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每一趟地铁出行都是一次“文化之旅”

  上海地铁,17条轨交线路,673公里总里程,每天1000万人次客流量,路网规模世界第一。纵横交错的线路构成了城市“第二空间”,也令地铁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诗歌进地铁、阅读活动或是从远处驶来的“文化专列”,在描摹上海地下文化地图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与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间的关系。 


地下的世界,一站一景

  地铁文化有静、有动。建设之初根据站点特色、地理环境所设计的站内壁画、浮雕,潜移默化成为地铁文化风格的一部分。地铁10号线豫园站,一面贺友直的连环画墙与老城厢的文化氛围万分契合,黄包车、拉洋片、剃头摊等老上海的“360行”在连环画中重现,定格了老上海的世象变迁。2号线静安寺站的壁画,以石碑石刻的方式,记录了赤乌碑、虾子潭、讲经台、涌泉、芦子渡、绿云洞等静安寺当年最富盛名的八大景观。去年年底通车的17号线,在沿线车站展示了青浦水乡文化。至于新天地站、南京西路站,也各有反映石库门或海派建筑元素的站内装置。“壁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令地铁避免了千篇一律,更有文化味道。”大三学生麻旭云曾逛过一个论坛,在上面有摄影爱好者几乎拍摄了所有上海地铁站点的壁画、浮雕,“坐地铁时,大家都愿意花几十秒钟看看壁画”。

  车站建筑艺术是最大的文化载体。上海轨交站点的艺术化设计,视站点人文景观而定,在出入口、浮雕等方面选取类似的颜色、材料,从而与地面上的保护建筑、文化名人名事相互呼应。一站一景,地铁外观风格与地面人文相承接,城市地铁同样是城市文化的缩影。

地铁文化,集众家之长

  当地铁站成为步行的主要场所,地铁的公共性、公众性、开放性、互动性、愉悦性被进一步强调。2013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400万,地铁公共文化的打造正式提上日程。除了常态化的装置艺术,地铁空间正在引入更多的文化品类,在流动的空间中令市民慢下脚步,与文化艺术“面对面”。

  地铁文化的打造需集众家之长。为了提升公益演出的品质,上海申通地铁不断探索与政府部门、专业院团、艺术机构、社会资源之间的互动合作,让多元社会主体、优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的打造。上海昆剧团、上海轻音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纷纷将演出送入地铁。同时,还与中华艺术宫等合作,将吴冠中、林风眠等大师作品以高仿真画形式引入4号线文化环线,打造车站文化景观;后又植入电影、绘画、音乐等主题,在上海体育馆站、蓝村路站分别设置了“经典电影观影厅”和“听老歌”怀旧音乐长廊。今年4月,“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音乐角举办首场“文化进地铁”展演,这个街头的艺术舞台被更多人所青睐。

  即便是商业主体,也更重视展陈内容的公共性与公益性。刚拐进陕西南路站的换乘通道,白领朱思钰就停下了脚步,不由自主地被文化长廊中的展品所吸引。30米长的展线,介绍了多个大英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有贵族天鹅棋盘、路易斯西洋棋、阿尼纸莎草文稿《来日之书》、内巴蒙花园壁画等。策展方物兮物是一家从事博物馆运营及文化艺术展览的公司,相关负责人乐炜介绍,6月的展览以大英博物馆的大师为主线,7月以藏品为主题,“在一个人来人往的有限空间,我们展示梵高的《向日葵》等具有认知度的藏品,人们看到了,匆忙的脚步会停下来。”据粗略统计,过去一个月,约有200万人次参观了这个小型展览,“陕西南路站客流量大,我们希望把绚丽的世界文化带给市民,并通过文创产品满足市民文化消费需求,这是企业社会文化责任所在”。

陕西南路换乘通道的地铁文化长廊被打造成小型博物馆,介绍了部分大英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乘客在长廊前驻足观看。 张熠 摄

10号线新天地站正在举办“地铁阅读挑战”活动。

地铁里上演的“双城记”

  1863年,伦敦大都会地铁开通,这条长约6.5千米的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自那时起,地铁和城市文化、城市生活便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穿梭于城市地底的交通工具,成为城市名片的另一种样式。巴黎地铁站内部装饰各异,别具法国风情;纽约地铁站内有各种艺术家的表演;莫斯科地铁更是被誉为“地下的艺术殿堂”,其艺术性举世闻名。用文化充盈地铁空间,用艺术展现城市特色,成为地铁所承载的新使命。

  上海地铁文化重视中外交流,打造了“中外诗歌进地铁”“双城记”等品牌。比如,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永恒的莎士比亚”2号线列车正式发车,所有的拉手和车门海报均呈现了出自莎士比亚的48句金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华东地区主任马旭宁说:“一列文化列车是一种合适的致敬方式,不论我们是谁、身处何方,只要踏上地铁,莎士比亚都将伴我们度过伟大的旅程:一场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旅程。”乘客出行时,在地铁中就能读到国内外名诗,这是上海的诗意空间。

  地铁里也时不时上演“双城记”。今年适逢我国与西班牙建交45周年,同为世界地铁协会成员的上海地铁与马德里地铁开启合作。7月初,南京东路站“地铁之窗”长廊,展出了以马德里地铁为主题的图片展,地铁乘客可以近距离感受马德里的城市艺术、美食、娱乐和商业活动。由上海地铁一线员工拍摄的摄影作品同时亮相马德里地铁卡斯蒂亚广场站。上海地铁还曾与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市翻译家协会合作,遴选了《元日》《江南春》等20首唐宋诗歌,在都柏林城际铁路的31座车站和144节车厢进行为期数周的展示。地铁是一个文化窗口,匆忙赶路的乘客、排队等候的队伍、独具风格的站内景观,组成了城市生活的剖面图。


麒派名家陈少云(右二)手持一份复古“周信芳地铁地图”,携弟子郭毅(左二)、于同辉(左)、鲁肃登上“流芳”号文化列车,按图索骥穿行于周信芳大师生活和工作的区域,“流芳”号文化列车车门海报、车厢把手等区域集中展示周信芳大师的剧照、生活照以及“戏画麒芳”周信芳戏曲人物画作等近百幅作品。

  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离不开“可阅读”的地铁网络。利用数年时间,上海地铁在人民广场站建成“上海地铁音乐角”“地铁文化长廊”“中央展台”核心文化圈,每年举办各类活动100场。形成了以人民广场站为核心,4号线环线为文化环线,以文化列车、车站建筑艺术、地铁票卡、虚拟空间等为展陈形式的地铁公共文化体系。四通八达的上海地铁,在向外延伸触角的同时,也让乘客的每一次出行,成为一场“文化之旅”。

登上了“解放”号文化列车,看上海解放以来城市发展历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地铁站艺术壁画(系列连载)一(一)
被人流所淹没的地铁文化(许晨)
魔都21个绝美地铁站来了,一站比一站美!
你身边的地铁站只是交通枢纽,这些地铁站却是艺术长廊
【组图】地下艺术长廊——斯德哥尔摩地铁
斯德哥尔摩的地铁: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