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解证 | 《黄帝内经》任督二脉循行解析(下)
userphoto

2023.10.07 河南

关注

《内经》解证:

         对《黄帝内经》的解析与实证。

张维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导,学科带头人。


《黄帝内经》任督二脉循行解析(下)

王燕平1张维波2*李宏彦2顾鑫1

5 任督二脉为身体的内外环结构

综上所述,任脉和督脉实际上是一个内圈、一个外圈的内外环结构,而非现代教科书中所说的一个在背部、一个在腹部的前后结构。任督的内外环结构与笔者之前论证的三阳经在身体浅层、三阴经在身体深层[1]的十二经脉分布十分匹配。

任脉所在的内圈就是三阴经所在的身体深层,而督脉所在的外圈是三阳经所在的身体浅层,任脉在深层汇通三阴经,督脉在浅层统摄三阳经,形成阴阳表里的对称结构(图7)。根据《内经》原文所述的循行路线,在人体矢状面上进行标记,见图8。

注:矩形代表任脉,椭圆代表督脉,细线矩形代表任脉的浅表络脉

图7 任督二脉与足六经在人体躯干

横切面的分布示意图(俯视)

注:蓝色线条和文字为任脉,绿色线条及文字为督脉。本图的督脉为男子路线,女子从起点曲骨到会阴一段的路线是“入系延孔,其络循阴器合篡间”,在图中无法表示。

图8 任督二脉内外环循行路线的矢状面示意图

6 《内经》以前及后世对任督二脉的记载

6.1 《内经》以前的记载

根据我们的研究,《内经》成书于东汉100-110年[13]。《内经》之前涉及任督二脉的文献很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者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中有“督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与《灵枢·脉度》的“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几乎完全相同,应为同一来源。

对督脉描述较多的是庄子(前369-前298)在《养生主》中的一段文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从前后文看,“缘督以为经”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后世注解均认为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导引术,但这里只有督,却没有“任”。“督”字在《康熙字典》里有“督,中也。谓中两闲而立,俗所谓骑缝也。”说明是人体的中线,并无前后之分。“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的意思就是,以人体的中线为经脉进行导引,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与《内经》督脉环身正中一周的循行完全一致。

6.2 后世任督二记载

《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下极之俞”被认为是长强或会阴穴,“脊里”指《太素》及《甲乙经》描述任脉循行时的“上循脊里”,即任脉的背深支,故“并于脊里”意为督脉与任脉背深支一浅一深的并行路线。从“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来看,此督脉的循行是站立位时自下而上的。

《内经》督脉的臀脊上支在“贯脊属肾”后没有明确路线,《难经》则明确为“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可作为对该路线的一个补充。《难经》的督脉与《内经》督脉的臀脊上支在路线和方向上有重合,与头背中支在路线上有重合,但方向相反,其余督脉分支无记载。《脉经》的督脉循行与《难经》基本相同,但仅到“上至风府”,无“入属于脑”。

《针灸甲乙经》全文转载了《素问·骨空论》篇和《难经·二十八难》的督脉循行全文,在《难经》“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后又补充了“上巅循额,至鼻柱”,并讨论了《内经》、《难经》中督脉循行方向的不同:“《九卷》言营气之行于督脉,故从上下。《难经》言其脉之所起,故从下上。所以互相发也。”

《难经·二十八难》记载的任脉循行与《素问·骨空论》任脉腹深支一致:“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但缺失“上颐循面入目”,并没有记载《灵枢·五音五味》中的背深支和腹浅支。《脉经》记载的任脉循行是“任脉者起于胞门、子户、夹脐上行至胸中”,与《灵枢·骨空论》中冲脉的循行路线相同。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的任脉循行路线为《灵枢·五音五味》中的背深支和腹浅支,但如前文所述,“背里”作“脊里”,“循腹右上行”作“循腹上行”。未记载《素问·骨空论》中腹深支的路线。

