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預言武當山大興 張三丰創太極拳
明初年,張三丰帶弟子們遷到位於今湖北省的武當山修煉。圖為武當山上三清殿
【文史】預言武當山大興 張三丰創太極拳
作者:劉曉
張三丰修行過的武當山有兩個。古武當山位於河北省邯鄲地區武安市境內,俗稱「老爺山」。唐宋元時期,那裡都建有道觀,真武大帝在此出家修道。張三丰夢受真武大帝教功,應該是在古武當山。元朝初期,張三丰從金台觀攜徒到古武當山修煉丹土與掌法。現在留下來的張三丰太極掌法就是傳自古武當,而現在的邯鄲成為世界太極拳的故鄉也絕非偶然。
今天眾人所知的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今湖北省西北部。《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明初年,張三丰帶弟子們遷到這個武當山修煉,除荊棘,占卜地點,蓋了草廬、草庵,定名「遇真宮、會仙館」,囑咐弟子周真德善守香火。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時,常坐在五棵古樹下,然而「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他登山時輕捷如飛,隆冬常臥在雪中,鼾聲如雷。人們都感到驚異,認為他是奇人。當時有邱玄靖、孫碧德、楊善澄、古泉、盧秋雲等人拜他為師。
張三丰常跟武當人說:「異日,此山必大興。」果然,到永樂帝朱棣時張三丰的預言得以應驗。
原來,朱棣在靖難之役時得到了真武大帝的護佑,幾次轉危為安。因此朱棣登基後,為了感謝真武大帝的護佑,「報答神惠」,表達自己向道的誠意,並「為天下生靈祈福」,決意在真武大帝得道昇天之地武當山修建道場。他指定當時最著名的工程設計師,也就是北京紫禁城的設計師蒯祥負責規劃,並派出朝廷要員多次勘察地形,測量選址。永樂十年(1412年),在北京的紫禁城籌備的同時,在朱棣推行道教信仰的強大決心下,武當山宮觀工程開工了。
出於對神靈的敬重,朱棣下令不許徵用武當山的一草一木,建築用料全部從湖北、湖南、浙江、四川、陝西等地抽調。工程先後費時十二年,征夫三十餘萬,其側重體現的是「莊嚴」、「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圍。
武當山宮觀群打造的是一個模擬真武修仙的神國空間,從古均州到武當山山巔天柱峰全長120華里,將其分為三部分:均州至玄岳門60華里為「人間」,玄岳門至南巖40華里為「仙山」,南巖至天柱峰20華里為「天國」。形成了人間、仙山、天國的三重境界。而從山腳下到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鋪成一條70公里長的「神道」,沿神道兩旁修建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樑、十二亭台等龐大的建築群,並充分借用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崖洞的奇峭幽遂,將玉虛宮、紫霄宮、遇真宮、太和宮等每個宮觀都建造在峰巒巖洞間的合適位置,在朝向、間距、體量、色彩上非常注重與環境保持協調,使它們與周圍林木、岩石、溪流和諧一體,相互輝映,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碧瓦望玲瓏」的人間仙境。
建成後的武當山道教建築群,天柱峰上的城牆比天宮的紫禁城還壯觀,南巖宮、紫霄宮都奇麗無比,玉虛宮如同阿房宮的再現,令人讚歎不已。而且每個布局都有著說道。如進玄岳門為「仙山」,越坊有「命運交給神」之說。從復真觀、太子巖到飛昇巖,也蘊含真武得道飛昇、小中見大之意。此外,明成祖諭敕在山上的遇真宮放置張三丰的塑像,供人朝拜。而永樂皇帝敕建的遇真宮與現存的北京故宮前後殿建築格局極其類似,兩者建築裝飾風格異曲同工。
武當山金頂
最著名的太和宮中的金殿,是一個銅鑄的建築,聳立於天柱峰頂,故稱為金頂,十分壯觀。其周圍紫禁城(寓意與北京紫禁城同)的修建有效地抵禦了四周的寒風,使得天柱峰綠樹成蔭、充滿生機,同時高大挺拔的石頭城有效地烘托了「天國」的神聖圍堰,使金殿在視覺上更加雄偉壯觀。金頂殿內的真武神像披髮跣足,在金童玉女左右侍衛的簇擁下,安然坐在御椅上,大小如同真人,和藹可親。「天人合一」在這裡得到最完美的結合。
武當山大型宮觀主要建築以琉璃瓦頂為主,其餘建築使用布瓦。琉璃瓦頂有綠瓦頂和綠瓦黃剪邊瓦頂兩種,未見黃琉璃瓦頂。如紫霄宮為綠瓦、大殿為綠瓦黃剪邊,復真觀龍虎殿、大殿均為綠瓦。
武當山宮觀群建成後,明成祖賜名「太和太岳山」,設官鑄印看守。明嘉靖時又進行了擴建,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武當山的地位一時凌駕於五嶽之上。而張三丰的名氣,更是從此聲傳海內。
(張三丰自畫像)
武功卓絕
中國武術馳名天下,源於佛道兩家的修煉方法。一為少林達摩,一為武當張三丰,所以素有「南尊武當,北崇少林」之說。張三丰創立的武當派內家拳博大精深,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三丰掌、十段錦等,都注重內功,講究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與道家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相合。張三丰是如何創造出內家拳的?
