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十二时辰养生

人体十二时辰养生

一、子时养生

子时的时间:2300——100

1子时循行经脉:胆经,此时胆经最旺。

2子时养生的原则:此时,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

3子时养生的原理:子时阳气初生,这种阳气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力量。此时,睡眠,可补充身体的能量,有养阴培元之效。

4胆经的特点:胆经是人体十二经中最火的明星。《黄帝内经》中说:人体有十二经,其它十一经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少阳之气,这足以说明胆经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肝脏分泌胆汁是连续的,但胆汁产生后并不能立即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地进入肠内,以助消化。

5胆经出现问题的表现:如果胆经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口苦,时常叹气,胸胁部作痛,以致身体不能转动等症状。病情严重时,面部象灰尘一样无光泽,全身皮肤干燥。失去润泽,以致足外侧感觉发热等症状。

6照顾胆经的方法:首先,子时前入睡,不要熬夜,这是照顾胆经最好的方法。第二天头脑清醒,气色红润。

其次,刺激胆经。在三焦经经气旺的亥时(2100-2300),双手“托天”,像伸懒腰的样子,但心中要有把天托起来的意念,这就能使手少阳三焦经得到有效锻炼,手腕部的阳池穴会得到有效的挤压、按摩,达到梳理肝经的作用。

7胆汁。胆汁由肝细胞生成,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毫升。胆汁有二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

人在消化期间,胆汁直接由肝脏及胆囊排至十二指肠内。长时间不吃早餐的人,无法有效诱导胆囊收缩,无法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造成胆汁在胆囊中浓缩,形成结石。

二、丑时养生

1丑时时间:100——300

2丑时循行经脉:肝经,此时肝经最旺。

3丑时养生原则:卧则血归于肝,丑时保持熟睡,是对肝经最好的保护。

4丑时养生的原理:肝脏必须用血来养护,当人体休息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的血藏于肝脏。当人体运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脏就排出储藏的血液,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丑时肝经最旺,是肝脏藏血的最佳时间,也是养护肝脏的最佳时间,如果我们在丑时还不休息的话,血液就要继续不停的“运于诸经”,无法归于肝脏,肝脏就得不到养护。因此,在丑时一定要熟睡。

5肝阴虚的临床表现:眩晕耳鸣,胁肋隐痛,烦热目涩等为主要表现的症侯。

6照顾肝经的方法;肝脏实在很可怜,它从人出生开始,就无怨无悔地替人工作,却天天受到伤害。如过度运动,熬夜加班,大吵大闹等等不良生活行为,都会造成对肝的伤害,我们更要爱护肝脏。

1在肝经最量的丑时,一定要熟睡。

2养好肾就能补肝。中医五行中肝为木,养肝如同养木。而肾属水,水能养木,养好肾就能补肝。

3)肝主恕。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畅,力戒暴怒和抑郁,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4)不要生闷气。生闷气比发脾气更伤肝,有了脾气一定要发出来。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即生气。人一生气没处发泄,就会蕴怒,怒极就更加伤肝。爱生闷气的多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妇女乳腺增生,很多是生闷生的结果。生气或发怒,是肝木过度旺盛的表现,肝木过旺则克脾(脾属土)过度,导致脾的运化饮食功能下降,因此,出现胃脘脏闷,嗳腐吞酸等消化不良现象。

5)不要长时间看电脑,久视伤肝血。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肝的精血循肝经上注于目,使其发生视觉作用。过度用眼,就必然耗损肝血,造成肝藏血不足,就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小腿抽筋,腰膝酸软,手指不灵活等症状。

6)女子以肝为天。女性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与很多脏腑有关,其中与肝脏的关系最密切。肝主疏通和排泄,肝主疏泄是通过调理冲任二脉来实现的。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冲任二脉与妇女生理功能联系密切。

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隶属于肝。所以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又可以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经之气就调畅,任脉就通利,太冲脉就旺盛,那么月经就会准时,带下分泌就会正常,妊娠孕育和分娩也会顺利。如果肝失疏泄,冲任二脉就会失调,气血不和,那么就会引发月经、带下、胎气等疾病。肝藏血可以调节血量,对妇女月经和胎产起重要作用。

7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即发源、原动力。《难经·六十六难》中说:“五脏六府之有疾者,皆取其原”,可见太冲穴的重要。

经常按揉太冲穴,可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化湿通经,对胁腹满痛,头痛目眩,月经不调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8、春季最宜养肝。养肝养什么?就是生血气,振奋肝的生机,生血气是肝的主要作用,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正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所以春季养生顺应了肝气的畅达之性。

三、寅时养生

1寅时的时间:300——500

2寅时循行经脉:肺经,此时肺经最旺。

3寅时养生原则:在寅时保持熟睡,是对肺经最好的保护。

4寅时养生的原理:首先人体在寅时一定要熟睡。因为寅时肺经最旺,人体由肺值班,这时大地阴阳开始发生转化,由阴转向阳,熟睡能补充肺气。要养肺,最好的办法是熟睡。还因为寅时是人体血液开始重新分配的时间,心需要多少血,肾需要多少血,都由肺经分配完成,为了保持肺经旺盛,就必需要熟睡。

其次,健脾就能补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属水,肺属金,脾属土。土能生金,因此,肺气不足,就用培土生金法,健脾就能益肺。金能生水,补肺也就可以补肾,金水相生。

