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扶阳医学临床特色

 
秦淮景 音乐: 忆迟 - 秦淮景

听荷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很长,我大概想,应该只有跟着傅老师学习过的学员才有耐心看完,才识得里面的重要。文章内容就像师父跟弟子耐心讲道,懂的人自能心领神会。

主要讲【道】的层面,偶尔譬喻、偶尔用【术】举例;偶尔近取诸身、偶尔远取诸物;上至天、下至地,天地之道,却是讲得如此简单通透。

这里面有很多学员疑惑过的问题,有很多傅老师反反复复强调的问题。不管是初学、还是实践中存在的疑惑、或是进阶,都适合反复阅读。

一、三法治万病

扶阳医学有三大特色,这是区别于目前经典火神派与纯正的扶阳医学一个分水岭。扶阳医学——即郑卢扶阳医学有三大特色,第一个就是三法治万病,第二个叫做脉法药一体论,第三个叫做治病次第。

但凡学习中医者都有一个迷惑的问题,就是我们背那么多处方,临床上有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扶阳医学用三法能治万病,这可能吗?

大家开始可能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我在十年前开始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想法。我们知道扶阳医学讲的是“法”,与我们临床背的“方”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法”指的是方向,“方”是由特定的药物组成,针对的特定的病、舌、症、脉、人而用的,它的“方向性”是非常差的。

而扶阳医学用的“法”,则是一个方向性,它的这个方向,是用固定的药物来把它固定下来,来确定这个病的“治疗方向”,与我们所说的“方”是有明显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方”是由固定的药物组成,是不能变通的,如果你变通了这个处方,这整个“方”有它固定的适应之症、病、舌、脉,如果你进行了调整后,整个“方”都完全发生了格调的变化,就没有办法来解决你所面对的问题。

而“法”则不一样,“法”是先决定我们治病的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的框架下,我们结合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结合病、结合症、结合舌、结合脉,统筹考虑进行一系列的处方来逐步的解决问题。

“法”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而“方”是由药物组成的处方,我们背的汤头只是固定的,针对某一个角度,没有方向性。

扶阳医学以切脉为切入点,如果你不切脉,那你所有的治疗就没有办法落地,所以说它三法万病叫做:切脉表症桂枝法。

桂枝法不是桂枝汤,切脉有表症,我们手搭在病人的寸关尺上,不管是左手浮脉,还是右手浮脉,还是膀胱脉紧,还是肺脉紧等,都可以作为有表症来对待。叫做切脉表应用桂枝法,法是由固定的药物组成的,叫做桂术楂草羊藿姜。桂枝、术(苍术或白术)、生姜、炙甘草、淫羊藿、炙甘草。

所以说,它是有固定的药物来组成的,主要针对这个脉,即有表症而言,这就是所谓的切脉表症应用桂枝法。

第二个叫做切脉里症附子法。什么叫切脉里症应用附子法?扶阳医学左手按到尺脉的骨头上,去掉力度,感觉一下有没有缓力神,如果没有缓力神,那就是阳虚症,都要用附子法,叫做切脉里症应用附子法。

附子法的组成,也符合君术楂草羊藿姜这个规律,用上桂枝做君药叫桂枝法,用上附子做君药,那叫附子法。附术楂草羊藿姜,也是六味药,扶阳医学就是用这两个大法来决定临床上所有病的治疗问题。

如果切脉是里症就用附子法,切脉是表症就用桂枝法。如果既有表症,也有里症,也有寒症,也有热症,那你怎么办呢?或者是当时的情况,没有办法应用姜附桂一把火,那我们用非附桂法。

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它这个法是非常灵活的,且她的方向性非常明确。对于我们当今的专方治病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格调。我们既然要学习真正纯粹的扶阳医学,这三法治万病的核心思想,大家一定要了然于胸中。

我们不要用过去的处方,去背这个方,背那个方。学习扶阳医学,当你“法”弄明白之后,在“法”的框架下,结合这个病加药,结合这个舌加药,结合这个症加药,结合这个脉加药,一切问题都可以搞定,就解决了你想面对的所有病症。

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对于我们很多学习扶阳医学的学员来讲,觉得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了解到扶阳医学深层的内涵,如果你把深层的内涵了解透彻,那一定会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是以中国文化的理论基础。我们知道扶阳医学与其他流派都有很大的不同,有哪些不同呢?

是站在中国文化的顶层看待我们的生命问题,也就是说,他是站在天地人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生命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往上看不能往下看,往下看是众雾云云,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得非常清楚,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后没了,叫做“三生万物”,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顶层设计。

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中,发现万事不过三,所以说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非常清楚,即三生万物,这与我们的三法治万病是紧密的相联系的。结合我们人体来讲,我们也会发现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是有形的,气是精的气化状态,神是气的精华所在,这是人生命的核心组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精是有形的,而气化则游走于我们的神与形体之间,而神是气之精华所构成,它可以反馈调节我们的气化,以及影响着我们形体的功能。

精气神我们用现代的语言理解,那就是物质、能量与信息。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无非就是我们的形体,而气就是能量,就像我们说的阳气的气化问题,信息就是我们神的层面,但是这些都是有物质的精华,才能不断精化气,气化阳,阳化火,火化神等等一系列精华的精华,不断的升华,才有了生命的奇迹。

