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儒家的政治理想

《论语》学记(十六)

文/王营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其政治理想的核心是实行德政、仁政,从而建立一个没有刑罚、没有暴力,分配合理,百姓和乐,国家统一的的理想社会。

1、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第二),孔子认为,以仁德为出发点治理政事,统治者就好象北斗星一样,虽然处在他的位置上不动,老百姓也会像群星一样拥护他、爱戴他,从而达到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理想境界。孔子非常推崇舜以德治国的理念,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第十五)。

不实行德政,过分强调权力和刑罚,则会使老百姓失去羞耻之心,反而会站到统治者的对立面上,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第二),因而孔子主张,在处理民事问题上,要以教育疏导为主,引导百姓自觉以礼制约束自己,从而建立一个没有诉讼的社会,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颜渊第十二),曾子甚至主张即使执行国家法律的官员,当了解案件的实情后,也应当悲天悯人,而不可沾沾自喜,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张第十九)。

在德政理想支持下,孔子极力反对暴政,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第十二),统治者以德治国,就好像和熙的春风吹到百姓身上,百姓会随风而动,拥戴他、响应他,因而治国的最高境界是去除暴力,甚至废除死刑,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路第十三)。

2、实行仁政

何为“仁政”?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第十二),可见,仁政的核心是爱人,即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父母兄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孟子说得更透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之政”。

仁政理想下的社会是什么样子?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第五),让老人过上安逸的生活,让上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让年轻人怀念,人人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这就是仁政下的理想社会形态。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第十一),孔子非常向往这种和平自由的生活,企盼有圣人治国,创造这种太平盛世,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罕第九),他希望从齐国、鲁国、卫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社会变革,实现这一理想,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雍也第六),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路第十三)。

在注重仁政的同时,孔子非常重礼治,即用文化凝聚人心,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八佾第三),夷狄等少数民族,虽然有国君,但没有礼治,没有文化,因而他们缺少民族凝聚力,难以与中原抗衡。孔子认为,实行仁政和礼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路第十三),即使圣人实行仁政,也至少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

3、分配合理

合理的分配制度事关德政、仁政的顺利实施,在《季氏将伐颛臾》一章中,孔子说了这样一番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第十六),后人大多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搞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认为:“均,各得其分”,意思是按不同等级、身份而有不同的分配,这一分析接近现在所倡导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有一定的道理。

在倡导合理分配的同时,儒家极力反对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认为只有民富才可以国富,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采取合理的赋税制度,让百姓得到实惠,百姓就会对统治者充满期待,甚至趋之若鹜,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子路第十三)。孔子对于那些剥削人民的统治者充满愤怒之情,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先进第十一)。

4、国家统一

孔子企盼通过实行德政、仁政,实现国家统一,走向太平盛世,他主张统治者在治国理政时,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卫灵公第十五)。

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孔子指出只有建立稳固的中央集权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季氏第十六),孔子惋惜当时鲁国中央政权的旁落:“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季氏第十六)。

孔子的这一观点为后世历代封建帝王所利用,成为他们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人民的工具,也与当今构建民主法制社会的治国理念相抵触,其局限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孔子生活的分崩离析的春秋时代来考虑,其渴望国家统一、政通人和的愿望还是可以理解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对孔子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尚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早期理论总结(下)
中华智慧经典《孔子家语》·(第13~26)
道高于德
德政的星空
上德与下德――真道德与伪道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