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郭沫若:不是病死,是被3寸长铁钉插入耳道而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路上,突然死在了沙丘宫,而此时距离他亲自操弩,射杀鲛鱼只不过两三天的时间。

秦始皇年仅49岁,且身强力壮,为什么突然就死了呢?

为此,后世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他的《秦始皇将死》一文中,说秦始皇死后右耳流着黑血。

由此推断,秦始皇右耳里有一根3寸长的铁钉,这根铁钉从右耳插进了他的头颅,致死。

那谁这么大胆敢谋害皇帝呢?

郭沫若认为,很可能是胡亥、赵高毒害皇帝后,又将铁钉钉入他右耳中。

这种说法可信吗?

沙丘之谋

秦始皇本次东巡随行的有公子胡亥,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车府令赵高,这次出巡路途遥远,行程近万里,历时长达9个月,是秦始皇历次出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

本次巡游秦始皇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展示皇帝的权威和实力,加强对原六国故地的统治。

二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仙药,祭祀山川神灵,保佑他江山永固,万寿无疆。

虽然秦始皇一路上登高山、涉大河,亲自操弩射杀鲛鱼,看起来身强力壮,实际上他的身体早就出现了问题。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那么急切地想要寻得长生丹药的一个原因。

据李傲著的《睁眼看始皇》一书中说:

“当车驾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突然腹痛如搅,随即就昏了过去……御医诊脉后已知凶多吉少。”

而且随行的蒙毅在中途突然离开,史书记载是秦始皇派他去会稽祷告山川,恰恰就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内,秦始皇就驾崩了。

蒙毅是大将军蒙恬的弟弟,此时的蒙恬正与公子扶苏在上郡修筑长城,蒙氏一族都是扶苏坚定的支持者。

蒙毅一直与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奉左右,他的离开恰好给赵高他们创造了下手的机会。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说明赵高与胡亥、李斯合谋篡改遗诏,将扶苏、蒙恬赐死,改立胡亥为太子。

司马迁治学严谨,爱憎分明,他的史料可信度很高,这说明赵高他们确实有谋杀秦始皇的动机。

而且蒙毅突然离开,很多人也怀疑是赵高刻意支走。

一连串的巧合,似乎都在暗示着胡亥和赵高确有谋杀秦始皇的嫌疑。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谋杀秦始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即便他们有谋杀动机,也无谋杀的机会。

秦始皇多次遭遇暗杀,他的警惕性很高,身边的护卫都是最信任的人,每个环节都是严防死守的。

他身边有御医陪驾,所吃的东西更是要经过仔细的检验,不会那么轻易被人毒死。

有人说,秦始皇身边的人早就被赵高买通,都是他的同党。

史书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秦始皇在咸阳宫外的梁山宫,发现丞相李斯随行车马过多,产生不快。

没多久,李斯的随行车马数量就骤减,秦始皇便怀疑身边人泄密,把他们全部都杀了。

在如此强势多疑的主子面前,谁会冒着被灭九族的危险与赵高结党呢?根本不可能。

再说蒙毅的离开,也不可能是赵高支走。

蒙毅位高权重,而当时的赵高不过是个中车府令,即便是胡亥也没有资格调动蒙毅,能调动蒙毅的只有秦始皇自己。

当时秦始皇是病急乱投医,命最信任的蒙毅“还祷山川”,也就是折回为自己祷疾。

可见蒙毅的离开并不奇怪,只是因为蒙毅走了,才让赵高看到了机会,有了矫诏的行为。

看来郭沫若的谋杀一说证据不足,不能成立,那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根据诸多史料的记载可以推断出,秦始皇病死的可能性最大。

《史记》记载: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在郭沫若看来,嬴政发出豺声,是患有气管炎的症状。

但有一位从事呼吸疾病研究的资深医学专家认为,气管炎并不至于发出豺声,他所患的应该是哮喘病,而且哮喘病很容易引发猝死。

荆轲刺秦时,秦始皇只有33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遭遇行刺,是秦始皇身边的侍医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朝荆轲砸去救驾,才让秦始皇脱险。

从这段记载中侧面地看出,秦始皇身边一直有侍医陪伴,而且在吃药。

《黄帝内经》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回顾秦始皇的经历,他应该是身患多种疾病。

1.怒是百病之源

秦始皇13岁登基,22岁亲政。在22岁之前,他也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朝政大权是掌握在吕不韦手中的,很多事情也是敢怒不敢言。

