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建煌:为什么看好贸易融资?
userphoto

2023.07.31 山东

关注

作者按:

   “林建煌:为什么看好贸易融资”一文,原题名为“魅力四射的贸易融资”,发表于《中国外汇》2012年8月期下半月刊,有修改。

   本文重点阐述了人民币市场化下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流贷贸易融资化的趋势,以及市场表现、财务、宏观和微观成因、监管动向等。流贷贸易融资化的基本观点完成于2010年,呈现于2011年7月份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品读信用证融资》一书中,并应《中国外汇》杂志社之邀,于2012年7月份完善单独成文。

   本文的精神,已经完整地诠释了“天九湾贸易金融圈”微信平台的宗旨。因此,本文作为本平台的第一篇今日全文刊载,并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加以逐段点评连载,以方便交流学习,最后一天将刊载全文点评版。

   之后,本平台将于3月3日起刊载《林建煌:贸易融资2013-2014年度展望》一文,并连载其全文逐段点评版。敬请关注。

本文发布时间:2014年2月17日

【正文】

中国企业的短期融资,主要使用银行的流贷和贸易融资,一度以流贷为主,而贸易融资主要集中于国际领域,占比极小。95年《票据法》的实施推动了流贷票据融资化,票据融资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贸易融资规模由此壮大。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贸易规模的稳步上位和贸易金融创新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动了流贷贸易融资化,以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的兴起和大宗商品融资解决方案的引进为标志,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得到了广泛运用。据不完全了解,如今,全行业贸易融资整体规模正在逐步逼近流贷。

那么,流贷的贸易融资化趋势将如何发展?流贷的当前困境是什么?未来出路在哪里?与流贷相比,贸易融资到底好在哪里?本文将从银行评价的一个综合指标——资本利润率出发,探讨贸易融资的三个特性——即贸易融资的流程性、自偿性和组合性,进而分析流贷贸易融资化的趋势在当前金融加速脱媒、转轨和新资本监管标准下,将如何强化。

流贷的贸易融资化趋势

银行是干什么的?答案或许就在司空见惯的银行产品中。凡为银行产品,一涉及财务,二涉及风险,归根结底,还是财务,因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便是财务上成本无法弥补的,并最终会转化由财务收益或资本来覆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看法认为,银行的职能是经营货币;现代看法则认为,银行的职能是经营风险。
银行经营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银行价值最大化。什么是价值?简言之,投入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的回报。无疑地,利润是最直接的回报,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源。资本利润率=利润/资本,显然是银行价值最大化的最综合的指标之一。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银行的规模和利润水平,还反映了资本和风险水平。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一直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而资本占用一直以贷款,包括流贷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一事实,将很快被改写。什么原因呢?
一是“十二五”规划下人民币利率加速市场化,将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对利润贡献明显下降。
二是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商业银行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将导致银行资本消耗加大。
前者对应于资本利润率的分子——利润回报下降,而后者对应于分母——资本占用上升。二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将导致流贷的资本利润率快速下降。
然而,资本总是稀缺的,利润也总是宝贵的,资本市场的反映足以说明问题。如果对2011年5月3日有印象的话会记得,那天金融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什么事?A股市场一片飘绿,全线深度下挫。为什么?因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当天正式公布。由于巴塞尔协议III大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标准,银行业本来就紧张的资本将更显得无法满足中国银行业特有的多年以来资产高速扩张的巨大需求。巨量的资本补充需求下引发的银行业再融资的冲动,已经在所难免,市场对此形成了几乎完全一致的利空预期,于是“哗”的一声,A股应声大跌。可以想像,银行业资本稀缺到什么程度!同样地,今年6月7日周四晚间,央行启动了“十二五”规划预定的人民币利率加速市场化步骤,下调利率同时不对称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存贷利差明显缩小。8日周五全天A股市场一时间风声鹤唳,担心银行业绩受冲击,银行板块再一次全线深度下挫。
那么,流贷的出路在哪里呢?有没有办法提高综合回报?有没有办法节约资本占用?实践证明,贸易融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贸易融资与流贷相比,具有相似的背景——贸易背景和相似的效果——短期融资,这是共同之处。什么是贸易融资?贸易融资即围绕国际国内贸易流程而提供的一系列融资。贸易融资服务于贸易。贸易是永恒的,贸易也是庞大的,凡有贸易就有贸易融资。据世贸组织近期的一项数据表明:“全球90%以上的贸易,都有贸易信贷、保险和担保。”这里提及了表内外贸易融资工具,都算贸易融资。这里提及的为国际贸易,对于国内贸易领域的未来发展来说也绝不为过。这意味着流贷能做的,贸易融资几乎都能做,贸易融资的空间可以非常广阔。

