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苏联的重机枪在中国使用了40年:我国第一款制式重机枪53式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二战苏联的重机枪在中国使用了40年:我国第一款制式重机枪53式

有一款重机枪,是建国后解放军的制式装备。有意思的是,这款苏联在二战时期研究的重机枪,在解放军手中使用了长达40年,始终都是战场的主力。在朝鲜战争、中印战争甚至中越战争中,它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究竟什么重机枪能够用这么牛?听萨沙说一说吧。

早在红军时代,红军就知道重机枪的重要性。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解放军大量装备重机枪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情。

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我军因为需要机动灵活作战,很多部队无法携带大量重机枪。相反,敌人美军则非常重视重机枪。除了一线步兵携带大量M1919重机枪以外,还有大口径的12.7毫米M2重机枪。美军在防御作战中,非常强调重机枪的作用,认为它有无法取代的持续压制火力。

实战中,美军使用一切重机枪作为火力支撑,包括坦克机枪、装甲车机枪、卡车机枪甚至吉普车机枪。

美军甚至装备一种M16防空装甲车,上面配备4挺大口径高射机枪,直接用于平射。

在著名的砥平里战役中,美军就使用了6辆这种M16装甲车,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

而解放军进攻时如果没有重机枪,仅靠轻机枪是不可能有效压制美军重机枪。随后的步兵进攻作战,就会遭遇严重阻碍,伤亡惨重。

为什么美军经常以较小兵力,长时间对抗数倍的志愿军进攻?因为他们有机枪火力的优势。血肉之躯毕竟不是刀枪不入,人数再多也不行。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将军曾感叹:现代战争不是靠人多就行的,哪怕你集中五六倍兵力优势也是一样。你至少要占据局部的火力优势,不然根本就攻不动。

道理也是一样,志愿军迫切需要重机枪火力。于是,志愿军向苏联购买了36个师的武器装备,其中重机枪就是著名的SG-43重机枪。

SG-43重机枪的名气很大,是二战苏军的制式重机枪。

在SG-43诞生之前,苏军仍然使用老掉牙的马克西姆水冷式M1910/30重机枪。

该枪早在一战时就大量装备俄军,到40年代的苏德战争期间也没什么变化。

M1910/30重机枪射击性能很强,其实就是俄国版本的马克西姆重机枪,只是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枪架。

在苏军来看,该枪最大的问题,是仍然采用水冷的方式。而苏联很多地区一年有8个月都是积雪天,想在野外找到液态水并不容易。机枪手往往需要先将雪加热变为水,再作为机枪冷却水使用。这种方法相当不靠谱,严重影响重机枪持续作战能力。

同时,M1910/30重机枪非常沉重,高达62公斤,战场机动性非常差。在苏联内战期间,重机枪直接被当作火炮使用,装在马车上运输。稍微复杂一点的地形,M1910/30就无法机动,大多作为防御使用,或者远远地在二线阵地进行覆盖射击,无法跟随步兵及时前进。

而苏德战争中,苏军很快遭遇了德军的MG34和MG42通用机枪。这些气冷式机枪根本不需要冷却水,只需要更换枪管而已。这些机枪重量也更轻,机动性更佳,可以跟上步兵进攻的冲击速度。同一时代,美国、法国甚至日本也有气冷式重机枪,性能也不错。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希望苏军也尽快装备新式气冷重机枪。

这个任务交给苏联枪械设计师们,郭留诺夫在1942年研发了一款重机枪,经过严格测试后在1943年正式装备苏军。

当时苏联同时测试的有12款样枪,最终淘汰了其他11款。

有意思的是,最后留下两款重机枪的设计师,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师,捷格加廖夫,一个则是名气并不大的郭留诺夫。

斯大林亲自过问了测试工作,他甚至没有听过郭留诺夫的名字。

正常来说,似乎胜利者应该是捷格加廖夫,这是苏联的元老级巨匠,斯大林也倾向于他的作品。

有趣的是,捷格加廖夫却在测试最后阶段,坦率地告诉斯大林:郭留诺夫的作品更成熟,也更实用。

写到这里,萨沙忍不住想到了多次看到的访谈记录。国内很多设计师一旦被询问到枪械性能缺陷,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设计没有问题,都是生产时候的问题。

