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人七十犹倾城
她出身名门,姿容出众又锦心绣口,诗书画俱佳。她的小说和张爱玲比伍,入选年度最佳小说;她的画作在国际上获金奖,本人成为中国画院第一代女画师;她的词被认为堪比李清照,“愧煞须眉”,她因此被尊为“金闺国士”。
  她又和别的闺秀不同,她爱打扮、爱跳舞,频繁出入各种酒会,与张大千等名家巨擘交往甚密,点滴言行都被各种报纸关注……
  她叫周炼霞。以前人们提她时,总爱把她和陆小曼放在一起,两人同属沪上名媛,后者因为与徐志摩的曲折婚姻而广为人知。然而,她的美,“三四个陆小曼也比不上”, 使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万人低首拜红裙”。
  无论青春年少还是两鬓染霜,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她都那么美好、精彩地活着,爱情浪漫,婚姻圆满,老了还有众多仰慕者。
  兰心蕙质出名门
  周炼霞是江西吉安人,1906年生于湖南湘潭,字紫宜,号螺川,书斋名“螺川诗屋”,又名“忏红轩”。周家原是书香世家,父亲周鹤年酷爱丹青。清末之时,他以江西名举人候补长沙知府,举家寄寓湖南,故周炼霞生长于美丽的湘江之畔。
  家中多书画名品,父亲又亲自传授,周炼霞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绘画基础。12岁时她随全家移居上海,14岁开始师从郑凝德正式学画。天资聪颖的她经过几年潜心学习,画艺渐渐精良,20岁后开始在海上鬻画,担任王星记、怡春堂等著名笺扇庄的固定画师,画的扇子,一金一把。周炼霞的画以仕女花鸟为主,既有迎合当时市民趣味的海派绘画特点,又不失传统文人的笔墨意趣。她的《蜘蛛芭蕉图》、《玉簪蜻蜓图》……各种花草静物,设色明丽,艳而不俗,且工笔雅正;她的《理妆图》、《吹箫引凤图》……那些诗情画意的女子,眉眼神情生动明快,仪态举止端庄娴静。吴湖帆、张大千、陈巨来等艺苑大家都对她的画有很高的评价。
  周炼霞还是诗词高手。她17岁开始学诗,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古微,后又师从诗词名家蒋梅笙。蒋门弟子众多,如徐悲鸿、白蕉等,都是其中佼佼者,他们做诗填词,相互唱和,风雅一时。蒋梅笙还把周炼霞等六位女弟子的诗词辑为《嘤友集》,正式出版。同辈词人公认周炼霞为当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说她的诗词“清词秀句,不近烟火”,“锦心绣口,本之天授”,“诚今日之李易安”——“当时记得曾携手,人醉花扶,花醉人扶,羞褪红香粉欲酥。而今只是成相忆,灯背人孤,人背灯孤,千种思量一梦无。”这首《采桑子》,语浅却有意境,颇得婉约派真传。“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这首《庆清平》一出,即被广为传诵,著名的香雪园茶座特地请她书写后两句为联,贴于园内。刘心皇在一部文学史上提到:“周炼霞,号称‘炼师娘’,当时,与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炼师娘’……书画诗词都有相当造诣,姿容也在女作家中最为艳丽。她在一首词中写出过‘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的名句。”
  有人说周炼霞的词“愧煞须眉”,这不仅指她的词比男性词人好,还因为其词中颇多豪迈之气。周炼霞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汪伪政府和新中国等多个时期,而且走出闺阁,卖画为生,所以她的词很少闺阁幽怨,经常在文酒诗会上“笔扫千军”,笑看男性文人“一时低首尽称臣”。由于周炼霞的一部分诗词是配画用的,所以题材广泛,就连咸鸭蛋、风帽、粉镜,种种信手拈来的家常玩意儿,她都能入诗入词,且玲珑婉转、自然天成。词学大师唐圭璋后来偶读其词作,相见恨晚,一再让友人将手头所有周炼霞的诗词抄寄予他。
  1934年6月,周炼霞加入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飞等上海女画家共同发起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成为这个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子书画会的名画家。1936年,她的画被选送加拿大第一届国际艺术展,获得金质奖章。随即,英国及意大利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载入其画传。声名鹊起的她,还陆续被锡珍女中、东南书画社、中华文艺书画学院等聘为教师,教授绘画。
