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正:初中阅读理解题,这样才能得高分

孩子阅读答题是不是丢分重灾区?老师讲了很多,他也学了很多,还是看不清讲不明答不好

我是专研怎么教最有效的马老师,今天教大家,怎么做好现代文阅读,才能拿高分?

大家点赞收藏,让孩子阅读题得高分!

想要做好现代文的阅读理解,特别是记叙文小说散文文体的阅读理解,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能够读懂文本。

第二。能够掌握规范的答题技巧。

这两者代表着不同的能力,缺一不可。

读懂文本是核心基础,而规范的答题技巧,能让你更好地表达出你对文本的理解,只有二者结合起来,你的阅读理解才能够能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分数。

我们以19年四川宜宾的中考阅读理解题为例来谈一下这两者是如何在现代文阅读中体现的。


(1)文中的“草”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的表达效果。(4分)
(3)文中多次将“草”与“人”对比,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4分)
(4)请仿照第③段的句子“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结合语境,在横线处续写三句。(6分)

很多同学们读完后,第一感觉就是“不知所云”。

那很抱歉,“读懂文本”的能力就不够过关。(当然,此文本不代表所有地区中考难度。)

没关系,读不懂文本,照样可以做题。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试着来做一下。

第一题:

文中的“草”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这道题是八大题型的概括内容题,21种小题型中的归纳总结题。我说过,概括题的答案就来自原文,一定要在文章中找答案。

那破解这类归纳总结题的标准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马老师的这张解题清单:

首先是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归纳总结的对象和内容。

第二步,扫读文章,定位归纳总结对象的位置。

第三步:分析句段,提取概括要点。

第四步:结合分值,归类合并要点。

如果你读不懂文本,你还不知道正确的解题技巧,那这道题可能就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影响你整张卷面的时间分配。

第二题: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的表达效果。(4分)

这道题是八大题型的句段赏析题,属于四道题难度比较低的了。

大部分同学都能判断出这个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也能用上分析比喻句的答题模版,一般是这样的:“作者将……比喻为……,写出了……的特点,(或者描绘了……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或者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这种答题模板,最大的价值在于,防止我们漏点。就是它提醒我们既要写出本体喻体,又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作用。

但实际使用时,许多同学感觉还是会懵:我知道用的是比喻,我也知道是将枯草比喻成鲜血,但这样写是为了啥,我就无话可说了。然后,这道题大概只能得2分。

如何才能把这4分得全?那就需要我们能理解作者对草的情感与态度,这就是需要我们能够读懂文本了。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白,为何他要把夕阳下的枯草比喻为鲜血,那是在生命的终点的笑傲与壮烈。

第三题:

(3)文中多次将“草”与“人”对比,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4分)

这道题是四道题中难度最低的。题干都已经将答案“明示”给了我们:“对比”。

可以判断题型为八大题型的句段赏析题,21种小题型中的写作手法题。

这道题如果有同学做不对,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就是读不懂作者的情感倾向,也就是理解能力不行,根本读不懂文本。

第二种,就是我能模模糊糊感觉到作者的意思,但不太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这种极有可能的问题出在语文基础术语的底子不牢固。

比如本题可能会运用到的“反衬”“衬托”“对比”等,不是说背过答题模板就可以了,这几个词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这几个有什么区别,你必须去了解和掌握。

我看过很多阅读理解教辅资料和网上总结的资料,这些资料对答题模板总结都挺多,但对于模板中涉及到的概念,却并没有作任何的解释。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默认同学们“基础知识”过关的,是不需要教的。

我给大家列随便几个术语:“衬托”“伏笔”“铺垫”“托物言志”“象征”等等吧,如果你只是能够背诵,却并不能清楚地知晓它们的意思,那可能你就需要去先把这些基础知识的漏洞给补上,不然,背诵再多模板,你也不会用啊。

这个原因,可以解释许多同学,刷题很多、模板背地也很溜,但就是得不了高分。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背的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词语到底是啥意思。

第四题:

(4)请仿照第③段的句子“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结合语境,在横线处续写三句。(6分)

这道题整体难度也不高。也是八大题型的句段赏析题,21种小题型中的写作手法题。

只要能够判断出拟人句,并且能结合上文,知道本处的整体情感应该是欢快愉悦的即可。

大家不要看我说得很简单,这道题,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得满分。

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些句子的情感态度判断不准确,或者说,干脆没有意识到,这不是让你单纯地仿写句子,而是要能体会到作者在本段中的心境与情感。如果你读不懂文本,又怎么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呢?

你看,通过我们分析这道题,无论哪一道,都是这两个条件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它真正考察的,其实就是你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理解水平”,答题技巧,只是表达这两点的工具。

所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给自己诊诊脉,到底是哪里不行,针对性地弥补即可。

语文基础知识,理论性的东西,补起来也很简单,也就是5大概念和34组专业术语,我肯定不会让我的学生干巴巴地去背诵定义,我让给他们找更多的例子,以例子来理解。

答题技巧,也比较简单,每周来看我的直播,踏踏实实地跟着马老师学一学,归纳总结一下,也够用了。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自己的短板到底出在哪里,然后针对性地去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点】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中考现代文阅读开放题答题策略
什么是说明文?
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
赵 昭《匆匆》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宝典:散文阅读(下)完美文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