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不得!读懂这24字,你也是内家高手
userphoto

2024.04.26 几内亚

关注

本人曾写文论证杨班侯大师的“太极十八在诀”,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几句诀文而形成“武当内家拳盘手二十四在诀”,或对后学练功推手有所帮助,不到之处还请方家斧正。

“武当内家拳盘手二十四在诀”诀

在两臂,在掌中,

在手背,在腰坎;

在十指,在两肱,

在屈使,在肩胸;

在云手,退在转肱,

在三前,在七星;

在有隙,在得横,

在双重,在单轻;

在当守,在必冲,

在中路,在两厢;

在锁肩,在固腕;

在脚跟,在失重。

    根据张三丰“太极十三势”及赵幼斌老师《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等成果,对“武当内家拳盘手二十四在诀”逐句诠释如下。

本文作者拳姿

一、掤在两臂

“掤”(音读bing,与兵音同)的含义是架挡、阻拦对方进攻之意,掤法要领是用内含劲的前锋手臂作向前向上方的复合架挡运动,着力点在前手掌到小臂。

内家拳起势或推手前的搭手都离不开掤挡、掤探和掤化动作。掤法体现在自己与对手两臂上,利用己小臂架挡探感对方臂力大小与变化,以随机调整下步攻防。

“掤”的特点:

一是“圆撑”

因撑开呈圆弧形的手臂可经住较大外力,分力性好,抗压力强,化转灵活;“圆撑”要点是手指、腕部、肘部和肩部以及周身均形成圆弧,正如“十三字行功诀”中“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二是“松沉”

即“沉”中有“松”,只有手臂及周身都放松并成圆弧时,人体气血才通畅而出内劲,有内劲才使臂膀沉厚有力,即刚中寓柔及柔中有刚,刚柔并济才能主动得势且缠住对手,使其心服;另“松”而不紧张时,人体呼吸最为通畅,呼吸通畅时心肺不易疲劳,人体内气也可发挥最大潜能而随时支援需要发劲的手臂肩和腰腿胯等部位;另“松”才能听劲敏捷而随时根据对方攻防意图调整应对策略,或化发、或继之缠斗。

三是“守护”与“探感”

即通过手臂外撑形成护住自身的第一道防线,该防线是阻击对手、观察对手、感知对手、掌握对手和反击对手的关键。由于迎击对方进攻要掤,化掉对方进攻要掤,进攻对方前还离不开掤,故掤既是防守和侦察功能,也是最重要基本技法。

二、捋在掌中

“捋”(与“旅”音同)之意是顺对手来势和力的方向而实施的一种引化、领进或抹带动作,要领是用己前手掌及尺骨内旋抚切对方手掌或腕部,并随对方的进攻而后坐,然后作向后转和向下压为主向的带引运动,也可辅以后手掌搭对方相抗之手的肘部进行既防其用肘而又辅助前手的托带,效果会更佳。故实施捋法时要通过后坐与转腰胯并用己掌抚贴对方手掌,随其挤进而转掌转腕渐变阴掌后再向后下方向引带,劲点在己掌根并抚贴对方腕部最佳,也可用两手抓住对方手或肘进行采或挒。

捋的特点:

一是“轻随”

“轻随”时不可牵强,避免对手发觉,要顺其劲而引进落空为最佳。“轻”是不急和不用力,“随”是顺从跟随;就是顺随对方攻势而向后回带的一种因势利导行为和舍己从人的方法,使对方进攻得不到发挥而落空,达到化解对手攻势目的后,继而借其惯性或重心偏移让其前跌。

二是“动短意长”

即顺随回撤动作及路程不要太长,而是小且短,但捋的意念一定要长远,以形成爆脆的寸劲,好捋的劲路太大时对方会发觉而回撤,此时改用“捋中寓挤”和“随捋即挤”的方针,故捋要“动短”,以便挤法能跟上;而“意长”是指自己得势而对方又未挤靠时,便可放长捋势意念而将对方捋成失重前跌。

