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广州、东莞,将联手干一件大事!

' 粤港澳大湾区 ' 之后,一个新词汇正在珠江三角洲被叫响,这就是 '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

9 月 22 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常委会,提出一个备受瞩目的 '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 ':

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好深圳、广州龙头带动作用,沿广深轴线形成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

广州、深圳、东莞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规划范围内的所有产业、项目都要围绕创新进行布局,把重点创新战略平台和创新节点一个一个建设起来。珠三角其他市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争取加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规划是在 ' 粤港澳大湾区 ' 规划制定过程中提出的,也是 ' 深汕区 ' 运作机制发生调整(以深圳为主导)后出台的一个规划。

而在近期,带有半官方色彩的知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又提出了 ' 环深圳城市群 ' 的概念,把香港、广州看做是 ' 环深圳城市 '。

那么,'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 的规划,将给 ' 粤港澳大湾区 ' 带来什么影响,又将给珠江口的 ' 城市格局 ' 带来什么样影响呢?其背后,又有着怎样微妙的官方、民间的心理活动呢?

我此前在专栏里提出过两个重要观点,可以为我们观察这个规划提供重要的分析方法:

第一,顶级城市的竞争,就是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竞争。北京、上海、香港、深圳之所以位居中国城市的金字塔顶,就是因为紧紧抓住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要素。

比如北京,虽然缺乏要素市场(市场主要在上海、香港和深圳),但汇聚了全国最多的资金,再加上科技力量雄厚,所以竞争力非常强。而深圳的崛起,也是因为抓住了金融、科技这两个发力点。香港科技弱,但却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上海科技偏弱,但金融综合实力超过深圳,要素市场之健全超过北京。

广州之所以被杭州、成都、天津、重庆追得气喘吁吁,有 ' 滑出一线城市的趋势 ',就是因为没有在金融和科技上有大的作为。

第二,金融中心是国家权力干预出来的,是顶层设计和历史形成的,有超稳定性,很难改变。但科技中心是市场竞争出来的,地方政府可以有所作为。

目前中国金融中心的格局已经确定,就连北京想增加自己的权重,也只能抢走新三板,很难再有新的蛋糕。未来新三板会不会去雄安新区,尚有待观察。其他城市想在金融上突破,非常困难。所以,城市竞争的核心将在科技、人才方面。我们看到,近期一批强二线城市开始争夺大学生,武汉就提出了 5 年吸引 100 万大学生就业,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城市飞跃。

如果你看懂了这一点,就会知道 '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 的规划,是广东省一招深谋远虑的大棋。

第一,通过科技走廊的规划,给深圳这个科技龙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腹地;

第二,把深圳装不下的东西,通过走廊引向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甚至引向广州;(这个规划的提出,跟 ' 深汕区 ' 机制调整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在科技创新方面,用深圳激活广州;

第四,国家 ' 科技十三五规划 ' 里,提出把北京、上海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无论是广东,还是深圳均未获得这个 ' 顶级头衔 ',但广东需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能掉队。

说深圳是广东科技的龙头,而没有使用 ' 广深双龙头 ',估计有些朋友感到不爽。但这是事实,没有办法,下面让我们看看深圳在科技方面在广东的超一流地位:

1、考察一个城市的研发能力、持续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 'R&D 经费支出比重 ',也就是研发经费占 GDP 的比重。很简单,研发是要烧钱的,对于中国来说,钱很多时候比人还重要。2016 年,深圳的研发经费是 800 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接近广州的两倍;广州是 451 亿元,东莞是 157 亿元,佛山是 224 亿元。占 GDP 的比重,深圳为 4.1%,佛山是 2.6%,东莞是 2.5%,广州是 2.3%。

上图:部分城市研发投入强度,其中北上深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广州的投入强度在全国 15 名之外。

2、2016 年,欧盟委员会发布过一个 '2016 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 ',前 100 名的企业里有 9 名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北京 4 个,深圳 2 个,台湾 3 个。深圳的两家企业(华为、中兴)分别位居全球第 8、第 65 名;位居中国 9 家企业的第一、第二。广东没有其他城市的企业上榜。

上图:香港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就更加可怜,还不到 1%。

3、深圳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到 2016 年为 9.5 万件,仅次于北京的 16.7 万件,广州只有 3 万件。

4、更为重要的 PCT 国家发明专利,深圳申请量、拥有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比重接近 50%,大概是广州的 10 倍。

5、也许有人会说,深圳的名牌大学太少,' 学院派 ' 的科研能力太弱。这的确是事实,但下面我给你看一下大学和企业的发明专利对比:

上图是教育部公布的 2016 年大学发明专利授予量的前 50 名,我只截了 15 名。在这个名单上,广东只有华南理工大学上榜(前 50 名)。

上图是 2016 年内陆企业获得发明专利的前十名,可以看出华为一家企业 2016 年获得的发明专利,几乎就相当于 ' 浙江大学 + 清华大学 '。深圳上榜前 10 名的三家企业获得的发明专利量,相当于全国专利量最多的前四名大学的总和。

由此可见,在研发中大企业的作用不断在提高。而深圳,则号称 90% 的科研项目、研发经费、成果、人员都在企业。所以,深圳是研发最市场化的中国城市。

可以说,在科技研发方面,中国目前最顶尖的两大城市是北京和深圳。但在国家 ' 十三五 ' 规划里,仍然把上海放在跟北京并列的地位,提出建设 '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广东要在未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金融上空间不大,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其核心,是把深圳的机制和量能进入到更大的区域。从华为终端总部迁往东莞松山湖,就可以看出深圳需要更大的腹地,而东莞是深圳天然的腹地。

在这个过程中,省里把广州推出来,跟 ' 深圳 + 东莞 ' 对接,显然有利于提升广州的竞争力,有利于广州应对 ' 强二线城市四小龙 '(杭州、成都、天津、重庆)的挑战。

而且,用 '107 国道 ' 或者 'G94' 为轴线,对标美国的 ' 波士顿 128 号公路 ' 和 ' 硅谷 101 公路 ',提出 ' 广深创新走廊 ',可以避免珠三角未来的发展走向京津冀、长三角的 ' 环状 '(单中心),而走向多中心、去中心的 ' 带状 '。

换句话说,' 广深科技走廊 ' 在大战略背后,还隐藏着广州人的一个 ' 小心思 ' ——通过借力深圳,避免沦为 ' 环深圳城市 '。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 环状 ' 是传统城市、城市群的格局,带有封闭性、等级性;而 ' 带状 ' 更开放、更平等,也更加市场化。

我们乐于看到 ' 广深科技走廊 ' 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由于广州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将城市发展的副中心确定在了南沙,全面走向深港方向,这将有利于 ' 走廊 ' 的形成。

本文由ZAKER转码查看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藏作品](1574)广深科创走廊筑梦中国“硅谷”
广深科技走廊规划图来了!这10个片区未来不可限量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点规划区域在哪里? 我们画了1万个格子告诉你
粤港澳大湾区最值得投资的价值洼地在哪里?
将成第二个深圳?东莞2019年要大爆发!
今天,东莞建市30周年:三十而立,不负韶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