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东的文武之变
文/东郡公
本文首发于《北京晚报》2023年9月21日
江东,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曾粗略定义过,主要是指以太湖为中心,苏南、浙江、皖南和赣东北区域,这一带古称吴地,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核心区域,因长江自九江至入海呈西南、东北走向,这片区域在大江之东,故称江东。
在人们的印象中,江东地区有着深厚文化氛围。实际上,在南北朝之前,江东社会风气并不像现在这样钟灵毓秀、文治灿然,而是以剽悍好战著称。而这一文武之变,就发生在南朝统治的百年间。

明代钱榖绘《兰亭修禊图》(局部)

梁代沈约著《沈隐侯集》
一 吴地旧俗 尚武好战
自古以来,江东地区风气尚武好战,《汉书·地理志》记载:“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西汉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率兵攻打梁国,太尉周亚夫就评价吴楚兵“楚兵剽轻,难与争锋。”西晋灭吴后,晋武帝与大臣讨论如何安抚东吴旧地,也认为“吴阻长江,旧俗轻悍。”面对东吴旧地此起彼伏的叛乱,西晋君臣没有采取一味的军事讨伐,而是选拔江东士人做官,酌量减轻吴地赋税,挑选有德望的镇守官员,以怀柔政策打消吴人反对之心。
江东尚武风气一直持续到南朝初年,刘宋王朝开始与北魏对峙时,因为有雄主刘裕和北府兵的存在,尚能与北朝维持均势。刘裕死后,随着北府兵逐渐凋零,南朝军队战斗力出现断崖式跌落,史籍中几乎再难看到对吴地强悍风气的记录。自宋孝武帝后,当吴人成为南朝兵员主力,南北大战中南朝败多胜少,受尽北朝的羞辱与鄙视。南朝将领朱修之的经历很能说明问题,朱修之是刘宋初年大将,元嘉北伐中率孤军镇守滑台城(今河南滑县),坚守一百多天后力尽被俘,北魏人很赞赏守军的强悍,将他们编入自家军队中。一百多年过后,西魏军攻陷江陵,俘虏数万南军,全部罚没为奴隶,毫不客气,极尽轻视,与朱修之时代对比反差十分强烈。
待到隋灭南陈后,隋朝统治者再无当年西晋的谨慎与小心,平定江东后毫无顾忌地采取羞辱性统治政策,拆平江东的传统政治象征建康城(今南京),强硬推行北方的文教政策。即使在引发南朝故地强烈武力反抗后,隋朝仍然没有调整政策,照旧进行军事慑压。《隋书·地理志》记录各地风气时,先说江东“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平陈之后一改其旧,“尚淳质,好俭约,丧纪婚姻,率渐于礼。”
令人惊讶的是,不仅江东地区“率渐于礼”,变得温文尔雅,这种崇文尚礼的风气逐渐浸染开去,影响到南朝统治的其他区域,尤其是过往以军事实力著称的地区。南朝西北边陲襄阳诸郡,自古以来是抵御北朝入侵的前哨,民风剽悍,强硬好战,南朝多次政权更迭或皇室内战,都非常倚重襄阳兵马,以致有“荆州本畏襄阳”之说。但到南朝后期,襄阳兵也变得畏北人如虎。西魏派偏师进攻江南时,魏将权景宣只有数千兵马从襄阳城下经过,多竖旗帜,虚张声势,城中竟不敢出动一兵一卒袭击。再如,淮泗之间是南朝北部防线重镇,起初也是出产劲兵之地,刘宋初年,盱眙(xūyí)城被魏太武帝十余万大军围攻,城中仅数千兵马都敢死战到底,逼得魏军不得不悻悻而退。到南陈时组织太建北伐,淮泗沿边诸郡百姓充兵,士气和战斗力极差,离了水路就不会行军,离了船就不会打仗。在徐、淮之间,也就是南朝军队历来最擅长的水战之地,竟被北周军队断了后路,士气丧尽,一触即溃,陈朝首将吴明彻被生俘。
二 移风易俗 南朝剧变
有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东晋南朝始终面临北方的巨大军事压力,历代有作为的南方君主都希望通过北伐摆脱困境。但限于社会风气的转弱,北伐的力度和战绩总体呈直线下降趋势。东晋一朝共计发动了9次北伐,刘宋(含刘裕北伐)发动5次北伐,南齐0次,梁朝2次,陈朝1次。总体规模和战绩越来越小,北伐失败后招致的报复越来越具有毁灭性,特别是陈朝不自量力的太建北伐,损失了五六万主力精锐,直到十多年后陈亡都没有恢复元气。那么到底南朝发生了什么,导致社会风气发生这么剧烈的转变呢?
