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事弱小的宋朝,为何能存在300多年?因为它成功限制了这三种人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灭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皇帝昏庸、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篡位、外敌入侵等等

自秦朝以来,这几种原因反复发作,几个重要王朝的寿命几乎都没有超过300年,唯有宋朝是个例外,存在了319年。相比汉、唐,宋朝虽然军事力量相对较弱,但是,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篡位这三种情况都没有发生。那么,宋朝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宋朝如何防范宦官?

宦官是侍奉皇帝和后宫嫔妃饮食起居、玩赏游乐的勤杂人员。由于深处皇宫,日夜围绕在皇帝、嫔妃身边,因而他们深得皇帝、妃嫔们的信赖,接近权力中心,有的甚至可以代传圣旨,形式皇帝的某些权力。

因此,虽然这些人身份低贱,但权力很大。汉朝、唐朝、明朝都有非常强势的宦官,唐朝的宦官甚至废立过皇帝。

鉴于前朝的经验,宋朝制定了严苛的办法,来防止宦官干政。

宋太祖时,严格限制宦官的人数,要求不超过50人,而且规定宦官到了中年,才可以找一个养子为后。为什么要对宦官养儿子做出明确规定呢?

这是因为,宦官本来是无牵无挂之人,一旦有了养子,便想着多贪多占,为自己养子谋取私利了。

而因为宦官可以替皇帝传旨,宋太祖明确规定,宦官只能管理后宫之事,不许草拟诏书,不得参政议政,不得干预人事,不得结交外臣。

但是,北宋也有不少有名的宦官,为皇帝立下过汗马功劳。对于有功的太监,宋朝皇帝也不是置若罔闻,朝廷专门为宦官设置了11个官阶,对官已经做到头的宦官,如果需要转任外朝官职,皇帝是十分谨慎的。

比如,曾经帮助宋太宗继位的王继恩,也曾在四川平定过李顺之乱,因为有功劳而授予高官,实属应当,因此朝廷商议将授予他宣徽使一职。

但尽管王继恩是宋太宗的恩人,宋太宗一听“宣徽使”,就想起了唐朝那些专横跋扈的宦官,于是他表示强烈反对,甚至连为王继恩请功说好话的人,都让他一怒之下给发配海南了。

在北宋,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皇帝喜欢派宦官上阵打仗。宋太祖平定南汉时,派宦官李神福任监军,征讨南唐时,派王继恩随军监军。

宋太宗时,又是这个王继恩,入川平叛。宋徽宗时,大宦官童贯成为了南征北战的主力统帅,他不仅具体参与了许多北宋末年的军事行动,甚至还出任武职,成为了统帅。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北宋的宦官手里就有军权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宦官们出现在战场上,多是作为皇帝的“特派员”,向武将们传达圣意,或者定期向皇帝汇报军事进展情况,没有皇帝的批准,他们不得参与军中事务。

而像童贯这种人,是由内廷转任而来,他实际上不再具有宦官身份。因此,童贯这类人,已经不属于宦官掌兵。而且,即便是宦官们可以统帅军队,但京城内的三衙禁军的指挥权,却是他们不能染指的。

二、宋朝如何防范外戚?

外戚是皇帝母族、妻族和姐妹、女儿的夫族,由于这些家族与皇帝联姻,因此也被视为是特殊的贵族阶层。

历史上的外戚干政,以汉朝最为突出。灭掉西汉的王莽,本身就是一名外戚。鉴于这些历史教训,北宋在对待外戚问题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北宋防范外戚的主要措施,就是千方百计的不让他们干预朝政。

一是不让外戚任监司、郡守一类的要职。监司、郡守是监管地方的高级官员,一般由皇帝委派文官担任,不得由外戚染指,这一条也被列为宋朝的祖制。一旦皇帝稍有违背,就会遭到大臣们的联合反对。比如,宋神宗时,想给皇后的叔伯祖父升任地方大员,就遭到了当时的谏官反对了,宋神宗左思右想,最终作罢。

二是不让外戚任统军的将帅。因为宋朝严禁外戚任监司、郡守一类的要职,所以,外戚一般被授予一些武职,但多是一些低级的武职,而且没有实权。

三是不让外戚任两府要职。宋朝的文官最高职务,是一些宰执大臣,而武官最高职务为枢密使。虽然宰执大臣、枢密使分管文武,可是一旦这种权力由外戚掌握,势必威胁皇权。因此,宋朝还规定,外戚不得任宰相、枢密使这种顶级官职。