  周炼霞还喜欢写作,《礼拜六》、《万象》、《沪报》等报刊上,除了诗词,读者还能看到她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如在《万象》上刊出的“螺川小品”系列散文、小说连载《宋医生的罗曼史》等。在1944年《当代女作家小说选》中,周炼霞以小说《佳人》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当时正走红的女作家张爱玲、苏青、施济美等。周炼霞的小说不过是她的偶然之作,但评论家说她“写得极好”,“老练的笔调,不是老作家是写不出的。”周炼霞抗战胜利前夕创作的连载小说《遗珠》,以女性主义立场写一个童养媳骤然转变为都市摩登女性。这篇“乡下人”进城的另类故事,是上世纪40年代“海派”市民小说的上乘之作。
  万人低首拜红裙
  这句话,是陈小翠对周炼霞的评价。陈小翠是周炼霞的好友,著名女画家。
  周炼霞的美貌尽人皆知。昔年上海名医卢施福为她摄影一帧:年约二十,布景为一窗口薄纱,她隐身于纱后,微露半脸,人皆赞叹其“美而艳”、“倾国倾城”。陈巨来说她“绝代尤物,令人销魂”。著名掌故专家郑逸梅说她体态清丽婉转,如流风回雪,“本身就是一幅仕女图”。
  有人将周炼霞、吴青霞、陆小曼放在一起,号上海三大美女。但只看过她照片的董桥却说:“周炼霞真的美不过陆小曼,动人的终归是她的工笔仕女花鸟。”的确,周炼霞的美,不光在容颜,更重在气质和风韵上。所以董桥又说,她和她的书画“有一种久违的缥缈芳华”。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有人拿她和陆小曼比,当时文艺界公认,在三十岁之前,三个周炼霞及得上一个陆小曼,可到了四十岁左右,三个陆小曼也比不过一个周炼霞了。
  周炼霞风韵天成,气质高雅,还喜欢扮靓——她喜欢烫发,喜欢修指甲,也喜欢时装和香水。她的打扮正如她的画一样,品位不俗。有一次,周炼霞一袭旗袍、仪态万方地出现在一个喜宴上,艳惊四座。那旗袍素缎上的艳丽花卉,是她手绘的,独一无二。她在《家庭的艺术》一文中说:“一个女人应有文艺的爱好,这既是消遣,又能陶冶性情,永葆年轻和美丽。”这或许是她驻颜有术的秘诀吧。   周炼霞雅擅交际,应对自如,又生性洒脱,不拘小节,当年爱慕追求者自是不可胜数。与周炼霞结交的人,像冒鹤亭、许效庳、吴湖帆、瞿兑之、张大千、郑昌午、江寒汀、唐云、谢稚柳等等,都是沪上艺坛的顶尖人物,他们不仅因其美貌而倾倒,更为其才华所折服。吴湖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收藏家,当时在上海画坛与张大千平分秋色。经冒鹤亭的介绍,两人相识,往来甚密。还有瞿兑之教授,他专治古典文学,熟悉文史掌故,著有《刘禹锡集笺注》、《中国骈文概论》、《人物风俗制度丛谈》等,并负责撰写《辞海》职官部。周炼霞曾与之合写过一本《学诗浅说》,在香港出版。
  追捧周炼霞的,还有各路小报记者,凡她的言谈举止、书画诗词都成为他们报道的热门话题,她还被称为“炼师娘”,其所谓艳闻轶事不断见诸报端。面对这些,周炼霞颇具娱乐精神,总是不置一词,一笑了之。
  1952年农历九月初三,沪上众诗友特地群集于上海来喜饭店,为周炼霞过生日,李蔬畦特以白居易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之意,将生日宴会命名为“珍珠会”,自此每年生辰,周炼霞必举办珍珠会广邀诗友,极尽风雅。
  即使到了晚年,美人迟暮,周炼霞也不乏仰慕者。有人记叙在周炼霞年近古稀时去拜访她,见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仍魅力四射,且不失大家风范,毫无做作之态,倾慕不已。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苏渊雷当年是周炼霞的众多仰慕者之一,对已入迟暮之年的周炼霞仍盛赞“七十犹倾城”。一位曾经与周炼霞相识的词人赠其词作一首,跟她要照片。周炼霞回赠了两首词:“已是丑奴儿,那复罗敷媚,绿意红情得暮春,弄影全无谓。香冷少年心,酒暖千秋岁,帘卷东风第一枝,花与人同醉。”“淡画满庭芳,遥唱春云愁,不买胭脂点绛唇,本色何由褪。玉笛一丝风,吹过声声慢,似说无愁可解嘲,且斗樽前健。”两词一连嵌入十三个词牌名,行云流水,风雅至极!
