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炼霞:但使两心相印 无灯无月何妨

  周炼霞,字紫宜,江西吉安人,九岁随父移居上海,十四岁正式拜名画家郑德凝为师,十七岁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学词,又从徐悲鸿外舅、蒋碧薇之父蒋梅笙学诗。其酬唱之作,为一时所传诵。人惊其才,誉称“金闺国士”。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周炼霞任上海锡珍女校国画教师,并为王星记扇庄画扇面出售。一九三六年,她的画被选送加拿大第一届国际艺术展,获金奖。随即,英国及意大利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载入其画传,可谓蜚声海外。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她与冯文凤、李秋君、顾青瑶、吴青霞、陈小翠、庞左玉、陆小曼等发起组织中国女子书画会,为现代美术史留下靓丽的一页。一九五六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她是首批被聘为正高级职称的女画师之一。

  刘心皇《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有云:“周炼霞,号称‘炼师娘’,当时,与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炼师娘’不能不说有些才气,书画诗词都有相当造诣,姿容也在女作家中最为艳丽。她在一首词中写出过‘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的名句。”文学史著作中评到周炼霞,这恐怕是惟一的一次。

 

四十岁时的周炼霞

  以记录民国掌故著称的郑逸梅先生第一次见到周炼霞时就乱了方寸,说她体态清丽婉转,如流风回雪,是女画家中的第一美人。偶然看到民国杂志中刊登过她的一帧摄影,一袭素雅旗袍,轻盈婉丽的身形半隐于纱帘之后,面容白皙、秀雅脱俗,略微上挑的嘴角浮动出万种妩媚,令人心头顿生怜惜,惊讶娇美到如此含蓄依然能夺魂摄魄,难怪逸梅先生说眼中人是画中人了。

吴湖帆 周炼霞 烛影摇红 镜心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108×34 cm. 约 3.3 平尺

说明:上海博物馆退赔

  周炼霞生性豁达、不拘小节,在豪门显贵、书画名流之间游刃有余,上海滩多到一天有四五家报纸登载她的绯闻轶事,各方名士争相追捧,这位春申浦上风华绝代的尤物得了个“炼师娘”的艳称,她自己却一笑置之。

介绍周炼霞艺术成就的文章被刊登在民国报纸头版

  炼师娘14岁拜在朱祖谋门下学词,同时跟随郑德凝学画,才情天资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不到20岁画名蜚声海上,诗词交口传唱,成为与张爱玲、苏青、潘柳黛等人齐名的才女。冒鹤亭、许效庳这样的诗坛名宿都对其推崇备至,称“画苑中人,论诗词,周炼霞第一,愧煞须眉”,更有人赞誉她的词“咳吐珠玉,可以乱漱玉(李清照)之真”。

  冒鹤亭可谓近代诗坛大家,德高望重,却对周炼霞的诗词却推崇备至,屡屡向人推荐。许效庳是诗界一狂人,他能看上眼的没有几个,与周炼霞却十分投机,常去与之畅谈诗词,归来称“画院中人,论诗词,周炼霞第一,愧煞须眉”,且看刘心皇所引那首小令《寒夜》:

  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夜犹浅。

  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

  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

  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的确是颇得婉约派的真传。

  周炼霞才思敏捷,锦句脱口而出。一次,书画装裱大师刘定之做寿,绘像征题。冒鹤亭觉得难以下笔,装裱只是匠人手艺,无典可用。正在踌躇,周炼霞说道:白描为之,何必拘泥于典故,即成七律一首:

  瘦骨长髯入画中,行人都道是刘翁。

  银毫并列排琼雪,宝轴双垂压玉虹。

  补得天衣无缝迹,装成云锦有神工。

  只今艺苑留真谱,先策君家第一功。

  合座无不击节。

周炼霞《玉骨冰肌》立轴 1945年(乙酉)作

  另一次诗会,课题岁寒用具,周炼霞咏风帽,有佳句:

  覆额恰齐眉黛秀,遮腮微露酒涡春。

  莲花座上参禅女,杨柳关前出塞人。

  因南海观音和塞北明妃均戴风帽,人皆赞其用典信手拈来,如有神助。在场的诗人杨怀白却不以为然,说昭君出塞乃在雁门关,而非“羌笛何须怨杨柳”的玉门关。周炼霞沉吟一下,提笔改为:“一龛法象参禅女,万里明驼出塞人。”依然是对仗工整、平仄合度,意象则更为鲜明。

  最值得称道的,还要算她的咏物作品,许多不入诗的物品,在她的笔下却别有情趣,令人读来耳目一新。如咏咸鸭蛋的七绝:

  春江水暖未成胎,

  盐海泥涂去已回。

  剖出寸心颜色好,

  满山云为夕阳开。

  再如咏过滤嘴香烟的《清平乐》:

