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始皇到底怎么死的?郭沫若宣称:不是病死,而是被人用铁钉钉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市广宗县),李斯和赵高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异味,将秦始皇的尸体送回了秦都咸阳。

而后,李斯和赵高拥胡亥继位,而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在秦国颇有影响力的大将军蒙恬,都被赵高假借秦始皇的诏书逼死。

这一系列的阴谋,再加上秦始皇车架回咸阳时的一车咸鱼,让大家对秦始皇的死因议论纷纷,在这些议论中,谋杀说一直占据上风。

历史学家郭沫若不仅支持谋杀说,还在他的书中指出:秦始皇是被铁钉钉死的!

尽管谋杀说也有一定的史料依据,但是铁钉钉死一说,未免还是有点匪夷所思,这究竟是郭沫若考证后的推论,还是他意淫杜撰的呢?

郭沫若的“秦始皇之死”

“铁钉钉死”一说,出自郭沫若的《秦始皇将死》一文。

他在文中描述道:秦始皇死后第二天,李斯和赵高照常查看时才发现秦始皇已经死去,而且他们还发现秦始皇的右耳朵流着黑血。

秦始皇右耳之所以流出黑血,在郭沫若看来,是因为耳朵里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这个铁钉是怎么出现的,只有胡亥知道。

言外之意,就是胡亥用一条三寸长的铁钉,从右耳插进了秦始皇的头颅,这是导致秦始皇猝死沙丘宫的原因。

当然,和许多说法一样,郭沫若也认为秦始皇在东巡途中,已经患病,而且路上还发生了意外,即使胡亥不动手,秦始皇也活不久了。

在郭沫若的描述里,秦始皇在黄河渡口平原津渡口(今山东德州)过河时,癫痫(羊儿疯)突然发作,撞到了青铜冰鉴(盛冰块的盆子)上,当场便被撞晕了过去。

晕过去的秦始皇因为癫痫发作,口吐白沫,脸色清白,醒来后便一直发烧、头痛,还伴有呕吐,这个症状,像极了今天所说的脑震荡。

因为当时医学水平非常低下,所以尽管随行有御医,但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于是从那天起,秦始皇就一直躺在辒辌车(wēn liáng,古代可以卧的车,后来也常作丧车用)里,吩咐李斯等人日夜兼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咸阳赶去。

躺在辒辌车里的秦始皇,思维已经有些混乱了,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趁着意识清醒的时候,秦始皇给扶苏写了一封手诏,交代自己的后事。

当时大公子扶苏和蒙恬在上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秦始皇让扶苏把手上的军队交给蒙恬,立即动身回咸阳给自己办丧事。

手诏上虽然没有写他死之后由谁继位的事情,但是让扶苏回咸阳主持大局,其实就是代表着秦始皇准备将秦帝国的权杖交到扶苏手中。

这封手诏被写在一个木简上,秦始皇瞒过李斯,只让掌管他玺印的赵高在手诏上用印后封存,然后派人快马加鞭给仍在上郡(今陕西榆林)的扶苏送去。

秦始皇只顾着防备李斯专权,谁知道他最信任的赵高才是那场夺权阴谋的始作俑者。

吩咐完赵高后,秦始皇便陷入昏迷之中。他自然不知道赵高不但没有将他的手诏送到扶苏手上,反而与李斯合谋,另写了一份诏书。

这份李斯起草的诏书中,内容由让扶苏返回,变成了斥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并赐剑让两人自尽。

诏书写好后,赵高和李斯怕秦始皇病情好转,不敢骤然发出。

当秦始皇的车架走到了沙丘宫时,李斯和赵高像往常一样去辒辌车查看,发现秦始皇已死,便立即叫人发出诏书,自己经过一番安排,拥立胡亥回咸阳继位。

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他是写实主义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历史故事重新演绎和解释。

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写出来的“秦始皇之死”,是查有实据,还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噱头呢?