所以说人有三宝精气神,就是现在我们通俗的讲物质、能量与信息,但是这些我们都是通过有形的物质,不断的精华提炼,才形成了人体之三宝精气神。

精气神,我们站在天地间来看这个问题,上有天,下有地,人在中间。所以说《黄帝内经》给我们讲的非常清楚,叫“悬于天”,而要立足于地,所以说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更清楚,“人法地”,人要站在地上才能有生命,叫做“地法天”,而“天法道,道法自然”,依然是三的层面,所以说三的层面,是演变万物的基础。演变万物的基础就是“三”

“三生万物”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说,一对夫妻结婚了,生了孩子,孩子又有孩子了,叫生生不息,如果两个人成为丁克家族,他没有生育孩子,那他就没有办法三生万物,这就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三生万物,实际上就是生命生生不息的一种中国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支撑我们三法治万病这个核心理念的,这就是我们讲的中国文化。

我们知道阴阳是一体两个方面,但是到八卦,卦象每个都是三爻,依然是遵循着三生万物这个核心理念,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们身边的很多地方,都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核心思想。

特别是正宗的郑卢扶阳医学,就是站在中国文化的顶层来解析人的生命的问题,来解读生命与天人相应,来干预和解决人的生命健康与长寿问题,而不是面对着一个病人去治这个病,治那个人症,而是在以“人”为本进行调整。

由于站的角度不一样,扶阳医学看病是抬头往山上看,越走越简单,叫做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而我们目前传承几千年的中医都是往下看,从山上来往下看,万物众生,也就是说理法方药太复杂了,学习一辈子也是茫茫没有尽头。

这就是扶阳学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常规的经典的扶阳医学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就是文化理论的支撑,有关这些内容大家可以看很多中国文化参考书,都能进一步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好真正的扶阳医学。


人的生命每天在做什么功课?我们怎么样帮助?这是扶阳医学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

我们翻开《内经》第一篇内容讲的就是什么修炼养生,说中医学是一个预防保健,早期干预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叫做“上工治未病”,而不是说等你有了病,再“斗而铸锥,渴而掘井”,到这进修觉醒的情况下才想起解决问题,临时抱佛脚,有时能解决问题,有时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要解析我们的生命,要知道扶阳医学是怎么样帮助人体生命来做功的才行。我们知道,人在出生之前在母体叫先天,先天有体,但是不能用

一声哭泣,我们来到了后天,后天出后之时,我们首先打开两个通道。按照现在生物学的观点说,叫做生物的本能。

第一个就是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打开了我们的肺部,肺部能够进行自由的呼吸,是呼吸与天进行密切的沟通,天地间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里有氧气(阳气),我们分分秒秒地呼吸,就是吸取空中的氧气,即我们一分钟也不能离开天中的空气,这就是我们在天地间出生之后,打开第一个通道就是的呼吸功能

我们知道肺的呼吸功能占到了人体呼吸的70%,另外还有30%功能是靠人体的皮毛呼吸,就是这个仅仅30%的皮毛呼吸,在决定了我们的生老病死,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状态

人出生之后,打开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我们打开了消化通道,我们会吃东西或喝水等,这叫生物本能。消化系统要消化什么呢?

消化地球上有形的食物给我们提供的能量,要把食物中的能量提取出来,来为我们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每天都要不停的呼吸,不停的吃饭,如果不呼吸不吃饭,你三天也活不了。

就像我们古人说的,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估计一个礼拜就要死亡。所以说,我们在天地间的做什么功呢?每天要不停的从大气中吸取氧气(阳气)来补充我们自己的气,同时,我们要吃地上所长的有形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等等,把它们的能量通过我们的咀嚼消化,把它的精华提炼出来,为我所用。

这些我们从口腔吃进去的,是地球上所生长的这些有形的植物与动物,这些动植物也是在吸收天地间的能量而构成的生命,而它们的生命过程在运作中被人有意地利用,也就是说我们等于说拿着植物、动物的生命来延续我们的生命。

因而说,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几乎都在做这两样功课,一个是不停的呼吸,一个是不停的吃饭所以说吃是为了我们的生命能够从自然界获取能量。正是这个外来的能量能延续了我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人在出生之后打开两个通道,一个就是我们讲的一个呼吸,一个是消化。那我们切脉表症应用桂枝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它就解决了我们人体这30%的皮肤呼吸,我们知道人体的皮肤,像个皮囊一样把人装进去,皮肤上布满了穴位毛孔,特别是我们背部很大的空间,太阳膀胱经加上督脉他们上面有皮毛与要天地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是郭志辰老中医所说的:“外焦如化”

扶阳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皮肤要保持足够的呼吸,才能保持人的生命正常新陈代谢为什么我们保持身体的体温正常

因为人的生命是一个恒温的,恒温的要保持在36.5右的温度上,才能使我们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我们的皮肤就是来调节体温的。如果你受寒之后导致皮肤毛孔凝滞,它就不能参与正常的皮肤呼吸功能不能把热量及时带走且皮毛不能正常的开合,那你的体温有可能很低,也有可能很高,这就会因为皮肤温度的高低会带来生命代谢的一系列问题。

扶阳医学应用桂枝法,就是帮助人体来打开这些皮毛,使我们的皮毛能够正常的开合,保持我们生命的通道的正常与体温的正常。

因此说,应用桂枝法不仅仅就是治这个感冒,应用桂枝法就解决了皮毛的开合问题。皮毛的开合会影响到我们整个人的生命与代谢。

它是人与天沟通的途径也是我们得病的途径,我们所有从外来的疾病都是从天外过来的,都涉及到我们的皮毛问题。而切脉有表症应用好桂枝法,桂术楂草羊藿姜,加加减减几味药,看起来什么不治,但是它解决了我们生命最核心的问题,这就是大道至简。

