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家茶具


唐代宫廷茶事兴盛,在文人和寺院僧侣茶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尚繁缛、群体,重等级、礼仪,表现了高度艺术化的茶文化活动和唐宫廷茶道。在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中,以僖宗乳名“五哥”为标记的一套宫廷茶具,作为国宝重器奉献于佛祖真身舍利。当时茶文化已成为皇家礼佛的最高礼仪,所以僖宗以此显示他虔诚礼佛的心愿。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高24.7厘米,径13.2厘米,腹深11.2厘米,圈足径12.6厘米,总重883.5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唐代的茶做成茶饼,煎茶时,先要将饼茶用火烤柔软后,趁热用纸袋贮藏,使香气不致散失,待冷却后再碾成细末煎茶。这种用纸袋贮茶的做法,多在民间应用。而作为权力至高无上的真龙天子而言,非同庶民,自然要用密封性能好的金银器具封存了。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是唐懿宗、唐僖宗为迎送佛真身而供奉的配套茶具中的贮藏器,对研究唐代宫廷饮茶为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该器共有两个,形制相同。该器钣金成型,纹饰鎏金。深腹、平底、圈足。由盖、体和足三部分组成。盖为四瓣竖凸棱形结构,每瓣内饰一巨狮,衬以缠枝蔓草,鱼子纹地。盖钮为珠宝状,饰以二方连续的蔓草纹、鱼子纹地。坛身分成四个开光区,各为壶门形画面,上有四组人物图案,其中分别錾仙人对弈、伯牙捧琴、箫史吹箫、金蛇吐珠。第一组:两人相对跽坐于蒲团上,一人捧杯,一人吹笛。第二组:一人双手抚琴跽坐于蒲团上,一侧双鹤振翅欲飞。第三组:一蛇口含宝珠,一人举手作接珠状,称'随候得珠'。第四组:一人吹笙跽坐于蒲团上,身旁一凤鸟翩翩起舞,称为'吹笙引凤'。


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鎏金银茶碾纯银祸轴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饮茶前,茶饼需要用碾具碾成细末。法门寺这套碾具由鎏金壶门座茶碾子和鎏金银茶碾银碢轴二件组成。

鎏金壶门座茶碾子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槽身、槽座四部分组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重1168克。槽呈半月弧形,口沿外折,与槽座铆接,为祸轴滚槽。辖板呈长方形,插置槽口,两端呈如意云头状,中间焊一宝珠形小捉手,以便抽动开合。捉手两边各錾一只鸿雁,衬流云纹。槽身截面呈凹状,碾槽嵌置其中,项面两端亦为如意云头饰三朵流云纹,侧面两壁镂空壶门。壶门间饰两躯相向天马,并间有流云纹。槽座上承槽身,两端作云头状,周边饰20朵扁平团花,有錾文:“咸通七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十九两”。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鎏金银茶碾纯银祸轴为浇铸成形,自铭“祸轴重一十一两”。轴长21.6厘米,中径1.2厘米,端径0.6厘米。碾轮径8.9厘米,中厚2.2厘米,边厚0.6厘米,中轮径89毫米,边厚6毫米,中厚22毫米,重527.3克。碾轮轴心围饰莲瓣团花一幅及流云纹一周。两端细而中间粗,两端各錾鎏金草叶纹,一端錾刻“拾柒字号”四字,及“五哥”二字,据此可知茶碾子确系唐僖宗所供奉,价值极高。


鎏金银龟盒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通高130毫米,长280毫米,宽150毫米,重819克

唐代饮茶,先要将饼茶经炙、碾成细末,再过罗筛分后方可煎茶。而这件银龟茶盒,它的功用是贮存茶末,属茶具中的贮茶器具。其分体钣金,焊接成型。整体呈龟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在地。龟甲为盖,盖甲上有龟背纹,整体造型维妙维肖,极富动感,实为稀世之宝。盖与腹焊有圆子母口相接。首、腹及四足中空加焊。尾部焊接。腹部供贮放碾碎的饼茶细末。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

银盒作龟状,是因为古人认为龟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唐皇室选用鎏金银龟茶盒贮茶,既显示了皇室的高贵富丽气魄,又显露了皇上祈求长生不老的心态。这与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述的“合”(即盒),虽然用途相同,但材料、做工大相径庭。陆羽提及的茶盒,“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材料用的是竹节或杉木,再涂上油漆就是,无须银质加鎏金,这大概就是民间茶具与宫廷茶具的一个重要差别吧!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鎏金银茶罗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高9.5厘米,身长13.4厘米,宽8.4厘米,重1472克

        碾碎的茶末要过罗筛细。煎茶,用烹煮,茶末稍粗关系不大。点茶,以茶瓶煮汤,注汤于已撮入茶末的盏内,就要求茶末细匀,这直接关系到调膏(膏成糊状,或称茶头)能否均匀。只有调膏均匀,碗中之茶才能达到不粘不懈的胶体状态。