政治背景的变化是一大主导因素。东晋永嘉南渡后,大批北方高门士族进入南方,迅速掌控并垄断了最高权力。据统计,东晋吏部尚书以上中央高官及州刺史,有史可查者共约468人,其中北方人达397人,江东人仅71人。在这种压倒性优势下,江东本地大族唯北来大族马首是瞻,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化理念上,都被驯服成为北方高门士族的追随者与模仿者。东晋士族非常重视清浊之分,一贯重文轻武,鄙视靠武力进取做官。起初王庾桓谢等大士族还执掌兵权,但数代过后都不再亲揽武事,逐渐交付给寒门人士。在他们影响下,江东本地士庶也变得不再热衷武事,甚至主动与武事划清界限,效仿北来士族,竞相挤上以文出身的“清途”。
吴兴(今浙江湖州)沈氏的变化,就是江东本地士族由武向文转变的缩影。沈氏自东吴以来一直是江东武力强宗,出过不少名将。晋末刘裕北伐时,有沈林子、沈田子两位猛将,兄弟二人率先攻入关中。上文提到的盱眙之战主持军事的将军沈璞,就是沈林子的儿子。刘宋中后期又有沈庆之、沈攸之两员大将,甚为朝廷倚重。沈氏家庭充沛的尚武风气到南齐后骤然衰减,沈家人非常忌讳别人称其为将门,沈庆之之子沈文季有一次与朝中高官饮酒,名士禇渊借着酒意说,陈显达与沈文季都是可以倚重的大将,可以“委以边事”,沈文季当场翻脸发怒。沈文季时还是由武转文,到了齐梁之际,名列“竟陵八友”的沈约(沈林子之孙),全然已是文官、名士做派,再不参与武事,他撰写的《宋书》成为二十四史之一,吴兴沈氏由此彻底转为文化名家。
大量士族、官僚尚文轻武,身体变得越来越柔弱。颜之推《颜世家训》记录南梁士大夫的面貌:“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建康令王复从来没骑过马,某次见一马嘶叫,惊恐地说:“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这个段子成为后世讽刺南朝人柔弱经久不衰的名梗。梁朝名将曹景宗对江东靡靡之风非常不满,曾说:“我昔在乡里(曹系河南新野人),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生动鲜活地点出了江东轻视武事的风貌。
另一重因素,则是江东社会状态发生的剧变。自秦汉至三国时代,江东都维持着相对封闭的社会状态,与北方交流不多,社会生产不是很发达,所以尚武风气延续数百年不变。东晋南渡后,大量北方人涌入,一来使社会风俗发生变化,二来社会生产技术水平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极大地富裕了。沈约《宋书》记载吴地“一岁或稔,或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长江以南虽然发生了不少战争,但除了侯景之乱,江东一带基本保持了稳定。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好勇斗狠本就是为了维持生存、夺取更多生活资料,当社会生活长久地保持富裕稳定时,自然而然人们身上的戾气会被消解。从这个角度讲,经济因素较之政治因素,对江东社会风气的改造可以说是等量齐观的。
三 文化名家 世代传承
政治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江东文化也得到急剧发展,这对江南社会风气的转变又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文化发展集中表现在大量文学集团、文学作品、文化现象的出现,代表作诸如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昭明文选》、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等,代表人物如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庾信、沈约、范晔、裴松之、干宝等等,如果要开列名单,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名家,还可以列一长串。
不同的文化现象对社会的塑造作用是不同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都有极大发展,但南朝的独特之处在于文学集团大量出现,既有皇室人物文学集团,也有官僚文学集团,以及士族家族式文学集团,许多文学名家都置身于这些集团之中。比如刘宋皇族子弟刘义庆发起的文学集团,大概有袁淑、鲍照、何长瑜、陆展、何偃、张畅、萧思话等人,该文学集团集体编撰的代表作有《世说新语》和《幽明录》,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极具代表意义,后世许多文学体裁和著名作品的渊源都可以追溯到这两部作品。刘义庆文学集团是南朝第一个皇族人物发起的,对后世极具典范意义。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有名噪一时的“竟陵八友”,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晋安王萧纲、湘东王萧绎兄弟三人也都有稳定的文学集团,这些萧氏皇族本人就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大家,招揽聚集的名士也都是一时之俊,他们互相唱酬写作,在社会上往往能掀起巨大浪潮,文学之风蔚为一时之追求。尤其可称的是南齐武帝(年号永明)在位时期,社会上接连出现了以豫章王萧嶷、随王萧子隆、尚书令王俭等人为核心的文学集团,以及深受永明文学影响的南梁裴子野集团。
萧绎是梁武帝第七子,被分封在荆州,掌握一郡之地。在梁武帝倾心培养之下,萧绎自幼酷爱读书,对儒佛道诸家典籍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经常登坛为一众文士、官员讲授经典,把江东浓郁的文化风气带到相对荒蛮的荆州一带。南朝著名文学家王褒、庾信都在萧绎幕中。萧绎自己撰写了不少史学、文学著作,如《周易讲疏》《玉韬》等等,多达数百卷。萧绎在荆州收集各种书籍,聚书达十四万卷,可谓南北朝二百余年罕有的文化盛景。
江东由尚武向重文的转变,一定程度上是中古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政治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好处是拉开了隋唐盛世文化大繁荣的前奏,但也不免有些遗憾,失去了尚武之风使得江东在与北朝对峙上落入下风。是以北朝侯景以区区八百残兵,竟能乱江东破建康,生擒梁武帝,将南朝杀了个天翻地覆。梁元帝萧绎在被北朝灭亡前夜,把自己的佩剑斫断,把一生所聚十四万卷书悉数付之一炬,悲愤怒号:“文武之道,今夜尽矣。”随后他出城投降,被北兵用土囊压死。人殒书焚,仿佛给南朝这场剧烈的文武转折,添加了一个黯淡的注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竟陵王萧子良
偏安中的风流:南朝士风
他是让李白自卑一生的人
竟陵八友
东晋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谈谈一世枭雄曹操晚年的战略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