我们每天所吃进去食物,应用消化功能是在与地沟通,就是我们吃的所有的有形食物,包括动物都是地上长出来的有形生命体。从生理学上我们知道人体的生命70%都是水,那30%是火、温度、热量、阳气。

只有靠火才能把吃进去所有的有形食物,把里面的能量精华提炼出来首先要把食物烹调做成美味,然后经过咀嚼消化,变成食糜大分子小分子,再经过我们小肠细胞的吞吐,把精华提炼出来,然后把垃圾排下去。

而人体内的细胞吞吐,还有胃道的蠕动,只有才能运动。而所谓扶阳医学就是姜附桂是一把火,正是进入人体内这把火,把肠道内部的食物能够有机地燃烧,把它融化,把它化解小分子,然后人才能把里面的精华能量提出来,才能为我们的身体用。

就是我们的切脉里症应用附子法,为我们的解决消化与吸收问题,也就是说,从外进来的一些有形的食物身体没有办法消化的时候,靠自身的火不行的时候,就要外面进入的火来帮助我们

我们要把食物形体改变,改变他的咀嚼,改变它的味道,都要通过火水功夫,我们所消化的有形食物都要靠火。

因此卢铸之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火炉子,无火不生,无火不化”(《传道录》)

因为《内经》提出来人体生命内境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外焦如化”(郭志辰语)

所谓的“上焦如雾”,就是食物中提炼出的精华之精华,只有越轻之精华提炼出来才能往上走,因为只有清新之气才能往上走上,这就是所谓的“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就是体内部脾胃的发酵作用,把物质与精华从这儿进行分离,精气向上行,垃圾往下走。

“下焦如渎”是指不用的垃圾与水分,多余东西都要排出来,这就是下焦的作用。

我们知道三焦指的是上焦心肺,中焦脾胃加肝胆,下焦肾与膀胱等,而“上焦如雾,中焦如雾,下焦如渎”这样景象,古人是通过修行的高人发现的。

人体内部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即靠我们的自身的火力把人体内的水分蒸发气化,把吃进去的食物能够把它变成食糜,然后清浊相分,这些都是靠火来分解才行。

如果你吃了冰块它是没有办法化解的,因此我们应用桂枝法,就解决了人体的皮毛与天沟通,并把一个小小的感冒治好,那么癌症也会因此改善,所以说叫桂枝法解决与天沟通。

切脉有里症阳虚应用附子法,来帮助你的消化系统,因为消化不好都是与你腹腔的火有关系,所以我们用附子法来增加你体内的能量,增加你的阳气,来帮助人体消化与吸收。

这就叫做三焦气化,也称之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而我们的背部称太阳膀胱经,郭志辰老中医把它称为人体的“外焦”,而且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外焦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这就是《伤寒论》里讲的条397条,讲的最多条文就是太阳病,为什么张仲景非常地重视太阳病呢?

因为我们所有病都在阴面(腹部),《内经》已经明确提出叫“阴病治阳”,即前面有病,而我们要治背部。

这就是张仲景已经发现人体的所有的症结与疾病,它的开口与通道都与太阳膀胱经背部这一大片空间有关系,所以河北已故郭志辰老中医把它称为叫外焦,也叫做“外焦如化”。 

姜附桂一把火能增加人体四焦之气化来推动,人的生命存在就是这么一把火,这个象是一个蜡烛在不停的燃烧。

所以说,扶阳医学切脉表症应用桂枝法,切脉里症应用附子法。那你说他咳嗽发高烧,没有办法用桂枝法或附子法,扶阳医学还有一个过渡叫做非附桂法,当我们没有办法应用桂枝法,也没有办法应用附子法的情况下,我们会用非附桂法,来过渡一下解决这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的真正内涵,如果我们把这个内涵弄明白了,在临床上就不需要背那么多汤头。

我们用背好的汤头去应对无限的疾病,那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有了法的方向,我们不管你什么病,切脉表症应用桂枝法,切脉里症应用附子法,拿捏不准用非附桂法。

用这样的观点来应对于临床,那我们就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管什么病我们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处理,甚至取得你想不到的临床疗效。

二、脉法药一体论

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也是其三大特色之一。但凡是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即中医学基础理论、治法、方剂、药物——这四大理论,也就是说理、法、方、药这四方面是分离的,即在临床上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办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我们每一个中医学传人,都要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认知,把理、法、方、药结合自己的体悟,贯穿于临床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但是扶阳医学不是靠背,而是靠切脉。

因为我们知道,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的阴阳之变化,你的情志之变化,你的外感与内伤,你的邪正交织等情况,一切都在脉下默默无闻的流淌着,你是感觉不到的。

而我们通过灵敏的接收系统,三个手指头来感知一下你体内的变化,然后结合你的脉,结合你的人,结合你的病,结合你的症,结合你的舌,出来一套完整的系列处方,即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是一线贯穿的,其中间是紧密联系着

我们知道“病”是在人身上,“人的自我感觉”是非常灵敏的。你的感觉跟“病”有可能是一致,有可能不一致,有可能是相反,也有可能是假象。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把理、法、方、药紧紧的用一根线贯穿起来,也就是说,脉法药一体论,就是为你自己打造的一张处方,正好适合你目前的现状

