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学之王:大卫·李嘉图。
userphoto

2023.07.09 山东

关注

01 叛逆者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然而,李嘉图的一生也充满了矛盾和对比,他既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又是一个失败的家庭成员,他既是一个幸福的恋人,又是一个悲哀的孤独者,他既是一个理性的思想家,又是一个感性的作家。

李嘉图出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一名成功的经纪人。李嘉图从小就显示出了对数学和商业的兴趣,他在14岁时就跟随父亲进入了股票市场,很快就掌握了交易的技巧和策略。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家族的事业和信仰。

然而,李嘉图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对犹太教的教条感到厌倦,他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思想,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他开始阅读各种书籍,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

他尤其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读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时,他被其中的理论和见解深深吸引。他觉得经济学是一门能够揭示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它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生产力、促进贸易、增加财富、改善福利。

李嘉图不仅满足于阅读经济学著作,他还想要与其他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人士交流和讨论。他结识了一些启蒙思想家,如杰里米·边沁、詹姆斯·穆勒等,他们对李嘉图的才华和热情给予了鼓励和指导。李嘉图也开始用笔名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涉及货币、贸易、税收等经济问题。

李嘉图的思想活动和社交圈子引起了他父亲的不满和反对。他父亲认为李嘉图应该专心于股票交易,不要浪费时间在无用的书本和空谈上。

他父亲更不能容忍李嘉图对犹太教的背离,当他发现李嘉图与一位贵格会女孩秘密恋爱时,他勃然大怒,断绝了与李嘉图的关系。母亲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

李嘉图为了追随自己的心愿,放弃了继承财产的权力,离开了家庭,与爱人结婚,并最终加入了基督教。

同样是在爱人和母亲之前为难,我们的陆游同志选择顺遂母亲的意志,一生活在凄苦哀怨之中,只能说陆游更孝顺,李嘉图更勇敢。

02 股神

理想是理想,生活是生活;爱情是爱情,面包是面包。李嘉图虽然厌倦了股票金钱游戏,却不得不面临面包的问题。好在李嘉图14岁那年开始就跟的父亲习得了一身炒股的本领。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短短几年内就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使得他能够过上舒适而自由的生活。他也没有忘记自己对经济学的热爱,他继续阅读、写作、讨论,并与其他经济学家保持联系。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对一些经济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解答。

这身本领让他赚到面包,赢得爱情,追逐理想。李嘉图在股票市场上最著名的交易是关于滑铁卢战役的结果的预测和投资。滑铁卢战役是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比利时滑铁卢附近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是拿破仑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结果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对伦敦股票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拿破仑胜利,那么法国将继续统治欧洲,英国将面临孤立和困境,英国政府债券和英镑将大幅下跌;如果拿破仑失败,那么法国将被迫接受和平条约,英国将成为欧洲的领导者,英国政府债券和英镑将大幅上涨。李嘉图对这场战役的结果有着清晰而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拿破仑必败无疑,他因此大量买入英国政府债券和英镑,以期待战争结束后获得巨额利润。然而,在战争结束后,李嘉图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当时通讯技术不发达,滑铁卢战役的结果传到伦敦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些人利用假消息来操纵股票市场,他们散布拿破仑胜利的谣言,造成市场恐慌,导致英国政府债券和英镑暴跌。李嘉图由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随波逐流地抛售自己的持仓,反而逆势而入购买更多的英国政府债券和英镑,等待真相揭晓。当真相揭晓后,李嘉图果然赢得了一笔巨额利润,据估计超过100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1亿美元,7个小目标)。李嘉图在股票市场上的成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富豪和名人,他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从事经济学研究和写作。他在41岁时就宣布退休,将自己的财富交给了他的儿子管理。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觉得自己已经赚够了钱,不需要再为了钱而工作;二是他觉得股票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可预测,不再适合他的风格和理念。他曾经说过:“我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我不愿意把我的财富冒险在那里。”李嘉图退休后,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经济学研究和写作上,他与其他经济学家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和交流,他也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李嘉图自始至终明白钱是工具不是目的,钱是维持我一生热爱的工具,既没有愤世嫉俗对金钱不屑一顾,也没有深堕其中成为金钱的奴隶。

03 首席辩手

大卫·李嘉图除了对爱情尤其的勇敢,对真理也是出奇的执着,面对真理寸步不让。也因此少不了和其他经济学家进行辩论,其中最出名的是和马尔萨斯以及马克思的辩论。

李嘉图vs马克思

李嘉图与马克思辩论的背景是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和财富的增长,但也带来了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导致了一系列的罢工、暴动和革命。