沙丘之谜:谋害还是疾病

郭沫若文中所写的“手诏”一事,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都有记载。

《史记》是汉武帝时的史官司马迁历经苦难,通过对前人之事仔细考证后所写,它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在后人眼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史记》记载,49岁的秦始皇东巡途中,曾在芝罘(zhī fú,山东烟台)附近,亲自杀掉一条鲛鱼(即鲨鱼)。

秦始皇在山东德州的平原津生病时,距离位于河北邢台的沙丘宫不过140多公里,在连夜赶路的情况下,用不了两三天就能到。

拥有能斩杀鲨鱼的强健身体的秦始皇,得病不过短短两三天,就突然死在沙丘宫,这不能不让人怀疑。

《史记》中尽管没有明说秦始皇是死于谋杀,却通过字里行间的描述,把“沙丘之谋”清楚地传递给读者。

但是北京大学收藏的汉代初年的竹简《赵正书》中,对于秦始皇临死前的情形,却有不同的记载。

《赵正书》中记载,秦始皇东巡途中发病后,就日夜兼程赶回咸阳,走到沙丘宫时,已经支撑不住了,便叫来李斯商量继任者。

左丞相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建议秦始皇让胡亥接任,秦始皇表示同意。

这个记载里,胡亥继位,是经过了秦始皇的同意,所以赵高等人就没有为了夺权谋害秦始皇的动机了。

而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也认为:如果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是扶苏,那就不会让扶苏去上郡领兵。

这一说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例子: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将太子申生派到边关镇守,晋人由此就知道晋献公有废太子的想法。

而且,秦始皇手诏中,让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只是让扶苏回来参加葬礼,并没有一字提到继承大位的话。

所以,从秦始皇的手诏和《赵正书》的内容来看,“病死”一说也有根据。

但是也有人指出,《赵正书》中所说的“病死”一说,其中也有几个疑点:

第一,秦始皇在平原津已经生病,而且病得很重,作为近身伺候秦始皇的宦官,对于秦始皇的病情变化,赵高肯定是了如指掌的。

而拿到手诏后的赵高也很清楚,一旦扶苏继位,自己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赵高很可能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危早做打算。

第二:秦始皇东巡之时,蒙恬的弟弟蒙毅是随行护驾的将军,但是秦始皇病后,忽然派遣蒙毅去会稽祷告山川,结果蒙毅还没返回,秦始皇便已经病死。

蒙毅作为蒙恬的弟弟,肯定是和蒙恬一样拥护扶苏的,而且蒙毅也是朝廷重臣,赵高自忖不能像说服李斯一样说服他,所以就想法子远远地遣开蒙毅。

遣开蒙毅之后,赵高便和胡亥、李斯密谋除去扶苏和蒙恬,得到两人的死讯后,这才火速赶回咸阳。

而赵高他们回咸阳时,不仅是绕道回去,而且还秘不发丧,等到了咸阳稳定大局后,才宣布秦始皇已死,安排胡亥继位。

从赵高的这些行为来看,他趁秦始皇病重,暗中谋害秦始皇的可能性极大。

史学家分析出来的“谋害”一说,不仅合情合理,而且也有相关的史料佐证,这也就导致了不管是“病死”还是“谋害”,到现在都没有定论。

郭沫若笔下的秦始皇之死,也偏向于谋害一说,不过,他还提到了秦始皇被谋害的凶器:一条三寸长的铁钉。

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的这种说法,是不是也是经过考据得来的呢?

“铁钉钉死”一说属实吗?

其实郭沫若也认为秦始皇身体从小就不好,这个判断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尉缭(秦始皇的重要谋士)对秦始皇相貌的描述: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秦始皇长着高鼻梁、大眼睛,胸部像凶猛的鸟一样鼓起,呼吸的时候会伴随着“嘶嘶”的声音。

根据这个记载,郭沫若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经过分析认为,秦始皇从小身体就不大好,可能患有软骨病,而且软骨病还导致了秦始皇有鸡胸。

