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3)

【原文】

2.6孟武伯问孝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注释】

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姓孟孙,名彘,“武”是谥号,伯是尊称。②疾病,两说,一指疾病,二指毛病,译文用“毛病”,解读用“疾病”。以供读者选择。

【语译】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孔子告诉他说:“父母惟一所忧的是儿子身上的毛病。”(儿子改正自己的毛病,就可以免去父母之忧,这也可称是孝。)

【解读】

本章谈以己之心推人之心的孝道。

本章文字,注释颇多分歧。分歧的原因,关键在代词“其”,一般说代词,应有先行词(或词语),或先行句子,或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个句子先行词语模糊,语境不完整,所以让历代注疏家犯难。

A说:“其”指的是“子女忧父母之疾”;

B说:“其”指的是“子女”,意思是“父母忧子女之疾”。

A说符合问“孝”的本意;B说此“孝”当以己之心推父母之心,可理解为:“你把父母为你疾病担心忧虑的心情,反过来,用于对待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孔子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借武伯问孝之机,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

“…唯…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惟…是…”的结构一样。

【原文】

2.7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5岁,是孔门文学科的高材生。

【语译】

子游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孝”,只限于是能养(父母),那么养狗和养马,也是养,如果不对父母献上敬爱之心,那同饲养牲畜有何区别呢?”

【解读】

本章是孔子给“孝”下的比较完整的定义。

养而不敬,无异于养犬马,非孝也。孝的核心是“敬”。“养”是“敬”的表现形式,也是“敬”的起点。孔子教育子游不单要对父母履行赡养的义务,不能满足于“正在做”,而要反省自己:“做”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之举,是否用“做”来表达自己的崇敬、感恩之心,是否是用“做”来申明自己明父母之志、承父母之愿的决心。唯有这样的“敬养”才能与养犬饲马的“宠养”加以原则上的区别。

“敬”就是“恭敬严肃”,是一种道德修养。“敬”不仅仅是对父母养而有敬,推而广之,尚有“事上以敬”、“修己以敬”、“居处以敬”。“敬”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道德范畴,当然它还包括“为政以敬”、“为人以敬”等等。

【原文】

2.8子夏问孝①。子曰:“色难②。有事,弟子服其劳③;有酒食,先生馔④。曾是以为孝乎⑤?”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4岁,是孔门文学科的高材生。   ②色:脸色、态度。色难:子女侍奉父母把做到经常和颜悦色作为难事。  ③弟子:年幼者,此指子女。  ④先生:年长者,此指父母。馔(zhuàn):饮食吃喝。  ⑤曾:副词,竟然,难道。

【语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对父母行“孝”最难在脸色。当有事需做时,弟与子代劳;有酒与美食,让长辈先享用。可脸色却难看这能算作孝吗?”

【解读】

本章进一步谈孝与敬、养之间的关系。

本章“子夏问孝”,虽然也涉及晚辈侍奉长辈之礼,但谈的也是养而有敬的孝。“色难”,养且敬,“敬”字的工夫,是由内向外,内心诚一、专注、恭敬;外部面容必然和颜悦色,婉颜顺承,内外协调一致,敬于内而形于外则十分困难。所以,仅仅做到“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即做事在前,有“勤”,享受在后,有“恭”,还不能算是孝。这段话,可分二层,第一层即“色难”,余下第二层,“曾是以为孝乎”是一个反问句,这个反问句所反问的内容包括“服其劳,先生馔”两件事,这两件事只是“养”的内容,不是“敬”的内容。解决“色难”,见父母,见师长,要欣然蔼然,才是“敬”,是“敬”的具体化。脸色不好看,仅仅做到多做事少享受就是孝么?显然不是,养且敬才是真“孝”。

《论语》问答,主要有三大内容,一是问政,二是问仁,三是问孝,所问所答,皆因人而异,以上四则有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因其对象不同,各人为孝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别,所以孔子的回答也就各不相同。孟懿子违礼,孔子以“无违”应之,强调“孝”始终以“礼”;孟武伯不“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子游、子夏能养,却少温润之色,故以“养而有敬”训之,这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几个典型例证。

【原文】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①,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②,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 回: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小孔子30岁。    ② 省(xǐng):观察。私:私下,指颜回在课后与别的弟子私下的交谈。

【语译】

孔子说:“我同颜回讲了一整天,他从未表示不同于我的看法,如同“愚”者。但后来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却发现他对我所讲的善于发挥。可见颜回不愚笨嘛。”

【解读】

本章孔子第一次对颜回的评价,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最喜欢的弟子有两个,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子路。颜回受表扬最多,子路受批评最多。孔子施教十分公正,包括对自己的儿子的教育,也不偏私。孔子不因喜欢而随意表扬,也不因喜欢而不批评。孔子对颜回、子路的态度最能说明孔子教育的公正。

本章是孔子表扬颜回的话,是说听课时看颜回表面上傻乎乎的,痴不痴,呆不呆,一言不发,似乎很“愚笨”,不善思考,不象子路、子贡、子张这些弟子,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率尔开对。可下课后再仔细观察他自己研究或他与别人讨论时的情况,发现他体会深刻,并多有创新发挥,不禁高兴起来,赞赏学生“不愚”。孔子对学生的观察真是无微不至,善于观人知人;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准确,不被表象所误导,不以一次印象定终身。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一般情况下认为“不违”的学生,是愚笨的学生。他提倡的“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不就是要培养“有违”、“敢违”的学生吗?不就是要培养有悟性,肯创新的人才吗?而颜回却又是另一类典型的例子。

【原文】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①?人焉廋哉?”

【注释】

①廋(sōu):隐蔽、藏匿。

【语译】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先考察他的言行动机,接着再考察他所走的道路,最后还要看他当前在追求什么,那么,(这个人)怎么能隐藏蔽于我呢?怎么能隐蔽于我呢?”

【解读】

本章是孔子告诉我们观人察人的方法。

情伪难测?“知人”不是易事。孔子曾多次发过“患不知人也”的感慨。不论是交朋友或是选择经营伙伴,还是选拔人才,均有一个对人考察的问题。孔子识人有三法。“视其所以”,“所以”泛指言论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由”即“经由”,即途径、方法,事情的来历。“察其所安”,安于什么,即兴趣何在,理想何在,三句话合起来看,即选择或选拔一个人,要从三方面进行考核考察。A、动机是什么,B、过去干什么,C、怎么去干。抓住了这三个方面,人怎么能用假象掩盖真象呢?孔子用“视”、“观”、“察”三法来解除自己“不知人”之忧,教给诸弟子“识人”的要诀。“视”,广泛地通过各种资料来分析;“观”,历史地综合地分析人才的过去和未来;“察”,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地定性判断。

关于“观人”自古以来有很多方法,如《庄子?列御寇》:“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约定)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仪态);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庄子九种征验,即九种观察人的方法,观其是否“忠诚”、“恭敬”、“贤能”、“智慧”、“守信”、“清廉”、“节操”、“仪态”、“气色”。

《孟子?离娄上》认为观察一个人要看他的眼睛,“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因为眼睛不能遮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人的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孔子对人的观察方法尚有许多,以后随章次而解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爆笑经典学生搞笑冷笑话,一群违反校规的学生,被老师处罚后写了悔过书说
〖食补图文〗人体健康地图📈📉食物营养排列
描写春天最美的50个诗词名句,读后心里一片暖洋洋,心情大好 1、
近期拆书心得,写作技巧总结
图文:治疗糖尿病的私密良方
一个人想成事,最关键的就是拿下核心资源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