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好文】关于智慧型教师的解读


 周一丨教师博览        周二丨免费直播课 

周三丨深度好文        周五丨职教大食堂




智慧型教师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学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信息素养,同时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力,并且以促进学生智慧及创新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能力体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聪明起来,智慧起来。要成为智慧型老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型,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网络和终端设备为学生准备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发现问题、构想和归纳知识,梳理应用方法并形成综合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对于智慧这一概念的理解,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首先体现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体现在对伦理道德和价值认同,最后,智慧综合表现为利用成功的智能、创造力和知识达到“共善”。智慧教育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的境界,应当渗透在教育教学当中。由于教师是教育目的、意义、价值、任务的直接体现者、承载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智慧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体现。所以,教师是智慧教育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智慧型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综合素质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对于智慧型教师有学者认为,智慧型教师是指依托教育科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教育智慧的一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和创造性地获取和运用知识、经验,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既解放了学生,又解放了老师,把学生教得越来越聪明。智慧型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智慧教育水平,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及相关的教师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智慧型教师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学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力,并且以促进学生智慧及创新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这对信息时代下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为什么要成为智慧型教师


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学生认为教师讲的知识没有用,学生是为了应试的目标而学习的。在应试的目标导向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很多教师总是思考学习者的痛苦、困惑。学生被灌输,盲目接受,目的不清;缺乏创造力,不知道未来能够做什么,没有信心,没有奔头。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改变,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创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开发培养的。创作性思维能力的核心特征是会发现,发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知识点;构想需要什么知识能够解决它;归纳出需要的知识是什么样的;能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知识、方法解决它;能够正确评价自己。这种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直接讲解出的,而是要让学生长时间经历发现、构想、归纳、抉择、评价的思维过程,积累思维经验。形成科学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学生才有斗志、有信心、有动力去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核心的动力源泉。

 

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智慧教育。从目标角度讲,要让学生形成学科能力体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聪明起来。智慧教育的“智慧”体现在学生的智慧得以提升,学生智慧学和教师智慧教。智慧起来的核心,从学习方式方法角度讲,就是让学生智慧地学,发自内心主动学习,个性化、轻松愉快,尽可能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要智慧地教,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式学习,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学习,尽可能将创新性智慧培养与中高考科目的知识学习融为一体。



三、如何成为智慧型教师


评价教师是否具有智慧,首先要判断他的课堂是否是智慧的教学,标准有三点:第一,有好的教学模型;第二,关键教学环节有信息技术支撑;第三,能够创设有效的情境化学习环境。 这三个标准也是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智慧型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造教学模型,建议读者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下五个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发自内心主动愿意学习;在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环境中,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会智慧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需要让学生能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将知识到实际生活当中,给出有值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据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设计问题或人物。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分类、分层次设计问题或任务。可以对整个学科进行设计,也可以对单位进行设计,或者对知识点、知识片进行设计。设计问题是需要智慧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原有知识不够,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正好可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要设计这样的问题、任务。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问题或任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等将问题或任务提供给学生。



(二)让学生个性化学习

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找到有效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学习。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个性化探究、获取、接受等所需要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三)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

要有能够培养学生会发现、会创造、聪明起来的教学模型,即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知识。归纳、探究才会产生智慧,智慧绝不是灵感,它是能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对技术的需求是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个性化探究所需要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教师需要问题库,激活学生去思考、探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归纳知识所需要的信息化环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在探究环境的支撑下形成发现与归纳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体系,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师提供的支撑环境下梳理基本知识和方法体系,与已有知识建立关联。这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而达到学生智慧的目的。


(四)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

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关键是新知识学习中疑难点要有有效的破解手段和办法。对于很难学会、很难听懂的知识点,需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基础上进行讲解。破解疑难点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录制微课的方式来破解,但录制微课并不是简单地录人像或抓屏,而是要在深度融合基础上,把不容易讲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借助现代化手段录制下来,学生可以重复听讲,也可以个性化选择听讲。这种微课绝不是把一节课压缩成十几分钟,而是学生感兴趣的片段式知识。对技术的需求是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让学生容易理解疑难知识所需要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五)让学生能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教师借助现代化手段采集学习过程特征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做大数据分析,分析学生哪里会和哪里不会,不会的地方要帮助其找到合适的方式、资源去学习,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特征和阶段性学习结果,能够根据阶段性学习结果判定学生进一步学习方向及给出合适学习方式,提供有效学习资源的支撑系统。


以上五点是关于如何通过技术来支撑教学,进行模型改造的一些建议。归纳起来说教学模型改造的关键是让学生由内向外愿意学;轻松愉快获得新知,形成技能;在获得新知形成技能的同时,提升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能够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让学生有修养,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友善。现在提倡立德树人,真正的师德不是简单当保姆,而是把学科创新这件事情做好,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他们聪明起来,智慧起来,学生才会高兴,愉快。


(作者李昕芮现就职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教师教育研究所;钟绍春系国家“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是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读书征文
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
那些排名在前1%的学生,他们只学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
“智慧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钟绍春教授谈“智慧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