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目前,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热象,认为降火清热是当务之急,但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
目前,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热象,认为降火清热是当务之急,但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外热往往源于内脏的寒气过重,这种寒气逼迫元气外泄,形成所谓的“元阳外越”。要知道,元气原本深藏于肾中,充足的人元气收藏得深而牢固。一旦元气不充足,便会被寒气所逼,从而散逸至身体外层。
在治疗上,首要任务是去寒。寒气一旦散去,元气自然得以恢复。元气被形象地比喻为龙,只有当龙回归宫殿镇守时,身体才能保持安康。为了去寒,我们通常会采用热药。例如,四逆汤可去肾寒,附子理中汤则针对脾寒,小青龙汤则能驱散肺寒。乌梅丸和当归四逆汤则能去除肝寒,而桂枝干姜汤和白通汤则能去心肾之寒。
当寒气被热药化解后,它们会如同冰雪融化般变成水,并寻找出路逃离体外。这个逃离的路径是从内到外,从肾到脾到肺到胃再到最外层的太阳经。每到一个阶段,身体的反应都会变得更为明显和难受,这是身体的自然机理。然而,在用药的时间上,我们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去肾寒至少需要三个月,脾寒大约一个月,而到了后面则速度越来越快,到达太阳经时,往往只需几副药便足以驱散寒气。
寒气在体内的出逃路径大致为: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这是一个由深至浅、由表及里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和细心地进行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身体的阴阳平衡,恢复健康。
寒邪入侵人体,其路径多从厥阴开始,造成上热下寒,精气血虚,进而引发恶梦连连。治疗时,需以缓和之法,先去寒邪,再补血气。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等药方皆属此类,经治疗后,寒邪可逐渐退去,进入太少二阴阶段。
当寒邪深入少阴,睡眠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往往难以入眠,即使醒来也仍感疲惫,这是因为元气外散,阴盛格阳,形成外强中干的局面。治疗时,需依据脉象选用四逆汤、白通汤或回阳饮等药方。治疗后,寒邪可逐渐退去至太阴。
在太阴阶段,运化功能减弱,可能导致肥胖和腹泻。这是因为阳明大肠受到寒气侵袭,而阳明与太阴相表里,故葛根汤等药方可主治之。此外,还可能出现咳吐清痰等手太阴肺有寒的症状,此时小青龙汤可派上用场。太阴阶段的治疗,附子理中汤是常用方剂,若兼有少阳症状,则柴胡桂枝干姜汤更为合适。水邪湿邪的治疗,上方可用苓桂术甘汤,下方则用真武汤,适用于少阴太阴合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铁红提醒:十病九寒,寒生病的真相和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排出体内的寒气
《兰室秘藏》应用知母黄柏之浅识
肾囊肿中医中药方子有哪些
“伏天多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赶走寒气,让你元气满满度三伏!不懂吃真可惜
一日一方-冲和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