扶阳医学的一套理论体系完全是靠通过切脉,使我们得出的理、法、方、药紧紧地浓缩在一个人身上。这张处方药既符合你的脉,也符合你的病,也符合你的症,也符合你的舌这就是脉法药一体论的核心内容。

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五个进程叫做切脉、辨症、立法、遣药、处方气呵成,这五个进程是紧紧相连的,也是环环相扣的

就像我们说传统的中医方法其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是毫无关联的,但是扶阳医学的临床五个进程即是一线贯穿,而且是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切脉为主干线。

切脉之后要辨阴阳,如切脉有表症,如切脉浮紧,表有寒症,就用桂枝法。或切脉左手尺脉有紧象,即里寒症,就用附子法。如果是切脉表里两寒症,那就是应用附桂法。

这就是切脉辨阴阳,阴阳出来之后,扶阳医学之法就出来了,是桂枝法,是附子法,还是附桂法,还是川乌法?

通过切脉,扶阳医学的法已经体现出来了,法出来之后,我们要遣药。也就是说我们在扶阳医学法的框架下,比如讲双关脉浮,那我们就可以加,左边加白芷与天麻,往上升以祛风气,右边胃不降,我们用厚朴降阳明。

这就是说,桂枝法里,加了白芷、天麻、厚朴,你就知道了,这就是双关脉浮。如果摸着这个脉有滑滞象,有湿滞象,有濡滞象,有湿气,加上舌苔腻厚,你加了陈皮、半夏、茯苓,这叫桂枝二陈法,加上白芷、天麻、厚朴的这一张处方就出来了。

这张处方出来之后,就能解决你的头昏脑胀、浑身不舒服、人昏沉、乏力等等,吃上十天半个月,这个脉相表现可能没有了。

表寒症如果没有了,那你有里寒症呢?一把左手尺脉缺乏缓力神,有紧滞象,这你就该上附子了,在上面的桂枝法里,加了附子叫附桂法。

如果他的胆脉依然浮着,肝脉有紧滞象,那你就知道需要加丁香或者吴茱萸舌苔依然厚,那你就加上吴茱萸与茵陈,依然是附桂二陈法加吴茱萸、茵陈,解决了病人少阳症的问题。

扶阳医学就是在这样以切脉定“法”的框架下,这五个进程一气呵成,叫切脉表症应用桂枝法,切脉里症应用附子法,表里症皆阳虚应用附桂法,拿不准的用非附桂法,叫做三法四个方向。

所以扶阳医学这个切脉切出表症,切里症,切有寒湿,有瘀滞,是气虚、阳虚,有没有湿滞、气滞等等。

辨症重要在于分辨阴阳,那你的脉紧滞都是一种阳虚紧滞,有寒滞,是气化不行,若是阳气弱,所以说要仔细辨阴阳。

可以这样说,临床上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病症这是因为人是个恒温动物,受寒之后影响到人体正常的体温,导致体温与能量、阳气的不足人体的三焦气化不行,会带来一系列恶性循环。

所以说扶阳医学立法,就是根据你的脉象以定法,立法出来之后,再根据你的特殊脉象,加上针对性特殊的药物,特殊的舌象也会加特殊的药物,然后组成一个方,这就是量体裁衣,给你做的一个贴合你本人实际的处方,也叫出方,也叫处方。

它的五个进程叫切脉、辨症、立法、遣药、处方一气呵成,完全把我们过去的理、法、方、药毫无关联的这种临床困境完全避免了。而且扶阳医学完全根据以切脉为主干线,只要切了脉,法就出来了,在法的框架下,药也是根据脉,也根据舌,也是根据病,也是根据症,然后随着病情的变化,依然是围绕以脉为主干线的这种框架形成的五个进程,一气呵成,紧紧围绕做文章。

扶阳医学在临床上为本,不跟着病跑,而是要跟着人,因为切脉切的是人,不是病,你切的人,人体的阴阳、邪正交织以及用药的情况,脉的特殊情况,以切脉定这个法的大方向主干线,所以他叫以人为本。

那什么叫以“人”为本呢?每天我们需要呼吸吃饭。即人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吃喝拉撒睡,那以人为本的前提,首先我们要解决“人”的吃喝拉撒睡的问题

现代人的睡眠目前都成了大问题睡眠不好第二天就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当你的睡眠安稳之后,其血压慢慢地就降下来了

所以说扶阳医学治的是人,而不是治的病如果你去用降血压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人的生命代谢所有的能量的蓄集与恢复,就靠安稳的在睡眠中养起来的。

扶阳医学总结出正常人有五条标准,第一就是:睡眠要好。那就是说11点到5点,你要睡好第二个是:吃饭要好,不能有胃不舒服第三个是:大小便正常第四个就是手脚温热,因为手脚是否温热,它代表人体的阳气能不能到达末端第五个是:精气神好。

一切就围绕人吃喝拉撒睡在解决的前提下,我们再解决她的病脉症。因为在人的身上,的问题不能解决,你的病能解决不了。所以扶阳医学是在法的框架下,首先解决调整好”,并在法的框架下解决吃喝拉撒睡,且开出扶阳医学系列处方才能解决人的问题

扶阳医学里是在这个的框架下,在以的为本的前提下,结合你的病、你的症、你的舌。

比如你的舌,舌中线裂纹很深,伸起腰就出现腰酸背疼,那我们可以加杜仲、松节,这不很简单吗?

