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印章有关的二三事
与印章有关的二三事
        ---来自拖延症晚期患者的难产稿
话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屋里大boss说,菌菌啊,你好久没交稿了啊,什么时候交个稿啊。什么,对于交稿这种事怎么能拖呢,不就写个稿子吗,马~~~上~~~啊~~~~(马在一个多月前。。。)
这么,虽然在马上待了一个多月,菌菌就要交稿啦,好激动呢,大家走过路过的,有事没事分个享点个赞呗??么么扎(友情提示:文章较长,可以先收藏)
印章的沿革
中国印章(篆刻),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印章的应用十分广泛。印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在印章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学校和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场合中应用。印章是社会文明的产物 ,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它在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军事文化、礼仪风俗文化、邮传文化等领域文化里的种种功能特质,是示信这个功能核心向各个方位或直接或间接的辐射的结果,它们构成了功能核心的近距离外围。历代的名人诸如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会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印章。古代皇帝的圣旨,最后的落款会是一枚玺印。文人墨客的书画一般也是以印章作为签名。古代调动军队也是动用印章,比如汉代时的虎符,是皇帝手里一半,最高军事统帅一半,需要调动军队时两半合而为一。“印”这个字左半部是个“爪”,右半部是个“节”,即手持符节的意思。也就表示诚信。因此印章作用主要是有示信、商业上交流的凭证、商标的作用、个人的符号等。
一、印章的起源
印章的起源与文字的起源的关系十分密切,早期的文字可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辛店文化彩陶以及商代的铜器上,早期文字还比较幼稚,属于图画的范畴,不算是独立的表意文字。我国文字与绘画同源发展,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字从图画中分离,慢慢演变为一种象征的符号。以后逐渐发展为象形、会意、转注、假借等各种性质的符号,文字逐步变成系统的语言工具。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古代商代时候的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商代贵族占卜时将文字刻在乌龟的甲上和野兽的骨头上,用来卜算吉凶祸福。出土文物中有早期的毛笔,可见最初文字的记录方法有书写和刻字两种,书写文字演变为后世的书法,刻字的方式演化为后世的印章。         
二、印章的时代变迁
原始社会,印章萌芽于陶器上压印的纹饰。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到了夏代,产生了陶纹和印陶。夏代陶器表面有一些花纹,比如叶脉纹、云雷纹、漩涡纹等。印陶的印纹类似于甲骨文结体。商代时印章在夏代的基础上,产生了灰陶印纹与印纹章,白陶印纹与印章,青铜器的印纹等。灰陶印纹有方格印纹、篮纹、绳纹等。青铜印纹的纹饰较为简单,多仿自白陶。同时商代产生了文字印章。商代时的印章仅仅是最初印章发展的雏形。还不具备后世印章示信的作用。最初印章的作用仅仅是装饰或者是艺术品。后世印章的作用是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私有制产生之后的基础上出现的。春秋战国时代,印章开始具备了示信的作用,也就是信用的凭证。印章的示信作用与当时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兴起关系密切。许多诸侯国实施改革,著名的有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其中的军功爵禄制度使得下层民众得以通过战场上的战功获得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其他的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凭借聪明才智取得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不是旧贵族和国君的亲戚,可以随时任命罢免和调动,经济上不是依靠所管辖领土的贡赋,而是领取国家的俸禄,由此国君在授予臣下政治和军事权力时必须有一种信物为凭证,同时表明臣下政治上从属于国君。这种信物军事上产生调遣军队的虎符,而政治上的文书则是玺印。战国时苏秦佩六国相印,就是示信作用的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私人印章,称为私玺,有地名玺、姓名玺、箴言玺等。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较多,因此当时的印章呈现不同的国别风貌。印面的外形变化多样,各类形状应有尽有。朱白文交错,官印多为白文,私印多为朱文。布局上字形大小不一,繁简有异。夏商周三代的印章材料主要是青铜,其次是松绿石、玉、木、骨等。陶拍的使用是印章艺术的萌芽。夏商周三代是陶拍到印模再到印章的发展阶段。印章的纹饰多属图像纹饰。后来图文结合,再发展到独立的文字印章。秦代印章主要用于官场和民间交往的封泥,是信用的凭证。这种封泥是战国封泥的延续。自秦代开始,印章作为统治者证明自己当权权益的象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古代传说中的明君是“三皇五帝”。“皇”的意思是光明、伟大,“帝”的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规定以后最高统治者的天子称皇帝。皇帝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是“诏”,皇帝的印章独称为“玺”,而且用玉石刻成,臣下的印章称为“印”。卫宏《汉旧仪》卷上:“秦以前,民皆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秦代印章多为小篆,与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相同,形体为横平竖直。印形为方形,多数加刻田字格,半通官印为日字格,少数为口形。几乎是白文,凿刻而成。秦代陶制品上的戳印和瓦当等体现了秦代用印的痕迹。秦代印章特征为印文统一生动,章法多有界格,文字排列多变,刀法健劲挺拔。

