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孩子学会说“不”,学会拒绝也是一门技术

人格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名为“讨好型人格”。

拥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往往敏感多疑和犹豫不决,因为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先考虑他人的感受,经常委曲求全地迎合别人的需求,不敢拒绝他人,生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让他人感到不舒服。

因此这样的人往往都会非常的痛苦,他们在乎如何让人满意,而忽视了很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人格长期发展,将会变成一种心理疾病——讨好型人格障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有“中庸之道”。

讲究针对不同的场合以及不同的情况,我们既要懂得拒绝,也要学会接受。

一味地接受,就会变成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就像孔子曾言:“乡原,德之贼也。”

一味地去取悦别人,而不讲是非原则,这样的人就是道德的破坏者。

当不好意思说“不”成为一种习惯,
会模糊真心与虚情的分界线

《好好先生》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英国喜剧电影,在豆瓣的评分达到了7.7。刚开始的主人公,对周遭的一切新鲜事物都保持拒绝的态度。但是当他参与了一个真人秀挑战之后,被告诫绝对不允许对任何人说“不”,就这样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说“好”的过程中,他尝到了很多的甜头,但是最后却丧失了女朋友的信任。因为当说“好”已经变成了一种强烈的自我心理暗示时,谁又分得清楚你说出口的话是出自真心,还是仅仅是一种惯性思维呢?

当然,电影的拍摄或许采用了夸张渲染的手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你可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当一个人对你说一切都表示完全认同,你会相信他是真的发自内心地认同你吗?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样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一个人很不服气地问公司老板,为什么明明我在公司待的时间更长,最后却是另一个人升职,成为了他的顶头上司。老板说,因为另一个人不仅仅是听从他的命令,更重要的是他还会否决掉他认为不太妥当的想法,加上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才是人才。不懂得拒绝,似乎真的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勇敢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委屈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
更倾向于不懂拒绝

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不懂拒绝”问题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在教育方式和方法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这也是为什么不懂拒绝的孩子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的原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讨厌父母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哥哥/姐姐,所以就把玩具给弟弟/妹妹玩儿。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像是在培养孩子“无私奉献”的好品格。但是一旦这样一句话变成了口头禅,就很容易陷入“委屈式”教育的牢笼。“委屈式”教育,我给它赋予的含义是,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不分场合和情况地教导孩子委屈自己,成全甚至是取悦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委屈式”教育。


记得邻居家有一对双胞胎,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有一天弟弟哭着吵着要哥哥最心爱的玩具。他的妈妈可能是出于弟弟年纪小并且哭闹不休的原因,就对哥哥说:“弟弟比你小,玩具就给弟弟玩儿行不行,反正你天天玩儿?”说着就把玩具拿过来给弟弟。弟弟立马不哭了,开心地玩着玩具。哥哥似乎真的比较成熟,没有哭出声,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但是他的背影非常落寞。

是不是哥哥就一定要让着弟弟呢?“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并不局限于哥哥与弟弟的身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说你是哥哥,所以什么都要给弟弟。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心理一定会留下阴影,他会觉得哥哥就是要委屈自己,当哥哥一点好处也没有。

一些家长因为碍于自己的情面,不懂拒绝,就让孩子委屈自己。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该拒绝得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但是可以适当地应用语言的艺术,给彼此都留有舒服的余地。


学会拒绝的艺术,勇敢地“say no”

既然我们知道了拒绝的艺术在孩子一生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家长的我们,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会拒绝。

改变“委屈式”教育,学会“分享式”教育

很多家长往往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委屈式”教育的怪圈并且浑然不知。那是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毒瘤始终在心里埋藏。而要彻底拔出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我们就要注入新的力量。

我们永远都要分清楚两个概念。谦让不等于迁就。年长不等于委屈。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分享”。分享,不是哥哥委屈自己迁就弟弟,而是我们可以把最好的东西给彼此分享,因为你们是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亲人。当然,如果某些东西对你而言,真的很重要,你还是应该教会孩子去拒绝。

这就是我所说的“分享式”教育。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传达的永远不是让孩子不情不愿委屈自己取悦别人的心理。而是心甘情愿地与别人分享好东西的过程,当然也是鼓励孩子们分享而并不是强迫,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懂得分享和拒绝的界限。


培养孩子的自信,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

很多孩子,包括家长不去拒绝别人,委屈自己就是太在意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了。因此他们总是受这种心理的影响,不自觉甚至不自知地围着别人转,因此就在迁就别人的眼光中,丧失了自我。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走在大马路上因为走神而不小心撞在电线杆上,第一反应不是疼痛,而是感觉好丢人。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事实上你摔一跤或者考试考砸了可能在其他人的脑海里只留下了蜻蜓点水的印象,但是你却觉得被大家看到了很丢脸。

所以很多时候拒绝别人,我们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如果一次有理有据的拒绝就掐断了你们友谊的火苗,那说明对方并不是你的挚友。

不要把拒绝的分量看得太重,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轻。


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懂得拒绝的环境。如果连父母自己也因为放不下面子、脸皮薄盲目答应别人甚至是孩子无理取闹的要求,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做过一个“监狱实验”。让心理完全健康的二十四个人分别扮演囚犯和狱警。一开始大家还能分清角色。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就开始倾向于自己真的是所谓的囚犯和狱警。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而不是才成为一个只会点头的机器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成为做生活的主人,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更充实。

作者:安详,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微信公众号:安详心世界(ID:axxsj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再劝孩子分享,懂得拒绝的孩子“社交商”才会更高,人缘差不了
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
“你是姐姐,就必须让着弟弟”!被逼迫的分享有多害人!
大宝为什么不喜欢二宝?还不是因为父母常说这5句话
教育孩子是为孩子好,不要为了面子,在别人面前说孩子了
哥哥为什么在弟弟出生后变得不听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