那你说裂痕还表示精亏,那你还可以加填精药,鹿角片、龟板,但是必须在法的框架下才有作用。如果你看了舌,看了症,看了脉,你就开得对。

单用上药对你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它没有方向性。药在人体内它向上哪里去,而扶阳医学的就决定这个药进到体内,要带着你上走到那里去,才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在法的框架下,是方向性,然后才能解决细致的问题,病脉症并治,以及舌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把扶阳舌诊加进去,纯粹的扶阳医学里的舌诊,是常规舌诊,靶向性很差。

而我们研究应用的扶阳舌诊,是在法的框架下加上靶向用药,针对舌诊用药,进一步提高疗效。

这就是我们说的,扶阳医学是脉法医学,是在法的框架下,兼病脉症舌并治的。他等于说是以法为龙头,法在中间,切脉立法,一边是脉,一边是药。

这个药是对着脉脉是紧紧相对的,你把脉的问题解决了,其临床上的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比如像我们过去认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很难治,这个人的脉如果很有力,有劲象时,如果这个人的脉劲象不能缓解,病情能缓解吗?

是不可能缓解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选择应用川乌法,当脉上的劲象变化柔和正常了,他的所谓的病症等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改善

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很多处方是切脉、辨症、遣立法、遣药、处方一气呵成中间是没有中断的,就开出这些处方也是一气呵成的。你过了这个时间点,就无法完成这么一个系列处方过程

就是根据当时你的舌脉都开出来了,需要治多久,然后能达到什么目标。下一步怎么调整,我们要观察,我们治疗的方法是否达到了目标。

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切脉、辨症、立法、遣药、处方体现了五个进程,更体现了以为本的前提下,病脉舌并治,这才是真正的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是以法为龙头,左边是脉,右边是药,药脉是紧紧相对的,同时药舌也相对,药与病也相对,药与脉也相对。

所以说药不仅仅脉相对,还要针对的病,针对的,针对的舌,我们都会在这个框架下来开出一套系列处方,来解决人的问题。

在解决人的问题,病脉症舌并治等,一切问题都有可能迎刃而解。我们最后的目标就是邪、建中、填精,也就是我们下节要讲的治病次第论。

治病次第论,将来是我们一个更高层的扶阳医学内容。

三、治病次第论

扶阳医学治病次第论,即次第的概念就是治病有一个节奏,或是有一个明显的过程,这个过程扶阳医学叫做治病次第。

治病次第论,就是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循着疾病的自然发展经过,把握好这一个临床治疗中的开始、中间、结束,一个整体的治疗过程。

这个整体的治疗过程,就是一个动态之系统过程。而且她还有一个口诀,我们总结为叫六字真言,即“祛邪、建中、填精”。

如果我们把这六字真言学会后,彻底的理解,深入理解到你的心灵之中,你一抬手,一把脉,一开方,一用药,都在这六字真言上下工夫,那你将来扶阳医学一定能够学得非常熟练,而且还能出神入化,甚至能学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就是说,治病次第是扶阳医学在临床上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扶阳医学把它总结为治病次第论,即“祛邪、建中、填精”,是一个疾病治疗从开始至结束完整的过程。

如何在临床上实现治病次第,那就是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学习与工作过程中,默念:“祛邪、建中、填精”,当它深入到你的灵魂的情况下,你才能在临床上通过三法治万病,通过脉法药一体论,去体现到实现这个扶阳医学治病次第。

如果你不能把这些口诀与变成咒语,深入到你的心灵世界,然后再转嫁到你的手之灵敏度上,那你是没有办法去实现这个治病次第的。

而且治病次第是目前所有的其他学术流派都不具备的,因为几千年以来,只有扶阳医学有这么明显的特色,任何其他流派也没有这种治病次第。治病次第论,实际上他要在临床上去实现这个治疗目标

第一步“有邪祛邪”,比如我们切脉应用桂枝法,切脉应用附子法,切脉表里症皆阳虚应用附桂法。

这个主要针对的表邪,这个所谓的“邪”就包括两层意思,卢门所谓的邪气,即是指的双手脉有浮紧膀胱脉紧或者肺脉紧都是有邪气,都是用桂枝法或者附桂法的指征。

但是这个“邪”广义之邪,有狭义之邪广义之邪,就是切脉以后症,比如讲左手脉浮、紧、滞,右手脉浮、紧、滞,膀胱脉紧、滞,或者肺脉紧、滞等内容都是有“邪气”的表现,都是应用桂枝法,或是应用附桂法的指征。

还有一种邪气也就是扶阳医学常说的“离火不降”,中医学的名目繁多,扶阳医学常常都是“火扰着头部”的适人会有两个症状出现,如虚火引起口腔溃疡、舌尖红,甚至心情烦躁,睡眠难安,因为这个“火”它没有露出人体皮肤来,这个是离火不降导致的邪,因为《内经》上有“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

这时候扶阳医学常应用非附桂法,我们硃茯神法(镇八方之法镇静安神之法)来使虚火以达到降离火之目的,随着离火降下而其伴随着症状、病症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还有一种邪气“火”它已经漏到皮肤之外,如头部长的痘痘、疥肿、痤疮,还有局部的红肿热痛,说明这个从我们皮肤上露出来,这个火我们可以用发散的方法把它发散出去,即应用四逆败毒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实现治病次第第一步叫有邪祛邪,邪有可能在体表,也可能在膀胱经,也可能在肺部,都要去掉,然后才向下治疗。当然还有这些离开了本位的“阳气”,它在局部的折腾也叫邪,我们把它当发散的发散,当引下的引下,叫有邪去邪,一个是发散祛邪,一个是引邪归正。