相比起捷格加廖夫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胸怀,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于是,大名鼎鼎的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由此诞生,在1943年10月第一批机枪送到前线。

遗憾的是,设计师郭留诺夫本人因为操劳过度,在1943年11月就去世了,年仅42岁。

他并没有看到自己的重机枪,大量装备军队。

SG-43重机枪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气冷式,不再需要冷却水,结构也简单得多。

其他性能方面,SG-43重机枪也是不错。

它的火力旺盛,射击精度不错,机枪可靠性很高,各方面性能不亚于M1910/30。

另外,由于结构较为简单,SG-43重机枪比较容易制造,普通工厂就可以加工制造,不需要什么高精尖设备。

相反,M1910/30的零件高达上百个,很多零件非常精巧,需要高超的加工技术,严重影响生产速度。

不过SG-43重机枪仍然非常沉重,全枪重达54公斤,其中轮式枪架就有41公斤的重量。

行军时,SG-43重机枪主要使用马匹背负。在一线行军时,该枪可以分解为3个部分由3个士兵携带,一个扛枪身,一个扛护板,另一个扛枪架。而即便扛最轻的枪身,士兵也要负重高达14公斤。

不采用水冷式系统,SG-43重机枪的持续射击能力有所下降。

一般射击500发以后,重机枪就迅速更换枪管,接着可以继续射击500发。

虽然更换枪管的速度很快,毕竟也造成了火力中断。自然,二战不同于一战,即便是重机枪也很少有射击500发不转移阵地的,很容易被敌人锁定干掉。所以这个火力中断问题,并不算严重。

在苏军中,SG-43重机枪是营一级的重机枪。当时苏军每个步兵营都配属一个机枪连,装备12挺SG-43。平均来看,每个苏军步兵连可以分配到4挺SG-43重机枪。如果是主攻连,往往可以得到6挺以上,每个排都有2挺重机枪掩护。

这种火力配备还是相当强的,也是苏军步兵强悍的一个原因。

同时代的国军,中央军的主力步兵团也不过二三挺重机枪,火力相差很大。

不过,苏军的火力并没有超过敌人德军,德军步兵营也有12挺左右的MG34或者MG42通用机枪。

可以说,SG-43就是苏军一线最主要的机枪火力掩护,任何一种轻机枪是无法压制它的。

实战中,苏军对SG-43的射程、精度、火力持续性、可靠性都颇为满意,认为不亚于以往的水冷式重机枪。而且机枪的结构更为简单,维护相对方便,故障率也较低,非常符合残酷的大规模战争。

苏军官兵尤其满意的是,SG-43的压制能力。该枪战斗射速为每分钟100发,而采用250发弹链,全力扫射也可以维持接近3分钟的火力压制。这就很了不起了,可以在这3分钟内形成一个很大的弹幕,进行可怕的火力覆盖,敌军士兵进入这个区域是凶多吉少。

而SG-43虽然不是水冷式,也可以长期持续不断的射击,进行覆盖性火力压制。

在苏军防御作战中,SG-43在碉堡或者战壕内,可以持续射击数十分钟之久。只要2挺SG-43形成交叉火网,敌人数量再多也难以突破。所以,SG-43在防御中的性能最好。

进攻作战中,SG-43往往前进到400米到600米距离,提供远远强于DP轻机枪的火力掩护。通过侧射火力,SG-43也是将弹雨覆盖到敌人防御阵地,压制敌人的机枪火力点,一点点的护送步兵冲锋。由于SG-43火力持续性高、精度高,加上平射有效射程高达1000米,在600米距离也可以有效压制。

在进攻作战中,虽然,很多时候SG-43留在二线,不能像轻机枪一样给予最前面的直接掩护,但它的压制性还是无与伦比的。

在苏军无数次进攻作战中,是否有SG-43进行掩护,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一个战例中,苏军一个连在炮火掩护后进行冲锋。这个连因各种原因没有SG-43重机枪,只有DP轻机枪进行掩护。

