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京生 | 关于编制乡村规划的基本方法

李 京 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为什么会有乡村规划?就是因为城市优先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乡村的社会、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混乱,发达国家都有这个阶段,也就是说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在国土资源利用背景下的人口聚集方式和空间格局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和调整,我们今天探讨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其中乡村规划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国家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中期,这一时期开始如此重视乡村规划,就是在汲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规划”,乡村规划方法和城市规划的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除去方法论涉及的一般方法之外,方法更多的是要遵从于内容,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内容,才有什么样的方法。作为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的人员来说,对乡村规划中的一些特殊的问题往往认识不足,或缺乏必要的知识点,这是乡村规划编制中最大的困扰。那么乡村规划的内容是什么呢?内容是要遵从于目标的。每个村、每个镇的资源条件不同,遇到的问题不同,规划的缘起也各不相同,编制一个什么样的规划就不同。就目前我们编制的乡村规划的缘起来看,有的是为了环境整治,有的是为了产业发展,有的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有的是为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而近期看到的绝大多数的乡村规划是要搞旅游开发建设,但大部分什么都想要,内容越做越多,文本越做越厚,没有核心内容。那么编制乡村规划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内容和方法?如何合理的安排规划编制工作的程序?哪些问题和过程是不能回避的呢?规划作为一项专门技术体系一定会有的。所以这里想从对乡村空间的基本认识/乡村空间的特征和乡村规划编制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对乡村空间的基本认识

乡村规划包括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也包括城关镇以下面向农村地区服务的小城镇的规划,在此仅以村庄规划为例,谈一下对乡村空间的基本认识。 

         

村庄是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构成的一个基层组织,是经过多次改造与合并的自治体,我们现在所说的村庄是由若干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而我国大部分的自然村都是以姓氏、家族为主构成的聚落,也就是说自然村是乡村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尽管曾经历了多次社会化改造,尤其是人民公社运动失败后,对乡村集体所有制进行再确认时,进一步强调了生产小队是乡村三级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地位,而这个小队就是自然村,今天称其为村民小组。如果从村落空间结构来看,这些自然村有相对聚集的,也有分散的。由于村庄规划涉及的范围是村域,搞清楚村庄土地的权属及边界是第一步。


第二,如何认识宅基地?目前我们编制的乡村规划大多数是规划和建设部门主管的,关注的重点在非农建设用地,而村庄的农地和建设用地之间很难分割,都具有生产和生活双重性质,其中宅基地是建设用地的主体,宅基地都有比较明确的权属,宅基地和承包的农地都是集体所有制的根基,而宅基地构成了村落空间的肌理。因此,看似混乱无序或“有机”的村落空间,如果去认真考察其宅基地的成因,就不难发现和认识村落空间构成的原理和变化规律。通常宅基地是祖辈传承下来的,尽管经过多次调整和分割,总能发现其原始的状态,我们可以将村落中原始状态的宅基地和上部建筑构成的基本空间单元称其为“原型”,发现这些原型非常有利于研究村落空间演进的历程,也可以有力的帮助发现现状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这些原型在一定的区域和历史时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譬如:我国大部分民居都是合院式,但是在一些村庄规划中总是将具有明显四合院型制的民居分成了五种类型,称为“一字型”、“L型(两合院)”、“U型(三合院)”、“口字型(四合院)”和“日字型”,工作做的很多很细,但是并没有从原型及其演进的角度来观察,不了解这些看似不规律的东西往往是原型在空间演进过程中的变形,所以无法把握村落空间的肌理,无法合理确定规划中涉及的宅基地和建筑面积的标准问题。


第三,是要追寻村庄的起源。我国的大部分村庄都有一段很长的历史。目前的村庄规划对现状的分析都比较欠缺,主要是没有去追溯村庄的历史,所以村庄的“美丽”和“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在编制四明山镇棠溪村规划中我们通过历史追溯的方法,对该村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研究。发现棠溪村起源于唐代某唐姓贵族为逃避战乱,躲进四明山隐居,因为治理有效,家族繁衍,并逐渐吸纳陈氏和李氏家族扩展到今天的千人村。村庄内各家族又自成村落,其中以唐氏为大,在村庄自组织中唐氏家族往往居主导地位。村落空间构成的原型以“抬门式”四合院为主,构成了每一户的用地标准,尽管经过多次再划分,但空间基本单元仍然可循。

