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实现孩子快乐、高效学习的目标,一定要了解一下《深度自然游戏》

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前几天分享了一本《与孩子共享自然》,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整理的读书笔记:这件事比任何兴趣班都重要的多!它就是《与孩子共享自然》


今天继续分享一本自然教育主题书籍:《深度自然游戏》。

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约瑟夫·克奈尔,世界自然教育之父,倡导在自然中享受快乐,在自然中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流学习法”理念的学习,以及几个实用的深度自然游戏,接下来把读书笔记分享给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啦~~



🌹📚1.“深度玩耍”唤醒心底最本真的感动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剥夺了玩耍乐趣”的人,甚至多年从事环境教育的专业人士,也可能常常忘记了“玩耍”的重要性。

我们总是太关注教育的目标如何通过按部就班的方法实现,却忽略了完全融入自然的快乐学习所能带来的感官的浸润和心境的提升。

正如这本书中所说,在自然中完全投入的、心无杂念的“深度玩耍”,不仅能净化人的身心,更能唤醒人心底最本真的感动、欣悦与创想,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世界的全新认知。

这种认知不仅可以改善当下的心境和视野,更能水到渠成地引导观念和行为的改变。——雍怡 博士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环境教育高级项目经理

☔️我想说


这段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环境教育高级项目经理雍怡博士为这本书所写的一段话。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我们总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按部就班进行着,一年级有一年级的任务,五年级有五年级的安排,仿佛一个人一出生就被安排好了似的。

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目标是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如此有计划有目标,以至于让人们认为:要想取得好成绩,就不可能快乐,快乐与成功,这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事情。

我最爱的其中一部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女主角父亲关于自己的外孙除了表现出来的快乐,没有任何天赋,所发表的言论:

从这段对话中,足以看出,有的人或者说很多人会这么认为:要想有所成就,就不可能过着快乐的生活,这个理念与我从小听到大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多么的不谋而合。

我是这么成长的,也是受着这种熏陶长大的。只想说,我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人,还弄丢了追寻快乐的能力。那段特别压抑的过往经历,也许正是因为自己被剥夺了玩耍的乐趣🤔


🌹📚2.玩耍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处于成长阶段早期的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 ),他们能够全然沉浸在自己的宇宙里。通过深度游戏,成人和青少年也可以重新体验那种孩子般的与世界的深刻联结。

玩耍有以下几种核心特质:好奇、开放、精力充沛、渴望学习和欢乐。

幼儿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一切。他们的天真无邪,他们的高度专注和超强的觉察力,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吸收周围的经验和信息。

美国脑神经数育学先驱狄·克特 ( Doe Toy Couler)在其著作《原初的心》(Original Mind)中对当代脑研究进行了梳理。她在书中指出:

多数6岁以下儿童会运用所有感官进行直接体验,全神贯注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像成年人那样心中不断出现杂念。

美国诗人沃尔特 ·惠特曼( Wall Whiman)在 《草叶集》(LeavesofGrass)中赞叹幼儿强大的吸收性学习能力:孩子日日向前走去:他一见到事物。就变成那个事物,而那事物也成为他的一部分。

在广袤花海中,一只小蝴蝶就能迷住小孩子。在那一刻,这只小蝴蝶就是这个小孩的整个世界。

芬兰教育非常强调玩耍,芬兰人相信通过玩耍和自我探索,孩子能学得最好。芬兰教育对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和全人发展的强调,让芬兰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充满了好奇心和参与感。

对每个人来说,玩乐的精神与生俱来。游戏,源于你内在的驱动和热情,是麻木不仁状态的天然解药。

玩耍能够帮助人们重拾天然的好奇心和自主性。我们对玩的渴求与生俱来,而玩的过程又能带来无限的创意、欢乐以及与游戏对象的联结,这是我们终其一生保持好奇与创造的源泉。

玛丽亚·蒙台梭利说,如果拿大人的学习能力与小孩做比较,你将发现,小孩3年学到的东西,大人要花60年的苦功夫才能学得来。

一般而言,随着年龄增长,童年早期拥有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开放、自信和适应能力会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批评害怕、压抑和封闭,这些都会扼杀成年人的学习能力。

☔️我想说


读到书中这几段话的时候,我想到发生在女儿身上的几件小事。走在大自然中的时候,我会跟她念叨各种花的名字,各种树的叶子,结果时隔好长时间,我都忘了我当时说的名字,结果女儿还记得。

每天晚上睡前的时候,我们会读几本书,听三五首歌,就这样日日过去后,女儿竟然可以把好几首歌从头唱到尾,其中有几首还是英文歌曲,而我竟然就记下几句重复度高的歌词。

孩子的吸引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多时候真的比成人强多了。他们会往心里去,真的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玩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就像我陪女儿看的动画片小猪佩奇,里面就出现过一句话: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play。

果真如此!