5肺经的特点:肺主一身之气,具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肺协助心脏治理全身,调节气血营卫,沟通和营养各处脏腑。

6肺经出现问题的临床表现:肺气过盛,面色枯稿,胸背和四肢都会感到疼痛,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严重时慢性哮喘和肺气肿。如果肺阴气重,阳气弱,人的身体就会变得黝黑,虚弱,怕冷,易感劳累,情绪忧伤等。

7照顾肺经的方法:

1)取穴按揉,保养肺经。

根据经络理论,肺有疾病,当取原穴——太渊穴。肺经原穴是肺腑的原气(元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肺经的腧穴就是太渊穴。

按揉肺经的时辰应该是寅时,但寅时要熟睡。可在911点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侯,按揉太渊、太白穴,培土生金,健脾益肺。

2)在寅时熟睡时,要防热、防风、防雾。

中医专家认为,肺主皮肤毛孔的开闭,此时太寒、太热、大风、大雾都会对肺造成伤害,这是首要的保肺之道。

3)“形寒冷饮”都会对肺有害。

皮肤是肺的对应部位,皮肤受寒气,影响浅表气血的运行和汗液的排泄,气血运行和汗液排泄又影响肺的气化功能。如果气血运行和汗液排泄出了问题,肺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吃凉的,寒气从内在肺影响肺的功能。因此,无论是皮肤受寒,还是吃凉的食物,都会影响肺的功能,造成对肺的伤害。

4)肺气不足影响人的气魄。魄是人的魄力,气魄,体魄,魄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人体一些知觉和动作都是魄的作用的结果。所以,肺气足,人就有气魄;肺气不足,就缺乏魄力。

5)肺开窍于鼻。

鼻是呼吸气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如果肺气畅顺,呼吸气平稳,嗅觉也灵敏。肺气不畅顺,鼻塞不通,呼吸气不利,嗅觉差。

6)秋季是养肺的最佳季节。

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在秋季最旺盛,肺的制约和收敛功效强盛。

秋季养肺的关键,在于制约和收敛。到了秋天,人体的气血运行要随“秋收”而衰落,逐渐向“冬藏”过渡。因此,人也应顺应秋气而渐收。如果不收,秋天肺气过于旺盛,肺脏很容易受到干燥气侯的伤害而患上肺热病。

在秋季如何收敛肺气?

其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要早睡,起床时间比春季稍晚一些,大体在鸡叫的时候,天刚刚亮,把握这一时间起床。

其二、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即到了秋天,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借以缓解秋凉之气,对身体的束缚。

其三、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即如果你秋天还一天到晚想事情,你的肺气就不调和了,身体就会变得不好。所以,你要开始收敛作为,保持平静,控制心情,遇事不急不燥,平静自然,使肺气保持通顺协调。

秋季的“收”,是冬季“藏”的基础,秋天阳气应当收而未能收,冬天阳气就不能很好的藏。因此,违背以上法则,就会伤害肺气。肺是五脏的娇脏,无论是秋季还是平时,我们都要善待它。

7)秋季养肺吃什么食物好。

秋季养肺最好多吃白梨、白罗卜、百合、莲藕、白木耳等白色食物。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对应青色;心属火,对应赤色;脾属土,对应黄色;肺属金,对应白色;肾属水,对应黑色。什么颜色的食物,就补对应的脏腑,因此,经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养肺的效果

四、卯时养生

1卯时的时间:500——700.

2卯时循行的经脉:大肠经,卯时大肠经最旺。

3卯时养生的原则:卯时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排出体外,每天按时排便是对大肠经最大的保护。

4卯时养生的原理。大肠是身体末端,负责把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而卯时是大肠经最旺盛的时候,大肠工作最勤奋,排便是大肠功能最直接的表现。因此,卯时最好的办法时排便.

5大肠的功能:

1)主传化糟粕功能。大肠上接小肠,接受小肠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在大肠之气的运动下,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排出体外。

2)大肠主津功能,指大肠吸收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物的功能。

6照顾大肠经的方法:

1)卯时是大肠经值班的时候,此时要养成大便的习惯。

2)起床后先喝杯温开水,然后再去排便。早上喝水的目的,是补充前一夜丢失的水分,稀释血液浓度。研究和实践证明,只有白开水才能承担补充水分和稀释血液的作用。其它饮品,不论浓度高低,都起不到白开水的保健功效,甚至还可能造成血液进一步的浓缩。

3)建议卯时不要躺在床上睡觉。

4)清晨不宜过早锻炼。尤其是年老体弱、危重病人,此时更不能轻举妄动,以免扰乱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老年人锻炼原则,是跟着太阳出没,即日出后和月落前锻炼最好。

5)按摩合谷穴,可使大肠经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疾病减轻或消除。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气血会聚于合谷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所以,按摩合谷穴,就可以起到减轻和消除大肠经经脉循行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常按合谷穴,有健脾胃的作用。

6)饮酒要适量。黄帝内经中说:酒先进入肺,肺与大肠相表面,饮酒使阳气上升,肺气更强,促进气血流通,适量饮酒对肺经、大肠经都有一定的好处。

适量的范围: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酒精约为每千克体重1克。

根据体重为60公斤计算,每天允许摄入酒精限制在60克以下。即饮60度的白酒每天50克,啤酒每天1000克,如饮威士忌每天250毫升;如饮红酒每天23杯为佳。

莫饮卯时酒。清晨肝脏工作效率低,此时饮酒,肝脏无力及时解毒,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高,损害肝脏功能,卯时饮酒,会醉一天。

