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深度好文)

  来源:明说是非,干部参阅(iganbu)编辑整理

编者按

 

目前,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进入了新的时代。而面对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基层干部将承担着更加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但奇怪的是他们依然还在“矫情”地吐槽,依然不能静下心来做些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现在从上到下每个单位都喊缺人,基层干部都在说累,一些主要领导更是经常早出晚归、忙到半夜。这除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以外,有没有上级领导机关检查过多、报送材料过多的原因?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为什么基层仍然没有精力去抓民生抓经济,却要把大部分的事件投入到新的文山会海中去?恳请你以“基层干部时间都去哪了”为题,帮着我们写篇文章分析分析、呼吁呼吁。

 

以上这段文字,是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写给笔者的留言。从留言当中,笔者既读出了苦恼与无奈,也读出了唏嘘和感慨。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正在更新变化。为什么基层干部在承担日益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在应付检查中疲于奔命、还要在文山会海中浪费生命?这究竟是一种所谓的“矫情”,还是真实的存在?



【1】吐槽


去年新州镇接受县以上有名目记载的各项工作检查就达111次,平均两三天就有一次,这种情况在其他乡镇也很普遍。频繁检查让基层干部有“三怕”:一是部门众多,重复检查;二是检查都要求基层领导陪同,并把领导参加陪同作为评比的标准;三是检查过多,导致各乡镇之间相互攀比,甚至是虚报浮夸,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堆材料、找典型上,没工夫多干群众满意的实事。

 

——这是2016年8月贵州省人大代表潘秀华等向省人大提交的一份题为“规范工作检查、减轻基层负担”的议案。

 

去年镇里的政法委副书记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不少会议是重复开的,上面出台一个文件、部署一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到县一级,接下来省、市、县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又分别召开贯彻落实的会议,有的基层干部同一主题的会要开4遍。不仅如此,很多会都 要求一把手去开。

 

——这是2017年6月26日《半月谈》刊载精准扶贫驻村干部所看到的现状。  

 

乡镇一年工作,3个月开会,3个月维稳,3个月干活,3个月迎检。三天一小检,十天一大检,各类检查层出不穷,各类检查都重要,各类检查都要汇报,各类检查都要看材料。而且现在的上级检查越来越要求高,越来越要求精细化,越来越重材料,越来越讲究形式,让基层干部为应付检查疲于奔命,焦头烂额。

 

——这是2017年7月7日某微信公众号刊载一位乡镇干部的告白。

 

挤占干活时间的事情很多,其中一个大头就是迎接检查。有人说基层一年工作,半年是工作,半年是迎接检查。虽然略有些夸张,但说的都是实情。如今一些地方和部门,民警用于应付检查的精力占的比重早已经超过本职工作,这不是工作本末倒置,都是迫不得已。动辄就是时间表、路线图、PPT, 各种台账没有穷尽,各种材料越写越长,常常一样检查,要准备的材料就十多本。

 

——这是某贴吧中一位基层民警的吐槽。


【2】设问


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为什么还缺人?有人举出了这样例子:比如,一个小镇需要办理社保的有1万人,登记信息、审核材料、整理材料、上报材料,错了再修改信息,再加上好多农民连自己身份证号都不知道、名字也写不清楚,算算工作量是多少?再比如,一个乡镇当中专职负责办理低保的民政办就几个人,面对一个2万人的镇,要一个个走访、一个个深入核实信息,工作量又是多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付检查考评的时间多了,办事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他们岂能不明显感觉人员短缺?