不同之处是:

- 流贷:高资本占用和单一存贷差;

- 贸易融资:低资本占用和高综合回报。

从资本利润率的分母——资本占用的角度来看,银监会新发布即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与现在实施的是一样的标准:流贷的风险系数为100%;表外贸易融资以信用证为代表,其风险系数为20%;而表内贸易融资以国内一家排名比较靠前的股份制银行——Z银行以近似内部初级法计算的2011年风险系数仅为37%。笼统而言,表外贸易融资的风险系数,只有流贷的1/5,而表内贸易融资的风险系数,则只有流贷的约1/3。换言之,同样一笔资本,叙作的表外贸易融资金额,可以是流贷的5倍,而表内贸易融资金额可以是流贷的3倍。显然,贸易融资是资本节约型产品。
从资本利润率的分子——利润回报,以及资本占用和利润回报综合之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的角度来看,国内另一家排名比较靠前的股份制银行——M银行披露的2011年贸易融资日均资产收益率超过5%,资本利润率超过40%;而中国银行业的2011年信贷平均资产收益率在1.4%,资本利润率约20%。显然,贸易融资也是综合回报型产品。
总之,贸易融资具有流贷一样的广阔空间,却具有流贷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最终将推进流贷的加速贸易融资化。

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和组合性

为什么贸易融资能节约资本占用?为什么贸易融资能提升综合回报呢?我们认为,这与贸易融资的特性有关。
首先看自偿性。要问贸易融资最大的特性是什么,业内人士恐怕十有八九都会想到贸易融资的自偿性。要问自偿性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则可能五花八门。自偿,即自我清偿、自动清偿,简称“自偿”。这意味着一笔贸易融资的放款去向确实用于贸易,那么其还款将由贸易正常实现后的回笼货款自动清偿。换言之,只要卖方履约交货真实,贸易下货物的价值、交易对手的资信,将为贸易融资自动提供担保或反担保,从而实现自动的风险缓释。所以,我们认为,自偿性本质上是自动担保或反担保。一笔贸易融资,自动获得担保或反担保,当然比没有自动担保或反担保的流贷的风险要低了。
那么,贸易融资中会用什么来提供自动担保或反担保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与企业在贸易现金循环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流动资产形态有关,具体包括:
- 现金:贸易开始的时候,企业手里持有现金,在贸易融资中可能呈现为保证金,在贸易融资中可用以支持部分保证金或全额保证金类融资;
- 预付账款:贸易的第一阶段是采购,将用去现金,但如果货物还没回来就会形成预付账款,在贸易融资中支持预付账款类融资;
- 存货:采购货物一旦入库,预付账款就会消失,转化为存货,在贸易融资中支持存货类融资;
- 应收账款:贸易的第二阶段是销售,如果是赊销,货物已经出去货款还没回笼,就会形成应收账款,在贸易融资中支持应收账款类融资。货款一旦回笼,应收账款将进一步转化为现金开始一个新的现金循环。
换言之,正是贸易现金循环中的现金、预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为贸易融资提供自动担保或反担保。
相应地,由于自动担保或反担保的流动资产的形态不同,不同的贸易融资的风险缓释效果和风险监控要点就会有差别。比如:应收账款类融资的还款来源,是买卖双方之间形成的应收账款真实且能够正常清偿,所以,应收账款的主债务人,即买方的资信,以及回款账户的控制,卖方的履约交货能力就特别重要,如票据贴现、保理融资、出口押汇;存货类融资的还款来源,是存货的销售款回笼,所以,存货的价值就特别重要,如存货质押融资、存货抵押融资、进口押汇;预付账款类融资的还款来源,主要取决于采购货物的正常交付后再出售的货款回笼,如果无法正常交付则取决于卖方的退款,所以,卖方的交付能力和资信、未来存货的价值都特别重要,如先票后货、打包贷款;保证金类融资的还款来源,则是保证金本身,只要监控好保证金即可,如保证金开票或保证金开证等等。显然,这种不同,实际上为产品的转换,指出了一个方向。
其次看组合性。组合,指贸易融资产品组合。组合性,意味着贸易融资几乎总是以产品组合的形式现身,实务中几乎找不能单一产品的贸易融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围绕贸易融资产品,前必定依托于贸易结算产品,后往往附带有资金避险产品,还会产生可观的保证金存款和结算存款。我们知道,凡与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都是贸易金融业务。而在贸易金融系列产品中,结算收费标准比较透明,竞争比较激烈,几乎是不赚钱的,而真正赚钱的是融资,以及融资带动的资金和存款产品。比如:据了解,国内一家贸易融资做得比较好的股份制银行——S银行,其供应链融资的派生保证金存款和结算存款常年以来基本上都在100%,高者甚至达120%以上。所以,对于银行来说,贸易融资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天地,而是在贸易金融的大境界之中。这一效果,流贷显然没有如此直接,也不可能如此直观。