第二步叫建中或者理中。扶阳医学说的建中是与开表同时并举的。理中是向里走,建中就向外走,可以在走中焦的同时并向外走。

扶阳医学通过苍术与白术,来表示建中和理中的意思,如果无汗用了苍术,我们叫建中,那有汗往里治,用白术加淫羊藿,这叫理中。

扶阳医学建中、理中的标志非常明确。同时,我们也理解为上焦祛邪,中焦建中,我们治完上焦、中焦,最后治下焦,扶阳医学叫做益肾填精,常用的对药就是杭巴戟与菟丝子。  

第三步叫最后益肾填精”。我们知道精能化气,气能化阳,阳能化火,火能化神,人有三宝精、气、神。只有益肾填精,才能补充人体不断的消耗所带来的精气的损伤。

精气的损伤,气化的减弱,阳气的不足,是我们生病的内在关键环节。人体的五脏六腑一天到晚如同一个化工厂一样,分分秒秒都在进行气化: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外焦如化”,一分一秒也不能停顿,气化停顿了都要生病。人体靠什么来气化呢

就是依靠人体的精,人体的精气来不断的支撑人的三焦之气化过程。扶阳医学最后讲究益肾填精,就是解决人体气化根源的动力的问题。

由于现代很多人既有邪气干扰,又有正气的不足。我们在临床经过大量的尝试,提出来叫“步步填精”的说法。在应用桂枝法时就少填一点应用附桂法再填一点,等到了最后填精。

同时,我们提出了步步填精的方法,这对于压缩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实现治病次第的三部曲分解,就是有邪祛邪,无邪建中或理中,最后益肾填精,以及我们的步步填精,就能实现临床上的治病次第,就能完成一个疾病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体治疗。

扶阳医学实现治病次第,就是把人体的整个治疗过程,看成一个系统的治疗工程治疗工程全部完成,这个疾病治疗才能暂时告一段落。当你疗没有完成全部分内容,那这个疾病一定是会反复发作的,甚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这就是第个内容,我们提出来步步填精之法,有重大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扶阳医学治病次第论,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的。如扶阳医它的问诊就非常有特点,而且有非常的特殊性,就问两句话,你想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问的就是吃喝拉撒睡,看起来与疾病几乎没有关系。

但是你的所有不适,都是在吃喝拉撒睡过程中这个人体的正常生命代谢过程中,无法新陈代谢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导致你的不适与病症。扶阳医学的治病思路,是在给你解决这个痛苦的同时,一定要解决人的吃喝拉撒睡的问题上做功。也就说把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比如说11点到5点要睡好,吃饭有胃口,大小便正常,手脚温热,精气神好。如果恢复到这个状态,你有病也能恢复,甚至癌症也有可能起死回生。

如果这五条你回归不到正常,你的所有痛苦,可能当时治疗有效,停了又会反复。扶阳医学以“人”为本,不是以“病”为本,以病为本是现代医学的观点。中医的叫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呢?

以人的生命在天地间的基本代谢为本,即天人相应为本人的生命在天地间的每天做的基本功,这个生命代谢的做功,就是我们的吃喝拉撒睡。只有围绕吃喝拉撒睡做文章,把的吃喝拉撒睡搞定,那么所有的病症都是在吃喝拉撒睡这些基础上,不能正常的工作,人与天地间不能正常沟通所得的病症,只有把人体与天地沟通的正常功能恢复,即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解决我们的病

比如讲一个病人过来,他睡眠不好,其他都很好。睡眠不好,我们确定了他是离火不降,怎么降离火呢?那我们看看他的火露出来没有。因为睡眠不好会导致的血压升高,又导致冠心病,我们在问诊中还会发现,这个肥胖有可能是导致他睡眠不佳的前奏曲,肥胖导致超体重,心脏功能负担过重,离火法降。

治疗这种情况,我们如果不针对这个人的肥胖问题去解决,那如何谈上治睡眠,如何谈上治高血压?肥胖超重是两头问题,第一个阳气虚,第二个痰湿重,第三个舌体比较瘦小,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去考虑。

病脉症舌并治的框架下,去考虑这个人怎么治,病怎么治,舌怎么治,脉怎么治等,把这些内容串起来,以切脉为主干线,结合病、结合症、结合舌经过调整之后,他的体重减轻,睡眠就能恢复,血压自然就可以降至正常,血压正常后就不需要再吃一辈子药。

因此说,扶阳医学“以人为本的病脉症并治”,贯穿于三法治万病、脉法药一体论、治病次第论。

扶阳医学里治病次第论,是用我们的三法治万病以及脉法药一体论,并通过病脉舌并治体现出来的。治病次第是一个总结性的概念,是一个整体把握的方向。

而扶阳医学应用祛邪、建中、填精不仅能治有形的病症,无形的病症也能治。祛邪、建中、填精,一切病症在扶阳法脉下,只要我们方法对路,结合病脉症舌并治的准确;只要病人有信心,能坚持,大部分疾病都会取得好的结果。

四、非附桂法临床应用策略

非附桂法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扶阳医学有三大法,桂枝法通天;附子法入地。为什么讲通天入地?