“豺声”则被郭沫若认为是支气管炎的表现。

郭沫若还说,秦始皇从小脑部就有残疾,壮年之后,因为过度操劳,才引发了癫痫(羊儿疯)。

癫痫病的猜想,来源于尉缭对始皇性格的描写,尉缭是秦始皇时期著名的谋士,秦能统一六国,尉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尉缭不仅能谋善断,还精通面相,他认为秦始皇面相刚烈,为人残暴,没有仁德之心,郭沫若通过对秦始皇的性格特征的分析,认为他有心理缺陷。

而这些心理缺陷,大抵来源于秦始皇幼年的生活。

秦始皇幼年在赵国寄人篱下,继位秦王后,又要面对母亲的不忠,和丞相吕不韦的威压,这让秦始皇的生活十分压抑。

在这样的生活中,导致了秦始皇性格多疑,且又冲动易怒,在自己大权在手的时候,面对反对自己的人,表现得十分残暴。

中医常说“大怒伤肝”,但是根据医学原理分析,人在发怒的时候,会导致血压快速升高,可以导致脑血栓和心肌梗塞,高血压患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顺着郭沫若的分析,如果秦始皇在平原津确实受过外伤,那就不排除由此导致的脑血管类疾病,这类疾病就有猝死的可能性。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晚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经常服食丹药。

古代丹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朱砂,这是水银的硫化物,有很强的毒性,也会导致人神经错乱,所以秦始皇晚年的残暴好杀,也有服食丹药导致的原因。

至于郭沫若在《秦始皇将死》一文中,提到的胡亥杀父一说,也是立足于“谋杀说”的基础上,未必没有可能。

但是“铁钉钉死”的说法,只有一些野史逸闻中说,秦始皇死的时候,后脑有一个钉子大小的洞,郭沫若就根据这个发散了自己的想象,进行整合推理,于是才有了自己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他这样推测,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

有人指出,清代的公案小说中,有许多用铁钉、银针杀人的情节,郭沫若之所以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未必没有借鉴清代公案小说。

对于因“鸷鸟膺”引发的软骨病推断,也有人认为,像鸟一样鼓起的胸脯,其实是男性胸肌发达的象征,这样说来,软骨病一说,也就站不住脚了。

郭沫若虽然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历史研究上,有很多考证严谨的专业著作,但是《秦始皇将死》一文,却出自他的小说集《豕蹄》,这是他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散出来的故事情节。

所以对后人来说,实在不能把小说中“秦始皇是被胡亥用铁钉钉死的”来作为历史事实来看待。

结语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秦始皇绝对是最神秘的一位,关于秦始皇的死因,从古至今都没有定论,有人说,要想知道秦始皇的死因,恐怕只有等秦始皇陵墓被挖开的时候才能揭晓。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郭沫若就曾提议过发掘秦始皇陵,却被周总理批示拒绝了,这让很多考古学家都松了一口气。

考古学家之所以怕郭沫若对秦始皇陵“下手”,完全是因为郭沫若有前科。

1956年,在郭沫若的坚持下,明十三陵的定陵被考古挖掘,在考古过程中,据称郭沫若曾直接用手接触了上千件文物,虽然对定陵的挖掘获得了很多历史材料,但是对于陵墓的破坏,却更让人心痛。

墓室中的字画接触到新鲜空气,腐烂和氧化褪色就不用说了,定陵中帝后的尸骨,居然都被烧毁,这些事情,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工作者能做出的,反而会让人得出“急功近利”的看法。

所以,与其为了揭开一段历史发掘秦始皇帝陵,然后因为技术原因使其毁坏,还不如让这座古往今来第一大陵墓,继续保持它的神秘面目,沉睡在山丘之下!

等到来日,考古技术有所突破时,相信秦始皇帝陵的真面目一定会完好无损地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始皇究竟怎么死的?郭沫若称:不是病死,而是被人用铁钉钉死的
秦始皇死因之谜揭开?郭沫若推测:被人用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秦始皇死亡之谜揭开?郭沫若宣称:我知道,被人用铁钉活活钉死
秦始皇死亡之谜被揭开?郭沫若:被人用条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秦始皇暴毙之谜揭晓?郭沫若:他的耳朵中一定有根三寸铁钉!
郭沫若:秦始皇被人用条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