汉代印章的制度和表现形式都受到秦代的影响。汉武帝以后印章逐渐带有隶书的成分,端重丰腴,不用界格边框,古朴浑厚。典章制度中印章制度逐步完善,严格制定了等级制度,质地、钮制、绶色等有明确的区分。汉代的官印名称相比秦代相对宽松,分为玺、印章、章几种,除皇帝外,诸侯王、太后、皇后的印章也称为玺。系在印钮上的穿帛为印绶,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等级。汉代的官印其主要功用也是沿袭秦代的信物作用,官员辞官与授官都会涉及到印绶的上缴与接纳。是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信物。马端临《文献通考 ·王礼考》中“无玺书,则九重之号令不能达之于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不能行之于所属”以为证。史书所载汉代卫青因打败匈奴解除汉王朝的威胁而被汉武帝赐玉印封将军,汉初大臣张良功成身退时解印绶辞归,此二事例分别意味着权的授予与卸除,也是封官、辞官等政治行为与印章的密切关系。汉代私人印章比官印要丰富,形状有方形、圆形、三联珠等,制作材料金、银、玉、瓦、琥珀、玛瑙等。形式、材料、内容以及处理手法多样化。另外图像印在汉代得到迅速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三百多年间处于动荡之中,战乱频繁,因此需要临时派遣官员指挥作战。时间有限,由此铸造印章的数量较少,凿印数量增加。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工业进步,晋朝以后,纸在书写中承担主要角色,曾有左思《三都赋》的“洛阳纸贵”之说。随后用印方法随之改进,以印朱色钤纸的盖印方法普遍开始应用。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代印章主要用于封泥印的形式也是示信功能的一种使用载体。中国古代公私文牍均写于竹简或木简上,为防止私自拆封,分发时用绳索绑缚货物,再在打结处凿下凹槽,填人泥丸捺的印章,这个盖有印章的泥块就是“封 泥”,也 叫“泥封。纸张制作工业的发展使得原来的印文由白文转化为朱文,印体也越来越大。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封泥与印色相互交替的使用时代,印色逐渐成为主流,封泥退居次要位置。魏晋时官印的制度与前代有所不同,制度与名称上多有变更。私人印章多方面承袭汉制,书写的字体类似于曹魏正始石经中的篆书。印章的材料以铜为主,但鎏金印较多。刻制以凿、刻为主,官印多为凿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印制复杂多样,印文多样,印章多为直接凿刻,用刀刻较为普遍,笔法瘦硬有神。为明清印章的刀刻方法的先导。

隋唐时代,印章制度与前代有很大不同。官印的印体变大,只能存放于官邸衙门。为了使用方便,改印钮为柄。官印不由官员自己携带,官员携带的表明官阶高低的是“鱼符”。唐代官印一般为朱文小篆,印章的材料多为铜、木、陶、瓦、砖。隋唐时代的印章文字的字体不止局限于小篆,还有楷书、隶书、叠篆等。晚唐藩镇割据,印章的称谓开始增多。唐代开始有印谱的记载。唐代官印在艺术上呈现衰落的趋势,而私印的实用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隋唐时代,印章的内容更加广泛,唐代开始,上至皇帝官员下至一般的文人墨客将印章用于藏书和鉴赏书画,作为一种艺术欣赏品。艺术情趣渗透到私人印章中,书法作品上出现了姓名印、款印、别号印等。印章从实用性向文人化艺术化的方向转化。印章除了示信作用外,也是文人墨客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具有个人符号的特征。印章艺术与海外的交流比魏晋时期更加频繁。

两宋时期,印章制度照前代又发生变化。宋代官印印背上均刻有凿刻年款。为了使印篆布满官印,采用曲折的笔画刻法。后世称为“九叠篆”。下层官员的印章采用楷体刻印。私人印章发展为姓名、收藏、书缄等等。宋代印章的材质除了铜、金、银外还有瓷、木、石等。其中寿山石在宋代被用来刻印章。在古人或是书画名家的字画上钤上收藏者和观赏者的印章的风气也是兴起于宋代。宋代的官印日趋变大,印文向叠篆发展。私人印章内容和形式变化多样。印文的字体也是种类繁多。