四明山镇棠溪村姓氏分布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追寻村落的起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其选址及其周边的资源。例如:很多村址是人类追随野生动物提供的“信息”而选定。如野生羊群常去的地方一定有水有草,日照充足,适合植物生长。其次是视线相对开阔,这就意味着安全。再次就是气候适宜,利于生存繁衍。所以在村落选址中往往透露出适应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智慧,这些都可以为规划的编制提供重要的思路。再譬如:很多村庄是以水资源利用为起源的,逐步成为有利于生产生活的水系,而水系又成为防灾减灾和人际交往的综合体,维系着社区发展凝聚力。这些案例可以清楚的告诉我们,了解村庄的起源是村庄规划必要的环节。


乡村空间的特征

我国的大部分城市的起源都是村庄,从人居环境学的角度来看,从村庄到大城市不过是人类聚落演进中不同的进程或结果,都需要经历一个自然的过程(生存),经济的过程(生产),社会的过程(生活)和文化(认同)的过程。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空间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自然性——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来组织生产生活的空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其中的生态所指的就是自然,是村庄发展的基础,就像俗话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统村落的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和建设选址无一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空间形态,而今天的城市空间更多的依赖于人造设备。


第二,区域性——这里所说的区域不是通常所说的“大区域”,而是由乡村社会紧密血缘和地缘关系构成的“小区域”,乡村社区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和权属关系,既然乡村的空间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那么就很难在这些“小区域”里严格的进行分区,其职住一体和共存共生特性使每一块宅基地和自家的农地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村庄规划就是村庄非农建设规划的缘故。


第三,复合性——指生产生活空间交织的特性。譬如:农村的住宅,除了有生活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生产功能,住宅也是个作坊,也可以成为会场。劳动工具和收获的果实不但装点了建筑,更重要的是既方便了生产,又方便了生活。乡村的公共空间也存在这样的特性,大树下、水井边、河畔、打谷场等可以是生产的空间,也是聚会的场所,这些在建设有序的城市是看不到的。


乡村规划的特点

和城市规划相比,乡村规划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往往又是一体的。可以想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往往是多家部门各尽其职,规划很少涉及具体的建设项目和后期的运营,即使在市场经济下,这些也是交给后续的建设和管理部门的。而在乡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所有人拥有土地所包含的大部分权利,规划不但涉及土地的使用,而且还包含土地拥有者对土地的投入、经营和流转的意愿,以及土地上的建造计划,这些可以由集体来做,也可由家庭来安排,这样一来如果是要编制规划,必将涉及到村民的财产和利益,以及付诸实现的经济能力。因此,乡村规划又是一个社会发展、资产重组和空间布局三位一体的。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由于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人机关系的变化,利益相关会变的越来越复杂,如果规划被认为是提出一个行动计划,没有村民的参与显然是不合适的。

某项目村民共同参与策划规划方案


如何认识和尊重村民的意愿

意愿是什么?意愿就是发展的愿望。村民的意愿包含以集体利益为指向的村庄整体发展意愿,如公共事务和各类资源的利用等,也有以家庭生产和发展为意向的村民个体生产生活的意愿,如改善生活和文化传承、家庭和个人资产保护等等,都是村民意愿的组成部分。村民的意愿往往体现了集体的和个体的真实需求,这是乡村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但同时,农民的意愿也具有局限性,在乡村社会激烈变迁中的村民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矛盾体,传统农民的价值观趋向于务实,但狭隘、封闭、强调人际关系,进取与保守并存、均平与特权并存、重义轻利和追求功利并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观,如逐步开放、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契约精神等。


那么为什么要尊重村民的意愿呢?首先是基于土地和资产的性质,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然后是利益相关人的诉求,在我们编制的村庄规划中往往体现的是政府的意愿,忽略了村民和企业的诉求,结果规划成为各说各的,很难达成共识,实施/管理和运营也就无从谈起了,更不要说民间智慧和创意的体现了。通过近年来大量参与式规划的实践,我们认为规划调研中访谈比问卷更有效,村民直接参与到空间布局的讨论,协助绘制草图等更能直接了解和反映村民的意愿,也就是说规划的过程往往会决定规划的成果。同时,规划过程也是一个彼此了解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的冲突和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规划编制的过程和程序也需要设计。同时,规划期间还需要培育和建立一个长期的组织,比如规划委员会、理事会和研究会等,这些组织内部的成员可以由不同年龄和身份村民代表,以及相关的公务员、规划师、企业家等构成,这样会更有利于规划实施、项目落实和运营管理,这些都应该是规划的必做题。当然,随着乡村规划体系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相信《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涉及乡村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的组织方式,以及应有的程序等也会不断的充实。


(本文根据2016年12月8日李京生老师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规划与建设”培训讲座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研报告:乡村空间统筹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张立 | 乡村规划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导向
村庄规划工作,到底要怎么做呢?
MK034.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风貌引导——以阜平县为例.pdf
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的五点思考和探索
《辽宁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五大创新点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