我们人出生之后,每天就是呼吸与吃喝拉撒睡。当人生病的时候,当然也离不开这些内容。

我们知道人在出生前,在母体内是没有呼吸的,也是不用吃东西的。但是出生之后,一声啼哭我们来到了人世间,同时也打开了两个窗口:一个呼吸,一个是消化。

而当人的生病时候,无非也是这两个通道有了问题,即无非也是如此。而当无法应用桂枝法、附子法的时候,我们就要应用非附子法,来进行过渡性治疗,以为再次应用枝枝法、附子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扶阳医学虽然讲究,以切脉、辨症、立法、遣药、处方五个进程一气合成,但是你不要忘了,他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然后才是“病脉症舌并治的思路”,卢铸之在告诫我们:“学医者不应专究方药,尤贵穷理得法,方能见病知源”。

卢铸之告诉我们要“穷理”,这就是格物致知,把这个疾病症状的背后的真相弄明白,你就知道立什么法。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立法可能以切脉为主,有些情况也可能不一定以切脉为主。

“上工守神”说。我们看到《卢氏临症实验录》书里面方方都是应用姜桂附,但是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在120个医案,经过统计有30个医案,首诊都应用到非附桂法,且非附桂法用量达到占30%的比例。

这个就是我们读书要去思考的问题,在《内经》时代已经有“上工守神”之说,且只有“粗工守形”。而卢铸之就是一个遵守“上工守神”这个思路的。他用硃茯神法在《卢氏临症实验录》这本书中,有将近1/3的首诊非附桂法都是在用硃茯神法,可见当年卢铸之的想法多么现实。

“上工守神”,也就是说不一定说完全是靠脉。什么是神?病人一过来用眼一望,我们就能认定他的“神”是否正常状态?。所以当你感觉这个人的脑袋有问题时,就不用把脉可能会已经立好了“法“。那就是硃茯神法,有可能会达到我们所预期一切目的。

可见卢铸之的当年的想法有多么的重要,而且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特别对于当代人来讲,“守神”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神”的层面决定了气化与形体变化。

我们姜桂附一把火是调整的气化,想让人体“上焦如雾,中焦如呕,下焦如渎,外焦如化“,在“神”的层面可以改变或者控制这个四化。而且“神的无形”,还能够改变或者操纵我们有形形体的变化与功能的恢复。

所以“上工守神”,看起来什么都不治,但是神的层面,它对物质层面有反馈性的调整作用,“神的层面”治疗才是《内经》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在临床上几乎首诊都是先用硃茯神法,因为我们要走上工之路,就要看到卢铸之当年看病的全部历史,也就是说要看到他的医疗全部,“上工守神”是非常重要的,当年卢铸之是非常重视与应用。

关于急症的问题。现在卢门扶阳医学在传承过程中,可能因为急诊病人比较少,这方面的内容也研究的少。如来了个病人发高烧,你把脉那就是脉浮数快,首先需要先解决急诊发热,我们会用四逆败毒法标本同治。

若有时病人可能胃疼痛的比较厉害,究竟是胃疼还是他冠心病的发作呢?也无法判断准确,这时我们就治他的胃部疼痛并防止心脏问题出现,而选用四合汤法来解决问题,效果就比较好。

如果病人急症为主,我们还是要舍脉从病或从症?有些情况下病人最痛苦的症状有可能是失眠,有可能是胃病,有可能是便秘。

姜桂附一把火上去能不能解决疼痛,能不能解决便秘,能不能解决失眠,这些都是很是问题。你在短期内不改善这些病人目前的痛苦,病人对治疗是没有信心的。这就是扶阳的问诊我们就总结为两句话,“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吃喝拉撒睡与汗”。

病人这个核心问题与不适,是我们每一法每一方都要全部照顾到的。比如讲他说胃胀、胃疼、胃酸,那么我们在硃茯神法,桂枝调气法,桂枝调肝法,附桂法,川乌法,甚至收功法,方方都有可能要兼顾到这个胃病问题。不然的话药吃不下去,什么也解决不了。

这就是说为什么非附桂法在开始中应用,尤其的显得重要,就是为我们临床上扫清障碍,这对以后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彭师所讲的一句话,治疗就像打仗一样,你头三脚踢不开,后边没有办法进行。

疾病是日久而形成的。从所周知,一个疾病是不可能是一天得的,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即人们所患的疾病,大部分都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

且不可能熬一天夜心脏就有毛病了,但如果你是天天的熬夜,就把你心脏之火给熬的息灭了,才会突然出现猝死。这就是说疾病是一个渐变过程,你想吃三天吃五天,就把这个病治好了,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而且这个病人由量变到质变的体质已经恶化,当他的体质不能改变,他是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我们只有把他体质彻底改变了,然后把这个体质也通过一点一点的量化的减少,让他逐渐回归到正常,这样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你不要认为这个胃脘疼痛吃三天药可能很好,但是过不了半个月他又反复发作。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胃之粘膜底层没修复,体质没修复,饮食习惯没有改变,睡觉还是不能按点,它的旧病能一定还会复发,这个就需要一个全方位的体质上之变化才行。

为什么扶阳医学要讲究“祛邪,建中,填精”,其实填精法就是要改变人的体质,把你过去消耗的能量想办法给补充进去,让你自行进入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状态,这样才是扶阳医学真正想达到的目的。

但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你想通过上一个附桂法就把这他的体质改善好,这个不仅不可能,甚至因为他过去所谓的不平衡的状态已经适应,你突然大幅度的给他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改善,他身体与心理上肯定也受不了。

如果我们想改变这种病人的体质,要从量到质变的一点一点的来改变,才能把质的问题通过量的时间才能够解决。

过去古人讲的好:来病如墙倒,去病如抽丝。面对一个疾病,我们一定要有长期循序渐进的进行扶阳医学规律来治病,这就是扶阳医学。

为什么强调三法治万病,脉法药一体论,治病次第的这三大特色,而且在临床应用上还有口诀是:“有效往下吃,无效回头吃”。为什么无效回头吃呢?