结果冲锋期间,苏军官兵遭到德军MG42的无情压制,轻机枪很快哑火。

随后德军用机枪交叉火力毫无顾忌地射击,导致冲锋苏军30多人战死,60多人受伤,连长也被打死,几乎全军覆没。

同日该团另一个连的冲锋中,这个连长很有经验,调动4挺SG-43死死压制住了德军的机枪。德军MG42机枪虽然厉害,却有射速过高,火力持续性差的缺点。在4挺SG-43压制下,德军机枪逐步无法开火。苏军官兵趁机发动冲锋,付出20多人死伤的代价,就占领了阵地,消灭了40多名德军。

在整个二战期间,SG-43都是苏军的制式装备。

不过SG-43到志愿军手上的时候,前5次战役已经结束。

幸亏如此,不然光是前三次战役的强行军,携带重达40多公斤的SG-43翻山越岭怕是连骡马也承受不了,更别说人了。

到了1952年,志愿军开始大量装备SG-43重机枪。此时敌我双方主要进行阵地战,而不是运动战了。

由此SG-43最大的缺点,也就是重量过大问题,就不那么要命。

一线的官兵,比如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都认为SG-43非常实用。

该枪具有优秀的持续性火力,在防御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SG-43反复的射击下,美韩军的进攻会被轻易瓦解。如果美韩军没有消灭志愿军的SG-43,步兵是不可能随便冒着火网冲锋的,这基本等于送死。

上甘岭597号高地上的9连和8连的各一个排,就装备了4挺重机枪,537高地上的驻防部队为1连,配备3挺重机枪。在这些防御作战中,一线步兵什么武器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重机枪。

只有重机枪才能保证压制住进攻敌人火力,同时大量受伤进攻敌军,压制对方的攻势。

仅仅10月14日和10月15日这两天,597号高地就打坏了10挺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共发射了近40万发子弹,近万枚手榴弹和手雷。

大家注意,这发射的近40万发子弹,主要就是重机枪发射的。有趣的是,虽然其他枪械发射子弹要少得 多,仍然有大量轻机枪、冲锋枪甚至步枪毁损。

苏制DP轻机枪只要持续射击200发以上,枪管就会发红,甚至出现变形,此时持续射击就会导致枪支报废,必须停止射击以冷却。

而SG-43重机枪射击了这么多子弹,却1挺也没有损坏,绝对是硬骨头机枪。

尤其是志愿军退守坑道以后,SG-43就更为实用。SG-43有一个防弹护盾,在坑道中射击,恰好可以有效保护机枪手,大大减少伤亡。

由于美国空军非常嚣张,一线步兵甚至还需要用SG-43进行防空。

战斗英雄,机炮连副班长蒋诚回忆就很惊人:一架敌机要轰炸我们,它冲下来,我就打它的头;它飞过去,我就打它的尾巴……我站在深坑的坑底,把机枪夹在沟头上就开始打,也不管打不打得着,结果真就打了下来。

蒋诚作为重机枪手,在战友们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作战多日。他的SG-43毙伤了大量敌人,战后立一等功的奖状上这么记载:蒋诚于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中,配合反击坚守五三七点七高地战斗里,该同志发挥了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班里在严密敌炮封锁下,以重机枪击落敌机一架,歼敌四百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

大家别以为蒋诚是轻松获得这种荣誉的,即便有了优秀的重机枪,他也是九死一生。

此战中,蒋诚腹部受重伤,肠子都流出来了。

当时敌人正在冲锋,什么都可以停,就是重机枪的火力不能停。蒋诚将肠子塞回肚子,继续用重机枪射击,直到击退这次敌人的进攻,才进行了医疗救治。

SG-43的性能如此优秀,随后我国就仿造了53式重机枪,这也是解放军第一款制式重机枪。

53式重机枪投产以后,立即遭遇了一次难堪,就是中印战争。

1962年的战争中,解放军对53式重机枪的火力还是满意的,却认为它太重了,根本不适合高原作战。在高原环境,由于缺氧导致战士负重能力严重降低,有的不足平原时的一半。

