可能再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煎煳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大部分中药煎煳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甚至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因此,中药煎煳后应丢弃。

Q.煎煮时要不要加盖?

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通草、菌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被煎透。

5

煎药的时间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尤其注意药材的先煎、后下。“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等,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复煎  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Q.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 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6

煎药的滤取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7

服法有讲究

服药时间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服药量  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

药液温度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再喝,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对于清热类中成药片剂或胶囊剂,用温水或凉开水送服比较好,水温太热,会导致药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挥发掉。而对于感冒清热颗粒等颗粒状清热类中成药,通常会含有一些清温解表的成分,水温过热也会影响药效。因此,对于这类颗粒状中成药,应当用60℃~70℃的水冲开,等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服用。

Q.口感太差,可以加糖吗?

中药汤剂效果很好,但是比较苦,不用说孩子,就是大人喝着都困难。于是有人想,为掩盖难以下咽的苦味,可不可以在汤药里加点糖呢?这种只顾爽口的做法不宜提倡,否则轻者降低疗效,重者还会产生副作用。 

在每个
方剂中,组成的药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而糖类也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例如,糖具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中焦虚、胃痛的病证,因此中医也把糖类作为一味中药。不过,它在临床使用中也有所禁忌。 

  
首先,多食会助热,如果病人具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体内、痰积聚在体内、舌苔厚腻等情况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
不良反应。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再次,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最后,有些药通过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例如黄连,就是通过味觉分析器的兴奋,进而提高食欲中枢的兴奋,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从而发挥健胃的作用。如果加糖,就会失去这种作用,也就达不到治疗的效了。

8

服法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 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仁、红花 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9

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有人问,在服用中药时,中医往往要求忌口,如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或油腻食物等,那么忌口是在服药期间还是吃中药的前后多少天?还是今后一直都要忌口?其实,中医之所以讲究忌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医看病是讲究辨证的,二是中药具有四气五味,而食物同样也具有四气五味。

疾病有寒热虚实,即使同一种病,也会因病人的体质不同而有寒热虚实的差异。因此,中医不但在治疗上用药物以补偏救弊,在饮食上也要结合病情而进行忌食或“偏食”,以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或降低其副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忌口”,实际上也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食物也有类似药物的四气五味,为了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中医“忌口”一说。

忌口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疾病的性质而忌口,属于病性忌口。如各种热证、上火的人及外感病,应忌食辛辣、肥甘、油腻、煎炸食物;而寒凉病证者,则应忌食生冷或性质寒凉的食物;哮喘发作期间,忌食蛋、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痔疮、皮肤病者,忌食海鲜、羊肉、狗肉等发物;水肿病患者,忌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等。二是根据所服药物的特性和配伍禁忌而忌口,属于药性忌口。如服人参时,忌萝卜;服鳖甲时,忌苋菜、薄荷;服茯苓时,忌醋等。此外,服任何中药时都不要喝浓茶,因浓茶中含鞣酸很多,与中药同服会降低疗效,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病案分析:一中学生因发烧不退住院治疗,某老师在此从事学术活动,遂被邀请去用中医退烧。处方用药,只服2剂,发烧即退。发烧时,该学生没有食欲,待烧退后,食欲大增,并要求吃肉,其母遂买几个猪蹄煮之。中午吃了以后,当晚烧又复起。再处一方,并嘱饮食清淡,两天后烧退。其母严格按照医嘱,饮食中不给孩子吃肉,并准备出院。出院那天,有同学去看望,中午吃饭时主食吃面条。一同学想到他病了一场,体质虚弱,便给他盛了两碗很稠的面条吃,并在面中加了个鸡蛋。岂料当晚又发起烧来,无奈再请该老师治疗,并嘱烧退后不吃肉,面也只吃稀汤面,调理一周,烧未再起。

这个病案很能说明中医治疗外感发烧的忌口问题。《黄帝内经》对外感发烧后的饮食护理早就指出:“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意思是当外感发烧减轻或退烧后,不能吃肉食,否则就可能复发。即使是面食类食物,也不能多食,否则就可能使发烧遗留不退,或出现许多感冒后遗症。

好书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轻人,你还会煎中药吗?
亲自煎药与代煎药效大PK 了解煎药的基本知识
煎煮中药有学问
中药的煎煮是一门学问!
中药常识知多少
中药煎药专业术语及患者常问的问题解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