你吃药时候邪气出来,你把正气补一点,邪气出来一点,正气补一点,邪气再出来一点,他这就是一个交换的过程,他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质变到量变,量变再到质变,反复折腾才能解决最终的核心问题。

首先,它是个渐变的过程,你大幅度的调整,人是没办法接受的。而非附桂法的应用,在这个渐变过程中起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相当的重要,这是因为疾病的形成日久而导致的结果。
  
  望闻问切。扶阳医学比较注重切脉,而望闻问切这是古人定的规矩。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书中也谈到了,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切而知之

  姑且暂不说他的对与错,但是我们知道望问诊与切脉要紧密的结合,千万不可死于脉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也不要认为把脉没有作用,脉的作用非常重大,但是改变脉的这种作用,比如说脉劲,有可能你吃桂枝法、附桂法效果都不太好,有可能通过艾灸、整脊等外治配合,这个脉劲就柔和下来的。

  这就是卢铸之的想法,还要配合导引,都是综合调理的方法。我们既要参照脉,也要参照人,也要参照神,也要参照病。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都是靠切脉,所以非附桂法,特别是很多特殊情况下,硃茯神法可能就成为我们的首选,为什么呢?

  因为神的层面,不仅决定了气化核心,也决定了形体能否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讲硃神法、用硃茯神法,而且是硃茯神法用的也得心应手,更是总结出一套应用规律在里面,也可以这样讲,硃茯神法拿到哪里都有效果。

  如果你在临床上,凡事拿捏不准就上硃茯神法,这就是我们临床经验。其实古人说望闻问切,都是可以相互参照的。我们不可能都是单纯依靠脉,单纯依靠问诊,不去看望诊,有时要望诊在神的层面,现在我们看到舌象的层面更为客观。

  一看布袋舌,那你就知道,不是四逆败毒法,就是黄连阿胶汤法。

  一看脊柱侧弯,那就要用川乌法。

  一看舌根隆起,其舌根挖不通畅,精是无论如何也填不进去的,这些已经都是很明确的问题,都有指征的,这我们越看病越简化,这样话我们通过多途径的辨证,有可能用的非附桂法用的非常广泛,这就对我们来讲临床上非常重要。

如何应用好非附桂法。在临床上应用好非附桂法,为是为用好姜桂附一把火创造一个平台,甚至说为用好姜桂附一把火来作为一个铺垫。我们知道人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就是阳气,它让我们体内“上焦如雾,中焦如呕,下焦如渎,外焦如化”,一切都是靠阳气的蒸腾气化。

但有些阳气淤堵,阳气憋在那走不动,经络不通,血脉不畅,有了阻碍,那我们就没有办法立即上姜附桂一把火。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应用非附桂法进行过渡,过渡也叫做“曲线救国”。

而我们对非附桂法应用,就是为用好姜桂附一把火创造一个条件,因卢铸之认为“无火不生,无火不化”,而且“水火功夫”,“火为生人之点,水为资人之用”(《卢氏临症实验录》)。

水火,乃是人体生命的必然之交流与运动,这离不开金木交并。我们的精在肾,神在心,魂在肝,魄在肺,用卢铸之的话讲我们所有的目的,就是想让人体内部的精气神(精神魂魄)紧紧的抱为一团太和之气,那我们的生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那我们应用好非附桂法,正是水火功夫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你桥梁再高,没有引桥是不行的,而我们应用非附桂法就是引桥。有句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

实际上我们应用好非附桂法,就是我们走向康庄大道的一个开路先锋,为我们应用好姜桂附一把火做铺垫。“人是无火不生,无火不化”,但是用好姜桂附一把火,它是需要铺垫的,他是需要有条件的。

他需要给你一定的时间,让你体内充分的能够达到去应用桂枝法,附子法,附桂法,川乌法,甚至附子川乌法,生附子川乌填精法,去用好这法做准备的。而学好扶阳医学,要真正的了解好扶阳医学的非附桂法,你才能真正的进入郑卢医学的扶阳大门,才能走得更宽阔,走的更平坦。

新书推介:《傅文录扶阳医学三书》简介


培训计划:
1、(线下课)如果有兴趣继续学习扶阳医学的专业人员与爱好者,特别是想学习高级班的学员,务必先从头学习《阴阳数字辨证法》(第一部教材)与《扶阳医学传真录》(第二部教材)开始,以打下良好与坚实的基本功,才能继续学习好《扶阳治病次第学》。若有志学习者,可提前联系跟诊补习初中级班内容。每次跟诊学员35名,临床带教时间为10天左右,办理有关手续请联系:15039258566(微信同号) 傅强


2、(线上课)中原火神傅文录扶阳医学线上课程持续进行中,如有需求学习线上理论课程的各位学员及中医爱好者,请联系线上课总负责人雷老师,微信:tinghe978(听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
郑卢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第3期报名啦!
扶阳医学三法治万病解析
学扶阳医学,循火神之路(中)
扶阳医学的诊断辨证立法遣药出方
(精)傅文录解读《伤寒杂病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