 

检查很有必要,过多的检查有没有必要?检查督查是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一种手段。但有多少检查组能真正了解情况、有多少检查组能真正到现场看看、有多少检查组能在没有基层领导陪同下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扶贫攻坚要检查、大气污染防治要检查、文明城市创建要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要检查、基层党建工作要检查、维护社会信访稳定要检查、基层文化宣传要检查,经济指标和项目建设要检查、清洁卫生和各种教育培训也要检查。就拿党建工作来说吧,党费收缴要检查、活动阵地要检查、发展党员要检查、党会记录要检查、开展活动要检查、电教工作要检查……大检查中有小检查,小检查中有各部门和各科室的检查。尽管有时候上级下来只是调研或慰问,基层也必须要当作检查搞汇报搞陪同,他们岂能不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材料已成重头戏,是否有利推动工作?材料是现在各项检查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最最重要”,所以每次检查基层就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很多的档案盒、很多很多的小册子,有汇报、文件、有记录、有照片,而且还要做到整洁精美,否则就是人浮于事、没有落实,就是应付塞责、态度不端正。

 

于是,每次检查来临之前,基层单位都要全力以赴准备各种资料、填写各种表格、做好各项统计,然后图片打印、封面设计、装钉成册……既然上级不相信基层、不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实实在在的东西,只需要用材料来作证一切,否则就问责查办,他们又岂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民生、发展经济?

 

八项规定这些年,会议真的减少了么?文山会海大家都很反感。近年来随着反“四风”不断深入开展,“文山会海”现象看似得到了遏制,而实质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势头却并未缩减。尤其是开会,各部门各领导都是各自为政,大会小会都必须到场,否则就是不把他们分管的工作当回事,就是不讲党性不讲纪律、不对上级或组织负责。

 

于是,每一个政策出台、每一项工作安排、每一次活动开展,都是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开会,有动员会、有汇报会、有通报会、有推进会、还有总结会和反思整改会等。难怪基层干部常说一年到头忙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整天让他们像赶场一样地开会,他们又岂能不糊涂混沌地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


【3】解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宏伟蓝图描绘的再好,也需要基层去落实去推动。试想一下,设若凡事都是中央把任务下给省里、省里下给市里、市里下给县里,县里下给乡镇、乡镇下给村里。大家都只是在开会议、发文件、做检查、搞督促,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靠谁来实现?

 

所以,为基层“减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宏大课题,必须首先从形式主义减起,让基层干部真正从频繁的检查和考核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多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在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路。

 

其一,痕迹管理要“返朴归真”。要减少检查督查的次数、降低检查督查的频率,检查督查时要尊重实际、尊重科学,强调原始性、真实性、一致性、可考性。原则上,只需要重点检查基层干部记的工作记录本、学习笔记本即可。其它方面的检查督查,要注重向现场聚焦、注重向工作进度聚焦,无须汇报、无须陪同、无须文字图片类材料支撑。

 

其二,党委主体要下好“一盘棋”。要严格落实会议申报审批制度,对需要开展检查督查的工作进行汇总梳理,组建联合检查或督查组进行实施,以避免陷入“部门主义”和“本本主义”之中、避免部门工作各自为阵、肆意“扰民”,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

 

其三,考核项目要精简“瘦身”。相关部门在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目标时,要结合基层实际,着眼长远、有所侧重,确保既能做到节约时间精力,又能做到精准有效。必要时可以建立抽查机制,把抽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结果,经抽查的基层单位可以不再接受上级其它部门的检查。

 

其四,检查督查要严守“规矩”。要建立对检查督查人员的检查督查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坚决杜绝检查督查人员住宾馆、让陪同,动不动就听汇报、查资料。要让他们树立检查督查乃为本职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作出评估,而不是让基层自说自话、自我评价。真正把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还给基层干部,让他们真正能够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


延伸阅读:

媒体解析:基层干部为何没有尊严?

