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心说|为政篇2.4
《论语心说|为政篇2.4》----作者:李轻 庚子年 正月廿九 于自家作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一段《论语》里,在我所处的时代,在我所能接触到的阶层里,我认为比较有名,且经常被人民传颂不绝的一段话。特别是:“三十而立”,几乎在我所处的时代,我能接触到地阶层里,成为了一句顺口溜似地成语。老百姓们,动不动就说:三十而立,三十而立。我自然是没有什么厌恶,或反感,只是我在想,实际上《论语》中,可以说的内容还有很多,何必执其一端呢。道理是一样的。
“三十而立”,是《论语》里叙述的,孔子自己的人生节奏,包括“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等等,这是孔子自己的人生总结,人生哲理。其实是最没法看齐的。因为,無论是“立”,还是“不惑”,“知天命”,还是“耳順”,他都是一个很私人的境界,比较主观的一种:目地的宣誓。
既好比,孔子在七十岁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把自己的人生,按照目的,和年龄分成了几个阶段……从十五岁开始,到七十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以及独立思考,孔子认为,他自己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精神面貌,这一主观的定性,构成了起码在我所处时代的今天,人们常用到地客观标尺。
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大可不必,因为《论语·为政2.4》他所叙述的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是孔子自己,给自己的人生,所做地总结,和规划。是孔子七十岁左右地时候,回顾往昔,所说地这段话。并不是说,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义了,我要“四十不惑”,然后“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并不是地。
故,我们也没有必要,在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我五十得“知天命”,我六十,就得“而耳顺”……去“努力”,甚至作为目标去奋进了。没有必要。有些层次,和境界,不是你努力就能达到的。这是,实际。所以,你完全可以说:你三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你亦可以四十岁时,说:我志于学。没问题。这有什么問題。
你说,我想当个“大魔王”。请,忙你的。你说,我想当个会飞的人。走你。無论你想干什么,去做吧。去做。去生活。这些书,古书,包括,且不局限于我所喜欢,和擅长的《四书》、《五经》,大部分正能量,积极,健康地古书,其内容大多充满智慧。可是这些东西,未必适合于你,适合于这个时代。所谓:英雄迟暮,有些东西,终究是要消亡的。道理是一样的。孔子所在的时代,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时的生存条件,人们的生存现状,我们很难得知。所以,孔子以每十年,为一个周期而划分地“人生境界”,也许,两千五百年后会缩短,也许会大大地拉伸、延长。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生搬硬套,是不行的。这点,我想孔子在世,便也会支持我罢。一样地。孔子在世也会支持我,不能完全学他。
1.
要有自己的想法,这点,是最重要的。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加上一点恒心;持之以恒……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三岁就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将之付诸实践,成为一件:正事,所谓:正事,首先他必须是正的,正确,积极,健康的。这很重要。其次,他是一个:事儿。你很喜欢的事儿,然后你对他又很擅长,又有能力每天去做,又对他充满了各种各样地想法,且还能付诸到每天都去做的这件事儿上,那假如你从三岁,开始,一以贯之的去做这件事儿,单点突破,就这样,每天持续去做,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罢这件事做到你认为的极致,从三岁,到你三十岁,甚至再以后……每天,每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去做,我个人认为,你三十岁就能达到“不惑”,或者“知天命”地境界,甚至,再以上。所以,《论语·为政2.4》地这些话,只是孔子,这位后世称为的:“圣人”,他把标准摆在那儿。至于,你说你十二岁,就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没問题。莫问题。至于你说,你八十五岁还没有开始“志于学”,莫问题。無所谓,不要死板,刻板,也不要太随心所欲。
2.
这即是我从古书里学到的。道理是一样的。----作者:李轻 庚子年 正月廿九 于自家中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活论语】为政篇(4)孔子一生治学有三个境界
《论语》读后感2000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真意
中国古代年龄的代称
涨知识|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0岁——140岁
对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一些误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