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等人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支持进步税制等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他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商品交换、收入分配、国际贸易等经济问题,他用收益递减定律来解释地租、利润和经济增长等经济问题,他用比较优势论来支持自由贸易的主张。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受到了黑格尔等人的辩证法思想和法国社会主义者等人的批判精神的影响,主张阶级斗争、反对资本主义、支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革命性的政治理念。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导致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他用劳动价值论来揭示商品交换、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经济问题,他用利润率下降理论来预言资本主义危机和崩溃等经济问题,他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斗争等社会问题。

辩论的过程

李嘉图与马克思辩论并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书面形式进行的。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论政治经济学及税收原理》,这本书被广泛地阅读和评论,也引起了马克思的注意和兴趣。

马克思在1840年代开始对李嘉图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他在1857年至1863年期间写了一系列的手稿,这些手稿后来被整理出版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

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第一卷,这本书是对李嘉图理论的全面的批判和超越,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的揭露和否定。

李嘉图与马克思辩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劳动价值论、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等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有着共同点和分歧点,他们既相互借鉴和吸收,又相互批判和反驳。

以下是他们辩论的一些要点:

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和马克思都认同劳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

但是,他们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运用有所不同。

李嘉图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商品交换、收入分配、国际贸易等问题,他认为劳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自然价格或长期均衡价格,而市场价格则由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总是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

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来揭示商品交换、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问题,他认为劳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生产价格或生产成本,而市场价格则由竞争关系决定,市场价格总是偏离生产价格而形成平均利润率。

李嘉图认为劳动价值是一个客观的、不变的、可度量的量,而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可变的、不可度量的量。

收入分配:李嘉图和马克思都认为收入分配是由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但是,他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是由土地生产力差异、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来决定的,他认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地租会不断上升,工资会维持在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水平,利润会不断下降。

马克思认为收入分配是由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等因素来决定的,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会不断增加,工资会被压低到维持生存所需的最低水平,利润会被转化为利息、商业利润、地租等形式。

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是一个自然而公平的过程,而马克思认为收入分配是一个人为而不公平的过程。

经济增长:李嘉图和马克思都认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所驱动的过程。

但是,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和前景有所不同。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有限的、缓慢的、不平衡的过程,他认为经济增长受到土地收益递减和利润率下降等因素的制约,他认为经济增长会导致不同部门和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大。

马克思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无限的、快速的、危机的过程,他认为经济增长受到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等因素的推动,他认为经济增长会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冲突。

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和平的过程,而马克思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动荡的、革命的过程。

李嘉图vs马尔萨斯李嘉图与马尔萨斯辩论是19世纪经济学史上最著名的辩论之一,它涉及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人口问题、贸易政策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问题,它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和方法,即古典经济学和马尔萨斯主义。辩论的背景李嘉图与马尔萨斯辩论的背景是19世纪初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导致了一系列的罢工、暴动和革命。同时,英国也面临着外部的挑战和竞争,如拿破仑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殖民地的反抗等。这些内外部的压力促使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有争议的经济政策,如玉米法、贸易保护主义、金本位制等。李嘉图和马尔萨斯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和思考的。他们都受到了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影响,他们都认同自由市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等自由主义的经济原则,他们都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商品价值和收入分配,他们都关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然而,他们也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立场和观点。李嘉图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他在14岁时就跟随父亲进入了股票市场,很快就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使得他能够过上舒适而自由的生活。李嘉图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进步税制等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马尔萨斯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在剑桥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成为了一名牧师。他在1798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人口论》,这本书引起了轰动和争议,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知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主张限制贸易、支持保护主义、反对进步税制等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他认为,人口增长是导致贫困和不幸的根本原因,他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人口增长,如延迟结婚、节制生育、鼓励移民等。李嘉图与马尔萨斯辩论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和前景: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有限的、缓慢的、不平衡的过程,他认为经济增长受到土地收益递减和利润率下降等因素的制约,他认为经济增长会导致不同部门和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大。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无限的、快速的、危机的过程,他认为经济增长受到人口增长和需求不足等因素的阻碍,他认为经济增长会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动荡。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是由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决定的,他认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地租会不断上升,工资会维持在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水平,利润会不断下降。马尔萨斯认为收入分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他认为在短期波动状态下,地租、工资和利润都会随着市场价格而上下波动。人口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李嘉图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他认为人口增长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然调节,他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正面的作用,如提供劳动力、创造需求等。马尔萨斯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他认为人口增长会超过经济发展而造成失衡,他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负面的作用,如消耗资源、降低生活水平等。贸易政策的选择和效果: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他用比较优势论来支持自由贸易的主张。马尔萨斯支持保护主义,他认为保护主义能够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从而增加国内需求和收入。他用有效需求论来支持保护主义的主张。