🌹📚3.学习过程本身的享受,比学到的知识重要的多

与知道一些特定的生物知识相比,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密切,对自然保持终生的兴趣和关心则要重要得多。

传统教育经常忙于将已有信息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其实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它过于重视学到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享受。

研究显示,学习具有“情境性”(state-specific),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会和学习到的知识一起打包储存。每当提取过去学到的某个知识时,当时学习的情绪和情感也会一并浮现。

一位户外教师对我说:“我之所以喜欢共享自然的活动,是因为孩子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学习。”

当孩子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中,体验到了这种全然投入的快乐,并且为此深深着迷时,就把先前正襟危坐学习时的那种无聊或压抑拋到了九霄云外。

一切学习和成就都来源于生活本身。户外学习的体验性,不仅会触动心灵,也能开启心智,大人和小孩都会全身心地投入。

☔️我想说

与其说学到的知识重要,莫不如说学习过程培养的学科思维更重要,莫不如说学习过程养成的解决问题能力更重要,莫不如说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兴趣更重要,莫不如说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心情更重要………

知识重要,可是为了知识的灌输而牺牲孩子的兴趣以及牺牲孩子的快乐学习能力,却是不值得的。

作为从高考大省(山东)考出去的农村人,对于这些,我太深有体会了。

我从早到晚努力学习,背诵那些所谓的重点、考点,只求做对题考高分。然后高考过后,立马把那么多年记在脑海中的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还给了老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我并没有对那些知识充满兴趣,起码当时是这样的,仅仅是处于功利目的去学习去记忆背诵,结果可想而知。

而且那些知识的学习是在一个比较有压力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到现在偶尔想到某个知识,当时的情景真的会再现。

因为埃及成立的年代没有说老师提问的题干直接回答了时间,而被罚了站。因为老师要抽查背诵,而紧张背诵的场景。每天晨间有大概一个小时背诵时间,大家朗读的声音混合在一起,那个场景我一直记得。

每个知识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它是带着历史痕迹的,开心的,悲伤的,压抑的,焦虑的,都会一股脑把我们拉到以往的时空之中。

这时候多么期盼每个知识都是在心生喜悦场景下获得的。也许在大自然中学习,就有机会让人获得放松喜悦的内心吧,应该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吧,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

🌹📚4.大脑具有持续改变的能力,具有可塑性

运动锚定想法,过去,人们认为思想和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卡拉 ·韩纳馥( Carla Hannaford)在《运动促学:为何学习不只是大脑的事》(Smart Moves : Why Learning Is Not All In Your Head)这本书中指出了两者的深刻联系。

“学习、思考、创造和智慧都不只是大脑独立运作的事,而是全身心的事情…记忆不仅储存在头脑里,也储存在遍布全身的神经回路中。

孩子一接触到新的信息,就会运用所有的肌肉和感官去使它具体化…

3岁小孩是真的会调整身体,使身体的体位与这个新事物的外形轮廓保持一致,以便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它。”身体的动作決定想法,并促进身心整合。

过去,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大脑在成年早期后就停止了生长。但最新研究己经发现,大脑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改变,这个现象被称为“大脑的可朔性”(brain plasticity)。

随着我们行为和思想的变化,大脑的神经回路不仅能不断生长改变,大脑还会因我们身体的活跃而不断生长出新的脑神经元。无论年龄多大,游戏能让我们永葆青春。


☔️我想说

关于大脑的可塑性,这恐怕是让我最受益的知识之一了。当然,第一次看到大脑可塑性的观点是在读别的书过程中,不过每次再次看到关于“大脑可塑性”观点都会产生幸亏早知道这一点的感慨。

大脑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停止变化,这就肯定了终身学习能力,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因为只要想去做想去学,任何年龄都可以开始。

企业家、物理学博士后张朝阳在“谈大脑可塑性远离”的一个视频中就谈到这一点。

“脑神经元是可再生的,学习是终生的,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新技能和通过自我训练来实现,产生新的神经元新的结构。”

只不过孩子对于新信息的接受能力更强,毕竟孩子对于新信息会调动全身神经感官去体验,更加容易身临其境地去接受、接纳、吸收新信息。

🌹📚5.游戏的氛围必须是积极合作的

通常,一旦察觉有人靠近,野生动物就会停止玩要,因为玩耍需要投入全部的注意力,而一时不察的生命代价太过高昂。

当感受到威胁时,人类也会停止玩耍,将注意力从玩乐转移到自我防御。忘我是玩耍的一个特征,而过度竞争和自恃自傲反倒会使自我意识增强。

因此,游戏要能真正吸引大家的兴趣并持续下去,它的氛围必须是积极和合作的。

玩耍可以让我们变得生龙活虎。在玩耍时,我们都处于自己的最佳状态,由此产生的快乐极具感染性。进入游戏的高层次状态时,我们彼此相连,共享的喜悦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我想说