三、挤在手背

“挤”法有用力排出、排斥之意,其要领是以己前脚侧手臂为排挤线,横撑在胸前并辅以后手搭压小臂或手腕上,向前推挤对手躯干中心线,或乘对方捋势进行前挤以破坏对方肘靠攻势,劲点在前小臂外侧及手背与尺桡骨上,劲法为横压前挤,即“挤要横封”。

全句大意是实施挤法时要用己前小臂及手背与尺桡骨面迎对敌方身体上的被挤点。挤的特点是要“横封”。

“挤”有三种形式:

一是发现对手“扁”时而实施横封其肩胸的封锁挤;

二是在捋势落空后采用捋挤结合的反弹挤;

三是被对方捋后而转被动变主动的乘势挤。

本文作者拳姿

四、按在腰坎

“按”法是用手压或摁,其要领是当对方挤压我时,用侧掌先掤住对方进攻手臂后而转翻掌单或双手掌抚其手臂借劲后坐,并将其来力向下截压卸化,然后再继以前推反攻,这里的“推”劲是“按”劲的延续;推前必先按化,即按走对手攻势后乘势而推之,故按法实际是按推法,正如拳诀中说的“按推相连”。实施按法时一定要把对方的挤劲卸按在自己腰坎处后发劲推之。

“按”的特点:

一是不离不弃“腰坎”位置

即按时要将对方进攻手臂回压到自己腰坎处以卸力,因此部位处在对方进攻圆的最远点,被引进落空性大,同时自己反攻之势也正处最低峰值而含足蓄劲,此时将对方进攻手臂按在己腰坎处卸力后,随继用自身整劲向对方腰坎处发放推法,则是实施效果最佳的向上和向后“提劲”之“拔根推”最合手位置。

二是要体现“整劲”

即不论是按还是推,都要用腰、肘、掌和腿脚等合劲同时完成按发推动作,也就是前辈们称的“腰顶着肘,肘顶着手”之意。

三是要体现“提劲”

即前面讲的“拔根推”,纵管体重级别悬殊的对手也会被发放三、五米之远。

五、采在十指

'采”有摘取之意。动作如五指摘棉花,要领是手指快速合拢掐实对手掌或腕部而后进行先沉后提的“扥(读den,)劲”,若辅助运用穴位拿法效果更佳,杀伤力更大,如内关、列缺等。另“采在十指”强调双手并用,即当双手采住对方手臂时,十指都要用劲,其动作像抓,手心空而指内扣,用指、腕与肘的联动完成“采”。如“捋”中“采”,当“捋”到位后配合一下“采”,必百发百中。全句意为实施采法时,要用十指抓扣加扥的技巧来破坏对方重心。

“采”劲特点:

一是要“快”

二是要“实”

因与人推手时,“捋”到位的机会不多,一旦产生捋的机会就要迅即辅用“采”法来加强捋的效果;而“采”要“采实”,脱手会使对手警觉,主动变被动。

六、挒在两肱

“挒”法指向斜方实施如同撕裂或分开某物的一种劲力;而“肱”是引用医学的“肱骨”而得,即肩到肘的大胳膊,也可以延伸到手掌在内的“肱”。故动作要在“捋采”及自认可行的掤、挤、按基础上,用两手“采”牢对方后采用的一种斜横向拽劲。全句之意是实施挒法时,要两手“采”牢对方胳膊进行斜横向快速摞拽。

“挒”法特点:

一是要“惊”

二是要斜

即挒时要快脆突然,使对方产生猝不及防的震惊感;同时用力方向是向斜后方向运劲,尤其在“捋”和“采”均失效后,迅即化掉其挤靠再斜向进行“挒”。

七、肘在屈使

“肘在屈使”是指用肘法时大小臂要屈起使用,以发挥肘尖打击作用,要领一是大小臂弯屈夹角不应大于90度,因大于90度的肘尖不易暴露而遭拦截;二是肘尖不要高于肩,高于肩易被对方实施反关节而陷于被动,由此失去进攻机会或降低进攻效果。全句意为实施肘法动作时,屈臂使用会达到效果最佳。

