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4讲

【7.42】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37五苓散.jpg

我们来看看《伤寒论》里面跟「五苓散」有关的条目。

【5.22】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

【7.42】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43】 太阳病,发汗已,脉浮弦,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44】 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45】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8.20】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8.35】 本已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9.68】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①,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 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再看看退黄的「五苓散」+茵陈。

【8.12】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 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 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 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9.92】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②)

跟「五苓散」有关的条目所述对应症状,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种:

1、口渴,狂喝水;

2、口渴,但是一喝水就吐;

3、整个人烦躁,小便不利;

4、身发黄。

太阳中风,我们用「桂枝汤」解肌。条目“脉浮……微热”,是太阳区域受邪,自然用桂枝来解表邪;然后“小便不利……消渴者”,药方里没有炙甘草来定中焦,因此指向的是全身水代谢的问题,那就用茯苓,猪苓和泽泻三大气化利尿剂。

伏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御览作茯神,案元本云:其有抱根者,名茯神)生山谷。

猪苓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注(诸)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猳猪尿。生山谷。

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

——《神农本草经》

茯苓,夫清浊本之阴阳,阴阳兆于水火,水火属之心肾,心内阴外阳而位于上,肾内阳外阴而位于下。茯苓之用,能于阴中吸阳以归阴,又能于阳中引阴以归阳,是故在上者,阴宅阳中,则火有所主而下交于水,水中之火自从地气而蛰藏;在下者,阳宅阴中,则水有所主而上交于火,火外之水自从天气而发育,是所谓神足则气充,气充而精盈,精盈而气固,忧恚、惊邪、恐悸、口干、舌焦,又何自为患哉!故其升清降浊,特从阳吸阴,由阴归阳之余事耳,至若茯神入土较浅,故止能入心,以得阳厚,得阳中之阴不厚也。

——《本经疏证》

茯苓是长在松树根部的菌类,抱松根的叫茯神,可入心,安心养眠。

本草家认为松树凌冬不凋,阳气很足,阳气上通,所以松树可以长得很高大,阳气下达结为茯苓,茯苓得松树之阳气。气充盈,上可发越清阳,味寡淡,下可排湿浊之气。

松树茯苓这种特点,有调节水气,或者说调节水能量,或者说调节水的形而上那部分的能力……中医黑话叫“运转水精之气”,比如「真武汤」的走法就是运转任督二脉水精之气。

仲景书中茯苓、猪苓各自为功,又每相连为用,似若断难相混者,何哉?盖亦可察物理而知之矣。夫松之概,挺拔劲正;枫之概,柔弱易摇。松之理麤疏,枫之理坚细;松之叶至冬益苍翠而不雕,枫之叶至冬遂鲜赤而即落。是其一柔一刚,显然殊致。茯苓属阳,治停蓄之水不从阳化者;猪苓属阴,治鼓荡之水不从阴化者。

——《本经疏证》

《神农本草经》用字很龟毛,茯苓是“利小便”。我们都知道小便出来有个“气化”的过程——把无形的能量从水中抽出并留在体内,再把水剩下的有形实体排出体外——茯苓加强的就是这个“气化”的过程。而猪苓是“利水道”,指的是水路不太通畅,猪苓会把管道通一通,同时推动“气化”后的废水排出去。

简单来说,茯苓主要是调动水的无形能量,猪苓则调动水的有形实体。

关于泽泻的讨论和发挥很多,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有:

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名医别录》

泽泻的“起阴气”,跟葛根的“起阴气”不太一样。

泽泻生长在浅水湾的淤泥里面,然后一根苗苗能够长出水面。医家认为水下长出来的东西都属肾——苗苗能破水面而起,可以起肾气通到耳窍,所谓“肾开窍于耳”,所以《神农本草经》有“久服耳目聪明”的字眼。

泽泻其用有四,入肾经一也,去旧水,养新水二也,利小便三也,消肿疮四也。

——《医学启源》

上述泽泻的四个用法,归纳起来就是——泽泻入肾,泄死水,利小便,消水肿。所以泽泻有泻肾的调调,这样本草家又有事情做了,说泽泻要利小便就要生用,要入补剂的话——比如「肾气丸」——就要盐制。

这点还真是很要紧,泽泻用多了是会虚掉,所以老人家用的「肾气丸」最好去掉泽泻。胖叔做自己用的「肾气丸」,都是先拿盐水泡一下泽泻,晒干后才入药的。

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

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致偏胜之害也!

——李时珍

上面李时珍对泽泻性味功用的归纳还比较到位,只是有个bug——《伤寒论》里面仲景给出的是「肾气丸」的方子,而不是「地黄丸」。还有一个点要抓住——“降令太过……真阴潜耗”,中医黑话就是“利湿伤阴”。一般来说,把湿气水饮清掉,就不能再持续地用「胃苓汤」和「五苓散」这类比较通利的药,可能会搞到阴虚。

我们回到条目“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脉浮,说明有风邪进来,免疫系统跟病毒打起来了,有点发烧;小便不利索,上面嘴巴口渴得不得了,喝了水又没有多少尿,这就有点吓人。

病人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是因为外邪进入人体,打断了膀胱区域水份的“气化”布输,继而引发身体水代谢宕机——膀胱不气化,肠道不吸水,细胞缺水,所以烦渴——进一步就是饮水则吐:【7.45】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的结构里面,茯苓,猪苓和泽泻三大气化利尿剂中,茯苓帮助小肠吸水和膀胱气化,猪苓通水道排废水,泽泻泄邪气,起阴气;另有白术负责肠胃吸水,并刺激脾把水精之气运化供给五脏六腑;加一味桂枝散风邪,通阳气。这样邪气得泻,水代谢重新进入良性循环。