在一个充满压力感的环境,我们每个人的神经难免处于紧绷状态,这时候我们会调动力量去进行自我保护自我防卫,用于学习的乐趣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要想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的氛围需要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不能是一种压抑的状态,更不能处于一种高压状态。

时刻准备着防守,时刻准备着被批评甚至打骂,这种情况下,应该很难有什么创造性的思维存在吧?更难以培养出兴趣爱好吧?

🌹📚6.“打造一棵树”“邂逅一棵树”以及“与自然谈心”3个有趣好玩的自然游戏

✔️打造一棵树

树木互动,“打造一棵树”,分别扮演树的不同部位—主根、侧根、木质部(边材)、形成层、韧皮部和外皮,通过这样的表演,参与者感同身受地体验自然和树木各部位的功能。

想象自己是一株落叶树,经历着四季的变幻。这个“观想树”的游戏,感同身受地体验到树木在森林生态圈中的角色,感受树木的高贵品质。

通过想象自己是一棵树,供养着周围的动物和植物,不仅对森林管理更有感悟,对地球的爱也更加深沉。

✔️蒙着眼睛邂逅一棵树

通过触觉、嗅觉和听觉,探寻并感受着那棵树独一无二的特质。然后,摘掉眼罩,凭着对树和路径的记忆,再次找到了那棵树。

✔️与自然谈心

在“与自然谈心”这个游戏中,拜访一棵庄严挺拔的树。问:“在你生命中,你经历过什么?”

试着感受这棵树的回答,探寻风、水、雪、火和动物共同创造这个生命的种种线索,回忆它数百年经历的风霜雪雨和平淡日常。

简单的一句“让我们来扮演吧”,便开启了创造性的新视野,神奇地给予我们一个可以暂时放下理性、跳出框框去思考的窗口和自由。

“与自然谈心”的游戏,假想万物皆有灵,草木亦有心,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自然中的对话对象,可能一棵树、一只鸟或一块石头,并写下他们感受到的回答。

☔️我想说

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我们过得太复杂了,想得太多了,所以才有了各种焦虑情绪,所以才有了各自小病缠身,都常说病从口入,我看现在好多情况都是病从心入,是心情的心。

每年体检或者每次检查总会莫名增加一些小毛病,有一天忽然发现有了子宫肌瘤,有一天忽然发现有了乳腺结节,又一天又忽然多了个胆结石,更不用说各种软肋骨炎、耳石症、胃肠不适了,有种病从天降的感觉。

生活习惯有脱不开的干系,可是我想说的是,情绪必定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不好了,就容易身体不适,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活的太累了太复杂了!

这时候大自然也许就是最好的身体疗伤圣地。看着一棵棵大树,想象自己就是其中一员,扎根大地,向蓝天生长,随风自由自在摇曳,发芽长出嫩叶,含苞待放花朵,尽情挥洒整个夏季,秋天淡然甩掉一身落叶,为大地贡献营养,期待着来年再玩耍。

触摸它拥抱它,捡起它脚下的落叶,倾听它的声音,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一棵棵树!内心柔软了,仿佛树都有了与人沟通的能力,树也有了感情,只想生活如此简单,如此简单地生活,感觉很好!

🌹📚7.玩耍的好处都有哪些?

瑞典儿科研究院 (Swedish Pediatris Institute)发现,那些缺乏想象力的小孩在面临不愉快的、有损尊严的或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会因为缺乏能力而想不到其他替代方法,只能躁动攻击。

与之相反,想象力强的小孩总是能创造出其他可替代的回应办法,因而更少地诉诸暴力。

玩耍的多维特点能够增进人类的各种珍贵品质:开放、好奇、全心全意、自信、专注、自制、平静、富于想象和乐观。

创造力也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内在动力。创新精神使人有能力和自信去积极应对当前的挑战。一位有创造力的人会主动塑造外在环境,而不是被动地被环境改变。

研究显示,有98%的3~5岁的儿童会天马行空地思考,而只有2%的成年人能做到这一点。

游戏鼓励发散性思维(跳出框框),它可以引发出一连串的富有想象力的点子,为一成不变的生活提供健康的改善方向。

游戏也是一种意识训练。心理学家彼得 · 格雷 ( Peter Gary)认为:

“玩耍就是按照自己选择的规则行事…玩耍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醉心其中,在于玩耍的规则是玩家自己想出来的,或者是自愿接受的。”

