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向远大,全面发展

《论语》感悟(一三三)

文/王营

原文: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7.6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游学于‘六艺’之中。”

7.25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感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对儒家教育总纲领的具体阐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方针,解决的是儒家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文、行、忠、信”是孔子对教育内容的表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解决的是儒家用什么内容培养人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承,教育纲领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内容是教育纲领的具体化,必须为实现教育纲领服务。

关于“志于道”,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道”的具体涵义,因为千百年来还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儒家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志于道”就是以“道”做为自己追求的志向,立志高远,具有宏伟抱负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如何实现这一抱负和理想?首先要“据于德”,即按照“德”的标准做人做事,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其次是“依于仁”,即依托“仁”的要求,真诚地去爱人、爱物、爱家庭、爱国家、爱社会,这是一种道德情感;最后是“游于艺”,即在“艺”的各领域里自由行走,游刃有余。“艺”不是指现在狭义的艺术,而是指孔子当时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术六项技艺。“礼”是礼仪典章等所有的文化知识,“乐”是舞蹈、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相当于现在的音乐、美术课程,“射”是射箭、军事等知识,相当于现在的休育课程,“御”就是驾车,即学习一项技能,相当于现在的劳动技术课,“术”是指科学知识的学习,相当于现在数理化等学科。由此可见,儒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志向远大、品德高尚、富有爱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儒家的这一教育纲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几经变更,但实质上仍是对这一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十八大制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志于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据于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依于仁”、“游于艺”。
实现教育纲领必须依托一定的教育内容,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关于“文”,《论语》中多次出现,含义不尽相同,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与“质”相对应,是指文采、文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里的“文”是指古代文化典籍;“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里的“文”是指文章、学问。我认为,孔子在本章所说的“文”,与“博学于文”的“文”意思大体相当,是指与“六艺”相关的一切文化知识,是为了实现“游于艺”的教育目标而设定的教育内容。“行”是指“德行”,即道德实践,人不可空有一番远大志向,还要躬身力行,在扎扎实实的行动中去建立一番功业,这是为了落实“志于道”的教育目标而设定的教育内容。“忠”不仅仅是指对皇帝、对上级的忠诚,还指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有社会责任感。《论语》中有几处提到“忠”,大致都是这个含义,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信”就是讲信用,说到做到,答应了人家的事一定要有所交代,《论语》中,“忠”“信”经常连用,显然“忠”、“信”内容的设定是为了实现“据于德”、“依于仁”的教育目标。
孔子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不同于后世的分科教学,当年孔子在杏坛讲学时,不可能在旁边的大树或墙壁上贴一张明晰的课程表,他是将“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贯穿于他所有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注重言传身教,注重运用启发式,如在《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篇中,孔子启发弟子们各自谈论自已的志向,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志于道”的教育目标。孔子非常注重实践,他把实践做为一项教育内容,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鼓励他们积极从政、参政,力求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才干,这些做法都为后世教育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虽然没有一张明晰的课程表,但儒家在实施教学时却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计划。《礼记·学记》云:“比年(每年)入学,中年(每隔一年)考校。一年视离经(分析所学经典)辨志(具有正确的学习意志和趣向),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亲师,七年视论学(讨论学问)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学识渊博,融会贯通),强立(坚强的意志,独立的见解)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这份完整的教育计划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将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年级愈高愈重视品德教育。二是在知识教育中,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三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品德高尚,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思想,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的教育计划正好落实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育总纲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的基本功
《论语》解读全套视频讲解
中国高校应以孔子为友 - 论语读书会 - 慕贤青年文化公益网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
《论语》经典名句详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苏轼“艺道两进”论与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
腹有诗书气自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