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伟:从罹患不死的癌症到一号难求青年中医(一)

原创 胡伟 三和书院 2023-02-24 06:00

当素昧平生的青年中医胡伟听说我想跟他做个网络访谈,他“先发制人”:“才哥,我给你发五首诗吧。它们表达了我人生经历的各个片段,能够表达我的一些心境。”连续做了几年采访医生后,自忖已经看淡被打上诸如“传奇经历”“感人事迹”“青年高手”“日诊过百”等标签的交流对象,胡伟的借诗言志,而且一连五首,让我眼前一亮。有人说诗歌是“小器皿,大容量”,毋庸置疑,他的五首诗,一定内涵不菲。不过,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我想,我们还是先从他小时候的故事说起吧。

胡伟给自己取的网名叫“胡知鱼”,他说出自庄子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之所以当年一拍大腿选这个名字,大概两个原因,一个是小时候他家就挖有鱼塘,养各种鱼,活蹦乱跳的,逢年过节家里吃的鱼,都是从鱼塘里打上来的,从小自己对鱼就有感情;另一个是,他希望人类能够用心体察万事万物,整个世界和谐相处,而不是说人生的关照只限于人与人之间。

1986年一月的一天,胡伟出生在著名的“红都”——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兄弟二人,胡伟是哥哥,长弟弟三岁。五六岁的时候父亲给他买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是他识文断字的开始。可能是自古宁都被称作“诗国”“文乡”,也可能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出生在隔壁永丰县,胡伟喜欢诗词至今。

胡伟懂事早。从4岁起,他就学着去割草,喂猪,喂鱼,五六岁就开始放牛。后来,他就跟着大人下地干农活。他说主要是受母亲的教育,告诉自己要早当家,要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伟的父亲有三个弟弟,一姐一妹,胡伟算是胡家的长子长孙,叔叔家的弟弟妹妹多,大人们天天忙于生计,喜欢玩也喜欢热闹的他当上了孩子王,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带领大家整天追逐打闹、爬墙、爬树,在小山村的田间地头、山坡池塘,玩得不亦乐乎。

胡伟回忆说:“我会给大家做饭吃,带他们去山里面摘野果,比如猕猴桃。我们去掏鸟窝,去河里捕鱼。一到春天我们就去挖春笋,秋天就去挖芦根,就是现在常用的中药芦根。真是一段非常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有人说“只有含辛茹苦,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小学毕业顺利升初中,如家乡山涧里的溪水哗哗快乐流过的日子里,潜藏着让胡伟遍尝艰辛的那个开始。

转眼间,胡伟升到了初三,寄宿在学校里面,为了顺利跨过人生第一座独木桥——考上重点高中,他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学习到半夜,往往是12点、1点才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去休息。不知道为什么,寝室里只有木地板,没有垫子,只有一个草席,胡伟跟另一个同学同睡在一张席子上,同盖一床很薄的被子。

宁都的冬季下霜的,很冷,晚上更冷。胡伟说:“我的同学半夜感觉冷了,就会睡梦中不自觉地把被子一把拽过去,然后紧紧地裹在身上。当时年少的我可能是有点胆小,或者是有点不好意思,我想既然他冷,就不好意思再把被子拽过来,然后我就硬撑着睡一个晚上,那年的冬天特别特别冷,几乎每个晚上我都是没有被子盖,双手抱着肩膀蜷缩在一起,就这样迷迷糊糊睡了一个冬天。”

转过来第二年春天,胡伟发现身上不太对劲,他感觉自己全身发紧,而且走路的时候走不快,但是并没有想着去医院做检查。初三毕业,他如愿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学习后就更加辛苦了,导致他的生活习惯很不好,不仅是整日久坐,而且很少运动,逐渐他的肠胃功能变差,出现了严重的便秘。

后来,他发现慢慢的,从全身发紧发展到关节痛,到了高二,他就痛得连上楼梯都很吃力了。无奈之下,高二下学期,父母带他去县里大医院看病,做各种检查吃各种药,打点滴,效果不明显,再去赣州市大医院去看,被诊断为号称“不死的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

赣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对他说:“你这个病治不好了,后面你要长期吃药。”巨大的失落和悲伤,胡伟倔强地自己挣扎着走路。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复诊,一次次的开药,一次次的吃药,再一次次开药,再一次次吃药,如此开药和吃药的看不到尽头的循环,不停不歇了四五年。

雪上加霜的是,他之前的肠胃不好,经常便秘,因为长期吃西药又加重了,经常出现腹胀、腹痛、便秘,加上本就煎熬的全身关节痛。而且,因为大医院专家给自己定性了,这种病无法康复,要终身服药。作为家里最有文化的人,他不知道怎么办好,自己似乎寸步难行了。

到了高三,胡伟的身体活动就很受限了,严重到连穿衣,走路都无法自理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上学了。他觉得,曾经日思夜想,天天为之努力的大学梦,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大学梦,也是父母和全家人多年的梦啊。胡伟内心更大的痛苦是,从小学习成绩都是班级中上,不是当班长就是学委的胡伟,后来虽然勉强参加高考,不出意料,学习落下太多的他名落孙山,没有如愿考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到了发病的第五年,很多西药都不起作用了,胡伟吃药要加倍,包括不良反应很大的甲氨蝶呤,一些非甾体类的消炎止痛药,比如双氯芬酸钠。医生也会给他用一些其他药,比如白芍总苷,雷公藤,来氟米特等,各种药越用越多。“常规用药已经无法控制不住那种说不出来的痛了。”胡伟心有余悸地说。

