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判断娃的发育是否正常?此文告诉你如何养娃不焦虑

作为这个年代的父母,大部分家长都不是医学专业人士,我们有幸遇到各种“育儿神器”,我们有幸通过网络很容易地得到各路育儿大咖的指点,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各种片面化、零散的育儿信息,因为缺乏系统性和循证性,彼此之间又经常相互矛盾,甚至有时候不同的医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不相同,反而让各位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今天听这位育儿专家说“把尿万万不可,会毁掉你的孩子”,觉得特别有道理,太可怕,决定坚决不把尿,可是明天又看到另一个育儿大咖说“适当的时间适度把尿又何妨”,也觉得有道理,接地气。


再加上各种翻译而来的零碎的概念和方法,各种“孩子怎么样就是因为父母哪里哪里没做好”的言论,让父母们在做各种育儿决策时,惶恐心惊,生怕一个不慎,给孩子造成了终身遗憾。



1. 不要过度焦虑
常用的发育标准值是同龄宝的平均值


为了便于监测儿童发展状态,方便不同儿童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个体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变化,我们的教科书也好,我们的保健评估也好,我们的临床部门也好,都必须要使用一个简化了的指标,这个指标通常是某个群体里大多数人的平均值


打个比方,我们通常会说:一般情况下,宝宝2个月抬头,4个月翻身,6个月会坐,7个月仰卧俯卧变换灵活,8个月会爬,1岁会走(我们通常简化为“2抬4翻6会坐,7滚8爬周岁走”)。


于是,很多妈妈就会开始担心了:“我们家宝宝3个月抬头还不是很好,怎么办?是发育落后吗?”“我家宝宝一岁半还不说话,是语言发育迟缓吗?还是智力不好?


对于这些妈妈,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经常用的是简化指标,但是其实每个孩子的气质特征不同,各个能区的发展速度和先后也有所不同,以一个完全绝对的值来衡量所有的孩子,其实是不恰当的


恰当的是,用一个正常的区间来衡量,这个正常区间学术一点的描述就是“平均值±1个标准差”,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只要在什么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不用担心”。给大家看一个图,一个统计里非常常用的“钟形图”:




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1. 根据“2抬4翻6会坐”的教科书理论,如果你家娃正好第二个月抬头,他抬头的水平能力就位于在横轴正中间那个“0”所标注的位置,恭喜你,你的宝宝就是一个“教科书宝宝”,完全符合教科书所描述的抬头发展轨迹。


2. 如果你家娃一个半月就抬头,或者2个半月抬头,他抬头的发展水平就大概处于深蓝色的区域,那么也不用担心,孩子处于正常范围(“平均值±1个标准差”)。


3. 如果你家娃不到一个月半月就抬头,或者3个多月才抬头,那么他抬头的发展水平处于那两个颜色稍淡的标记着“13.6%”的区域(通常是“平均值±2个标准差”),那么要引起重视了,看看3个多月才抬头的娃有没有养育方式中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一个半月抬头宝宝的家长这里可以偷着乐了)。


4. 如果你家娃4个月还不能自如抬头,他抬头的发展水平位于颜色最淡的区域(“平均值±2个标准差”之外的区域),则需要积极检查,积极干预了。


补充说明:上面例子当中的标准差的值是我用来举例说明的,帮助大家理解的,不代表准确数据,我是希望借此让各位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叫“正常区间”,具体每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正常范围应该是多少,请咨询医生。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别的孩子10个月就会走路,我们家的12个月还没有走”就过度焦虑,不要因为老大活泼好动适应环境快,就为老二的安静敏感而焦虑。比较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尽量拿孩子的发展水平去和“正常范围”比,拿孩子的在自己不同年龄段的发展变化比,而不是和某一个特定的个体比。



2. 不要把全部问题“大而化之”
当发育指标低于同龄人的平均值时,要引起重视


和一些妈妈对孩子发展某个点的过度焦虑不同,也有一些妈妈则信奉相反的原则:“孩子的发展有个体差异,所以,我绝不会拿我的孩子去和其他人的孩子比较,也不相信任何医生的建议,他们都是耸人听闻的。”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正确的极端。