肘法特点:

一是要突出“冲”字

即“肘要冲”,就是要充分体现肘法的突然、短促、迅猛和向前的特点,有“宁挨十手不挨一肘”的说法,就是强调肘法的打击力度与进攻效果。但“冲”时还要避免出现过与不及;若肘法“冲”的太过,即过于超前,则易被对方利用而失去控制;若肘法顶冲不及,即不够力度与速度,则给对方造成威胁不太,反被其抢领先机而形成被动。

    八法中都有过与不及之病,即把握火候、掌握度的问题,故老辈拳家都有“过犹不及”之教诲,推手的技巧也正在于度与时机的把握,运用肘法及靠法时尤为注意对度与时机的把握。

二是要“乘机”用

因肘击动作易被察觉,故应在破坏对方“捋、采、挒”等劲时,趁势上步实施肘靠法,将有猝不及防神效。

八、靠在肩胸

“靠在肩胸”是指用己肩或胸甚至胯去撞击对方相应漏点,使其受重创或失去重心后跌扑。靠法要领要突出“崩”字,即“靠要崩”,以发挥靠法的迅猛、崩溃和力厚的特点。故实施靠法时,用己前后侧肩及胯去靠击对方薄弱部位是最佳方法。

靠法的特点:

一是要“隐”

即隐蔽,不过早暴露意图,以免对方防范而失效。又因靠法为重创对方之法,比肘法打击力度还大,故有经验的拳师都时刻防备对手的靠;另靠也是一种舍身打法,一旦靠击失败,将处于被动地步,故要用假动作掩护靠击,做到“隐”。

二是要“贴”

即贴近对方身体。有“粘身靠法鬼难防”、“肘靠攻在脚跟前”和“肩胯膝打靠为先”等说法。可见,进步与贴身是实施靠法与肘法的前提与基础,若没有进步与贴身条件,决不可贸然实施肘靠,以免出现隔空靠或隔空肘的被动状态。

九、进在云手,退在转肱

该句是讲推手策略。“进”即前进,虽非所有进攻或前进都要用“云手”,但强攻非“云手”莫属。脱离密集人群或挤公交车时用“云手”,即用步横移及肩部转动配合则可轻松过人群,屡用屡灵;可见“云手”具有神奇的进攻与突围功用。

“退”就是后退,“转肱”是指手臂折叠与压推等复合动作,“退在转肱”是说不要消极后退,而要在积极防守中后退,即用脚退手进,下退上防,边退边守,边守边攻与诱敌深入的策略。如“倒撵猴”就是以两手臂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再向前做左右连环折叠往复动作,在退步中用封拦打化对方进攻的办法来摆脱困境,拳诀“退行三把倒转肱”就是此意。故实施强攻时要用“云手”;而后退要用边退边守的“倒转肱”。

十、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该句是讲眼法运用,“顾”与“盼”都有观察与瞭望之意。“三前”指手前、足前、眼前;“七星”是指头、肩、肘、手、胯、膝、足这七个人体战斗部位。具体解释是,要时刻照应对手的手前、足前、眼前这上、中、下三路和其头、肩、肘、手、胯、膝、足这七个战斗部位。实践中己手沾住敌手,用眼及心看住敌身就足够了。故与敌较量或练功架时,既要照顾好己正面攻势,还要有顾及前后左右与方方面面,才会赢得主动,减少被动。

十一、定在有隙,中在得横

“定”指的是稳定和镇定,“隙”指的是空子和机会,“有隙”则可延伸为寻找对方漏洞与破绽,故“定在有隙”是说在盘推手时都要保持身体稳定性和心息镇定的基础上来连续演练或不断寻找对手的漏洞与破绽;而“中在得横”的“中”在这里指的是中正和中心之意,“得横”是指为保持身体中正,步伐的前后脚就要横向迈开以求稳固,故“中在得横”是说为维持自身稳定性,就要随时保持身体中正、步子横开的正面迎敌之稳固架势,如此可使己达到“中定”。无“中”便无“定”,有“中”才生“定”,故有“定”后才有机寻隙,破隙后才可争得主动。

