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透这五个穴位,扫净体内湿毒,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国庆遇到下雨,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一、湿性黏浊,如油入而!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湿性黏浊,如油入而!体内湿气重了,吃再多的药,打再多的针也是不嫌够的!而这时候如果你艾灸,就会发现祛湿太轻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水泡,正是快速祛除我们体内湿气的表现!


故而,在这个潮湿的时节——雨纷纷的夏至,我们用艾灸来祛湿效果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艾灸的开郁、补阳气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湿气一样!


二、灸透这五个穴位,扫净体内湿毒!




脾五行属土,而土性恶湿,故脾喜燥恶湿。当人体长期居于潮湿阴冷环境,涉水作业或者突淋暴雨,就可能湿气犯脾;另外内在出现问题时,脾阳不振,不能正常运化水饮,也会导致湿气内生,反过来困脾伤脾,从而形成脾湿生成的“恶性循环”。


湿性趋下而重浊,容易下注于下焦,于女性而言,盆腔的器官组织往往深受其害。常导致:盆腔炎、盆腔积液、白带增多、子宫肌瘤等问题。经常艾灸以下穴位,让你干爽的度过这个湿哒哒的夏天!


1、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2、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能有效促进水谷的运化,祛除湿气。



3、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调理脾胃的明明星穴。



4、阴陵泉: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刺激陵泉穴的可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的作用。




5、承山: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肌肉分成“人”字形的中间。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承山穴可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三、体内有湿的表现


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当脾阳受损。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对于女性来说,湿气除了易引起闭经之外,湿气过重也常常是输卵管堵塞、不孕的根源!所以很有必要看看你体内有没有湿气,以下是体内有湿的常见表现。


头部沉重四肢乏力




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尤其是早上起来四肢非常沉重、疲乏、无力,有的还会面色发黄。


口中发黏舌苔腻




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舌苔腻,有的还会出现舌体胖大、齿痕。


胸腹胀满小便不畅




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下肢浮肿便溏泻




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如果您不经意间长期涉水,容易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也容易体内藏湿。


游山玩水,难免湿气入体,如果已中招,请尽快艾灸!


关于艾灸名媛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人体毒素排泄口:排干净多活二十年
“湿气重”,艾灸3穴见奇效
湿气不除,越补越毒|天气越来越热,别把湿气当上火!
祛湿先健脾,艾灸祛湿从脾经入手!
调理脾胃。身体,一切的根本 +寒湿重的表现+祛湿,重在升脾阳
艾灸养生 6个穴位祛湿养阳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