因而,玩家比较愿意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可是需要花费心力和自制力的。

☔️我想说

原来会玩的小朋友都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呀。是啊,如果一个人连玩都不会,那么这个人肯定是枯燥无趣的,何谈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之说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的好处又这么多,所以要鼓励孩子甚至跟孩子一起玩起来,天马行空想各种好玩的游戏,制定独一无二的游戏规则,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本身就是在玩乐中学习成长的最好方法。

🌹📚8.玩耍才能达到“合二为一”的理想状态,玩耍的心态才更有利于独创性的发现

“万物静观皆自得,斯人可与亦同群。” (I am alive, and every thing else is too)这个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经验。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天地万物共生同存时,就会感受到与其他生命体合而为一。

大人眼中的世界比较间接,每项事物都加上了先入为主的假定和成见。与之相反,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成见,对流淌进他们生命的无数感官刺激,他们敞开心扉,正是这些让他们的生命日益丰盛起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 费曼(Richard Feynman )还是位年轻教授时,就发现了玩耍的一个核心特性:没有任何目的,玩耍单纯只是为了好玩儿。

他在康奈尔大学教物理学的那段时间,是他科研生涯的最低谷,他说那时自己变得“有点讨厌物理”。

他在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科学顽童的故事》(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一书中,讲述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我以前都很享受物理学。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玩物理,经常做我喜欢做的,而不用考虑我做的对核子物理学的发展是否有什么贡献,只要有趣,可以自娱自乐就好。”

就像费曼一样,在玩中学,能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为玩耍是直觉的和创造性的,当游戏者进入充满创造性的心流状态时,新的发明或发现往往不期而至。

玩耍是快乐的,玩耍本身就是我们热爱做的事,而热爱孕育杰作。与玩耍对象之间越是进入合而为一的状态,我们的经验和洞察力就越具有启示性。

☔️我想说

现在总听到一个词,叫做“身临其境”体验感受,我想这也许就是身心合一的一种境界吧。而玩耍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玩耍的心态更有利于做到这一点。

喜欢一件事,然后以“玩”的心态去做,然后从中发现了莫大的乐趣,然后一不小心就做成功了这件事。

天呀,多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发现自己喜欢“玩”的事情,然后玩出一番天地。这也是我喜欢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最大原因。

剧中的每一位主角都在发掘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喜欢的事情谋生。

女主角米琪脱口秀,她的母亲媒人,父亲哥伦比亚教授做起了戏剧点评家,女主角第一任老公joel,更是因为自己喜欢酒吧生活,经营起来酒吧………

你为什么做这份工作?米琪回答道“because I love it",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取得一番成就,挣到大钱,这就是最大的人生赢家吧。


🌹📚9.工作和游戏的最大区别是?

密歇根大学在20 世纪70 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幼儿园的孩子完成有趣的活动后,给他们提供额外的奖励,反倒让他们觉得这项有趣的活动只是工作,而不是游戏。

一组三四岁的孩子,都很喜欢画画。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绘画之前被告知,要画画就可以拿到 “好宝宝”证书。

这群对奖励有预期的实验组的孩子,尽管都喜欢画画,却因为把画面当作为了获得额外奖励而进行的任务,而没有把画画本身当作乐趣,结果他们的表现明显不如其他两个实验控制组。

预期奖励实验组的孩子只愿意付出能够领到奖的时间和努力。相较之下,另外两个实验控制组的孩子就是简简单单地因为喜欢画画而不停地随兴绘画。

可是预期奖励实验组的孩子比较早地就停止继续绘画,绘画时间仅为其他实验组的一半,如果不是因为内在的满足,而是为了得到未来预期的奖励而去做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像预期奖励实验组的孩子一样,失去享受当下过程本身的快乐。

深度游戏就是活在当下。思考过去、未来和活在当下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像站在池边伸出脚趾头沾点水,一个像在大海中悠游自得。游戏使我们全心徜徉在生活中。

大自然最大的恩赐就是让我们体悟到万物同体。大自然以不胜枚举的方式照顾着我们:赐予食物,提供遮蔽所和日常所需。而最珍贵的自然礼物就是深层的自然体验:体验到宁静和谐、整全以及令人欣喜的生命力。

☔️我想说

阿德勒心理学中提到的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我们人类都具有普遍性的“优越性追求”。在这种追求下,我们都会“希望进步”或者主动“追求让自己处于更理想的状态”,从而使自己区别于他人,成为“特别的存在”。


大多数孩子在最初的阶段都是“希望特别优秀”。具体说就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行为中规中矩并竭尽全力地去学习、运动和掌握技能。他们想要通过这样做来获得父母乃至周围人的认可。”