史載,張三丰早年求道期間曾去過少林,精通少林拳法要義,又精通宋元道士的一些修煉方法,他得道後,把自己領悟的內修方法,諸如導引、吐納等熔煉到武術之中,形成了以修養生息、參悟道法為主的內家拳。內家拳是道家修煉方法,目的不是用於防身格鬥。但隨著修煉境界的提高,武術技能自然提高,可臻於化境。
太極拳和內家拳本是一體,張三丰當年教徒都是口傳身授,他的拳法傳給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莫谷聲等繼承人。其中一支傳到王征南。王征南以後,各支的後世傳人把太極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進了自己的東西,標新立異。這樣太極拳就從內家拳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一種。主要分為道派、北派和南派三大途徑傳播。這種演變後的傳播擴大了太極拳的影響,但是張三丰太極的原貌等於被毀壞,即使還可以養生、健體、防禦,也不過是越演變越走向末技,無法達到張三丰用以提升生命境界的目的。也就是說,當今世界正宗的太極已經徹底失傳,這真的是憾事一件。
張三丰武功卓絕也是有記載的。《明史?方伎傳》中稱張三丰為武當丹士,是宋時的技擊家。一次,他在入朝途中,遇武當山受阻而停留。夜晚夢見真武大帝指教拳法。第二天天亮上路,遇賊,他憑一人之力就殺賊百名,即「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這種拳法就是他首創的內家拳十三勢(招)。武當傳人王征南的墓誌銘中、《張松溪傳》中都記述了這件事。張三丰武功之高,超乎人們的想像。
去向無人知
關於張三丰的生死存亡,始終無人知曉。張三丰後來居於寶雞之金台觀,曾「死」過一回。《明史》和《微異錄》記載,有一天,他對弟子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辭而死。軌山和人們用棺材盛殮了他後正要下葬,卻聽得棺材裡有活動的聲音,開棺一看,張三丰又樂呵呵地爬出來了,嚇得眾人大驚失色。原來道家功夫煉到極深境界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
醒來後的張三丰還給楊軌山作了一偈,預言元朝滅亡明朝誕生。偈云:「元氣茫茫返太清,又隨朱雀下瑤京。剝床七日魂來復,天下齊看日月明。」
金台觀現存《張三丰遺蹟記》一碑,為明朝時陝西參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張用浣所立,上面說他父親張朝用十三歲那年在觀內讀書,雲遊至此的張三丰和他父親聊起了家常,張朝用說他父親叫張維,為避戰亂才舉家遷入寶雞。張三丰聽後深有感觸地說,當年雲遊柘城時就認識你先祖張榮並與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張毅的是你甚麼人?張朝用說,「那正是我爺爺。」張三丰說:「唉,我認得他時他還是個童子。」張三丰勉勵張朝用好好讀書,將來可官至三品(後果為均州知州)。過了一個月,張三丰離開金台觀時,張朝用也去送行,見張三丰離去時腳不履地,當時在場的人都很驚奇。
另在洪武末,有道人遊四川鶴鳴山。山有二十四洞,以應二十四節氣。在道人入洞時,洞中的石鶴突然發出鳴叫聲,眾人皆以為奇。道人在此待了半年,住在天谷洞中辟榖不出,洞門上書「三丰遊此」四字。當時他已經一百多歲了。
而《郴州總志》記載,明英宗正統年間,張三丰在桂東縣了髻山結廬修行,仙昇。跟鄉人告別時,用指在石上寫「三丰」二字,隸書,如斗大,字入石一寸左右。雖經風霜剝蝕,字跡宛然。彼時,張三丰已經是二百多歲了。
金台觀一帶還留下了張三丰的許多神奇的傳說。他離開時,留下了九節籐杖、混元衣。1611年,寶雞縣令朱炳然見到這兩樣東西。在碑上刻詩,其中有「鳩杖尚留九節在,霞衣猶見五銖輕。歌罷懷仙一長嘯,昔陽紅照萬山明。」
此外,清朝雍正年間,還有個叫汪夢九的人說遇到過三丰真人並與其交談。那時,張三丰應該有四五百歲了。
張三丰最後卒於何時,沒有人知曉,他應該是像老子等道家人物一樣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不知所終。其玄奇而驚世駭俗的一生,除了告訴世人神仙是真實的存在外,也是在提醒世人莫沉湎於俗世,迷失在世間,返本歸真才是人來世所唯一要追求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玄天上帝由來、生日
湖北武当山
祖国风光(35)道教圣地武当山
大涤洞天记-宋-邓牧
杨万里的诗词全集、诗集(4239首全)19
濃盡必枯 淡者屢深——保利十周年春拍翦淞阁文房专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