晚上也不能多饮酒,要防夜醉。夜气收敛的时候,饮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使心和眼睛造成伤害。

7看大便颜色可辨疾病。

1)大便颜色接近白色,消化不良。

2)大便带有鲜红色,肛门或直肠处出血。

3)大便带有暗红色,可能是肠道出血。

4)大便带黑色,表明胃部有毛病。 

 

 

 

 

 




五、辰时养生

1辰时的时间:700——900

2辰时循行经脉:胃经,此时胃经最旺盛。

3辰时养生原则:辰时是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刻,此时要按时吃温热的食物。

4辰时养生的原理:人以胃气为本,胃是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它对我们一天之中营养的来源、体力、精力的传输十分重要。早上起床后,经过整整一晚上,在辰时吃早餐,胃经旺盛,会尽全力消化食物,对身体有益。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得热而行,遇寒则凝。如果早餐食冷的食物,必然使体内各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液流通更加不顺,对身体有伤害。因此,要食温热食物,才能养胃。

5胃的结构:胃分为上脘,包括贲门、中脘,即胃体部位;下脘,包括幽门。贲门是胃的上口,幽门是胃的下口。

6胃的功能:

1)胃是人体能量的发源地。胃是储存食物的器官,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源泉。

2)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指胃接受和容纳食物,在胃不断蠕动及胃中阳气的蒸发下,使水谷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这个过程就是受纳腐熟。

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动功能相配合,胃气不降,影响脾的升清作用。缺少胃的正常运转,饮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则不能正常进行,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也就没有物质来源,胃是后天之本。

3)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在完成受纳腐熟之后,还要将当初消化的食物传递到小肠,在那里完成对食物精华物质的吸收。这种传递食物的功能就叫通降。通降是胃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胃以降为和。如果胃失和降,饮食就会滞留于胃,就会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如果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病症。

7胃的保养

1)在辰时,按时吃早餐,且要食温热的食物。

2)吃饭要细嚼慢咽。

食物停留于胃,经过胃蠕动和胃液的消化,得到初步加工,原先的大颗粒食物又分解成小颗粒食物。这些小颗粒食物又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向胃肠“绵绵”输送的不是小分子物质,而输送的营养物都是液体或糊状的细小颗粒,就不能够很快消化和吸收了。而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形成小分子物质。因此,吃饭要细嚼慢咽。

3)天热喝冰水伤胃。中医认为,寒则凝。天气热时,气血运行快,有利于新陈代谢,如果此时喝冰水,就会造成气血凝聚,影响体内气血循行,伤害身体。

4)女性在行经前不能食太冰的食物,如果食太冰的食物,就会使痛经反复发作,痛经是气血凝滞导致,寒气造成气血凝聚,使气血不通,气血不通就会痛。因此,女性在经前不宜食冰的食物。

5)女性在35岁以前,要养好胃经。女性在35岁以后,胃经功能就会出现衰退现象,胃经不畅,最明显的表现是面黄,易生痤疮,口唇不红润,显现苍白色,精力不足等,人的容颜自然会衰老,这是女性一生的转折点。因些,女性在年轻时,要保养好自己的阳明经,才能防止衰老。

6)足三里穴是养胃经最得力的干将。

中医认为,足三里是强壮要穴,如果经常用艾炙此穴,可有效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保持旺盛精力。艾炙足三里的作用与母鸡的补益作用是一样的,同样具有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的作用。

六、已时养生

1已时的时间:900——1100

2已时循行的脉经:脾经,此时脾经最旺。

3已时养生的原则:此时脾经值班,不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胃败脾。

4已时养生的原理: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密不可分,脾好能养胃,而胃好又能养脾,脾与胃想互协调,其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和吸收。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营养物质功能,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食物功能,又有赖于脾的资助。只有在脾胃不燥不湿、不冷不热、相辅相成的时侯,才能完成受纳水谷和运化营养物质的过程。

胃主降浊,以降为和。即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进入小肠,才能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脾主升清,以升为顺,即脾气上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输送到全身,发挥其营养功能的作用。脾与胃居于中央,是升降的枢纽,其升降直接影响到各脏腑的阴阳升降,因此,脾胃健运,脏俯才能和顺协调,元气才能充沛。

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先天好的,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久而久之,就会多病减寿。

5中医对脾胃的理解:中医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上的脾与胃,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胃不离脾,讲脾不离胃,通常脾胃并称。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过解剖定义上脾与胃的范畴。

6脾异常现象的表现:

1)脾经有问题,就会表现在口唇上。口唇是脾经的一面镜子。因为口唇的色泽与全身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色泽是否红润,是脾动动功能的外在表现。

2)脾经是太阳经脉,如果脾经出现异常,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脏,时时嗳气等症状。

3)思念也是一种病,思伤脾。黄帝内经认为,情绪是五脏功能的表现,心主喜,肝主恕,肺主悲,肾主恐,脾主思。所以,过度思虑就会伤脾。

7怎样养脾:

1)长夏最宜养脾,长夏是阳历的七、八月分。中医认为:长夏时期与脾相应,长夏属土,脾也属土,长夏气侯特点是暑湿,署湿与脾土关系最为密切,土生万物,离不开湿,没有湿,生养无从谈起,但又不能过湿,过湿就会滞。长夏阴雨连绵,潮湿,人最容易出现脾虚湿困,要注意调养。

2)长夏人体能量消耗大,要不断的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增加了脾的工作量,因此,长夏更要健脾,养脾,治脾。

3)夏天宜食热食、热饮,以免寒凉食物损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七、午时养生

1午时的时间:1100——1300

2午时循行的经脉:心经。此时心经最旺。

3午时养生的原则:午时心经当值,午时又是阴气开始生,中医认为,动者养阳,静则养阴,此时刻养心就要养阴,所以宜静养,不能做剧烈的运动,这是对心脏的最好保护。

4午时养生的原理: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人的心气,心气旺盛,才能使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不出差错。如果心气不足,就会使心血管系统内部发生动乱,就会产生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心痛等症状。而午时是心经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静养,就能使心气旺盛。

5心经的功能;心脏是人体五脏之首,中医认为,有二大功能,其一、心主血脉,它能够配合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输送全身。其二,心藏神,统管全身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的功能旺盛,则全身组织器官得到的营养就充足;心的功能不旺盛,则全身组织器官得到的营养就不充足,长时间如此,就会造成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6心与舌象的关系;心开窍于舌,心的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变化,可以从舌的变化知道。正常人的舌象,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7照顾心经的方法:

1)要注意血脉和心神失调。中医认为,心的病变,通常主要反映在血脉失调和神志异常。血脉失调,心气虚,推动血行无力,如心季,气短等。心神疾病,是由于心气不足,忧郁伤神,就会出现烦燥不宁等现象。因此,要注意血脉和心神失调。

2)养心从安神开始。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中医定义的心包括心脏、精神和脑力,以及相关的其他脏腑组织。心正常,神志清明,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心失调,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健忘,精不振等症状。因此,心明则神明,神清则身健,养生就要先养心,养心就要宁心养神。

3)要照顾好心经,照顾心经最好的方法,是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心脏过度兴奋,如茶、咖啡、酒等都会剌激心脏的兴奋,饮这些饮品要适中。

4)养好心气。心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如不食早餐的人,到11点到下午1点,心需要的营养不足,心气就不足,人会因气血不足而产生头晕。

5)夏季是养心最好的季节。一年四季,四季都要养心,但夏季是重点,心主夏,心与夏气适应,夏以炎热为主,心五行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养心相应。

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的阴阳升降,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夏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运动。心属火,为阳中之阳,两火(夏火和心火)相降,势必扰动心神。出现人神不宁的现象。所以,在夏季要特别重视对心神的调养。

6)养心法:

其一、夜卧早起。即早起床,顺应阳气充盛;晚入睡,则顺应阴气不足。

其二、无厌于阳。即夏季阳光多,不要厌恶日照,日照可以补养人体的阳气。

其三、使志无怒。即保持宁静的心境,不发怒。宁静心火就不会生气,就不会伤心。

其四、使气得泄。即在夏天,体内的气(气指困扰,厌倦、恼思,郁积等。)宣泄出来,不宣泄出来就会生病。最简单的宣泄办法是运动、散步等以微汗为宜的运动。

其五、以受在外。即指心静自然凉的养生原则,遇事要冷处理,使心理、肌体都放松。

7)夏季不要贪凉,冬至宜多冻。从夏至那天起,地寒开始生,地球吸入冷气入地心,人体也一样,从那天起,中焦的炼化能力减弱,吃凉太多,胃就会出现问题。

冬至那天起,地球吸收的太阳热量开始释放,地热开始上升,人体内热生,冬至那天要多冻,不要把热能给压住

八、未时养生

1未时的时间:1300——1500

2未时循行的经脉,小肠经,此时小肠经最旺。

3未时养生的原则:最好在未时前食用午餐,且午餐的营养价值要高、要精、要丰富,一定要吃好午餐。

4未时养生的原理:未时是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侯,在未时之前食完午餐,经胃受纳,腐熟的食物,在未时就能进入小肠,由于此时小肠吸收功能处于最活跃的时侯,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午餐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人体。

食用午餐最好是在1230左右,不要赶在1200。因为1200是人体气血最旺,身体处于最亢奋状态。

5小肠的功能

小肠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人体的吸收有一半是在小肠完成的。小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种,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受盛化物,即小肠接受经过胃初级消化的食物。如果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调,传化停止,气机失于通调,就会产生停滞现象,这时就会出现腹痛,腹泻、便溏等现象。

2)泌别清浊,即小肠接受了胃传递过来的初步加工过的食物后,将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并从中吸收精华物质,提供给人体使用。最后,将剩下的精粕物质,向下传递给大肠,排出体外。

6照顾小肠的方法

1)要在1230左右食用午餐。

2)午餐一定要吃好,即午餐的营养价值要高,要精、要丰富,以简单、重质量、不重重量为原则。

3)午餐要避免食得过饱。晚餐一定要吃少一些。

7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关系。

心经的问题经常在小肠上反映出来,通过心与小肠的表里关系,还可以预测心脏的功能。

8吃啥补啥有无科学根据。

1)中医认为,以脏补脏在调养补益方面效果明显。

中医认为,动物脏器为“血肉有情之品”较草本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因而能迅速起效。