在推手或盘架中,前后脚的横向宽度应在20至30厘米之间为佳,小于20厘米易摇晃和易被冲击,大于30厘米易被压制。在攻防中,欲保持身体稳固和心神安定,就应主动寻找对方漏洞与破绽,以对方的不稳定与不安定来创造自己的稳定与安定。

本文作者拳姿

十二、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滞”即滞留、停滞或不灵活,“双重“(zhong,音”众“)是内家拳盘推手运动中的弊病,即出现两腿脚或两手臂未分清主次或虚实而发生不灵活的情形。

如起收势站立及开步后的双腿脚和双手臂都有暂时“双重”情形,但好在它们只是过渡,不会出现长时滞留;又如撤退步中,当所撤之脚未着地前,重心仍在支撑腿上,该腿就是“偏沉”,而所撤之腿就是“单轻”,但若所撤之脚未着地前就超前将身体重心后移,使重心过早移动,也会出现腿脚“双重”的断劲弊病;再如两掌同时不分主辅地前推或双拳不分轻重一起向同一方向出击,也会出现重心失衡而难以控制的“双重”。

故运动不灵活之病根在于出现双重”,只有避免“双重”、力争单轻,才能使运动轻便而灵活,更易破坏对方重心而发放之。

十三、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虚”即空,有不存在和摸不实的意思,“守”则是守护,保持住,不贸然而进的意思;“实”是实在、有的意思,而这里的“实”则含有僵硬、不活的意思,“冲”是指进攻或出击的的意思。

两句大意是,摸不实的东西不可贸然攻击,而应实施防守策略;一旦摸住对方劲路或僵滞点时,就要全力以赴地果断出击。

十四、发在中路,顺在两厢

“发”是指盘推手中的发劲,发劲有两种,一种是主动进攻的发放,还有一种是被动防守中的借力发放,我们这里讲的是前者,而“顺”则指后者。

故主动进攻发力时要找准对方的中路最有效的攻击点发劲施压,如条件不成熟也要找对方的纵向中心线或横向中心线上的'十'字线上任意有效攻击点位置发劲,以防对方化走劲路;在被动借力发放时,则要将对方力引化在己身左右两旁,左边方便就顺在左厢,右边得劲就其顺在右厢,顺时要转腰后带,否则自身不稳或被冲撞失重。

十五、擒在锁肩,拿在固腕

擒拿法在武当内家拳的盘推手为上乘手法,擒法即用手掌手腕封闭住对方肩胯关节而使其丧失活动空间及失去打击能力;拿法则用手指与掌封闭对方腕踝部关节而使其丧失活动空间及失去打击能力。故实施擒法时在于锁住对方肩胯关节根而使其就擒,并就势施以反关节固锁或加大反关节力度使其告服;而实施拿法时则在固住对方腕踝等上下肢关节薄弱处后,继以施捋、挒或转身抡等手法使其跌扑。

十六、绊在脚跟,跌在失重

绊法也是在武当内家拳中常用的跌扑方法,即犯者应手必扑。实施绊法时一定要上下左右配合,上破对方中定平衡为主,下绊锁对方脚跟而让其失衡与来不及调整重心而跌扑。

    其实,在盘推手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上述技巧与战术战略等原则性内容,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功力、胆识、智慧、经验与体力上进行综合素质较量,同时还要牢记要沾黏连随,不要丢扁顶抗和过犹不及等原则,经三年五载刻苦训练,定将会在思想、身体与技击等多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太极拳推手八大劲别
太极拳推手八大劲别:掤、捋 、挤、按、采...
王斌魁先生授拳纪要(三)
[转载]意拳的双推手
在这转 如何练习太极粘劲
孙氏太极拳推手的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