  泥金镶裹,闪烁些儿个,引得神仙心可可,也爱人间烟火。

  多情香草谁裁,骈将玉指拈来,宠受胭脂一吻,不辞化骨成灰。

  还有《消寒九咏》中的七律《手笼》,可称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

  常共貂裘觅醉吟,相携不畏雪霜侵。

  浅深恰护柔荑玉,开合频牵细练金。

  密密囊中藏粉镜,依依袖底拥芳襟。

  旗亭酒冷人将别,一握难禁暖到心。

  手笼是女式裘皮大衣配套的服饰,可暖手,也可作袋包用,作者以此为主题,拉链、粉镜尽入诗中,真所谓“诗有别才”,尾联尤其细腻体贴,也是传诵一时的名句。后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的江庸,曾不无戏谑地致函说:“鄙人枉活几十年,尚未领会此等境界,希望赐予一握,如何?”

  周炼霞周旋于各色人等,且自抗战爆发起,即一直与丈夫分居两地,红杏自有出墙之时。有关这方面的风言风语也最多,她本人只是听其自然。不过,文革期间交代“罪行”,她死活只承认与吴湖帆一人有过关系。

吴湖帆(1894-1968) 闹红一舸 镜心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33×55 cm. 约 1.6 平尺

  

吴湖帆张大千等 零金碎玉册(四十开之一) 册页 设色纸本 26×32 cm.×38 约 0.7 平尺 ( 每幅) 

说明:题签者吴东迈(1886-1963),吴昌硕第三子,寓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吴湖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收藏家,当时在上海画坛与张大千平分秋色。经冒鹤亭的介绍,两人相识,一见生情,后常有约会。在两人亲密接触的那段时间,周炼霞的画技大增,吴湖帆也写了不少词,只是水平没怎么长进,反而是他有许多词作经过周的润色,他的《佞宋词痕》里就一些是周代作的。

  《水田白鹭》是吴湖帆和周炼霞的合作作品。 此帧泥金扇片是吴湖帆绘制的一幅青绿山水,收藏人始终觉得美中不足,复请周炼霞先生补上黄鹂和白鹤四只,起到了画龙点睛、珠连璧合的艺术效果。

  冒鹤亭背地里对人说,在填词方面,吴作周的徒孙尚不够格。

  几年前在上海看到周炼霞的画作,色彩斑斓的花丛中,妙龄仕女舞扇扑蝶,线条婉转轻盈,流动的全是高华气派,没有清末流弊中的阴柔羸弱,也没有张大千的浓丽艳俗。左下角写着四句诗:“三月江南雨乍晴,百花流艳照香城。芳心也妒双飞蝶,不解春愁过一生。”画也流美,字也清秀,久久驻足凝望,看成了她自己的传神写照。

周炼霞《桃花鳜鱼》立轴 1954年作

  炼师娘的《螺川韵语》,据说郑逸梅先生曾见过她晚年亲手录存的簪花格,不知那本珠圆玉润的诗词集后来下落何处。时常能想起她那首沁人心脾的小令《寒夜》,久而成诵:“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叮咛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1946年张大千与李秋君兄妹等人的合影。周炼霞在左三。此照片中名家不少,自右至左分别为钱铁瘦、叶大密、摄影者(此片为自拍)、顾青瑶、李秋君、张大千、李祖韩、周炼霞、叶世琴、陈肃亮。

  可惜这样妙曼的辞藻未能引起“文革”小将们的共鸣,硬是从词句里分析出了周炼霞眷恋旧社会的黑暗,不要新社会的光明,批斗拷打,活生生毁坏了她一只清澈明媚的眸子。玉叶凋残、花容受损,想来令人悲慨莫名!然而豁达通透的周炼霞似乎早已参透这世事无常,依旧宴坐高会、诗文酬唱,心手双畅、文采纵横!只是从那时开始,她的画上多了一方来楚生刻的印章——“一目了然”。

  据说晚年的周炼霞依旧光彩照人,举手投足,不失当年风范。美人迟暮非但没有引动悲凉,还有苏渊雷先生这样的风雅人物用“七十犹倾城”来称誉她。一位友人索其近照,周炼霞回寄了两首《卜算子》,有这样几句:“已是丑奴儿,那复罗敷媚?绿意红情得暮春,弄影全无谓……”炼师娘真是骨子里透出风韵,连拒绝人家都来得如此美艳动人!

周炼霞画扇面

  倾国倾城最终随风飘落,2000年,周炼霞走完了92岁的华美人生。时至今日,有人依然四处寻觅着《螺川韵语》的踪迹,却只能偶遇其中的吉光片羽。独对千金怀一刻,纵一刻,也千秋。走过上海嚣腾喧闹的各条街巷,我总是提醒自己:这里断然不会再有炼师娘这样的红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不仅美貌惊为“天人”,书画词赋均卓尔不群
周炼霞|无灯无月两心知
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读书·诗词|20首关于读书学习的古诗
意会错了的“无灯无月”
庆清平·寒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