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十大名臣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1]),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2],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被中国人视为民族英雄。

林则徐曾多次粉碎英国人到中国海域进行的武装挑衅,“虎门销烟”行动堪称为一次壮举。林则徐进行的禁烟运动严重损害了英国以输出毒品为基础的巨大贸易利益,促使了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并由此揭开了近代史上世界列强对中国长达百年的侵略史。

林则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但其对于西方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性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懂得英语和葡语两种外语,并且着力翻译西报及西方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成《海国图志》,此书其后启发了晚清后期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

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4日—1909年10月5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顺天府解元,十八岁中举人,廿六岁中进士。同治二年(1863年)探花,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期转化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兴居不节,号令无时”。后来粤督李瀚章奏称:“誉之则曰夙夜在公,勤劳罔懈。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号令无时。既未误事,此等小节无足深论”。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也是由他开始主导。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刘坤一与驻沪各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广雅堂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成为晚清“四大名臣”。文化大革命期间,其墓遭人恶意破坏,尸骨从此失踪直至近年寻回。

曾格林沁

清代大将。蒙古贵族,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人。道光五年(1825)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三年(1853)秋,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北伐军突入直隶(约今河北)。九月九日,清帝特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部署抵御。他率京营兵出驻涿州(今河北涿州市)。后移军王庆坨守二线。四年正月,太平军在饥寒中南撤,他率部追击。太平军据守连镇,又分兵至高唐。他在连镇周围挖壕筑墙,长期围困,至五年正月,攻入连镇,俘林凤祥。继移军围攻李开芳部并引运河水倒灌冯官屯,俘李开芳,北伐的太平军遂完全败没。他以功进亲王,并世袭罔替。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加强大沽口海防工事。九年五月,挫败来犯的英法舰队,毁伤敌艇10艘,歼敌500余名。翌年夏,英法联军1.7万人入侵,他不守北塘,敌乘隙由此登陆,迎战不利,大沽和天津失守。八月,又败于京东张家湾、八里桥,北京失陷。冬,僧格林沁复奉命南下镇压山东、安徽各地捻军等抗清武装。同治二年 (1863),攻占捻军根据地雉河集(今安徽涡阳),杀捻军领袖张乐行。捻军被迫流动作战,他穷追之于豫、鄂各地,至四年四月,追至山东菏泽县境,在高楼寨之战中伏被捻军围斩。

荣禄

清末大臣。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湉(即光绪帝)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硁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光绪帝。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主张保护各国驻京使馆,镇压义和团。1902年1月,随慈禧太后返京后,转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刘坤一

清末湘军将领、洋务派官僚。字砚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率团练随清军屠杀湖南群众起义。次年随刘长佑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1859-1861年在湖南、广西与石达开部激战。1862年代统调任两广总督的刘长佑的军队,镇压贵县黄鼎凤和思恩、南宁等地反清起义。累升广西布政使。1865年任江西巡抚。1875年擢两广总督。1879年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与李鸿章等鼓吹、推行洋务活动,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期任钦差大臣驻山海关,节制关内外诸军,抗击侵占辽东的日军。辽河一战,全军溃败。1895年捐银五千两入北京强学会。次年回任两江总督。1900年北方义和团运动兴起,在帝国主义策划下,与张之洞倡“东南互保”。镇压两江人民反帝斗争。有《刘坤一遗集》。

聂士成

清末淮军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行伍出身,曾随淮军将领刘铭传镇压太平军、捻军,自把总累升至提督。中法战争期间,奉命率军赴台,参与抗法。1891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次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提督叶志超援朝,以功授直隶提督。时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30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迅速发展,聂士成力主镇压。5月30日,奉命保护芦保、京津铁路,屠杀团民。6月13日,率所部守卫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身中数弹,仍裹伤指挥杀敌。7月9日,中炮阵亡。著有《东征日记》等。

翁同龢

晚清大臣。字声甫,号叔平、瓶笙,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帝师傅。前后充乡试考官、会试总裁等,参与主持科举考试达40年。后成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他极力主战。次年马关议和,反对割地,力争修改约稿。《马关条约》签订后,因愤于割地求和,遂“有变法之心”,欲辅佐光绪帝筹谋新政。北京强学会成立,曾予支持。但反对维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1898年初,参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对康有为的问话,随即向光绪帝密荐康有为。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维新。翁同龢为慈禧太后及后党所忌恨,15日即被开缺回籍。同年12月,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他居家惧祸,所存疏稿,焚毁强半,日记亦有删改。 1904年病卒。1909年(宣统元年)诏复原官,追谥文恭。著有《瓶庐诗稿》(另词一卷)、《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其书法纵横跌宕,为世所重,有手札、墨迹等多种影印或石印出版。

左宗棠

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 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 (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 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农民起义。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又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又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 (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曾国藩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帅。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适曾国藩丁母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 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 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 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 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李鸿章

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 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时,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 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次年,授湖广总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 “委曲求全”的方针。1901年11月卒。谥文忠,晋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简介: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图]
盘点晚清时期淮军十大名将,你觉得谁最厉害?
李鸿章,十年时间从默默无闻的底层幕僚到晚清第一巨擘重臣
【历史盘点】晚清四大名臣
晚清四大名臣中,为什么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大清国第一裱糊匠是个怎样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