所以追求优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这种能力。要保护这种追求优秀的能力,就要相信孩子的这种能力,就要相信孩子的这种能力不需要靠外界奖励来获取。

孩子具有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想做好一件事的能力,这时候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直接靠奖励来诱惑孩子完成一些事情,这时候就剥夺了孩子自己喜欢某件事主动去完成的权利。

我们可以因为孩子某件事做得好而给予孩子言语上、行动上,乃至物品方面的奖励(很多时候言语上感情上鼓励比物品奖励更值得做),但是不可以以让孩子去做什么事才能获得奖励为条件。

前者奖励是对过程或者结果的奖励,是孩子表现好的结果。后者奖励是条件,孩子去做某件事才能获得奖励。不同时候奖励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

前者孩子完成某件事靠的是自己追求进步的内驱力,后者靠的是物质诱惑,长远来看,这是孩子的成长发育极其不利。所以我们应该让游戏回归游戏本质,而不是把游戏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般的存在。

🌹📚10.大人和孩子的最大区别在于?

小孩的大脑天生善于学习,而成人的大脑则关注于表现,成年人容易有自我审查倾向,对自己的表现过分自我批评,他们经常自问:“我的表现够好吗?”

人们会花费许多时间进行自我对话。一般而言,我们自我对话的速度要比大声说出口的速度快十到二十倍。

据心理学家估计,一个人一分钟平均自我对话 1300 次。因为心智看到的是画面,它会在1毫微秒(十亿分之一秒) 内抓出一丝思绪。对多数人而言,大部分(60%~85%)的自我对话都是消极的。

自我意识是创造力的最大阻碍。如果我们在心中不断重复过去的想法,或许还伴随着心神不宁,那么,我们如何能发现新事物呢?

要使创造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必须摒弃过去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小孩无拘无束,天生随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股脑儿地热情投入。

通过创造性的游戏,成人和青少年也能重回他们的自在状态。如果说“我执”是创造力的元凶,那么与游戏伴随的忘我状态能让创造力重生。

☔️我想说

想的多做的少,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现状,我也是!《哈姆雷特》这本书中有一段至理名言,是这么说的:

我们所要做的事,应该一想到就做。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化的,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迟延,那时候再空谈该做什么,只不过等于聊以自慰的长吁短叹,只能伤害自己的身体罢了。”

想要做的事情,一想到就做,人的想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与其苦思该做什么想做什么,不如随着心去行动。就像孩子那般,一股脑地热情投入。

当我们有了小思考,就立马写下来。当我们有了想做的事情,就立马着手去做,因为此刻不做的话,下一刻就再也想不到有这么一件事想要去做了。

也许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需要一个长久的答案,只需要一个眼下的目标。读一本书,跑一次步,享受一顿美食,完成一个任务……就这样,我们慢慢地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成为了想成为的人!

关注于自己想做什么,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自己表现如何,更不要对自己的言语行动提出各种苛刻要求。也许这样更容易成功一些,更容易做出点什么,更容易接近那个真实的自己。

🌹📚11.日益下降的注意力持续时间

焦躁不安也会阻得创造力的发展。近些年,微软公司做过一项测量,研究人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以多快的速度在下降。

在2000年,加拿大人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平均可达 12 秒,13年后只剩下8秒,下降了33%。时至今日,小小金鱼维持专注的能力都比一般加拿大人要强:金鱼可维持注意力9秒,而加拿大人只有8秒。

2010年,哈佛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马修·基林伍斯 ( Matthew A. Killingsworth)和丹尼尔·吉伯(Daniel T Gilbort ) 发现:

成年人在47% 的时间里都是在做着一件事情时却想着另一件事。那些能增进感官感觉的游戏可以使游移不定的心安稳下来,引领我们更多地活在当下。

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与大自然的接触,能够增进活力,增强敬畏感和与万物联结的感觉,并提醒我们生命中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我想说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很多时候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头脑中会有无数想法飘过。有一些是与当时做的事情相关的想法,有一些根本与当时事情无关。

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心神不定,天呀,我们太爱心神不定了。想看几页书,拿起手机刷了一个视频,然后一个又一个刷了下去。要写一篇论文,写了几行,就想打游戏放松一下……

我们的心神被一个又一个自己的想法所打断,被一个又一个社交软件所打断,被一个又一个吸引眼球的新闻所打断,也难怪我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会下降。

而大自然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让我们有机会思考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让我们的心神安定,聚焦于当下。我相信大自然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心神更加安宁放松!