基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他们是中国复杂国情的“亲历者”。中国各项改革任务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各种发展目标要靠基层干部去实现。这要求基层干部应当享有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的尊严和权威。

但现实中,基层干部普遍面临权威丧失、尊严缺失等问题,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基层干部形象长期被污名化,极易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而解决问题,首先要摸清基层的真实生态。本文通过采访调研,梳理出了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的几大困境。

一、不被群众理解,甚至受到群众非议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是,“中央政策是好的,都是地方上落实得不好。”很多基层干部认为这句话很值得商榷,他们权力最小,掌握的资源最少,能够动用的手段极为有限,却要为所有政策落实不力负责很不公平。

一位乡镇干部反映,“出台一个好的政策不仅不难,而且应当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要把好政策落实好,绝不是出台文件,然后层层落实文件那么简单,这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

群众的维权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很多人认为,政府为百姓服务理所应当,而某些事情做不好,群众就要责问干部。甚至居民生活遇到各种不如意,基层干部就经常被当成出气筒。一位副镇长说,“现在是上级、群众都指责我们工作没干好,老婆孩子又说我不顾家,想起这些就让人感觉没尊严。”

二、责大权小、事多钱少没尊严

近年来,取消农业税、乡财县管等政策的实施,使得乡镇财权急剧减少,大多数乡镇只有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才能顺利运转。而许多地方将“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与一票否决联系起来,一位乡镇干部表示,“这让许多基层干部有为了得到转移支付而不得不完成任务的感觉,这当然会使基层干部感到没尊严。”

除此之外,乡镇搞发展也面临很多制约,为了获取资金支持,乡镇干部不得不看很多部门的脸色,而许多部门故意制造困难、吃拿卡要。一位基层干部说,“我们办这些事又不是为了自己,如果这些部门不改变工作作风,那么就不仅仅是伤害我们尊严的事了,这会让我们失去为基层干事创业的动力。”

中部某省一乡党委书记说,他要签订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等许多责任状,哪一项落实不好都要被一票否决,“感觉自己疲于应付各种上级布置的任务,领导说啥就要干啥,没有商量的余地,落实不好还要挨批评。”

三、到条条部门办事太难

一位乡镇干部说, “我宁愿到县里哪个局当虚职,也不想在乡镇当实职。乡镇里再大的干部也只有落实的份,而县里某个局随随便便就发号施令”。某县组织部副部长说,“这些年来,往乡里调派干部越来越难,很多人不愿到乡里工作,与之相反,乡里干部请求调回县里的越来越多,而据我了解,这不是我们县独有的情况。”

四、工作辛苦、待遇微薄、升迁无望

乡镇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低,使很多基层干部产生了较重的自卑感。一位基层干部说,“如果我们工作清闲,那么工资拿得少也无可厚非。可大家都知道,我们干的工作最多,可偏偏挣得最少,这让我们感觉很没尊严。”许多基层干部坦言,一辈子只能处在官员序列最底层,承受最大的压力,这让他们感到很不公平。

五、维稳任务繁重受“夹板气”

乡镇干部普遍反映:现在维稳任务太多,上级领导说维稳是硬任务,对于上访群众要“谁家的孩子谁领回”,可以说信访是上级最为看重的一票否决指标,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都耗费在了维稳上。然而很多问题不是乡镇一级能解决得了的,为了“零上访”的指标,有时候只能是硬着头皮上,想办法去围追劝阻上访者,一位负责信访的乡镇干部说:“一方面有上面的硬任务,一方面是老百姓的怨气,我们是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尊严何在?”

六、屡屡成为媒体关注的负面焦点

有乡镇干部说,“看现在的新闻报道好像我们基层干部的形象就是本事不大、脾气很大,就是慵懒散,就是饱食终日,甚至都是贪官污吏、横行乡里。现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乡镇干部,还谈什么尊严。”

通过梳理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处理好基层干部与上级部门、基层干部与群众这两对关系。今后应赋予基层干部与他们责任相符的权力;完善基层政权的财力保障机制,不要“只叫马儿跑, 不叫马儿吃草”;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基层干部的成就感;完善现有的信访制度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的实际状况
基层干部为何没有尊严?
基层干部的七大难处,句句戳心!
乡镇为什么难留人?不只是晋升问题,还有这些......
基层干部莫患“应付”症
乡镇政府的应酬政治——10省(区)20乡镇调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