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盛唐最终会灭亡?透过白马驿之祸,探析唐朝灭亡的多重原因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当中,无论是强大如斯的秦汉之世,还是隋唐的繁华,无数的王朝,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下,堙灭成埃。留个后人的也只有哪些无言的文物,述说着往日的繁华。接下来,我们将从一个帝国命运的转折点——白马驿之祸,来分析探究,为什么强大如斯、万国来朝的唐朝,在维系了两百多年的统治之后,就轰然倒塌,消逝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下面我们以白马驿之祸为切入点去探究盛唐灭亡的原因

一、白马驿之祸的始终

1.白马驿之祸发生的背景

经过多次的战争,唐末节度使朱温打败了他最强劲的对手,同样也是节度使的李克用,从此以后朱温可以说是地方割据势力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后来,当时的皇帝唐昭宗加封朱温为宣武、宣义等地的节度使,由此,朱温便获得了大义的支持。后来,朱温打败了当时的一个节度使李茂贞,将当时的皇帝唐昭宗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不久之后有派人刺杀唐昭宗。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十一》当中记载:“朱全忠闻朱友恭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由此可见,朱温篡唐的野心已经慢慢的暴露出来。与此同时,朱温确实也有篡唐的实力。

朱温刺杀唐昭宗

2.溺杀朝臣,成为浊流

朱温在刺杀唐昭宗后,便主持立了唐哀宗,本质上真正把持朝政的却是朱温一派。朱温势大,威压皇帝百官。引起了一些唐朝旧臣官员的不满,所谓君辱臣死就是这个道理,与此同时,一些老牌的世家门阀的官员,对于那些依靠朱温而发迹的“新贵族”又看不清,自诩为清流一派,拥有南起淮南北到黄河,西起陕东,东至滨海的千里之地的朱温,显然不甘心成为一个权臣,朱温为了培养自己的班底和打击唐朝的统治势力,便开始了一场大杀戮,来扫清自己篡唐路上的障碍物。

其中,朱温手下有一个在唐朝不得志的大臣——李振,他屡试不第,便心怀不轨。同时,在他发迹之后,那些原来的朝廷大臣看不清他的出生。便对朱温说:“这些旧的官僚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世间清流,不如投他们到黄河当中,让他们成为浊流”,朱温居然笑着答应了他。

据《新唐书·裴枢传》当中也记载了这一件事情:“ 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谓清流,宜投诸河,永为浊流。’全忠笑而许之。”这样一来,朝廷上面大半官员被杀,朱温对于朝廷的控制力可谓是大大加强,同时也进一步扫清了他篡唐的障碍。

3.诛杀唐朝宗室王子,几乎断绝唐朝正统血脉

天佑二年,朱温的兄长朱全立以安南节度使、同平章事进为太师,然后退休。但是依旧统领着安南地区,朱温却亲自要去皇帝罢免他,与此同时,几乎在同一天,朱温却命令他的手下蒋玄韵宴请德王、景王、琼王等皇室诸子,当诸位皇子尽兴后将他们通通勒死,投入九曲池当中。

朱温剧照

据《资治通鉴·唐纪》当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缢杀之,投尸池中”。由此可知,朱温不仅仅有篡唐自立的野心,并且还用一种残暴的方式慢慢的实现他的野心。

4.朱温任人唯亲,罢免朝臣,杀尽忠唐之臣,清洗反对势力

朱温在经过杀戮了一批反对势力和扫除对朱温篡唐的潜在阻力后。势力大涨,可以说朝野上下无论大小事务朱温达到了可以一言而决的地步了,在这样的条件的朱温加快了他的步伐,大肆的清洗反对势力。首先,朱温先罢免了以孤独损、崔远等一大批代表旧唐势力的臣子,之后,朱温有暗中指示李振,将他们聚集在滑州白马驿起来。

然后在一天之内将他们通通杀尽,史称“白马驿之祸”。据《旧唐书》当中记载:时枢等七人已至滑州,皆并命于白马驿,全忠令投尸于河。白马驿之祸可以说代表着唐朝最后的支持者的完全的失败,也代表着,朱温距离他篡唐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二、从白马驿之祸看唐朝灭亡的原因

1.藩镇割据是唐朝衰弱灭亡的直接原因

唐朝最初只是在边疆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方设立藩镇,用来屏蔽边疆,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据《新唐书·兵志》当中对于节度使设立的原因的描写:“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藩镇的长官——节度使,几乎就是当地的土皇帝,集军权、财权、官吏任命权以一身。