再往后的著作对任督二脉循行的描述越发简单,引用原文多采用《难经二十八难》的任督路线,可能是因为《难经》首次提出了包括任督二脉的奇经八脉概念,使人误以为《难经》才是任督的源泉,殊不知《内经》对任督的认识比《难经》要丰富得多。

现代针灸人模型和针灸挂图则干脆以经穴连线作为经脉的路线。督脉从长强(GV1)经背中上头到面,终止于《气府论》中明确为任脉之气所发的龈交(GV28);任脉则从会阴(CV1)经腹中线直上,终止于唇下的承浆(CV24),舍去了龈交和左右承泣,故该任督路线应称为不完整的任督穴位归经线。

对任督二脉循行模式的讨论由来已久。如《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中说:“今《甲乙经》及古《经脉流注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上者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是则以背腹阴阳,别为名目耳。”

《太素·骨空》卷十一在引用《素问·骨空论》中督脉的腹面上支路线后,指出“有人见此少腹直上者,不细思审,谓此督脉以为任脉,殊为未当也。”均提到这一情况。上述变化最终可追溯到《难经》,甚至于《内经》本身。

的确,任督二脉的经穴在《内经》的《气府论》中就有了前后之分,但为什么任脉有循背里的路线,却没有穴位分布呢?可能是因为任脉背深支的外面是脊柱,从背部进针穿过脊髓到达该部位是很危险的,故任脉在后背虽有循行,却没有相应的腧穴。

督脉在腹部的循行可能受到了同行任脉的影响,如果督脉在腹部很表浅,则针刺很容易穿过督脉,直接抵达深层的任脉,难以观察到针刺督脉的效果,再加上还有一条任脉腹浅支的干扰,就更难体现针刺督脉的效果了。

   小结  

《内经》中的任脉循行于人体正中线靠近胸腹腔的腹背深层及口腔内部,督脉循行于人体正中线躯干及头面的浅表组织中,构成一深一浅的内外环分布。对透明鱼、大鼠和人体的经脉示踪实验支持《内经》的上述循行路线。

文章来源 |《中国针灸》

……完……

参考文献:

[1] 张维波, 李宏彦, 刘兵.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概念的空间解析[J]. 中医杂志, 2019, 60(6): 455-460.

[2] 张介宾. 类经[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28.

[3] 王冰.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1983:319.

[4] 孟凡琪,张 荷,陈秀华.《黄帝内经》中的“咽嗌”病[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0):122-125.

[5] 河北医学院. 灵枢经校释(下册)[M]. 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1982:231.

[6] 顾 鑫,王燕平,王广军,等.荧光照相法对大鼠任脉低流阻通道的活体显示[J].针刺研究,2020,45(3):227-232.

[7] 孟竞璧,田嘉禾.十四经脉显像探秘[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 甘定中.任脉的“络穴”探讨[C]//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1987:180.

[9] 杨威.任脉络穴考[J].北京中医, 1996, (3): 12-13.

[10] Zhang WB, Wang Z, Jia SY, et al. Is there volume transmission along extracellular fluid pathways corresponding to the acupuncture meridians?[J]. J Acupunct Meridian Stud, 2017, 10(1): 5-19.

[11] Zhang WB, Song XJ, Wang Z, et al. Longitudinal directional movement of Alcian blue in Gephyrocharax Melanocheir fish:Revealing interstitial flow and related structure[J].World J Acupunct-Moxibust,2019,29(2):127-132.

[12] 河北医学院山东中医学院. 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 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2013:600.

[13] 张维波,高也陶,李宏彦.《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解析[J].中华医史杂志,2017,47(3):173-17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_黄帝内经_任督二脉循行解析_王燕平
纠正千年错误,重建《黄帝内经》经脉循行图
【古典中医学堂】发奋苦读的皇甫谧与中医经典《针灸甲乙经》
白水话中医之二十六 浅议《内经》腧穴理论
杏林赠书|7本针灸必读名著推荐
本刊精选|探秘交会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