中医食疗中一个很重要的法则是:以形补形。动物脏器与人类脏器,在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当人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用相应的动物脏器治疗和补益,往往会有很好的疗效。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内脏与人体内脏相似,提出了“以脏治脏”和“以脏补脏”的学术观点。

明代李时珍也提出: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的主张。

2)现代研究证实,以脏补脏有一定的科学性,如从猪肝中提取的猪肝核糖核酸可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3)滥用以脏补脏对人体有害。

动物大脑对人体大脑有补益作用,但老年人不能食用。如猪脑属于高胆固醇食物,老年人多数不同程度的存在高血脂、动脉硬化等问题,过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中风等病症。

鸡头对人体也有害,俗话说:十年鸡头赛砒霜。鸡越老,鸡头的毒性也就越大。有资料显示,鸡在在啄食中,吃进了有害的重金属物质,这些重金属物质主要储存在鸡脑组织中,鸡越老,储存的重金属物质越多,毒性也越强。所以,鸡头不宜食用。

儿童和青少年,可以适当吃一些猪脑,以补益大脑,但不能多吃。

老年人补脑,可以选择核桃,每天吃两个,日久自会体验其中的妙补。

 

人体十二时辰养生(三):申 

 (2010-04-30 14:58:27)

转载

 

 

 

九、申时养生

1申时的时间:1500——1700

2申时循行的经脉:膀胱经,此时膀胱经最旺。

3申时养生的原则:申时是膀胱经当值,宜适时饮水。一定不要憋小便,否则会发生“尿潴留”。

4申时养生的原理:膀胱是一个储藏尿液的容器,本身是不容易致病,如果经常憋尿,就会导致膀胱疾病。因此,要保护膀胱就不能憋尿。

中医认为,膀胱与肾为表里,主一身水气之通调,如果水分不足或过剩,都会导致膀胱疾病。又因为“肾主骨,肝主筋,肾水滋养肝木,”水少则木枯,水亏则筋病,如果骨经常酸痛,坐骨神精、头颈、腰背疼痛,都与膀胱有关。所以要保养膀胱,就要保养肝和肾。

5膀胱的功能。膀胱有两大功能,储藏尿液和排泄尿液。

6膀胱疾病的信号。膀胱疾病有两大信号,人体出现遗尿和小便不通的现象。因为,膀胱不能储尿就会痛,不能排尿就不通。

7尿路结石的危害

1)尿路结石,指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结石的总称,分为上路结石和下路结石。

2)上路结石,即肾和输尿管结石,通常表现为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疼痛,或伴有尿路感染。

3)下路结石,即膀胱及尿道结石,通常表现为排尿突然中断,并感疼痛,且疼痛放射至阴部,并伴有排尿困难、尿急、尿痛等现象。尿道结石的症状是尿潴留,伴有会阴部剧痛。

4)尿石形成后,除疼痛外,还有可能由于局部刺激继发梗阻和感染等原因,造成肾脏继发损害。

8如何防止尿结石

1)尽量多饮水。饮水可补充人体需要的水分,从而降低结石成分的尿液中的浓度,防止结石促进物的聚合。

2)饮水量每天在2000毫升以上,这样才会起到防止结石不复发的效果。

3)饮用水的硬度。水的质量对结石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以前认为水的硬度可导致结石的形成,但现在研究结果正好相反,由于水的硬度增加,多种矿物质越多也就越容易结合成不溶性物质,从而减少矿物质在肠道的吸收。水中含镁等微量元素,是良好的结石抑制物。

4)防结石要注意饮水时间

餐后13小时,是人体处在吸收的高峰期,大量的代谢物被肾滤过,此时大量饮水,有助于排出代谢产物,起到防治结石的作用。

建议睡前饮水500毫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认为夜间尿结石最容易形成,因此主张维持夜间的尿量,来防结石。

5)运动后也应及时饮水,以防止尿中溶质浓度增高。

6)日常饮水,应选择普通白开水,不能以各种饮料,牛奶,汤,甚至啤酒来代替日常饮水。

9下午4点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下午4点,是申时,申属猴,猴的天性就是动。

每天下午4点,是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肺部呼吸运动最活跃,人体运动能力也达到最高峰。此时锻炼,身体不易受伤。许多运动员破纪录,也是在下午时间。

10早上不宜运动。凌晨被现代人称为魔鬼时间,此时人体内血糖度、血压都是一天中最高的,血的黏稠度也最高,如果此时运动,再加上清晨的寒冷刺激,极易导致身体不适。

11下午工作是出成效的时间段。

膀胱经是一条最长的经脉,其一端至脑部。申时气血流注脑部时,无论是工作或学习,效率都是最高的。古人说:“朝授业,夕而习复,”就是强调上午学习,下午申时好好复习,以强化记忆。

12如何锻炼膀胱。

面对墙壁做下蹲起立的练习。初练时,可以离墙远一点,随着腰背力量的增加,逐渐缩短足尖与墙壁的距离,最后足尖抵住墙壁时,仍然能蹲起自如。每天坚持做十分种即可。

 

十、酉时养生

1酉时的时间:1700——1900

2酉时循行的经脉:肾经,酉时肾经最旺盛。

3酉时养生的原则:养肾要着眼于藏精,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肾在酉时进入储藏精华阶段,由于在此时是一天工作需要稍微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于劳累,否则会伤气伤血。

