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庐|《砚池滴音》:明清诸家绘画(之二)

张继刚论学丛稿:砚池滴音

安徽美术出版社

明清诸家绘画

笔力峭拔  墨色湿润  层峦叠嶂之张宏
 
   张宏(1577—1652),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由此获悉他活到了清初。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他的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另据史书称,张宏九十二岁时尚健,仍在作画。

张宏  延陵挂剑图 

    张氏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画家,同时又具备职业画家的高超画技与敬业精神,作画一丝不苟,非精品不出,为后人所敬仰。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点,在写生的基础上加以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的画作画面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他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有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之感。他的山水画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脱俗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画面清新典雅,气氛和谐,奇峰怪石,浓密古木,清风飞泉,意境空灵清旷。
 
平淡天真  笔致墨韵  拙中带秀之董其昌
 
    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三十四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理论,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会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对明末清初及近代画坛影响很大。


董其昌  岚容川色图 

 
性孤傲倔  寻古造境  精工花鸟之陈洪绶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枫桥人,是明末具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他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一六三○年)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因清兵入浙东,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嫉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息影深山  杜门却扫  浏览史籍之崔子忠
 
    崔子忠,字道母(梁清标《画谱序》亦作“道毋)),原籍北海(今山东莱阳)人,后移居顺天(今北京)。其好友梁清标在其所辑刻崔子忠所绘《息影轩画谱》序中称崔子忠:“天启时为(顺天)府庠生,当生于万历年间。”又说他“甲申之变,走入土室而死”,当卒于一六四四年。周亮工记他“年五十病,几废之。后遭寇乱,潜避穷巷,无以给朝夕。有怜之而不以礼者,去而不就,遂夫妇先后死”,当生于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年)前后,根据《书画记》和《神州国光集》等史料著录,崔子忠的绘画作品涉及面很广,在人物、山水、花鸟方面都有涉及,但以人物见长,与陈洪绶并称为“南陈北崔”。他作画用纸或绢素,没有定数,或为卷轴,或为中幅册页,或为扇面,似乎很随意。他的同代人孔尚任在《享金簿》中称:“莱阳崔子忠,号青蚓,人物称绝技。人欲得其画者,强之不肯。山斋佛壁则往往有焉。后竟以饿死。予得十八尊者一卷,笔意超迈,神气如生,每一尊者俱有自制小赞,字与画皆儒笔墨。”周亮工《书影择录》称:“画家工佛像者,近当以丁南羽、吴文中为第一,两君像一触目便觉悲悯之意,欲来接人,折算,衣纹、停分、形貌犹其次也。陈章侯、崔青蚓不是以佛像名,所作大士像亦遂,欲远追道子,近逾丁吴,若郑千里辈,一落笔便有匠气,不足重也。”崔子忠的书画,孔尚任推为“儒者笔墨”,而亮工以贬低丁南羽、吴文中、郑千里等人物画家,来提高陈、崔两家的绘画地位,虽有可值得商榷之处,但在明清以来以仿古为能画,笔笔讲出处,处处要师承,非某宗某派则为野狐禅的情况亦属难能可贵。自明董其昌划分南北宗,提倡文人画,至清代的四王吴恽等,把山水画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相形之下,人物画是不被重视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看重陈洪绶、崔子忠,并把他俩并称为“南陈北崔”,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崔子忠  藏云图
 
丛书辑录  著述丰厚的明代画论
 
    明代的画论著述要比前代丰富,不仅画史、画论众多,还出现了丛书辑录,题跋、笔记也多成为专集。属于史传类的就有韩昂《图绘宝鉴续编》、朱谋《画史会要》、姜绍书《无声诗史》等。属于论说类的有王世贞《艺苑卮言论画》、董其昌《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莫是龙《画说》、屠隆《画笺》、唐志契《绘事微言》、顾凝远《画引》等。属于品评类的有李开先的《中麓画品》、王穉登的《吴郡丹青志》等。属于绘画丛辑的则有王世贞《画苑》、詹景凤《王氏书画苑补益》等。属于著录类的有都穆《意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珊瑚网》、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等。另外,还有王履、沈周、文征明、唐寅、李日华、陈洪绶等人的诗文、题跋、笔记中有关画论的部分,其中颇多精辟的见解。 