  其实,两性交往,含而不露远比直奔主题更美丽、更长久,周炼霞有一位保持一生的“蓝颜知己”——玉狸词人宋训伦。
  两人的相识极为戏剧化:有段时间,宋训伦在报纸上接连发文抨击时下女子只爱钱,认为在这一点上名媛与妓女无二。发得多了,引起周炼霞的义愤,于是化名娑红的周炼霞与宋训伦在报纸上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打将起来。开始时周炼霞语气和婉,劝宋训伦说,多情的人不宜多读书,既多读书,则慎勿入情关,因为二者均能发生“极人世间之烦恼”。宋训伦原以为娑红是一男性,所以语出不逊,最后竟与她在报上对骂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宋训伦发现娑红原来是周炼霞;又一偶然,宋训伦在一个酒会上见到了她。当她光采照人地出现在他面前,且不计前嫌、“毫无挂碍”地与他谈笑风生的时候,他立即坠入情网。周炼霞婉拒了他,以姐弟相待。二人的友谊持续半个世纪,虽历经时空相隔,生活颠沛流离也没有变过。1976年春节,在香港的宋训伦收到周炼霞从上海发来的手绘贺年卡,上有寒梅一枝,题曰:“宜有春风重送暖,高情犹抱向南枝。”下钤“一目了然”印。
  说起“一目了然”印,“文化大革命”中,周炼霞也难逃厄运,造反派要她交代自己的“罪行”并揭发他人,她只承认与吴湖帆有交往,其他人概不涉及。无论怎样打她骂她,她只是口中念叨“我有罪我有罪”,其他一概不说。当时给她的罪名正是她那两句名句:“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红卫兵说她“喜欢黑暗,不要光明”,竟将她的一只眼睛打瞎了。爱美如命的周炼霞性格中也有豪迈的一面,她没有像陈小翠一样轻生,反而请人刻了两枚印章,一枚用成语,叫“一目了然”,为著名书画家来楚生篆刻;另一枚为著名书画家高络园篆刻,引爱国诗人屈原《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之句,名“眇眇予怀”。
  却说宋训伦收到贺卡后,悲喜交集,思绪万千,当即填词一首回赠:“……何时再剪淞波绿,认琼楼同证当年,更相怜。梅竹双清,人月双圆。”
  “慎勿入情关”是当年周炼霞对宋训伦的谆谆劝诫,然而后来宋训伦却刻闲章一枚:一生无计出情关。
  艳绝红霞映绿芙
  周炼霞夫君徐晚萍,号绿芙,1906年生。徐晚萍也是名门之后,其曾祖父是同治年间的状元,官拜大学士。家学深厚的徐晚萍吟诗作画写文章,可谓风流才子。
  1927年,这对才子佳人在上海结婚,不知羡煞多少人。婚后,俩人到杭州西湖度蜜月,住在南山烟霞洞。他们黎明前携手登山看日出,黄昏后泛舟西湖赏月,燕尔新婚,良辰美景美不胜收。周炼霞为此作《西湖忆》十首:“金风飒飒乍凉天,游屐铮铮不趁船。荷叶折来为雨盖,却教人似并头莲……”徐晚萍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闲来无事,二人就在烟霞洞前的地摊上买些香烛,跪在佛像前祷告:“愿他生仍能相爱结合,一如此生之乐。”
  徐晚萍当时在邮局工作,爱好摄影,经常发表摄影作品,并著有摄影专著。1928年10月的《联谊画报》封面,登的是徐晚萍的摄影作品,名为《女画家周炼霞新影》,照片为半身像,周炼霞侧面凝眸,眼波流转,其旁题句为:“神仙伉丽人间住,艳绝红霞映绿芙。”成为二人新婚甜蜜生活的写照。1929年,二人出版《影画集》,收录的是徐晚萍的摄影和周炼霞的绘画,共40多幅,全部铜版纸彩色精印,作为结婚纪念。
  夫妻俩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跳舞。徐晚萍对跳舞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周炼霞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萍卿嗜舞,恒彻夜沉醉于旋律音中,其研究之勤,较余习画,大有过之,盖其走扶梯用华尔滋,挽領结哼探戈拍子也。”徐晚萍还经常写文章追捧当红舞女。周炼霞对夫君与舞女的交往并不吃醋,更不干预,只偶尔开开玩笑。
  1944年6月,徐晚萍、周炼霞夫妇书画展在上海青年画厅开展,海上名流,观者如云。据说,大家向来只知道徐氏以摄影和跳舞见长,看了此次展览,才知道其书画水平竟不在妻子之下。盖夫妻二人琴瑟和谐,不但因为门当户对,还有着心灵相通的一面。这样的婚姻基础,才不至于被小报的各种花边新闻动摇。
  然而,世事难料。1946年5月4日,徐晚萍赴台湾接收邮局。原以为半年即回,谁知三个月后,徐晚萍晋升为台北市邮政局长,由出差变为长期职务。又随着时局的变化,夫妇二人竟隔海相望三十年。直到1980年,徐晚萍退休后定居美国,才想方设法与妻子取得联系,把她接到美国,并治好了眼伤。当时正值洛杉矶建市二百周年,市长亲自登门给她送来洛杉矶市文艺名人证书,她亦赠画《洛城嘉果图》回报。1987年,他们在诸多子女和亲友的陪伴下,于美国教堂举办了盛大的钻石婚纪念仪式,携手走进美好的夕阳晚景。
  2000年,周炼霞逝于美国,享年92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诗词世界》第一期诗词解读
周炼霞|无灯无月两心知
书画情长:风华绝代炼师娘与吴湖帆间的鸳鸯情
诗词大家周笃文谈晚年张伯驹
挥不去的周炼霞
不会写豪放诗词的婉约派,不是一个好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