部分胡伟患病期间到赣州、三明、南昌、北京、上海等地就医的病历

最严重的时候,是2008北京奥运那一年。国家强盛举国欢腾,胡伟在床上躺了半年,他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常规药都用尽了,不起作用了。据赣州市人民医院的一个医生介绍,有一种新上市的西药属于生物制剂,可以缓解他的症状,但是价格非常昂贵,一针要几千块,一个月要打两针。且不说这种新药并不能够根治,只是起到缓解的效果,十多年前,单单这种药每个月就要花费上万块钱,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来说,根本是无法想象的,无论如何他也用不起这个药。

胡伟说:“那个终生难忘的躺平半年里,每天,父母都要出门工作,在一个很偏僻的山村里,四周都是山,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家,躺在床上,不能翻身,不能下床,挣脱不掉的剧烈疼痛,我只能看看家里的天棚,挣扎着望向外面蓝蓝的天空,但是看不到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外面的路和远方的一草一木,童年时候起跟小伙伴和一起玩闹的小溪,都离我远去了,我的人生该怎么办?自己还能够做什么?真的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每天都是这样……”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胡伟说,自己当时的绝望心情,就像这首诗一样,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那种孤寂和无助,怎么都忘不了。

不过,无论多么难,多么绝望,胡伟从来没想过轻生这两个字。一方面,父母千方百计地带他求医问药,让他感受到全心全意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胡伟的内心痛苦和孤单感,给他买了电视机,还安装了卫星天线,给他买各种书看。胡伟说自己喜欢看书也是跟困居家里养病这段经历有关。当时,他读叶嘉莹先生的书说“自己是以诗伴终生”,胡伟心想,我要以书伴终生。那时候,翻起一本书,下不了床的他可从早看到晚,又从黑夜看到白天。

从刚发病起,他就看了很多医书,不管懂不懂,中医的西医的,他都看。比如,南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的《儒门事亲》,还有一些近现代中医大家的书,像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施今墨的医案,等等。

之前,胡伟连同他的家人对中医印象很少,读高一的时候,他看过一次,当时觉得自己记忆力变差了,担心误了学业,他就去看了一个中医,大夫说他是心阴亏虚,给他开了中成药天王补心丹,吃了以后,不但感觉到没有效果,而且大便很难排,肚子还胀,后来就没有再看过中医了。

青春年少的胡伟以为人生今后也就这样了吧,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8年的一天,他偶然把电视调台到央视10套,当时正在播放一档《走进科学》节目,播的是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病情很严重,通过看书,自己配制中药,结果,服用后竟然把自己的病治好了!

我也可以吧!节目主人公突然间给了胡伟一股力量,心里想,自己也看过了一些中西医的书,既然走投无路,没什么药可用了,索性也试着给自己开药吧,死马当活马治,他琢磨出了一个纯中药方,用下去之后,喜出望外!胡伟的症状真的就慢慢缓解了,而且令他更惊奇的是,病痛减轻了之后并不会像之前服用西药后症状反复。“到了2010年,我身上的症状基本上都得到了缓解。从那时候起,我的身上再也没有出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我寸步难行的痛苦悄悄地走了。我第一次体会到恍如隔世的意蕴。”胡伟说。

现在很多家长提防孩子沉迷的电视节目似乎成了家里躺平的胡伟的福星和救星。后来,他又看了另外一档电视节目。他喜欢追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主持的《世纪大讲堂》,那一期是请到了刘力红老师,胡伟从头到尾看完,至今他清晰记得,刘老师讲中医有一个特点,简、便、行、廉,就是说中医治病操作简单方便,行之有效,而且廉价。

胡伟心想,前前后后自己这场大病的经历不就是充分验证了刘老师说的这一点吗?那几年自己吃了多少钱的西药,可以说是几十万之巨,但是病却没有好,疼痛一直在,药不能停,甚至出现了很严重的副作用。即使出现了很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西药还是不能停。

而自己绝地求生,误打误撞吃了一年多的自配中药,大概只花了五六千块钱,病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再也没有出现行动受限的情况,生活自理上基本没有任何问题了。如果继续用西药,即使考上大学恐怕也读不了,因为生活没办法自理。

此后,胡伟就开始关注刘老师,他得知刘老师写了一本书《思考中医》后,立刻联系当时在江西师范大学读书的高中同学,请同学帮忙从南昌买到一本《思考中医》,再邮寄寄给自己。他如饥似渴地读完后,对刘老师和中医兴趣越来越浓。接着,他又看了刘老师主编的《开启中医之门》等。胡伟发现,从前一心只想报考中山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西医的他,跟中医越来越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祖醒实践中医录(三十五)
一般中医开药不超12味药
疑药者不治——拒诊记
中医太医传人蒋连珍之国学精妙,中西医认识的误区
体检
迷信西医,让国人都成了药罐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