银茶罗为长方体,仿木制箱匣之结构,由盖、罗、屉、罗架、器座五部分组成,均为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盈顶盖面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头顶及身侧衬以流云。盖刹四侧各饰一和合云,两侧还饰如意云头。刹边饰莲瓣纹,盖立沿饰流云纹,罗架两侧饰头束髻、着褒衣的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錾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罗、屉均作匣形,分内外两层,中夹罗网。屉长127毫米,宽75毫米,高20毫米。屉面饰流云纹,有环状拉手。罗架下焊台形器座,座长14.9厘米,高2厘米,有镂空的桃形壶门。罗的出现是人们对茶末细度有更高要求的结果。古代的茶罗实物过去从未发现过,这件唐代茶罗绝无仅有,弥足珍贵。


鎏金银莲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通高27.9厘米、盖高11.2厘米、盘高1.6厘米、架高15.8厘米、盘口径7.8厘米、外径16.1厘米、腹深1.5厘米,重564克

       唐人吃茶常调以椒、盐等佐料,宋代苏轼尚有“芽茶得盐,不苦而甜”的说法。《茶经》中记有“鹾簋”,鹾即盐,鹾簋是茶具,这件银盐台即用于贮盐。

这件器物钣金浇铸焊接成型,纹饰平錾、模冲鎏金。由盖、台盘、三足架等组成。盖上有莲蕾捉手,中空,有铰链可开合,下焊接盘曲的银筋与盖相连。盖心饰团花一朵,盖面饰摩羯四尾,盖沿饰卷荷。台盘中心下凹,直口,宽沿,浅腹,平底。宽沿上捶刻以海石榴为花蕊的双层莲瓣,瓣尖饰以扇形花蕊,平底饰莲蓬。三足支架上錾文:“咸通九年文思院造银金涂盐台一只,并盖重一十二两四钱,判官臣吴弘綦、使臣能顺”。银盐台造型颇富想象力,极为生动美观。近视一簇荷叶、莲花、莲蕊、荷叶干的立体造型,并有小鱼、花草等附件装饰,新颖别致。历代茶书均未记载盐台,此器为首次发现。


素面壶门座高圈足银风炉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通高56厘米,盖高31.3厘米,盖沿外径23.2厘米,炉正身高25.2厘米,口径20.7厘米,腹深16.5厘米,足沿外径34.6厘米,重3920克

       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炉煮水。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这样说道:“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又说:“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表明风炉通常由铜、铁,甚至揉泥制作而成。而这件唐代壶门座高圈足银风炉,法门寺地宫出土,乃唐僖宗供奉的宫廷御用茶具。无论是材料与制作,还是工艺与装饰,都非常讲究,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它为研究唐代宫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证据,文物价值更是弥足珍贵。

       风炉钣金成形,通体素净,由炉盖和炉体两部分组成。炉盖为半球状塔形,盖沿下折,形成三层渐收的棱台,犹如塔的基座,其上为三层仰莲承托的宝珠形莲蕾。炉身敛口、深腹、平底。口沿亦为三层渐收的棱台,每层棱台的外缘六曲。腹部上小底大,腹壁为内、外两层相铆合,内层分作六块与炉底铆接;外层即为圈足座,其腹部以下镂空六个壶门,底部与外折的足沿相接。炉身两侧口沿下各铆接一提耳,炉身通体铆钉之端均饰小银花,部分已脱落。出土时盖面贴有墨书“大银香炉臣杨复恭”的签封。现已不存。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玻璃茶托茶盏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点茶与煎茶不通,虽然同样需要把茶饼碾成碎末,经过罗筛,但在点茶时,却不是把茶末放到沸水中,耳饰分置于茶盏之内,然后用瓶注沸水于盏内。一面注水,一面用茶匙在盏内环回击拂,使得水和茶彼此交融。这倒操作过程,叫做点茶。

这套玻璃茶托茶盏是中国唐代制品,造型简朴,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据考古学资料记载,茶托最早在晋代墓中出土过,但是否用于饮茶则不得而知,到了宋代,茶托几乎已经成为茶盏的固定配件了。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鎏金银波罗子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饮茶时,存放点心的盒子,圆形,中分四格,不过如此小巧,可见唐代宫廷点心的精致。

法门寺出土的这批茶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时代最早、配套最完整、等级最高的茶具,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静观这组宫廷茶具,可以让人遥想到千年之前唐皇“吃茶”时的潇洒气度。



留言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如喜欢本文,请在页尾点击赞赏支持,并大力转发,多谢!!


注:文中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门寺“地宫”中发现唐朝宫廷的御用茶具
连陆羽都未看过的茶具——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器
中国最古老的日用用具之金属茶具
唐代宫廷茶文化与寺院茶文化之比较研究
同行法门寺遗珍(六)茶茗飘香
法门寺唐代“小金龟”被实证不是茶具是香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