安史之乱

而到了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几乎葬送了大唐王朝的繁荣,唐朝从此之后由盛转衰,一蹶不振。除此之外在安史之乱之后,地方的藩镇又开始慢慢的脱离了中央政府的掌控。而朱温敢于如此废立皇帝,任意屠杀朝廷官员,恰恰是节度使专权的表现。

安史之乱后,当时中央政府为了提高平叛的效率与速度,便在安史之乱的发源地广泛的设立藩镇,派遣节度使。但是,众所周知随着中央政府的相对衰弱,地方势力就会慢慢的膨胀,不听中央号令,虽然在唐宪宗时期这一种情况有了缓解,但是随着唐朝内乱的不断,渐渐的中央政府便无力掌控中央。

这些藩镇几乎处于独立或者半独立的状态。虽然一些非常重要的藩镇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但是藩镇割据极大的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和统治力,唐朝的中央政府也慢慢的失去了公信力和威信力,自然而然的藩镇割据使得唐朝慢慢的走向衰亡。

2.党争频繁,内耗严重

唐朝没亡的原因,除了在地方上有节度使等分裂割据势力以外,在唐朝的中央政府当中,也存在非常严重的党争现象。在唐朝时期,最为显著、影响最大的党争无疑是牛李党争。可以说,这一次党争影响了唐朝的国运。据史书《唐书》当中对于牛李党争的记载。传赞云:僧孺、宗闵既当国,排击所憎,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这次牛李党争的焦点是对待科举制度的态度。两党相互斗争,是非对错完全不是以是否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为标准,而是以立场为准绳。持续了近数十年之久,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一再下跌。

牛李党争

唐朝的党争特别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牛李党争,最终是以两败俱伤的结果个告终的,首先,朱温能够发动政变,挟天子以令诸侯。最重要的一点是唐朝的中央政府在持续的内斗当中不断削弱实力,而地方势力乘机做大。其次,牛李党争也有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子在其中,牛李两党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是地方节度使出身,除此之外,牛李党争在造成地方势力做大的同时,也扰乱了科举制度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大批有才能的人投身依靠与地方节度使,唆使朱温篡唐,大肆杀戮的幕后黑手——李振就是最好的例子。

3.宦官专权,扰乱朝堂

从安史之乱以后,自李辅国成为唐朝第一个专权的宦官以来,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中后期。一大批宦官为非作歹,干预朝政。先有大太监、自号“欺压皇帝的老奴”李辅国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等等一大批大太监,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据《新唐书》当中记载,唐代大太监李辅国曾经说过:“大家但在内里坐着,外事皆听老奴处分”,大致意思就是皇帝您老老实实就行,一切大事都要听我李辅国的,当时的皇帝唐代宗听了之后勃然大怒,但是又因为李辅国手握大权,无可奈何。由此可见,唐朝的宦官专权之严重。

李辅国剧照

而透过白马驿之祸的始终,不管是朱温在溺杀大臣与黄河当中的时候,还是在朱温大肆杀戮皇帝的亲生骨肉诸为皇子的时候,皇帝都没有什么表示,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傀儡的样子。连反抗都没有,这当中固然有朱温权势极大,不能轻易与之抗衡的原因,然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廷的权力都是完全被宦官掌握的,皇帝受到了来着宦官和节度使等双层制约,成为了一个象征。久而久之让那些野心家生出了可以取而代之的想法,唐朝也就讲走向灭亡。

三、总结

从唐朝的白马驿之祸当中可以看出唐朝灭亡的种种原因,首先是地方分裂势力的做大和中央政府的衰弱,其次就是中央内部内耗非常严重,外有频繁的党争,内有宦官专权,皇帝几乎成为了一个象征而已,由此可见白马驿之祸不是唐朝灭亡前兆的偶然,而是唐朝灭亡必然的前兆,留给后人以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资治通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昭宗登基后励精图治,但屡遭挫折酿成白马驿之祸
载入史册的滑县惊天大案
唐末民变、黄巢之乱和白马之祸
唐代宰相名单,崔家37位!说明什么!
《大唐王朝》之五十三:白马之祸
唐末“白马之祸”,九位皇子被缢死,三十余重臣投尸河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