04 李嘉图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是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等人的一些观点,也对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或批判。他的经济思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对亚当·斯密的劳动命令价值论的发展和完善。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或者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他区分了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前者是由生产成本(主要是劳动成本)决定的长期均衡价格,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短期波动价格。他认为,自然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中心或引力,市场价格总是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而自然价格又取决于劳动价值。

李嘉图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商品交换、收入分配、国际贸易等经济问题。他认为,商品交换是基于劳动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即交换双方所得到的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是相同的。

他认为,收入分配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即社会总收入(或总产品)被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资本)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他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的,即各国应该专门生产那些具有相对低劳动成本(或高劳动生产率)的商品,并通过贸易来互换那些具有相对高劳动成本(或低劳动生产率)的商品。

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是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如果说亚当斯是市场理论的奠基者,那么李嘉图就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者。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取决于各国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具有的绝对优势(即绝对低成本或高效率),更取决于各国在生产不同商品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即相对低成本或高效率)。

他用一个著名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英国在生产布和酒时都比葡萄牙有绝对优势,但英国在生产布时比葡萄牙有更大的绝对优势,也就是说,英国在生产布时的比较优势更大。那么,英国应该专门生产布,而葡萄牙应该专门生产酒,然后通过贸易来互换。这样,两国都能够节省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消费量,实现互利互惠。李嘉图用劳动价值论来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只要两国在生产不同商品时的劳动成本比例不同,就存在着比较优势和贸易的可能性。

李嘉图用比较优势论来支持自由贸易的主张,他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或保护主义政策。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各国的总体福利。

他认为,贸易壁垒或保护主义政策会扭曲各国的比较优势,从而降低各国的总体福利。他特别批判了当时英国实行的玉米法,即对进口粮食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他认为,玉米法不仅提高了粮食价格,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而且降低了工资水平,减少了利润率,阻碍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

收益递减定律

收益递减定律是李嘉图对生产理论做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它是对亚当·斯密的生产函数分析的补充和完善。李嘉图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一种固定的生产要素,而劳动和资本是可变的生产要素。当劳动和资本在土地上投入增加时,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会逐渐下降,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或资本所能增加的产量会逐渐减少。这就是收益递减定律。

李嘉图用收益递减定律来解释地租、利润和经济增长等经济问题。他认为,地租是由土地的相对稀缺性决定的,即土地的供给量固定而需求量增加时所形成的剩余收入。他认为,利润是由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报酬,它取决于工资水平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差额。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所驱动的过程,它受到土地收益递减和利润率下降等因素的制约。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是李嘉图对分配理论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它是对亚当·斯密的分配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李嘉图认为,在一个三部门(即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经济中,社会总收入(或总产品)被分配给三种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所有者,即地主、工人和资本家。他认为,地主获得地租,工人获得工资,资本家获得利润。他认为,地租、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负和的关系,即一方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方或两方的减少。

李嘉图用地租理论来分析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他认为,地租的决定因素是土地的生产力差异,即不同质量或位置的土地所能产出的产品数量的差异。他认为,工资的决定因素是劳动的供求关系,即工人的人口数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利润的决定因素是剩余价值,即商品价格和生产成本(主要是工资)之间的差额。他认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地租会不断上升,工资会维持在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水平,利润会不断下降。

05 第三章:经济学之王

李嘉图的经济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启发和影响。他是古典经济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与亚当·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等人共同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他是新古典经济学派最重要的先驱之一,他为新古典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

他也是其他各种流派或分支的经济学家的启蒙者或灵感来源,如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货币理论等。他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被后来的经济学家继承、发展、批判或改进,从而推动了经济学的进步和创新。

李嘉图的经济思想对社会和政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了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进步税制等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他的一些政策主张也被不同的国家和政府采纳或参考,从而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李嘉图在1823年去世时,享年51岁。他被埋葬在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盖特科姆公园。他留下了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家庭,他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他也留下了一个伟大而不朽的名声,他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方面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学之王”

搞懂经济学,顺势而为之

来者可追,往者可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人大经济学院考研试题2003经济学史真题解析
张一兵 | 劳动价值论、机器生产与无产阶级的悲苦状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最早的经济学教授与经济系——英国(第一部分)
价值不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