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良生活习惯成健康大敌
不良生活习惯成健康大敌


日期:2012-04-23 作者:唐闻佳 来源:文汇报

不良生活习惯成健康大敌

  食品问题一旦曝光,总是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专家说,“老百姓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健康!”但另一方面,吸烟率居高不下、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却依然在国民中盛行,专家又说,“老百姓都是不怕死的!”

  怎么回事?且来想几个问题:过去几年星星点点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个案,对我们的健康风险到底有多大影响?又或者有没有人研究过,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食品安全风险相比,哪个对健康造成的威胁更大?

  专家说,如此设问,怕要被冠上“为无良企业减罪”的骂名,但老百姓不明就里实在让人着急,因为人们并不清楚,真正的健康大敌依然躲在“暗处”——它便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海“在外就餐比例”全国最高

  “我们总说,健康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殊不知每次外出就餐,我们正把健康交到厨师手里,他们并不知你是否为高血压高危人群,今天的食盐摄入是否已过量;又如果你点的菜品中包含腌渍、罐头等加工食品,那么,你又把健康转手给了千里之外的食品加工点,加工环境是否干净,食品在运输中有没有受污染,健康风险再度升级……”

  上个周末,“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在上海召开发布会,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在宣读一份面向全国5.3亿网民的“中国网民营养知信行调查”时,几番强调一个发现:华东地区(主要为上海)“在外就餐比例”为全国最高,达到9.5%,主要集中在晚餐。

  “经常在外就餐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过高,非常不利于健康——我们知道油盐摄入高,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病的直接风险因素。”马冠生说。

  调查还发现:华东地区的吸烟率为全国最高,达到20%(有专家补充,此前其他机构有调查显示,上海吸烟率超过50%)、高油高盐饮食人群比例高达17.2%,仅次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每周锻炼超过三次的人群比例也低于西北、东北、西南三地。

  “现阶段,不良生活方式才是健康最大的威胁。这是因为根据目前威胁国人健康的前几位疾病来看,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居榜首,而不规律的作息、吸烟、压力过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上海交通医学院营养系主任蔡美琴称。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仲伟鉴曾专门从事过食品毒理研究,他直言,“尽管食品危机频发,但老百姓必须明白,所有毒物都有量的累计概念,比如前阵子让大家人心惶惶的红心咸鸭蛋,要每天吃1000个才有致癌风险。相比之下,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造成的危险因素,远远大于食品安全风险。”

  

现代人其实“不会吃蔬菜”?

  十多年前,中国营养学界开始撰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它根据国民健康水平与疾病风险定期修订。其中,“平衡膳食”,尤其是“多摄入蔬菜”,一直被专家挂在嘴边。但专家发现,“怎么吃蔬菜”,近年来一直困扰着老百姓。

  根据膳食指南,每日推荐摄入蔬菜400克-500克,但专家发现,大部分人吃不足量。“以往我们认为蔬菜是小菜,小菜得有味道,得有咸味;但现在我们的健康观念改变了,蔬菜不只是为了‘下饭’,我们提倡吃蔬菜要量多,追求的是蔬菜中的抗氧化营养素、矿物质。那么,蔬菜就要淡下来,不然蔬菜吃多了,盐也吃多了,很可能会超过健康专家推荐的每日6克。所以说,现在的蔬菜得像饭一样吃,饭是没有味道的,蔬菜味道也要尽量清淡。”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史奎雄提出。

  针对现在提倡饮食多样化的膳食结构,蔡美琴告诉记者,她通常自己煮饭,每天要吃30多种食物,比如在煮骨头汤时,除了放小排,还加入胡萝卜、玉米等食物一起煮;喝酸奶时,加几颗新鲜草莓或坚果。在专家看来,眼下新的健康饮食观念已经为许多人所知晓,但具体的饮食方式却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出现“不会吃蔬菜”的尴尬。

  

关键要形成自己的作息规律

  “人类花了数万年时间爬到生物链的顶端,必不甘心每日再吃草,总要吃肉。”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李小宁分析,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健康挑战是,身体机能与生活方式不协调——身体不需要这么多热量,但现在的生活方式却为高热量提供了温床。

  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例,这是一本中国营养学界威望颇高的科普书籍,但老百姓接受程度并不高。有专业人士说,可能是因为饮食指南“规矩太多”,许多人觉得做不到。以最新一版中的用餐时段为例,书中建议,早餐在早晨7:30前用完;每天三餐中,早餐最好花20分钟,午餐和晚餐建议在30分钟-1小时。不少人就大呼,“难道七点半之后吃早餐就不行了?”

  知晓此书编写过程的马冠生解释,这本指南实则是依据大部分国人的起居习惯所制订的,比如我们的用餐习惯是一日三餐制,大部分人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由此制定了这样的饭点。

  “我们知道消化过程并非始于把食物送进嘴巴的那一刻,而是看到食物的那一刻——那时,消化液开始分泌,比如人们会咽口水,消化吸收过程就开始了。如果用餐时间过短,食物与消化液不能充分融合,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人也难以达到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啃个汉堡,5分钟早早解决午饭,结果到下午两三点就饿了,没有吃好午餐的负面感受从中午一直延续到下午。”马冠生解释。

  专家的共识是,指南仅仅是建议,不用太教条地遵守,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作息规律。蔡美琴调侃,“晚睡也不用有负罪感,偶尔吃些清淡的夜宵也无妨,但是得有自己的规律。以饮食为例,如果你通常是晚上7点才吃晚饭,那么到点就要吃东西,因为身体会很准时地分泌胃液,如果没有进食,久而久之会伤胃。”

  本报记者 唐闻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良生活习惯才是被忽视的健康大敌
红薯叶~真正的蔬菜皇后!被美国列为航天食品!但老百姓都不知道
健康营养饮食离我们的餐桌有多远
春节送年货 盘点年货30年健康变迁
越吃肠道越堵的常见“通便食物”,换成这6样,肠道立马通畅!
人缺的不是药,而是营养:合理膳食科学养生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