4酉时养生原理:肾决定一个人的寿命长短,肾脏是人一生五脏中最后一个衰老的器官,肾靠藏精来维持人们的生命。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骨髓,骨髓能滋养骨骼,所以肾能保持人体精力充沛、强壮和娇健。

肾精可化生为肾气。中医认为,肾气衰弱,老之将至;肾气衰竭,死之将至。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人体先天肾气的多少和后天对肾精、肾水的养护。因此,肾气决定着人体的生命。

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与生俱来;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

在人体五脏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用后天之本来补先之本,是最安全的补养方法。养脾不靠神丹妙药,而是取决于饱暖。

5中医的肾的范围:中医上说的肾,不是现代医学指的肾脏,而是包括肾脏、输尿管等泌尿和生殖系统,是人体的根本,关系到其它的脏腑。

6肾的功能及作用。

1)、藏精是肾的主要功能。精指精华,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物质基础。肾藏精有以下两种:

其一、先天之精,来自父母,与生俱来。

其二、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

2)肾藏精可化生为肾气。

3)肾气的充盈与否,是与人体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有密切关系。肾气属于元气的一种。

中医说的人体的气,有许多种,如元气、宗气、卫气等等,但其中的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根本的气。肝气、脾气和心气等都属于元气。

4)元气又称为原气、真气。元气充肺的人,脏腑组织功能健旺,身体强壮少病。元气衰惫的人,就会生病、衰老。大伤元气的人,就有生命危险。

5)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两种。元阴和元阳元阳均藏于人体的肾,因此,元阴和元阳密不可分。人体在元阴和元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促使人体生长发育,繁衍生息。由于肾藏精的元阴和元阳是生命的原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所以,我们把肾称为先天之本。

6)、肾气发展变化的规律。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元阴和元阳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逐渐的消耗,导致人体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

人在78岁时,由于肾气逐渐充盛,发生更换牙龄和长发的生理变化。

人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能促进人体性功能成熟的物质“天癸”,于是男子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也逐渐成熟,并有生育能力。

人到中年时期,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逐渐减退而消失。

人到了年纪增大,体质减弱、多病的时期,人体的肾气自然不足了,此时阴阳失调,出现肾虚。

7)自我判断肾气是否充足的方法。

其一、如果平时出现口干舌燥,失眠盗汗,甚至尿频,腰膝酸软等问题,则可能是肾阴不足,虚火上亢所致。

其二、如果感觉性机能不足,力不从心,则可能是肾阳亏所致。

其三、如果经常觉得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但又畏寒,喜欢热饮,此多为肾阴阳两虚。有时还伴有耳鸣或眩晕,尿频,尿不尽,性机能失调,或女性白带多、不孕等症。

其四、如果一动气就喘,一咳嗽就漏尿,则可能是肾虚所致的肾不纳气。

其五、经常失眠多梦,夜间频尿、盗汗、健忘、心悸怔冲,则可能是心肾不足。

8)肾虚:中医认为,只要是肾的精、气、阴、阳虚衰不足,就称为肾虚。肾虚分为以下四种:

其一、肾气虚,多表现在人体的功能上,即肾气不足。肾气不足又分为肾气不固和肾不纳气两种。

肾气不固,如听力减弱,小便颜色清澈但余沥不尽,或遗尿失禁,或滑精早泄,女性胎动易滑等,属于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如腰膝酸软,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等属于肾不纳气。

其二、肾阴虚。如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

其三、肾阳虚。气虚严重,全身机能低下,伴有寒气,属于肾阳虚。如腰膝酸软疼痛,畏寒肢冷(下肢为甚)、头眩晕、精神被惫、面色咣白或黑中带黄等。

其四、肾精不足。

7如何补肾虚。

要补肾虚,要根据自已的类型,请医生辩证调治,对症下药,不可乱补。总的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人体整体来考虑。五脏六腑相应,肝脏属木,心脏属火,脾脏属土,肺脏属金,肾脏属水。五脏相邻相生,相隔相克,彼此要维持动态平衡,这样,人才无病。

2)减少精气的消耗。精气的消耗通常有上下两个渠道,即上漏,下漏。

上漏:根据精可化气,气可化神的理论,劳神过度,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久之会损伤肾精,这就是上漏。

下漏:指损失精而言。减少精气的耗损,是养肾心第一法则,黄帝内经中说,成人精气不耗者,可得天元之寿六十。

3)以后天之本补先天之本。

进补时,如果不直接补基本脏,采用虚补其母的方法,通常是很安全的。肾属水,因金生水,其母脏应该是属金,肺脏属金,肺脏是肾脏的母脏。

补肺,就能补肾,这叫金水相生法。脾属土,肺属金,健脾就可以补肺,这就叫培土生金法,因此健脾就可以补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用后天之本补先天之本,这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8肾与智力的关系。

1)人的智力与技巧,是从肾脏产生的,只有精气充足,才能有较高的智力和技巧。

2)脑是人体内的元阳(神)之府,是人体精髓和神明高度凝聚的地方,人的视、听、嗅、感觉及思维、记忆等功能都源于脑,脑的这些功能,都在脑髓充实的情况下才能发挥。

3)脑髓的充实,又依赖肾气的充养。如果肾精不足,髓海就空虚,脑就失养,就会出现脑转、耳鸣、胫酸感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9养肾精的特效方法。

