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精荟》:发汗平喘:麻黄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出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立秋至霜降期间采收,阴干切段。常用有生用与蜜炙之分。

一、功效应用

麻黄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其特点宣散温通,发汗力猛,是中医“汗法”中最具有代表性中药之一,乃发汗解表之要药。

常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证的治疗。

麻黄虽功效有三,实际都相互联系。麻黄辛温发散力强,乃发汗常用之药,故入肺经。其性善开表闭,宣通肺气,故善治风寒束表、郁里化热所致的咳喘之症。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肺主皮毛,亦主一身之表,麻黄能开宣肺气,发汗散津,自然能疏利膀胱经气,有利水消肿之功。凡临症应用麻黄,虽不得汗而但见其小便通利,也是见效的表现。

中医治病有所谓“八法”,其中尤以汗法最难掌握。发汗方剂虽多,但多以麻黄为主药的方剂为主。因此广义而言,想学习好中医治病“八法”中的汗法,就是要先学好中药麻黄的应用。在疾病的治疗中,想用汗法治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以麻黄为例,如用量少了,则发汗之力不足,病不得祛;若用量过了,则发汗又太过,又易伤阴动血而加重病情。怎样掌握发汗程度,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实是中医学里最难的一部分内容。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别录》:“通腠理,解肌。”

《本草纲目》:“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

《长沙药解》:“麻黄发表出汗,其力甚大,冬月伤寒,皮毛闭塞,非此不能透发,一切水湿痰饮,淫溢于经络关节之内,得之霍然汗散,宿病立失。”

《本草备要》:“入足太阳膀胱,兼走手少阴、阳明而为肺家专药。发汗解肌,去营中寒邪,卫中风热。调血脉,通九窍,开毛孔。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咳逆上气,痰哮气喘,赤黑斑毒,毒风疹痹,皮肉不仁,目赤肿痛,水肿风肿。”

二、配伍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麻黄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乃发汗解表之要药。治以上诸证,常配伍桂枝、杏仁、甘草,即中医“汗法”第一方麻黄汤。然此方发汗力峻,现很少有人只单用原方,多加减化裁后应用。临症用途广泛,当重点学习。

《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张锡纯言:“麻黄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麻黄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之咳喘,常配伍杏仁、甘草,即三拗汤。

若治外寒内饮之咳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等,即《伤寒论》治痰饮第一方小青龙汤。

若治热邪壅肺之高热喘促者,常配伍石膏、杏仁、甘草等,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有表证。麻黄既能上开肺气,发汗解表,又可下输膀胱,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治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常配伍石膏、生姜等,即越婢汤;若一身面目悉肿,小便不利,可再加白术,即越婢加术汤。

张锡纯言:“受风水肿之证,《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证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

4.用于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麻黄有散寒通滞之功。治疗风湿所致周身疼痛,常配伍薏苡仁、杏仁、甘草等,即麻杏苡甘汤。

若治寒湿痹痛,常配伍白芷、桃仁、红花、赤芍、桂枝、细辛等,共奏温经活络,祛瘀止痛之功,即麻桂温经汤。

若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常配伍熟地、肉桂、鹿角胶、白芥子等,即阳和汤。

若治卒中风,症见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风湿痹痛之证,常配伍防己、人参、桂心、防风、附子、黄芩等,共奏祛风散寒,益气温阳之功,即小续命汤。此方乃中医“开玄门”之法,最为高深,学者须慢慢领悟,不可操之过急。

三、用法用量

麻黄常入煎剂,也入丸散。大剂量应用时,宜先煎去沫。

《伤寒论》中用麻黄要求“去节”,现代研究,麻黄节成分与麻黄没有区别,只是含量少些,再加上去节很难加工,所以今天所用之麻黄,多不用去节。

麻黄入药有生用与炙用之分,一般用于解表多生用,用于平喘炙用或生用。

麻黄的应用剂量与想要达到的疗效有直接关系,若只用几克可宣通肺气,调畅气机;常用量十余克,可宣肺平喘,利尿消肿;若想温肺化饮,开宣肺闭,用量则要更大一些,一般可用到十余克甚至几十克以上。

最难掌握的,还是用麻黄类方剂发汗之用,想通汗法治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这方面李可经验值得参考。李可用麻黄,用量较大时往往单独煎煮,煎煮过程中要去沫,服用时采用小量兑服,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灵活加减用量的方法。若是药以中病,达到了发汗的目的,就把麻黄用量减到维持量或弃之不用。以防矫枉过正,发汗太多伤了阴液。此法最大优点在于灵活与安全,值得参考学习。此外,李可凡用大剂量麻黄时,为防止病人出现眩晕等不适,常配伍蝉蜕、白果等监制之药,内中机理与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陆九芝言:“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厚,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至七八钱始能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汪昂言:“发汗用茎去节,煮十余沸,掠去浮沫,或用醋汤略泡,晒干备用。亦有用蜜炒者。”

四、应用注意

麻黄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用。

广义而言,中医汗法中的禁忌症,实际上就是麻黄的禁忌证。如《伤寒论》麻黄汤的“麻黄九禁”,也同样适用于麻黄,具体内容可参考麻黄汤相关内容。

现代应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脱水及出血类疾病患者,都要慎用。

——中医实战笔记:20.11.5夜

#中医实战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汗用大剂麻黄取效之验谈
《中医实战笔记》麻黄的功效与应用
麻仁石甘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自渡子
学习中医中药——麻黄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药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