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琉璃艺术 — 发展简史

「 黑光 」关 于 玻 璃 的 那 点 事 儿 !




琉璃,古代写作琉离,又称壁琉璃、玻璃、吠琉璃、料、烧料或料器。

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中国琉璃 制作已有千年的文化。考古发现表明,伊拉克阿斯马尔出土的玻璃残片,距今年代约为4300年。玻璃器皿大约是在3600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距今2600年前,玻璃制造技术在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其制品通过西域 (今新疆) 传人我国。在平凉、天水等地,就出土了战国时代的铅钡玻璃珠。





四眼琉璃珠 1983年长沙市麻园岭M1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但是,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相先就开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在河南洛阳庄淳沟、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发现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化光谱鉴定,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居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这一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

琉璃珠 琉璃贝


中国玻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北京玻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西周时期的玻璃从呈色、透明度、成分上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



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却、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王要原料,其他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在1200。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结成的块状物。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其呈现出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这样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人们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在中国,战国时代 (西元前403-221) 已经就陆陆续续有玻璃制品出现。从早期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像玻璃珠和类似翡翠玉的玻璃仿制品。之后,又陆续发现一些玻璃容器,很旨人注目。虽然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是来自罗马和近东地区,但绝大部分已被证实是在中国本土制造的。1985年,在唐朝接近锡兰的昆泉寺的遗迹处,发现了二个绿色的小玻璃瓶,镶着白色的水晶,被当成“圣物”,象徵佛陀不朽的身躯(玻璃和佛教实践与信仰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在宋朝寺庙的遗迹所出土的遗物也依然可见)。在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很明显的是在中国制造的,有些则是以罗马式做装饰。其后,在1987年,也是在锡兰地区发现了一个彩绘二种颜色的玻璃瓶,可能是由东罗马传入的。




公元前138年,西汉出土的玻璃谷纹璧,是汉代时流行的样式,证明汉王朝已经制作较大的玻璃器。汉代乐府中,有一首朴实感人的民歌叫《陌上桑》,它在描述采桑少女秦罗敷的朴直和美丽时说:头上倭堕鬓,耳中明月珠


这种穿孔作不个和发耳饰的“明月珠”即玻璃。




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时的玻璃,是从国外传来的;其实中国玻璃生产技术有着自己的渊源,这已为近年来的大量考吉材料所证实。

2000多年前,那位据说能够作掌上舞的 “赵飞燕女弟” 居住在“昭阳殿”的时候,“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焉”。说明那时候透明的门窗已可以照得眉发毕露。

喜好“神仙”的汉武帝在“起祠神屋”时,门窗也全部用“琉璃为之,光照洞彻”。可见,所谓“窗明几净”的居室,并非现代始有。




至于《世说新语》中所记的“琉琉屏”、“琉璃器”、“琉璃碗”以及《晋书崔洪传》中所说“琉璃钟”,也已在安徽屯溪的西周墓以及湖南韶山春秋战国墓中出土。碗、带勾、印章等玻璃器皿在汉墓中更是屡见不鲜。陕西兴平汉武帝的茂陵附近还出土一件玻璃壁,直径234毫米,孔径48毫米,厚18毫米,净重1.9公斤,经过现代光谱分析,它属于铅钡玻璃。



汉代蒲纹琉璃璧


公元前166年,出于经济和外交上的需要,东汉王朝决意谋求,和罗马的直接建交,在中国出土的罗马碧琉璃杯(器皿),是汉朝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后唐宋以来,皆有丰富的玻璃器皿出土。到了元朝,在山东省境内,已经发现有玻璃工坊的遗迹,考古学家在工坊火炉的遗迹发掘了不透明蓝绿色的玻璃棒,和半透明露白近翡翠色及黑色的玻璃碎片,不过当时的玻璃工坊是由皇室建立的。皇室的小玻璃工坊的建立(约17世纪末,18世纪初),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玻璃史,且皇室的奖励赞助大大地增进了玻璃的地位与重要性,不过主要还是在于翡翠玉和其它硬质宝石等经济利益高的商品的模仿。当时所制造出来的东西,不论在尺寸或数量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而这也涉及了经由教会传教士传入的西式技术。玻璃公坊不同于其他类的皇室工坊,他起先是由传教士兵传入的西式技术。玻璃工坊不同于其它类的制定公坊,他起先是由传教士所创立的,且在整个18世纪,至少有一部分的员工是洋人。



虽然,西方的玻璃技术对中国的玻璃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影响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一方面它刺激了中国的玻璃制造在方法上、图样上、种类上的改进,一方面中国的玻璃工匠也渐渐因学习而有一些异于西方的技术方法,如陶瓷技术,彩绘技术的转移。