举例一


我有遇到一个妈妈,足月生产的孩子10个月还坐不稳,妈妈依然不引起重视,拒绝去医院做排查(认为医生都是坑钱的),也不积极改变育儿方法(除了抱在怀里就躺在推车里,不给孩子自主运动的机会),她坚信:我的孩子并没有问题,不需要任何干预。


直到孩子一岁多了还坐不稳,这位妈妈才终于着急起来,去小儿神经科检查,诊断是: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这是一种早期即有明显运动发育落后,早期干预效果更好的婴幼儿疾病……


举例二


我在国内某儿童医院工作的时候,总会隔三差五见到一些孤独症(也就是俗称自闭症)的孩子,让我非常最痛心的是,来就诊和做评估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3岁了或者更大了,他们的语言发育非常落后或者基本没有语言,人际沟通意愿和技能严重落后。在被诊断为孤独症后,我通常也会多问一句:为什么不早点来看?


家人的回答是:“觉得他就是说话晚,其他没有问题,自己会好”、“以为孩子就是内向,性格特点就是这样”,还有一个我听到多次的说法是:“我们那里的老人都说,贵人才迟语呢,不用担心!”……


每每碰到这样的孩子,我都特别替他们感到惋惜,要知道,研究已经证实,无论是单纯的语言发育落后,还是孤独症,早期的干预都非常重要。而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3岁前被认为是矫治干预的“黄金时间窗”啊!


所以说,为人父母,真心不容易啊!既不能过度焦虑,将娃的每项发育和某一个特定的数值进行精确对比(要看参考范围),或者将某一个“别人家娃”作为参考指标,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担心全部“大而化之”,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3. 现实宝宝生长记
每个娃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家哥哥是那种各项发育都在平均值以上的娃,无论身高体重,还是运动能力语言能力都发展得很好,我们家妹妹呢,从出生后就一直属于“慢悠悠不着急”的那种娃。在哥哥发育速度的影响下,我时不时也要担忧一下:妹妹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了呢?


我的做法是,将妹妹发育的各项指标和正常的“区间”进行比较,如果在正常区间内,我就顺其自然,放下焦虑,告诉自己每个娃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哥哥发育轨迹处于高限,但不代表妹妹的发育就有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


如果有指标在正常区间以下,或者在正常区间最低值以下,该怎么办呢?我就要考虑:是不是应该带她去做个健康检查?有没有什么原因?可以做哪些调整和努力?


比如说,妹妹的表达性语言需要加强,在确定没有器质性疾病以后,我会在家中努力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也告诉家里其他成员,多和妹妹说话,哪怕是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废话”,然后在妹妹有任何交流意愿的发声时,要给与积极热烈的回应。


两个月下来,一岁半的妹妹变成了一个咿咿吖吖讲不清楚但仍然“说话”热情高涨的“小话唠”,经常手脚并用,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咿咿呀呀地告诉你一些“小故事”。比如,昨天她被哥哥压到脚了,她会跑来告诉我:“桌桌(哥哥), 哦,那里,……@#¥#¥¥%&……这个, #¥%@#@#@, 痛哦!”,一边咿咿吖吖,还一边指指哥哥,又指指自己的脚。 



可能有父母朋友要问了,我们怎么知道正常的“区间”是什么呢?两个途径:


① 咨询专业的专科医生(通过【妈咪知道】就可以咨询三甲医院的医生哦!)


② 保持“育儿育己”的心态,做一个学习型父母,找一些权威的育儿书籍和指南来看。


不建议只听到零零散散的育儿知识或者网上查到的零散育儿建议,就马上对自己的孩子下评判,或者实施育儿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风险识别警告区间的设置方法
standard deviation与standard error
数据处理——17种无量纲化处理方法说明
再谈标准差和百分位数
想知道您的孩子将来能长多高吗?
中枢理论(30)BOLL指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