乾隆弘历   瀛台胜景图卷

清代绘画与鉴赏
 

清代绘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相映成辉的各种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画的新风貌。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其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以四王吴恽为代表的画坛六大家成为正统派,江南出现了反正统的画家,有髡残、石涛、朱耷、弘仁四僧,以龚贤为代表的金陵八家,以查士标、梅清为代表的新安派等。中期正值康乾盛世,绘画也得到大发展,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同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扬州,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形成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对近现代的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宫廷画家和以高其佩为代表的指画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晚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画坛也随之发生了极大变化,形成了以新兴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具有新技巧和新风格的画派。主要有以四任为代表的海派和以广东居廉、居巢、高剑父、高奇峰为代表的岭南画派。另有改琦、费丹旭等人物画家和戴熙等山水画家。

吴历  云白山青图卷 

四王吴恽  承元遗脉  孤傲四僧
 

顺治至康熙初年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而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弘仁)、新安派为代表。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他们大都尊奉董其昌的艺术思想,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由于“四王”社会地位显赫,交游广,门生多,在士大夫中影响极大,其艺术旨趣又受到统治者赞赏,因此,被视为画坛正统派,影响所及直至近现代。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也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尤其是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然而,他们忽视师法自然,回避现实生活,缺乏具体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单调、空洞,缺少生气和新意,阻碍了他们取得更高成就。“四王”之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更重笔墨,主要宗法黄公望。王原祁被称为娄东派首领。王翚尚能体察自然,并兼容各家技法,面貌比较多样,后世称其为虞山派首领。“四王”画派至清代中期,影响遍及朝野,娄东派的有黄鼎、唐岱、董邦达、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等人。虞山派的有杨晋、李世倬、宋骏业、唐俊、蔡远、顾昉等人。此外,还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后四王”(王三锡、王廷周、王廷元、王鸣韶)等。

王鉴  山庄奇峰图轴

“四僧”是指石涛、朱耷、髡残、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了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的画坛,也给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髡残(号石溪),其山水画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并称“二溪”。弘仁的山水画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崛,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他与石涛、梅清有“黄山派”之称,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家”,或为“新安派”的主要代表。


朱耷  荷塘拾趣图
金陵八家与扬州诸人
 

明末清初,聚集于江南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呈现出与正统派相左的艺术追求。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他们遁迹山林,洁身自好,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绘南京一带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切感受,广泛学习前人之长,以扎实的功力,力求突破成规,创立新意,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时,称誉南京的还有陈卓、王概、柳堉、张风等人。

金农  八开册页之五

清代中期,南方商业重镇扬州富商聚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都会。各地画家亦纷至沓来,卖画献艺,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著名的一批画家。“八怪”并不限于八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且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接过石涛、朱耷的旗帜,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作品多写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和炽热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富有新意。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以及华嵒、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人。

  
宫廷绘事与花卉诸家各擅其妙
  

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6)年间,随着全国统一,政权巩固,皇室除了罗致一些专业画手供奉内廷外,还以变相的形式笼络一些文人画家为其服务。宫内除了设立如意馆等机构以安置御用画家外,还用入值“南书房”的形式延纳学士、朝官身份的画家。有不少的学士、朝官,如董邦达等,实际上已经成为宫廷画家,他们经常画些奉旨或进献之作。这些作品大多署有“臣”字款,统称为宫廷绘画。其内容主要有:描绘帝后、大臣、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人物肖像画;表现帝后生活的宫廷生活画;记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供装饰、观赏用的山水画、花鸟画等。风格面貌比较多样。 

恽寿平  梨花图

还有一些画派、画家各擅其能。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以极似求不似,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画派或南田派的开山祖师。袁江的界画结构精微,气势雄伟,为清代界画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画风,有袁氏画派之称。其他地方性流派还有罗牧的江西画派,继承蓝瑛衣钵的蓝氏子孙蓝孟、蓝深的武林派等。另外还有禹之鼎、谢彬、上官周等人,张穆善画龙、马,傅山、普荷、法若真、黄向坚等善画山水,张崟、顾鹤庆创立的丹徒派(亦称京江派、镇江派),高其佩自成一家的指头画派,擅长肖像的丁皋,以花鸟、竹石见称的沈铨、诸升、张锡宁、张敔等,兼长金石学的山水画家黄易、奚冈、赵之琛等。