普通战士携带一挺10公斤左右的轻机枪,在山地行军都觉得不堪重负,更别说重达40公斤的53式重机枪。

此战中,53式重机枪难以跟上步兵强劲的速度,导致一线穿插部队缺乏压制性重机枪火力。

而印军一些碉堡中,有英国维克斯水冷式重机枪。这种重机枪非常老旧,火力持续性很强,我军的56式轻机枪是难以压制住它的。

我军曾经在进攻中,吃过印军重机枪的大亏。当时有一个连攻击到印军阵地前,突然被雷区挡住。印军立即用重机枪进行火力覆盖,我军重机枪跟不上部队的冲锋速度,不能提供火力支援,轻机枪又不是对手。结果这个步兵连几乎全部伤亡,损失惨重。

好在印军作战呆板,缺乏斗志,往往一触即溃,这种用重机枪坚守的战例并不多。

战后的总结这么写道:我军主要使用53式重机枪(仿自苏联郭留诺夫机枪),战斗性能和印军重机枪相近,只是枪管不需要水冷。此枪采用笨重的轮式枪架,重量太大,且不利于山地作战。有时为了在山坡上架枪,不得不由其他战士用肩膀架起一个架轮。重机枪一般是编在步兵团机枪连和步兵营机炮连里,支援步兵连作战,也有加强给主攻连队1-2挺的。

即便如此,在一些不需要高速机动的作战中,53式重机枪还是发挥了威力。

在多龙桥战斗中,印军马德拉斯联队从邦迪拉逃出,在11月20日上午10时进入我军伏击圈。多龙桥埋伏着我军一个营部和一个步兵班共36人,装备3门82迫击炮、2挺53式重机枪。

在我军重机枪火力拦阻下,印军根本就不能前进,当先的数十人非死即伤。眼见无法撤退,追兵将至,印军又无法突破重机枪火网,官兵们彻底失去抵抗意志,放下了武器。此战印军被打死35人,投降206人,而我军只有3人受伤。

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二战时期研发的53式重机枪早已过时。苏联早在50年代就全面淘汰了SG-43,我军也在60年代计划用67式重机枪取代53式。

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解放军才发现自行研发设计的67式重机枪不靠谱。

这就像所谓的传武大师一样,平时在网上吹吹牛就算了,实战搏斗可是真刀真枪拼命的,半分做不了假。装备垃圾重机枪到一线部队,无异于让年轻士兵们去送死。

这种情况下,解放军竟然打开仓库,将已经退役10年之久的53式重机枪重新取出,大量装备部队。

在越南复杂的丛林山地环境,比中印边界的雪域高原好不到哪里去,沉重的53式重机枪是相当不合适的,却也只能赶鸭子上架。

好在53式的火力压制性,还是非常优秀的,也足以完成步兵连一级的火力掩护任务,即便它是40年前的武器。

不过,53式重机枪的淘汰是必然的,甚至早在50年代就应该淘汰。

中越战争之后,53式重机枪就彻底退出了现役。

需要说明的是,解放军还装备过一种57式重机枪。57式重机枪,就是53式的轻量版本,主要性能和结构基本一致。不过,57式重机枪通过修改枪架等手段,将重量从40公斤降低到29公斤。

虽然这个重量还是偏大,相比53式的可怕重量,也是轻很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辉煌在延续--苏联DShk(德什卡)-38/46型12.7毫米重机枪
它曾威震二战和朝鲜:仅近生产3年的新中国第一种自产轻机枪53式
细说通用机枪和班用机枪的区别
几个轻机枪的火力能抵得上一个重机枪吗?
世界最优秀的通用机枪却被解放军忽视:仿造PKM的80式通用机枪
二战机枪据点到底啥样?俄罗斯有个遗址,您可以去体验下生死瞬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