而在欧洲所呈现的最具体的影响,就是大量的中国玻璃器皿涌现,欧洲玻璃工匠开始有系统的陈述中国的玻璃,因此产生技术上的互动与相互影响。晚期在中国玻璃的发展上,玻璃窗口的外观和当时国内制造的陶器在外形上和装饰上都很相近,因而建立起此一趋势风格。




时至北宋时期,玻璃工艺水平又有了很大进步。河北定县的一座北宋培基中出土的33件舍利玻璃瓶,器壁如薄纸、如晶明;安徽天长出土的磨光玻璃,以及河南密县出土的上百只鸡卵状玻璃瓶,都是北宋玻璃制造技术进步和吹制玻璃水平发达的明证。


宋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元代以来,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颜神镇一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玻璃生产中心,那里出产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及丹铅、铜铁等多矿石,具备生产玻璃的天然条件。






从唐朝到明朝,玻璃大部分被制成小口齿和个人装饰品。玻璃在变较融化后,就比石头还容易塑造成各种样式,而且玻璃可以在颜色上,甚至在质感上,达到某种程度对翡翠玉的模仿。


然而,在古时中国以真品为尊的想法下,玻璃的仿制被认为是一种便宜的替代品,从用于装饰性的功能,如缝定于衣服、皮带上,或作发针。直到18世纪前半期一些薄的,相当大的单色窗口的大量制作和广布,形成玻璃在当时的一项特徽,显示出“吹玻璃”在18世纪早期受到全面性的推动。“吹玻璃”曾被认为在中国早期,并不知道使用这样的方法(直到西元前四、五百年才存在),到了清朝时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这时,玻璃的技法已濒于成熟,结合西方的技术而在玻璃容器上以另一分离的玻璃连接做成窗口的脚,使其能站立。




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一书中说:因为“三保太监郑和曾携西洋烧玻璃人来”,从此以后、明朝才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玻璃。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曾雇佣多名欧洲玻璃工匠作指导,专门为皇室制造各种高级艺术玻璃,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这些举措既促进了我国玻璃制造业的发展,又体现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互相交流。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其中“套料”装饰艺术是清代的创新,形式及装饰已有多种风貌,其格调越趋精致华美。




乾隆时,玻璃在颜色、开关和大小上增加了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在颜色上玻璃不但涂以瓷釉,且因蓝色宝石色彩光鲜,而有很多不透明,宝蓝色器皿的制造,除此之外,杂色彩绘的使用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起来。清朝时,也有刻有不同浮雕的玻璃,这技术把玻璃引向一更广大的试验,也是一项颜色结合的试验。皇室的技术工作坊早从西元1770年就开始没落。



当玻璃工匠渐渐不再拥有王朝的赞助时,他们反而可以自由的做尝试,而免于受王朝的限制,不过在另一方面他们欲因此必须寻找新的赞助人。所以王室工坊的没落,使得玻璃需要因应市场需求的走向,而转向制造平民化、生活化的东西,像油灯罩、窗玻璃片等。使得玻璃因此更为普及。







中国古代 玻璃虽为独立发明,但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



在西方,人们常把琉璃说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琉璃带来了的是生活的喜悦和创作的灵感,它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非常神奇的物质,艺术家们利用它晶莹透亮冷峻而坚固同时具有折光反射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上使玻璃工艺达到变幻莫测、令人难以预想的艺术效果。


《药师琉璃光本愿经》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灿烂夺目的诱人风采。琉璃自古就是纯洁明净的代表。




在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里,也就是有名的金缕玉衣的旁边,曾出土两件十一厘米的琉璃耳杯,这可以证明琉璃艺术在中国的悠久历史。然而现代艺术史中,玻璃艺术似乎一直只在西方发展。中国古玻璃是由本国工匠独自发明制造的,它以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成分自成体系;但是,中国古玻璃与西方古玻璃相比在起源时间与用途上,仍有逊色之处。




中国现代琉璃技法的成功是民族的荣耀,已跻身于国际艺坛。中国琉璃是以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同时中国    琉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无论是性能还是颜色,都由于配方的区别而具有多样性。


现代艺术史中,玻璃艺术似乎一直只在西方发展,丰富的玻璃材料形成玻璃工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琉璃从酝酿,创意,设计,雕刻,燃烧,雕琢…..几十步的工序创作,它已承载着悠远的文明的神韵,它已寄托创造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叹,创造者和它息息相通….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它已是可说话的单个的生命体,它不可修补,它不可机械化简单的复制!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在述说着一种格调,一种与生俱来的格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品器具] 中国古代玻璃
物道丨古法琉璃,穿越千年的流云漓彩
2600万年以前,陨石碰撞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第一块玻璃由此产生
威尼斯的玻璃制品(欧洲游27)
古玩收藏全攻略之老珠子系列琉璃珠和玻璃珠的区别
为什么中国古人会做琉璃,却不会做玻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