任熊  十万图册·万笏朝天

嘉庆、道光至清末年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被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持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被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等。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他们继承了前人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以遒劲酣畅的笔力、淋漓浓郁的墨气、鲜艳强烈的色彩以及书法金石的布局,创造出气魄宏大、豪迈不羁的绘画艺术形象,兼之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拓了新的天地。任熊、任颐是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们在人物画、肖像画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喜爱。其中任颐技巧全面,变化丰富,在海派中最负盛名。虚谷以画花鸟草虫著称,善用枯笔秃锋,干墨淡彩,线条多用战笔,风格清逸冷隽,独具一格。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大。广东的居廉、居巢、高剑父、高奇峰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均负有时名。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穀祥、吴庆云等人的山水画也被称誉一时。

 
仕女图真  改费创派

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两位比较著名的人物画家,他们就是改琦、费丹旭。他们善画人物、佛像,尤精于仕女,有“改派”和“费派”之称,他们的画风对近代仕女画和民间年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改琦  元机诗意图

一朝著述
 

《苦瓜和尚画语录》是石涛运用道家和禅学的哲理语言,较系统地论述了绘画创作的原理,有许多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方薰《山静居画论》、笪重光《画筌》、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秦祖永《桐阴论画》等,亦为谈论画理方面的名著。主要讲述画法的有王概的《芥子园画传》和后续三集所附的《画学浅说》等,论及山水、梅兰竹菊、草虫花鸟、人物各科的画法。丁皋《写真秘诀》专谈肖像技法。邹一桂《小山画谱》为最早的花卉画法专著。高秉《指头画说》专论指头画。蒋松《写竹杂记》论述画竹。其他许多画跋、画诀、品评、杂论等著作中,也有涉及画论的内容。  

姜绍书《无声诗史》、徐沁《明画录》、张庚《国朝画征录》、冯金伯《国朝画识》和《墨香居画识》、蒋宝龄《墨林今话》《墨香居画识》收录了乾、嘉、道、咸四朝画家一千二百八十六人;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蒋宝龄《墨林今话又续》收录咸、同、光三朝画家三百三十多人,为清代断代史的终篇。

鱼翼《海虞画苑略》、邵松年《虞山画志补编》和《扬州画苑录》、程庭鹭《练山画征录》、陶元藻《越画见闻》、周亮工《读画录》、胡敬《国朝院画录》、汤漱玉《玉台画史》、李放《八旗画录》、童翼驹《墨梅人名录》、彭蕴璨《画史汇传》最著名,开创了《佩文斋书画谱》 画家人名辞典之先例。

《佩文斋书画谱》是清代最重要的宏篇巨著之一,共一百卷,引用书籍一千八百四十四种,资料完备,体例精密,为书画史论集大成之作。

清代著录书籍十分丰富。内府藏品的著录书比较系统和齐全,乾、嘉年间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续三编,几乎将内府收藏辑录无遗。一些编纂者还根椐自己的笔记整理成著作,如阮元《石渠随笔》、胡敬《西清札记》等。私人收藏、鉴赏家所编撰著录之书也很普遍,著名的有安岐《墨缘汇观》、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画史要籍》等,同时也出现了汇编的丛辑,如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集》,堪称集历代著录书之大成。




 · END ·    

编辑   | 叶婉荣



张继刚

1966年生,字慎之、号知行,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师从杨仁恺先生三十年。集目鉴、比较、分析、考订、心性学等综合学科,建立“书画鉴定与心性学”学理。古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学者,当代文人画家之代表,倡导“文人画之士人精神”。涉猎文、史、哲、诗、词等,创建“云庐艺社”学术机构。专著先后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沐芦草堂丛稿》、西泠出版社出版《西泠问话》、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砚池滴音》、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词画研究》及画集等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作品被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海南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并应邀个展。

2016年起成功的组织了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创造性的将书画鉴定、修复、保护三个领域融为一体,开启了国际学术界之先河,推动了国际学术界于2017年成立了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委员会。

现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庐艺社社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 END ·


相關章節:

云庐·九友‖张继刚——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云庐·九友‖张继刚——文人画与江南

云庐·九友‖张继刚——象思维与文人画之间关系

云庐·九友‖张继刚——自然万象与生命心迹的契合

云庐·九友‖张继刚——"西泠问话"之中国文化的形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名画家
清罗牧山水
张继刚——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明清时期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画、画家画、文人画三者的区别与差异
山水画的源流与意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