贸易融资,必定依托结算。而在实务中,贸易结算产品丰富多彩,且有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之分,前有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后有信用证、托收和汇款等。不同的结算产品所实现的流通性和所担当的功能并不相同,具体包括:
- 商业承兑汇票:结算功能。流通性强;
-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和担保功能。流通性特别强;
- 汇款:结算功能。低流通性;
- 托收:结算和控货功能。低流通性;
- 信用证:结算、控货和担保功能。低流通性。
相应地,贸易融资产品与不同的结算产品的组合密切程度则千差万别,风险控制效果、市场效果和政策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商票承兑属于商业承兑无保证金而银票承兑则要求较高的保证金,商票主债务人的资信通常要比银票要低,商票贴现的风险要高于银票贴现,银票的流通性明显好于商票;与托收下出口押汇相比,银行更容易接受信用证下出口押汇或出口议付,而与汇款下出口押汇相比,银行更容易接受托收下出口押汇;信用证下要求了代表货权的单据,所以,通常来说开证的风险比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风险要低,在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市场各方和监管当局更容易接受;由于流通性不同,票据贴现价格的市场敏感性,明显高于国内证代付的价格等等。显然,这种不同,实际上为产品的转换,又指出了一个方向。
综合来看,与流贷相比,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会降低风险,自然可以节约资本占用;而基于组合性,其产品线长,产品带宽,自然可以提升综合回报。资本利润率的分子上去了,分母下来了,二者共同作用下,贸易融资的资本利润率的优势显而易见。
贸易融资的流程性
贸易融资凭什么具有自偿性?凭什么具有组合性呢?这涉及到了贸易融资与流贷相比更实质的一个特性。
贸易金融,与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相对而言,从而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认为,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贸易背景而发生。众所周知,贸易就是一项买卖,而且主要指有形货物的买卖。买卖是对手戏,凡为买卖就有买方与卖方。相应地,贸易、贸易金融、贸易结算,几乎便与买卖双方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贸易总是在买卖双方之间完成,贸易结算总是买卖双方之间的货款结算。相比之下,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的交易背景中,只有单一的主体,通常不会有贸易金融的贸易背景中买卖双方的双主体存在。
这么说,贸易融资也与买卖双方都有关系?当然了。贸易融资产品,根据发起方的不同,在实务中本来就有一个常用也很重要的分类:
- 买方融资:即由买方或进口方发起的融资;
- 卖方融资:即由卖方或出口方发起的融资。
贸易融资下,如为买方融资,表面上看由买方发起,但是请注意融资的款项是直接划给卖方的,这控制了放款用途,而由买方来负责还款。反之,如为卖方融资,表面上看是由卖方发起,且融资的款项直接支付给卖方,却由买方来负责还款,这控制了还款来源。
然而,同样几乎都适用于贸易的流贷,也涉及买方和卖方,其融资款项的发放和归还,则不是这样。流贷如由买方发起,则向买方放款,到期由买方还款;而如由卖方发起,则向卖方放款,到期由卖方还款。
那么,到底是什么把贸易融资与贸易的买卖双方如此紧密地捆绑一起呢?我们认为,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流程,既指贸易流程,包括付款流程和交货流程,也指贸易结算流程,还指贸易融资流程。流程性,意味着信用证融资本身是在一个流程中完成的,而这个流程又总是紧贴贸易流程,紧贴结算流程。这一点,为流贷所没有。所以,可以简单地说:
“贸易融资≈流贷 贸易流程”。
流程在贸易融资中的作用是什么?简言之,流程是利益输送的纽带,也是风险输送的纽带。这一点,对于买卖双方可以成立,对于买卖双方的银行,买卖双方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和监管当局,一样成立。