玉液还丹,是养肾精的特效方法,即古代养生家用舌唾来养肾精的方法,把舌下分泌的唾液(即金津玉液)吞咽,并以意念送入小腹,此法就称为玉液还丹。

方法:每天早上起床后(不可先刷牙吃饭),就要吞唾,用舌抵上腭10分钟后,将口中唾液吞如咽下。老年人多吞唾,可预防老年痴呆。

10常按肾经,健康一生。肾经是人体很重要的经脉,重点可按肾经的太溪穴和涌泉穴。

1)常按太溪穴能提高肾力。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也是原穴,经常按摩此穴,具有养大志,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方法:在太溪穴侧位于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母指按揉,也可使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摩,注意力量要柔和,感觉酸胀为宜。

2)常按涌泉穴有助于改变睡眠。

睡眠是养生的第一良方。如果睡前用温水泡脚,再按摩足部涌泉穴10分钟,效果最佳,这样可促进心肾相交,阴阳合抱,以促进睡眠。

涌泉穴是肾经脉第一要穴,也是长寿要穴,经常按摩除促进睡眠外,还可以补肾健脑,增强智力。

方法一,楺涌泉,用母指或中指端,在穴位上点按,旋揉,每次3050次。

方法二,推涌泉,用拇指腹自小脚趾根部,经涌泉,斜向然谷推揉,每次推100500次。

方法三,用五个脚趾抓地,使涌泉穴收紧,坚持5秒钟后再放松脚趾,稍缓一会儿再重复。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锻炼涌泉穴,还可有效锻炼足三阳经、脾经和肝经。

11冬季如何养肾。

在五脏中,肾属于阴中之阴,冬天寒冷,阴气最盛,此时,肾与冬气相通应,因此寒邪最容易侵袭人体的就是肾。所以,在冬天要好好的养护肾。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以下四种方法。

1)早卧晚起,必得日光。

早卧:尽量收藏阳气。

晚起:避免无谓的消耗。

必得时光:即一定要等到天大亮时才起来。

冬季是万物生命潜藏的季节,自然界阳气深藏;阴寒之气极盛,此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所以要早卧晚起。

2)使志若伏若匿。

在冬季,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不露声色,即含而不露,尽管在冬季要藏神,不要使情绪过于激动,但仍然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不能抑郁寡欢。

3)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若有私意,即有什么话,有什么事,要藏在心里,不要随便告诉别人。

若已有得,即有很多东西,似乎已经得到,不要再去追究,不要去外面寻求,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

4)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去寒就温,在冬天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无泄皮肤,在冬天,不要过分开泄自己的皮肤,即少洗澡,少出汗,以免损伤阳气,影响体内阴阳平衡。

如果违反了这一法则,就会伤肾,到了春天就会觉得全身无力,身上没劲,春困特别明显。到了春天,阳气不能输布四肢,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现象。

冬藏是春生的基础,如果冬天没有藏好,到了春天,阳气应当生而没有生,人就会生病。

 

 

 

 

人体十二时辰养生(四):  

(2010-04-30 14:59:4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法自然




十一、戌时养生

1戌时的时间:1900——2100

2戌时循行的经脉:心包经,此时心包经最旺。

3戌时养生的原则:每天戌时,心包经最旺,此时,要清除心脏周围的外邪,保持心情舒畅,使心脏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此时不要作剧烈运动,以散步等方式创造入眠的条件,晚餐也不要过于肥腻。

4戌时养生的原理: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心脏病最先表现在心包上,心包经之病,叫人“心中澹澹大动”,患者会感觉心慌。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可以清除心脏周围的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因此,要保护好心包经。

5心包经的功能和作用。

1)心包经功能:一是代心行事,即心脏产生的喜乐情绪,是由心包发出来的,如心包有病,患者感到心慌。二是代心受邪,心包可以保护心脏,当外邪侵入心脏时,心包首当其冲掩护心脏,使心脏不受外邪的侵入。

寒邪侵入心包,则会阻塞血路,成为心绞痛;水湿侵入心包,则会成为心包积水。心包受风邪、湿邪侵扰,并不马上出现问题,通常会潜伏20年,才发展为风湿心脏病。

2)心包,就是膻中,包裹并保护心脏。膻中:位于人体两乳之间的中心位置,按近于心、肺,是宗气汇聚的地方,同时,又是宗气的发源地,能助心肺输传气血,协调阴阳,使人的精神愉快。

3)宗气。

宗气,是聚积在人体胸中的气,又称大气,它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化生,经胃脾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即成为宗气。

4)宗气的作用。

其一、人体的宗气可以推动肺的呼吸,凡育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嗅觉灵敏度,都与宗气有关。

其二、宗气协助心气,推动心脉搏动和调节心律。如果宗气不足,会出现气短,喘促,呼吸急促,气息微弱,肢体活动不便,心脏搏动无力或节律失常。

6如何照顾心包经。

1)调节心包经。

首先,用母指对接中冲穴(即中指尖),如掐状即可。心中意念要想到膻中穴区(即两乳之间的中心位置)。

其次,掐压中冲穴结束时,双手握拳,中指尖(中冲穴)点按掌心劳宫穴片刻。

最后,用两手搓热干洗脸,搓耳,用五指梳头,再顺势而下,用双手劳宫穴温暧胃区片刻。

2)常吃牛肉养心包。

中医认为,牛肉味甘,性湿,归心包、心、肝、脾、胃、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强健心包,补肾壮骨,补血犀肠的作用。尤其是小孩,长期吃牛肉,可以让筋骨更厚实。