🌹📚12.孩子与自然才是专注于当下最好的老师

幼儿生活在一种纯粹感知的状态。这种孩童般的开放和纯真恰好是与自然交流所需要的,它不是一种智力和认识上的体验。

你可以通过参与那些需要专注于当下、提高察觉的活动来克服过度思考的倾向,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复杂的地形中滑雪。

共享自然活动可以通过各种要温和的方式激发出同样专注的意识状态,比如:创造惊喜,提供新奇的视角、感官的挑战和身临其境的邂逅,冥想,讲故事,以及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群体互动。

泰戈尔写道:最高的教育不仅为我们提供信息,而且使自然可以教会我们太多—关于我们自己,关于我们与一切生命存在的关系。真正的学习既可以看到每一棵树的独特,又可以感受到整片森林。


☔️我想说

我们总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比如孩子敢说真话,孩子专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那股做事情的热情和激情。

从身边的小娃身上,我们看到了专注的样子,我想像他们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成长会进步,也会丢掉一些东西,也许专注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大自然可以提供练习专注当下的场地,无论是滑冰滑雪,还是邂逅一棵棵大树,穿越一片片草地,都可以帮我们减少浮躁情绪带来的焦虑吧。

🌹📚13.深度户外游戏所带来的好处

在深度游戏中,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个人日程,没有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忧虑、紧张或压力,从自我意识中超脱出來,这种忘我状态使他与高尔夫球合而为一。

深度游戏会引出“真实性”:从一个人内在最核心、最真实的地方出发。玩耍是一种心境。

玩耍的开放、 无界、联结、积极、和谐都展现了人类最崇高的品质。想要收获玩耍带来的全部益处,就需要将全部心神投入到游戏活动本身。忘我的全心玩耍也能疗愈人心。

野外活动所需的专注有助于增强觉察力,使人变得心思澄净、感官敏锐。当灵魂快乐时,自然中所有的一切,榉木树叶、林鸟啁啾都焕发出清透的光彩。

瑜伽科学告诉我们,更高层次的觉察来自于集中的内在生命力。

如同瑜伽练习时的那种状态,深度游戏聚焦于一,凝聚生命力,进而增强自然体验。此时,当生命能量朝着一个方向聚集和流动时,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就会更加丰盈。

☔️我想说

作为一个刚刚发现大自然神奇,喜欢瑜伽多年的人,我赞同这本书中关于在大自然中游戏玩耍所能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我们的感官更敏锐,我们的心灵更纯净,我们的思绪更安宁放松,我们的心情更美好……

走在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玩耍,跟瑜伽所带来的那种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让我们更加关注于当下的心神,感受内在的自己。这也是我同时喜欢大自然和瑜伽的原因吧。

🌹📚14.何为心流学习法?心流学习法的4个阶段

心流学习法(Hlow Learning )是一套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习者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专注于某种行为,不断产生灵感,同时伴有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

通过心流学习法的四个阶段,游戏者和游戏本身和谐地联结成一个整体。要将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或从液态变成气态,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就没有改变或移动。

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能量。这时候,能量源于学生内在的意志和精神。

心流学习法和好玩、有趣的共享自然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全部身心,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源源不断的强烈兴趣。

由于他们的学习意愿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可以体验到全新的学习前景。

心流学习法有4个循序渐进的阶段:(1)唤醒热情;(2)培养专注;(3)直接体验;(4)共享感悟。


✔️第1阶段:唤醒热情

第1阶段的目的是激发参与者的参与渴望和强烈兴趣,令其陶醉其间。

✔️第2阶段:培养专注!

要觉察自然,就必须活在当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行。要看见一棵树,就需要真正地感受那棵树。

✔️第3阶段:直接体验

心流学习法第3阶段的活动便是以自然为师,学员把自己交给自然,拥抱自然。

✔️第4 阶段:共享感悟

第4阶段的自的是反省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研究显示,体验只是第一步。
反省体验能澄清并强化体验的意义。

通过创造性地写作、讲故事、写诗和绘画等艺术活动来捕捉并表达体验,不仅能带来深刻的游戏体验和内省式的理解,还能通过与他人分享延展这种体验。


☔️我想说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听到“心流学习法”这个词,之前在不同场合有看到过这个表达,但是一直都不太了解这意味着什么。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心流学习法大概是:内心有激情,眼下专注于当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心流学习法所能带来的学习效果更好,因为喜欢,从而心情更佳。

至于心流学习法的四个阶段,概括一下就是:找到自己喜欢做,感到能让自己充满激情的事情,然后投入全部心神去做去体验,然后把自己的这种经历体验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分享出来,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内化深化。

心流学习法并不局限于某件事,对于我们想做的任何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去体验,进而收到最大的内心体验。