四是让嫔妃对外戚严加约束。外戚与后宫嫔妃多有牵连,如果两股势力合流,将很难应付。宋朝皇帝、朝野于是不断向嫔妃们施压,让她们也自觉的抵制外戚,使之成为一条祖宗家法。

在这种祖宗家法的限制下,即便是发生皇帝年幼,需要母后临朝称制,为防止自家亲戚骄横跋扈,以至酿出大祸,她们也自觉的不任用自己家里人担任高官,并严格约束他们的行为。

那如果碰上不自觉的皇后、皇太后怎么办?果真如此,她们将受到满朝文武的非议和联合抵制。比如宋仁宗的母亲刘娥,临朝称制时喜欢重用自己家亲戚,结果就被大臣丁度上书提醒。

三、宋朝如何防范权臣?

众所周知,在五代乱世中,赵匡胤仗着自己是统帅禁军,而取得天下,他就是北周的一代权臣。所以,如何抑制权臣,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成为宋朝皇帝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他们研究设计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分别对执掌行政、军事、财政大权的中枢人物实施最严密的控制和防范。

第一,分割相权

宰相,是辅佐天子的首席大臣,自古以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因此,也极易操纵大权。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如赵高、董卓、王莽,都曾经任相国之职。可到了北宋,宰相可就惨了。

宋朝的宰相,官职叫“中书门下平章事”,而皇帝们为了给宰相“分忧”,还设置了副宰相,称之为“参知政事”,他们名义上是辅助宰相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了在相权上分一杯羹。

而且,宋太祖在一次议事时,借“老眼昏花”之名,将宰相、副宰相们的座位都给撤掉了,从此让这些家伙都要站着跟皇帝汇报工作。

到了后来,宋朝宰相、副宰相的官职名称虽然又有新的变化,比如“参知政事”被取消,增加了“门下侍郎”、“中书侍郎”等等四个副宰相职务,但总体上是副宰相的职位一直在增加,宰相的权力一直在被削减的节奏,而且他们之间还相互牵制,这就让皇帝心里越来越舒服。

第二、分割军权

宋朝沿用了唐朝的制度,也设置了枢密院,不同的是,唐朝让宦官执掌枢密院,很“不正经”,到了宋朝,皇帝们将这一机构发扬光大。

首先,宋朝规定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使,原则上由文官而不是武将担任。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而下面则设置枢密副使、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作为协助人员。其实,说是协助,实则还是分权。

其次,虽然枢密院主管军事,但真到了决定出兵与否的时候。枢密院说了并不算。先别说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上,就连宰相、副宰相们,也有非常大的话语权。

再次,对于宋朝的职业军人们,皇帝对他们的打压就更狠了。有宋一朝,凡是立下过丰功伟绩的武将,几乎都受到皇帝的残酷打压。如狄青、岳飞等等,莫不如是。

虽然这样做,极大的限制了枢密院和武将们的权力,保障了君权,但真正到了危亡关头,宋朝朝堂上下因为”打与不打”而争得不可开交,往往贻误了战机,而残害功勋卓著的大将的办法,更是“自毁长城”,这也导致了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最后被蒙元所灭。

第三、分割财权

宋朝掌管财政大权的机构,名叫三司,而其长官名叫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长。本来,宰相也应该长官财政大权的,但宋太祖为了分割相权,故意把其中最“肥”的财政权给独立出来,另设一个三司使单独掌管。

而又因为朝廷干什么都需要花钱,所以,三司使管的事,其实相当广泛,让宰相都要受制于他。因此,这个职位又被称为是“计相”,实际上也是宰相的一种了。

当然,三司使也不会干得那么舒服,他的下面,还有盐铁副使、度支副使、户部副使等分管副职,使这个看似位高权重的职务,也被一分再分。

通过以上措施,宋朝皇帝们成功将宦官、外戚、权臣这三类人整得服服帖帖,他们再也无力对抗皇帝。因此,宋朝才能稳稳当当的存续了300多年,如果没有金、蒙元的入侵,宋朝的寿命还将延长不知多少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论李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下)
汉武帝以杀母取子来避免外戚干政,其效果如何呢?-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清朝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入侵,真的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为何垂帘听政未威胁宋朝统治?
在古代王朝,外戚、权臣、宦官专权轮流上演,谁对皇权威胁最大?
东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开创后汉女人干政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