3)常敲心包经对防病、养生有很大功效。

心包经起于胸中心包络,往下过横膈膜以联络三焦。支脉横过胸部,入腋下三寸处,再往上进入腋窝,然后从手臂内侧往下,入手肘中,沿两筋之间到手掌,直达中指指尖(中冲穴)。

4)心情郁闷时鼓掌。

心包能让人高兴。手掌中心有心包经通过,大陵穴位于手腕内侧横纹中内,劳宫穴位于握拳时中指尖点按位置,中指尖是心包经井穴(中冲穴),小指侧有心经通过,大鱼际还有肺经的鱼际穴,两大母指桡侧还有肺经井穴(少商穴)。所以鼓掌动作,可以振奋心包经,肺经和心经。

5)握掌握臂动作,可以克服心情紧张或心动过速。

中医认为,握掌时,中指尖的中冲穴正好点按掌心的劳宫穴上,刺激了心包经的相关腧穴,激发了心包经的能量,就会使人心情舒畅,缓解紧张情绪,坚定信心。

十二、亥时养生

1亥时的时间:2100——23:00

2亥时循行的经脉:三焦经,此时三焦经最旺。

3亥时养生的原则:亥时又称为“人定”,其意思是夜已深,是人们停止活动,好好安歇的时候。因此,在亥时一定要睡觉。

4亥时养生的原理:亥时是三焦经最旺的时候,三焦为元气、水谷、水液的运行之所,人体十二个经脉循行了十二个时辰,三焦经为最后一站,三焦经掌管着人体的诸气,是六气运转的终点,是人体气血运行的要道,如果三焦经通畅,人体内水火交融,阴阳调和,人就不会生病。因此,人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5三焦。

1)焦即包覆各脏腑,并保护脏腑的油脂体膜,就称为焦。

2)三焦,三焦或本焦经都是传统中医的名词,三焦又称大腑,是可以完整包覆整个体腔的油脂体膜,管理人体的水道和主气,它的范围比五脏六腑还要大。三焦从存在形式上,与其它脏腑不同,因此,我们又把它叫做孤腑。

3)三焦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焦既属火性,又位于亥时的水位,其对人体的重要功能是行气、行水,其作用如下:

其一、三焦可以使人体全身水道畅通。人体的水液能排出体外,与三焦的功能分不开。

其二、三焦可以通元气。元气在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依靠后天之精滋养。元气通过二焦输布全身的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所以,三焦是元气的通道。

4)三焦的分类。

其一、上焦。上焦如雾,上焦为横膈膜以上,包括心、肺、脾、胸、头面部及上肢,上焦心、肺敷布气血,就象雾露弥漫的样子,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由于上焦可接纳水谷精微,又称上焦主纳。

其二、中焦。中焦如沤,中焦指膈膜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沤,指长时间侵泡,如沤,就是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由于中焦脾胃能化生水谷精微与气血,又称中焦主化。

其三、下焦。下焦如渎,下焦指胃以下部位,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和下肢等。由于肝肾同源,肝与肾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把肝肾归于下焦。如渎,指膀胱与肾排泄水液的作用犹如沟渠,使水浊不断外流的状态。由于下焦主司二便排泄,又称下焦主出。

人体做完运动或吃饭后,体温会升高,是上焦和中焦的功能发挥作用而引起的;人体排尿后,会情不自禁的打哆嗦,是下焦放出热量的缘故。

6平时要照顾好三焦经。

三焦经多气少血,当人体气动或气乱的时侯,人就会生病,照顾好三焦经是对人体健康的最大安慰。

面食最容易入三焦经。

中医认为,小麦味甘,性平,入脾、胃、心、肾、大肠等经,因此,小麦也可以入三焦经。常吃小麦可以养心安神,健脾养胃,厚肠止泻,和胃制破,消烦止渴,消肿止病,益肾补阳,在缓解失眠、腹泻、腰腿疼方面,也有相当的效用。

米饭最补益人体。

中医认为,米饭味甘,性平,除了人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之外,人体其余各经都可以进入。所以,米饭可以补益三焦经。

大米为水稻,比较滋腻,是养阴之物,能养阴润燥,其润燥之功以米汁最好。

夏季要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增加,人体内的汗就不容易排泄,人的体内热蒸湿动,湿热弥漫,人就会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夏天要保持愉快的状态,气机得以宣畅,通泄自如,人就不感到困倦。

7亥是养生注意事项

1)亥时要保持心境平静。

亥时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此时,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进入一天之中的“冬季”。冬季是万物闭藏的时侯,人到此时也要闭藏,其目的是为了第二天的生长。因此,此时要收藏兴奋,保持心情平静。

2)睡前要少喝水。

亥时气血流至三焦经,而三焦经掌管人体诸气,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上肢及排水的肾脏均属三焦经掌管的范围,此时,阴气极盛,就要保持五脏的安静,以利睡眠。如果此时喝水,五脏就不能安静,就影响睡眠。

3)要及时入睡。在亥时,三焦可以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就会得到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在生活中,很多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亥时睡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诊断
十二时辰的养生法则
中医论-五脏 六腑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上)
十四条经络阻塞后的表现!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