🌹📚15.促进深度游戏的五种有效方法

✔️与他人一起玩耍

与他人玩耍使我们凝聚成一体。为了一起继续开心地玩下去,人们自然会相互协调合作,将个人问题抛到脑后。

✔️运动起来,挑战自我

身体运动让你的意识从思绪转移到身体,让你从习惯性的过度思考中平复下来。而过度思考是游戏精神的最大敌人。

✔️创造新鲜感和临场感

学习新事物或者改变思维视角可以使人聚焦于当下。这种高度机敏的状态将会克服心智把当下归置到过去的倾向。

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如跳舞、唱歌或说一门外语,也可以唤醒强烈的临场感和新鲜感。

✔️把游戏聚焦在当下切实的体验上

忘掉计分板,忘掉排名,忘掉以后才会发生的事,尽你所能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把所有注意力聚焦在篮球上,而不是谣远未来的什么地方。

“全心去打球。伍登教练告诉他的球员。游戏需要浸润其间,注意力越集中专注的强度越大,游戏者就越能收获更丰富的游戏体验和学习效果


✔️培养生机活力

对深度游戏至关重要的要素对冥想练习也同样重要,那就是孩童般的开放和内心自由。

爱因斯坦写道:“知识的源泉是经历。”游戏,可以激发你全部的身心,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体验。

如果你有机会带领他人,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请把游戏融入课堂,这可以让你的学生拥有更强列的热情、更持久的记忆、更深人的内在理解和更高层次的意识。身为老师的你,也将收获更充盈的富足与快乐。

☔️我想说

在户外玩耍,想收到比较好的学玩耍效果,以上这几个方法或者玩耍原则就可以借鉴参考。

要跟其他人一起玩耍,玩耍方式要尽可能动起来,游戏要尽可能新鲜、新奇好玩,玩耍过程中要投入要专注,更要放得开。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欠缺的,在玩耍中我从来都没有放开过,更没有投入过,总是被各种事情分心神。

🌹📚16.四个深度自然游戏

✔️照相机

“照相机” 游戏,是共享自然活动中最有力量、也最让人难忘的游戏。通过简单的方式,参与者的纷乱思绪与不安定感就可以平复下来,更清明地觉察周边的世界。

“照相机”游戏需要两人一组,一个人当摄影师,一个人当照相机。

摄影师需引导“照相机”寻找并抓取美丽风景。“照相机”的眼睛必须闭上,摄影师不能说话。

当摄影师看到迷人的景致时,便将“照相机”指向该处,让“照相机,对准摄影师希望拍摄的景致。

然后,摄影师轻拍“照相机”的肩膀两下,示意他打开镜头(张开眼睛);3秒钟后,再拍肩膀-下,示意“照相机”再闭上眼睛。

如果第一次进行这个游戏,在拍第一张照片时,摄影师可以在拍肩膀的同时说 “张开”,然后,在拍肩膀第3下的时候说“闭上”“照相机” 在不拍照时都需要闭上眼睛,如此一来,3秒钟的“曝光〞才会具有惊艳的效果。

最好请摄影师和“照相机”走路时都保持沉默(只在绝对必要时才开口),这可以帮助“照相机”收获更深入的体验。

许多参与过这个游戏的学员告诉我,他们在 5年后仍能记得当时拍摄的画面。通过这个游戏,“照相机”不仅惊讶于视觉的力量,在闭眼睛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其他感官的敏锐,在拍摄4到6张照片后,“照相机”和摄影师互换角色。


✔️声音地图

一开始,引导者给每个人发一张中间面了个“x” 的白纸,在参与者选好了自己的位置后,引导者告诉参与者这是一张声音地图,“x”分别代表每个人坐着的位置。

一听到声音,游戏者就在纸上画一个记号、记号的位置应该表明声音来源的方向以及与自己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引导者需要告诉游戏者,不用画出每个声音的细节图案,只要一个简单的标注符号即可。

例如,几道波浪线条代表一阵风,一个音符代表鸟的歌声。简单标记能使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聆听,而不是转移到画出标记这件事情上。请参与者闭眼聆听。

为了帮助游戏者提升聆听的能力,可以请参与者做一个“狐狸”耳朵,把手掬成杯状放在耳后。这种手势能扩大捕捉声音的面积。

如果要听见各种不同的自然声音,请选一处包含多种栖息地的区域,如草原、溪流和森林。游戏时间该设定多长呢?4~10分钟都可以,取决于参与者的年龄,感兴趣的程度和周围动物们的活跃程度。