我们认为,正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其自偿性的实现。自偿性,利用了贸易现金循环中的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流动资产,以自动为贸易融资提供担保或反担保。这种自动担保或反担保,必须基于银行对流动资产实施自动地有效控制。显然,贸易融资与生俱来的流程性,把买卖双方的利益和风险联系在一起,支持了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和自动实现。分解来看,这个流程,就是实务中的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了。而流贷中也涉及现金循环的不同流动资产,但就是由于没有自带的流程性,所以没有自偿性。
我们认为,也正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其组合性的实现。流贷可能也会与其它产品进行组合,但那是简单的松散型的组合。贸易融资产品组合中的产品要远比流贷丰富,组合也远比流贷紧密,这是紧密型的组合。比如:同一贸易背景下,流贷要么在买方银行做,要么在卖方银行做,其价格适用,也只能适用当地利率;而贸易融资可以在当地银行做,如买方银行可以做进口押汇,如卖方银行可以做打包贷款、议付、出口押汇、福费廷、保理融资,其价格适用当地利率,但明显比流贷低;贸易融资还可以做进口押汇代付、出口押汇代付、福费廷转卖,这相当于可以随时在全球全国询价,其便利和优惠可想而知;而银行如叙做了贸易融资,则还会自动带来贸易结算、保证金存款和结算存款;而有了贸易结算的通道,整体贸易融资组合自然可用于博取境内外两个不同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机会。近年来市场上借着跨境人民币东风,基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贸易融资而呈现的各种各样的跨境本外币理财组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显然,这是流贷及其简单的松散型的组合远远做不到的。
因此,实务中的流贷,或者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涉及融资时,为获得类似贸易融资的组合转换和风险控制效果,常常会借鉴贸易融资的流程性特点进行流程化设计,从而实现封闭式运作。
正是贸易融资的流程性,孕育了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和组合性。而目前流行的供应链融资、采购链融资、项目链融资,以及大宗商品融资,归根结底,都是着眼于特定贸易结构下独有流程所孕育的与众不同的自偿性和组合性,以开掘机会,构造方案,赢得客户。
贸易融资迎合市场和监管
流贷贸易融资化的大势已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和新监管标准的正式落地,还将日益强化。无疑地,发展贸易融资是银行业的一个好机会。
这一点也获得了市场和监管的认可。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的特征带来低风险,相应地,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将降低,基于组合性的特征将有效提高与银行的综合议价能力,基于流程性的简捷的手续也将贴身满足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和流程性的特征,天生就是受托支付,与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精神高度一致;而基于组合性的特征,银行获取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的机会就很多了,根本就不需要去刻意触碰银监会“七不准”的红线。
贸易融资的前提是真实的贸易。201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发展的通知》(银发(2010)354号文,2010年12月20日发布,各地转发在2011年初),堪称前所未有。如今,在“金融服务实体”总基调下,倡导“服务型银行”,倡导回归商业银行本质,显然发展贸易融资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支持了国际国内贸易,不就是实实在在地服务实体经济吗?!

人民币跨境了

国际业务怎么做?

业务机遇与风险又在哪里?

如何从0-1搭建跨境人民币业务体系?

一天半时间,两位跨境人民币资深研究专家带您参透跨境人民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建煌:为什么看好贸易融资?(完整版)
“国内信用证 福费廷”融资租赁业务模式需要规避的三个法律风险
保理与出口信保、信用证、福费廷的 区别与联系
【实务】BPO:国际结算融资新选择
贸易融资风险特征及产品分类【必读基本知识】
银行保理业务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