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石化——国内氢能总龙头(下)
userphoto

2022.11.16 广东

关注

书接上回,分析一下中国石化在氢能“产、运、储、用”四个环节的布局和取得的突破。

一、产氢方面

2021年中国石化氢气生产能力超过35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这350万吨氢气产能里面,大部分是工业副产品的“灰氢”,用天然气产氢的“蓝氢”占比很少,新能源的“绿氢”就更少了。所以后面的方向是大力度增加“绿氢”的产能。

中国石化在这方面的布局主要两个方向:质子交换膜(PEM)制氢和光伏发电制氢。其中PEM制氢主要是与电网耦合,利用波谷低电价制氢,再在波峰高电价时通过氢发电反向回补电网。光伏发电制氢,主要平抑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综合起来,都是起到了“充电宝”储能的作用。所以中国石化应该加一个储能概念。

2021年11月4日,中国石化首套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示范站启动仪式在燕山石化举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与燕山石化光伏电力的耦合。

2021年11月30日,中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

二、储氢方面

储氢最大的困难小分子的氢会导制储氢容器的“氢脆”现象。目前主要采用的高压力容器,需建立专门的储氢罐,建设和维护成本都较高。最新的储氢方向是盐穴、天然气田储氢。盐穴、废弃气田、岩洞及人工容器基准储平准化储氢成本在0.19-1.9美元/千克,未来可能降至0.11-1.07美元/千克。

目前中国石化虽然还没有盐穴储氢的项目落地,但与此技术基本类似的盐穴储气项目已经投产。

2021年6月7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王储6井正式投产注气,6月8号首日注气量19万方。该井深2000多米,是国内最深的盐穴地下储气库。

未来可以预见,中国石化的盐穴储氢项目也会很快落地。

三、运氢方面

运氢和储氢面对的难题是一样的,主要也是储气容器的“氢脆”。储氢还可以建设大规模的高压储氢罐,运氢就只能采用高压储槽车。分30MPa和70MPa两种。30MPa主要采用的是钢瓶,缺点就是重,因为钢瓶要厚,薄了就会“氢脆”。结果就是就是50T的槽车,45T是瓶,5T是氢。

70MPa采用的大丝束碳纤维储氢,优点是轻,缺点就是“贵”。之前只能小规模应用,比如冬奥会火炬。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首棒火炬手李佳军与希腊运动员安东尼奥交接使用的火炬,就是由上海石化碳纤维制成的。

2022年10月1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大丝整碳纤维储氢开始工业量产。

上面说的是小规模、短距离运氢,如果是大规模、长距离,还是要靠管道运输。利用已有天然气管道运输“掺氢”的天然气,在接受端再进行分离。

我国已有多条输氢管道在运行,如中国石化洛阳炼化济源—洛阳的氢气输送管道全长为25km,年输气量为10.04万吨;乌海—银川焦炉煤气输气管线管道全长为 216.4km,年输气量达 16.1×108m3 ,主要用于输送焦炉煤气和氢气混合气。

2021年,两桶油先后将其管网资产无偿划转给了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天然气管网已上升到国家产业战略层面,可见重视程度。

四、用氢方面

用氢方面,大家比较关注的“氢燃料电池”的应用。目前氢能是单位质量热值高,是天然气的3倍。但换算成单位体积,热值就变成了天然气的0.34倍。所以氢燃料电池较锂电池体积要大得多,只能适用于运输运营车辆,不适用于小型家用车辆。这也是人们不看好氢能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大家忽略的是氢还是主要用于化工产业,除了传统化工生产外,近年又出现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二氧化碳加氢制淀粉。氢能抢的是“大宗资源”的份额,而不是新能源车的份额。

2022年8月 南京化学CO2加氢制甲醇项目需求2台隔膜压缩机正在招标,估计投产应该在倒计时中。

2022年3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近日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VI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

天津工生所从头设计出11步主反应的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研究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联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碳一(C1)化合物,然后通过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C3)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聚合成碳六(C6)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Cn化合物)

综上所述,氢能2025年前是稳慎开拓,2035年前是快速推进,2050年是能和石油、天然气、粮食争抢大宗商品份额的存在。

立志成为“中国氢能第一公司的”中国石化不是会消亡,而是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期。长期持有的逻辑依然坚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制1公斤氢产10公斤二氧化碳!揭秘氢能背后的发展困局!
上海石化碳纤维储氢气瓶技术取得新突破,盘点布局储氢技术十大企业
央企为何纷纷入局十万亿级氢能产业?|科普央企那些事儿
“氢能,无疑是下一个更大的未来!”
中国石化吕大鹏:碳中和要稳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
周雨萱:恩泽基金在氢能和碳中和领域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