静静地坐着,聆听附近的树林、飞鸟和沙沙作响的草等抚慰人心的声音,能够使人内心平静,加深我们对周围生命的感和和欣赏。“声音地图”是增进对周围环境觉察力的绝佳活动。

✔️与自然谈心

在这个活动中,请你挑选一块岩石、一株植物、
一只动物或者一片有着有趣故事的自然地貌。例如,你可以选择一只蜻蜓,一朵黄花、一块大圆石一座山峰或是一阵风。

尽可能以各种方式认识并理解你中意的“精灵”。例如,如果选择的是一块岩石或一株植物,你可以用双手去感觉它的纹理或质地,看看它身上是否长了其他东西,寻找一些诸如火灾、干旱侵蚀可能伤害或影响它的证据。

稍微站远点,看看它是如何融入周围的环境并与之互动的。当与你中意的那个自然“精灵〞谈心时,请你自己写下答案并尝试从它的角度观看生命。

岩石、植物或动物无法用人类的方式与你交谈,你需要运用想象力去回答。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尝试静心倾听你的这位朋友的回应。


✔️藏头诗

构思和分享藏头诗是极具启发性的活动,有利于团队关系的建立。

进行这个游戏时,首先观察某个特别吸引你的事物,如一片花海,或一隅僻静的海湾。

觉察它对你的触动,甄选一个英文词表达你的感觉,然后用这个英文词中的每个字母分别作为每行诗句的开头词的首字母,完成一首藏头诗。

✔️冥想

当呼吸在冥想中变得更平顺而深沉时,你可能会体验到一种平静的愉悦。练习以下冥想技巧可以帮助你安定整个身心:深深吸气,然后慢慢吐气。

等待下一次自然的吸气,并观察气流的进入。自然吐气,观察气流的呼出。不需要刻意地吸气和吐气,简单地做个旁观者就好。

观察并感觉鼻腔里的呼吸运动,专注于呼吸本身,而不是鼻子。

特别注意两轮呼吸间的休息。当你的身体没有呼吸时,享受平静,感受内在的放松与自由。如果可以的话,练习10次。结束观照呼吸后,静坐一会儿,享受你感受到的沉静与清朗。


☔️我想说


书中给出了一些好玩有趣的深度游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纸质版书籍,我自己对上面这几个游戏特别感兴趣。

照相机游戏,一个是摄影师,一个是照相机,睁开眼睛看到美丽世界,这种震撼绝对可以直达内心深处。

聆听周围的环境所发出来的各种声音,既可以锻炼敏锐的听觉感受,又可以培养专注力。

仔细的观察周围的一树一叶一花,“听”它们述说自己的故事,与自然的情感就这么联结起来了。

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更容易产生诗意,无论我们是不是诗文爱好者,这时候都能发出两句深情流露的感慨吧。

当然,还有冥想,我喜欢极了瑜伽,喜欢关注内在自己、专注呼吸的冥想时刻。我甚至有搜索过哪家瑜伽馆有室外瑜伽安排,在大自然中练瑜伽,这是多么幸福美好让人彻底放松的事情。

其实事情并没有如此复杂,如果喜欢,走在公园里,找一片自己喜欢的僻静之地,就可以进行冥想练习,当然这时候是一个人。不过我更喜欢在老师引导下,跟瑜伽练习者一起进行冥想🤔

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总是能带给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书中提到的:

学校里的学生和工作中的雇员表现出的漠然,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种创造性游戏的精神:缺乏敢于冒险和原创的机遇。

《米哈尔科创意思维9 法则》(Cracking Creativity: The Secrets of Creative Genius )的作者迈克尔 · 米哈尔科(Michael Michalko)对逻辑思考的局限给出了精辟的解释:

通常的思维是逻辑的和以目标导向的。这种思维很难有创新,因为结论隐含在前提中。逻辑只能推导出已知的东西,它“把我们引向通常的思考,而不是原创的想法。如果你总是以习惯的方式思考,你将只能得到同样的答案。”

我感觉这段话就像说我自己,缺乏冒险精神,自己的各种想法都在一个框架中进行,所以根本难以触及创新的核心,很多时候更是抓不住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这一点,我大爱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这部美剧就让我很受触动,她为自己争取每个机会,她总是可以思路新奇的解决各种问题,她脱口而出的有趣原创段子,她本身就是创新创意的化身。

这部剧有不少让我震撼的语句,其中有一段是主角米琪在第五季最后说的一段话,“我想要精彩的人生,我想体验一切,我想打破每一条规则。”

这样的人才具有超强的吸引力。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美剧的原因之一,敢于改变创造自己的生活,敢于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六个自然观察小游戏
自然诗歌会
壹木读书会 |千呼万唤,我们的50个自然游戏终于要面世了!
春天来了,教你五招简单的户外亲子活动,让你瞬间升级孩子王!
干货丨嫁接自然教育,会给你的农场带来怎样的魔力?
一所县域幼儿园为何能吸引数百园所、数千同行前来参访学习? 自然教育中的“深度学习”在这里发生 |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