作为君主,处处受臣子的制约,资质普通点的皇帝尚且难以接受,更别说心高气傲的嬴政。

后来,嬴政的母亲赵姬又背着他跟假太监嫪毐厮混在一起,还生下了两个儿子。

嬴政掌权后,给嫪毐实施了残忍的车裂之刑,用布袋把两个亲弟弟活活摔死,将母亲逐出咸阳宫,将吕不韦先是贬到了洛阳封地,后又逼迫他饮毒自尽。

后来又杀死了27名谏士,差点煮了茅焦。

秦始皇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惩治他们,足可见他内心积攒了多大的怨恨情绪。

中医学认为:气大伤身,伤的一般是肝,但同时也会伤心、伤胃、伤脑等引发诸多疾病,是七情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情志。

我们对秦始皇最深刻的印象应该就是残暴,他坑杀460多名儒生;因为东郡陨石上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他就处死了附近的全部居民。

凡此种种都说明他非常容易动怒,大怒会导致血压升高,诱发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容易猝死的疾病。

2.忧患成疾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名声可谓名副其实,他这一生并不长,可是却做了太多的大事。

22岁平叛嫪毐之乱,23岁罢免吕不韦的相权,38岁统一六国,之后日夜操劳国事,据史料记载:

凡“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

意思是说,天下的事不论大小全都由秦始皇亲自裁决,他每日批阅的文书多达20万字,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批不完绝不休息。

这样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长久下来,身体是难以承受的。

统一六国前,每一步的战略规划,紧张的军机,势必都牢牢牵动着他的心。

统一六国后,年纪轻轻的他统治着如此庞大的帝国,他遇到的坎坷压力已不堪重负。

压力持续过长,对全身的器官和细胞都会造成伤害。

当然,秦始皇不仅在国事上勤奋,在私生活方面也非常勤奋。

他具体有多少妃子不知道,史书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每日皇宫内妃子洗脸的脂粉水倒在渭河里,渭河表面全是一层油脂。

在那个幼儿存活率极低的年代,秦始皇存活下来的儿子就有24位,女儿10位,共34个孩子。

日夜忙活,铁打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的工作量。

焦虑、操劳、纵欲过度,加上旧疾,致使他的病情越来越重。

3.惊吓过度

俗话说,树大招风,秦始皇曾遭遇过多次暗杀,每次都险些丢了性命。

荆轲刺秦,威武霸气的秦王明明腰间有剑,却拔不出,吓得围着柱子乱窜,大秦天子的威严丧失殆尽。

还不如一个侍医沉着冷静,用药袋砸向荆轲,嬴政经他人提醒才拔出剑砍向荆轲,可见他当时已经惊慌到了极点。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张良古博浪沙刺秦王,大力士将120斤的大铁锤向秦始皇的车驾砸去,幸亏他砸的只是秦始皇的副驾,才让他躲过此劫。

秦始皇微服咸阳城时,被一群武艺高强的刺客差点刺伤,要不是护卫拼死护驾,秦始皇早就死在了刺客的屠刀下。

秦始皇遭遇的行刺,每一次都危及生命,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

中医认为,恐属于肾之志,恐则气下,过度恐慌会引起肾气不固。

所以,有专家认为,秦始皇很可能还患有前列腺疾病。

4.思虑过重

帝王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他既需要用人,又不能相信任何人。所以帝王都有个通病,就是猜忌心重。

秦始皇的猜忌心当然更重,曾经连他最亲的母亲都背叛过他,所以他连皇后都不敢立。

晚年他最信任的就是方士了,他期盼着方士能给他带来长生不老的秘方,结果大量服用丹药,而丹药中含有大量的汞,长期服用会造成肝中毒,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

他耗费巨资,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他派出去的方士能给他带来仙药,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始皇内心的失望与不甘,致使他心情压抑,经络失调,病情加重。

再加上巡游路上天气炎热,舟车劳顿,诸多因素加在一起,他再也撑不住了,最终暴毙。

由此可见,秦始皇病死的可能性,远远比被谋杀的可能性更大得多。

至于这位对中国影响巨大的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作为普通的我们,从秦始皇的身上找到了最好的神药,那就是保持清心寡欲,无暴怒,无过思,自然血气平和,祛疾多寿。

古人云:物虽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凡事看开些,心大了,任何事都是小事;心小了,任何事都是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始皇的死因终于解开!郭沫若:不是病死,是被铁钉插入右耳而亡秦始
秦始皇死因终于被揭开,郭沫若说非正常死亡,是被人用铁钉钉死的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郭沫若直言:不是病死,是被三寸长钉插入耳道
秦始皇死因之谜揭开?郭沫若推测:被人用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秦始皇死亡之谜终于揭开?郭沫若:非正常死亡,被人用铁钉钉死!
秦始皇到底怎么死的?郭沫若宣称:不是病死,而是被人用铁钉钉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