再来说说「五苓散」的现代服用剂量。汉代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我们要用的话,可以参考下面的剂量——现代人的肾太芝麻虚,一般都把泽泻的量调小一些。服用「五苓散」需要多喝烫嘴巴的热水,微微出汗,这个感冒就好了。

38五苓散现代剂量.jpg

有医家认为「葛根汤」,「桂枝汤」,「麻黄汤」和「桂枝加葛根汤」是太阳膀胱经病,「五苓散」是太阳膀胱腑病,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只是仲景定义的膀胱区域很广,身体到处都会挂到一些,甚至包括手小肠经太阳寒水之气也会挂到一点膀胱区域。

然后,JT叔叔说「五苓散」可以挡膀胱癌。

【7.43】 太阳病,发汗已,脉浮弦,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见前)

【7.44】 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这个条目也很搞。感冒着凉了,汗出,口渴,小便不利的用「五苓散」,汗出不口渴(也可能小便不利)的用「茯苓甘草汤」,这这这,怎么辨证?辨证点是什么?

「茯苓甘草汤」里面有茯苓,桂枝,炙甘草和生姜,炙甘草只有一两——中焦不用定了么?另外只有生姜没有大枣,这个条目出汗的症状不用姜枣调营卫了么?

在「小青龙汤」证,病人不口渴是因为脾胃和肺都冷掉了,所以不口渴;而这个条目的不口渴是因为脾胃那里有死水,所以不口渴,加二两茯苓把脾胃的水气吸掉就好了。然后表寒和风邪呢,用桂枝入营和生姜逼营出卫打掉就好了。

这个方子比较冷门,大家了解一下思路算了。

39茯苓甘草汤.jpg

【7.45】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过了。外邪进入人体,打断了膀胱区域水份的“气化”布输,继而引发身体水代谢宕机——膀胱不气化,肠道不吸水,细胞缺水,所以烦渴——进一步就是“水入则吐”。

这里“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提示是有膀胱腑蓄水证。

“水入则吐”——口渴,但是一喝水就吐,这里定了个病名,叫“水逆”。

JT叔叔说如果喝啤酒喝到有点到位了,吃一勺「五苓散」想消消水,「五苓散」可不是乖宝宝,药力碰到嘴唇就可能让你直接吐。

【7.46】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试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也。

病人双手压着心前膻中穴,这是心阳虚掉的象。然后听人说话也听不大清除,说明听力受损了——肾开窍于耳,听不清楚声音说明肾也虚掉了。

之所以搞成这样,是因为发汗发虚掉了,心肾两虚。

这里岔题说一下耳聋。如果病人感冒后“爆聋”——就是突然耳聋,属于少阳病,用柴胡系;如果治疗不当或者身体衰退,病人先耳鸣,然后听力下降,最后听不见,属于少阴病,用「肾气丸」补肾的结构。

若论治疗不当,四环素那是赫赫有名,这东西会引起牙齿黄耳鸣听力下降……

说回本条目的解法。多次发汗后,心肾两虚,耳朵听不见,这时候要用「真武汤」加「生脉散」,「生脉散」里面要用好一点的西洋参哦,强心肾补体液。最后用「肾气丸」收尾。

13真武汤加生脉散.jpg

台湾的马光亚教授是用「肾气丸」的结构跟柴胡开一起,同时调少阴和少阳,从医案来看效果很不错。可是胖叔用起来不顺手,因为柴胡药力向上,「肾气丸」药力向下,照着方子开给人,效果一般般。

【7.47】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发汗后,比如「麻黄汤」证,本来寒气束表就会有点喘,再喝那么多水,阳气宣发不畅,就会气喘。就如「苓桂术甘汤」证,中焦有死水,就会短气,吐气浅。

还有就是剧烈运动之后,阳气都被调到体表了,如果这时候再去灌一瓶冷冷的水,就算是盐水,或者电解质水,脾胃的阳气都不一定化得动,这样搞容易搞到肺水肿。

剧烈运动之后比较合适的是喝一杯温温的『Eagle牌』花旗参茶,帮助他水变我水,低调奢华有内涵。如果能来一碗「生脉散」就更NB。要是吃「烈日苁蓉丸」呢,那更是要上天!

钢铁侠.gif

【7.48】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搞大了,喝水喝汤药入口就吐掉,这这这……

从前文条目来看,汤水入口即吐,这是「五苓散」证对吧。

而有医家说,这是心气不降,有「栀子豆豉汤」前期的调调,因为马上就要到栀子系的条目了:)

如果再次发汗,那就会上吐下泻,这就比较难搞。一个要把阳气给救回来,一个又要补体液不至于脱水。那就推荐去医院打生理盐水,然后自己存一些口水偷偷磕一小把「附子理中丸」,回家再煮「独参汤」缓一缓。

原创声明:

连载的《伤寒杂病论讲义》属于胖叔原创,欢迎大家转发和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会诉诸法律手段保护作者原创权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水证论(一)
看刘渡舟教授怎样治水肿
五苓散证方理初探
肾阳虚水内停用真武汤?肾阴虚水内停用猪苓汤?①:肾阳虚水内停
前列腺通了!张仲景老方子,治好前列腺增生,湿气通,全身都通
泽泻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