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过十三,医生不沾”,真的是这样吗?

三衍道人医话

中医界有一句话叫做: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大抵就是说这个医学家族传承,如果没有经过三代,那这个医生多半是不合格的,患者就不吃他的中药,就怕效果不好。

其实,中医学史上,医学流派或者家传能流传很多代的确实很少,一般初代都是天赋英才,惊艳绝伦,然后才能往后传,但是越往后传,离初代创业者的初心就越来越远,医术多数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比如唐代医家许胤宗,以治柳太后案而出名。当时流行“骨蒸病”,其他医生大多数治不好,但是到了他的手里,基本上治一个好一个。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临死前说出这样的话:“医者意也,在人思虑。”他认为,中医就是靠临床的思虑,不写书是怕贻误后人。

清代号称“天医”的叶天士,已经写好的医书,在临死之前让子孙当着他的面全部烧毁,说到:“写出来的医书著作有可能会误导后人,影响后人学医的思路,所以要全部烧毁。”

所以,学习中医,其实是在于医者是否开窍,并不一定要经过多少传承,一旦开窍之后,信手拈来都是妙法奇方,都能治病。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药过十三,医生不沾。”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中医开出来的药方,如果超过了13味药,那这个医生多半是不合格的。

其实如果系统的学过扶阳医学,可以看到张师王师的处方,动辄都是二十几味药。这个跟那种俗称的“斗斗方”、“广络原野方”不一样,那种是毫无章法,一个症状加一两味药,最后凑成一个四不像的方子。那样的处方吃了当然没有用。

而扶阳医学的方子,枢转、截断、通利自成一派,纵横捭阖,从皮毛肌肉到脏腑奇经,枢转伏邪,排除痰湿,温经活血,填精补肾,自成一体,经常能起大病难症。所以师父常说的:“开大方子不难,难的是能将大方子开得有章有法、有理有据。这就很讲究水平了。”

我们可见在《伤寒论》中,经常都是小方子治疗疾病,小则一两味药,比如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三味药的比如茵陈篙汤、三物白散等。一般就是七八味药而已。《伤寒论》中药物最多的也就是麻黄升麻汤,十四味药,似乎已经到了极限。而后世医家对于麻黄升麻汤的解释,则大多牵强,不能服众。

许多学习应用经方的经方家,以开出来的经方不加不减为荣,原方原剂量为荣,以药味少为荣,认为这就是高水平。笔者个人认为不然,不会加减经方,不敢稍改剂量,多数是不懂经方制方的原理,所以,只要稍微加减,效果就不好了。

《伤寒论》的经方,多数是调理气机,单刀直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狙击枪”,讲求一击必中。若是病机简单,确实可以做到效如桴鼓。笔者在读大学时,在武术队经常锻炼,又坚持打坐,所以身体素质还不错,每次感冒,均以葛根汤原方一剂一碗,发汗即可解决。后来上班后,经常应酬,熬夜值班,各种因素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再感冒用葛根汤就效果不佳了,要用扶阳医学的四逆败毒法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病机变复杂了。

在《金匮要略》中,动则可见大方子,比如治疗肝硬化的鳖甲煎丸,加上灶下灰、清酒,一共二十五味药。那它还是不是经方呢?那不还是仲景的方子吗?古往今来,多少注家的解释,均不能让我满意。可见,多数人还没有搞懂《伤寒杂病论》的制方原理,其背后的底层逻辑。

看其原文:“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组成: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苇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䗪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窠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制法:上二十三味,取煆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內諸藥,煎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综上,所说的“药过十三,医生不沾”,其实是一种对中医的意淫而已。总觉得高明的中医生,都是要开个七八味药就能解决问题。殊不知,现代人的体质结构,饮食习惯,已经导致身体素质跟以前差别很大了。这也是很多人看中医,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原因。

中医也要变通,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根据现代人的体质来做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得到更长足的发展。而不是因循守旧,死抱着经典不放,一味强调开药少的才是好医生。却不知宇宙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说“十三不沾,十八该杀”,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药过十三,医生不沾;药过十八,大夫该剐”,你怎么看?
薛钜夫先生在北大的一次讲座:知医、 学医、 行医
为什么中医圈里说:药过十三,医生不沾;药过十八,医生该打!
李可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为什么我开方子有时候药味比较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