元代的官印仍然沿袭宋代的九叠篆,私印废除篆书为楷书。元代官印相比前代更趋于大的趋势。沿袭宋代的九叠篆的方式的同时,文字上汉蒙合文。私印的发展体现在书画家、收藏家、文人参与其中,将诗歌、文章、书法、绘画的艺术审美观引入印章领域,对于篆刻的发展起到作用。元代篆刻家赵孟頫对诗歌、书法、绘画、篆刻有深厚的基础,主张书画同源,并且篆刻主张复古,崇尚质朴的风格。他的篆刻文多用小篆,以朱文为主,用笔细劲圆转。他的字和印,姿态柔美,被称为圆朱文。这是他的创造,对后世的印学审美产生重大影响。篆刻家王冕用花乳石刻印,为文人印章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元代的花押印是私印的一种,具有明显的个人符号特征。使个人姓名字号草写让局外人难以模仿,从而具备防伪的效果。将个人姓名和字号进行草写,改成类似图案的符号,同样使之具备装饰特征。元代印章风格初步形成,是以圆朱文和汉白文铸印为主的两种风格。同时,印论兴起,印谱进化。

明代统治阶级重视书法,帖学兴盛带动印谱的迅速发展。明代官印的质地、钮式、大小、文字均依据官职而定。明代以来私印在前代的基础之上得到蓬勃的发展,呈现出繁盛的面貌。诸如诗词、斋馆等闲章蔚然兴起。明代印章的材料主要是石质印材,其他诸如玛瑙、玉石、翡翠、水晶等也应用于刻章。明代印色主要是朱色,也有青色、黑色等。朱色印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由粗糙到精细。唐宋时代用蜂蜜调朱砂,粘上有蜜的印面钤在纸上。元代用水调朱砂。明代初期用油调朱砂,克服了前代的弊端,改进到较好的效果。明代的印章继承了汉代印章的风格,又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明代印谱大量产生,印学著作层出不穷,间接促进了后世的印章艺术的发展。明代篆刻艺术兴起,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是文彭,文徵明的长子,工书法,尤其精于篆刻。他的印刻方法为后世所宗,被视为流派印章的开山鼻祖。印文以沉静清丽为基调,气韵流动,犹有宋元遗风。雕刻秀润挺健,表现出深厚功力。

清代印章的边款艺术迅速发展,其内容与形式、表现技巧方面都有超出前代的成就。清代的边款以刀带笔,皆能笔中见刀,刀中见笔。融合了书法、刻字、刻碑的长处。清代的官印,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官印汉文与满文共存,印背上有满汉文的对照,是防止奸伪的刻制。这是与前代不同之处。清代的私印在形式和风格方面更加多样、完美。晚晴时,出现了以观赏为主的印章。超出前面任何时代的私印的题材范围和表现水平。比如收藏印的题材和范围,从藏书印扩大到藏金石、藏石墨等。清代的艺术沿袭明代形成不同的流派。篆刻家总结前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刀刻风格,形成群芳争艳的繁荣景象。如程邃及歙派诸家,汪关派继承者等。印学著作出现了刻印人传记,工具书汇编数量较多。印泥的生产更加规范化,更加考究。
三、历代名人的印章介绍
印章艺术的发展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私人印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愈加广泛。历代名人,如诗人、画家、书法家都有自己的印章。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褚氏小印”,宋代书法家米芾自己还是篆刻家,据说他所用的印章都是自己刻制的。文学家的别号印遗留在文章字迹和刊入法帖的如欧阳修的“六一居士”,苏轼的“东坡居士”。皇帝的年号鉴藏印如宋太祖的“秘阁图书”,宋徽宗的“内府图书之印”。南宋著名诗人陈与义有“简斋”两个字的斋馆别号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大痴”别号印。元代书画家同时是篆刻家的赵孟頫有姓名印。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玄赏斋”的斋馆印。文徵明的馆名印“停云馆”,室名印“悟言室印”。徐渭的“青藤道士”别号印。明末清初代诗人吴伟业的地名印“梅村”。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行书

印章的作用主要是示信、商业上的应用、个人符号等。印章的发展历经千年而不朽,并且在各个朝代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志就是采用古代的书法、篆刻融为一体的设计。可见篆刻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除了传统的示信作用,同样还有装饰作用和个人的文化体现等。
reference:
  1. 刘江.中国印章艺术史[M].杭州:西泠出版社,2005
  2. 席兴利.印章在标志发展中的历史功用及当代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作者:回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篆刻艺术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前秦印至明清现代印
中国的印章文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印
印章:历史及种类
中国画诗书画印 二十一种印看尽中国印 亮点是中国第一老丈人的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