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宁考虑将公司私有化 背后原因与动机是什么
userphoto

2024.03.13 河北

关注

文 / 9C资本力 周永信

江湖传言,李宁考虑将在香港上市的李宁集团私营化。

李宁是前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集团创始人。

经过艰苦奋斗,把公司做上市,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么,好不容易做出一家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把它私有化呢?

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创始人李宁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如果私有化,又将如何操作呢?

一、原因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李宁集团的估值太低了。

首先,和自己比。

李宁集团是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

之后,市值一直都在增长。

2021年9月,股价涨到了106元,市值2700亿(港币,下同)。

但在此之后,股价便一路下跌。

到了2024年3月,股价跌到了21元,市值剩下552亿,只是高峰期的20%。

这是和自己比。

再和对手比比看。

李宁集团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三个:安踏、特步、361度。

这三家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特步和361度,体量都不大。特步市值120亿,361度94亿,这两家公司倒没什么。

但是,再看安踏,李宁就不淡定了。

安踏,2021年7月,市值达到最高峰,5000亿。之后,股价也是一路下跌。

但是,同样跌到2024年3月,它的市值还有2246亿,是高峰时的45%。

那么,是不是李宁集团的业绩,就比安踏差很多呢?

我们来看看这两家公司的营收和利润。

安踏,2022年营收537亿,利润76亿。

李宁集团,2022年营收258亿,利润41亿。

李宁集团的营收,是安踏的48%,利润是安踏的54%。

但市值呢?

安踏2246亿,李宁集团552亿,是人家的25%。

你说,作为初始人和老板的李宁,心里能是滋味吗?

360docimg_0_

二、动机

市值下跌,是市场行为。

周期和大势,是人力无法抗拒和阻止的。

那么,对于市值下跌,尤其是长期的大幅度下跌,企业和股东,是不是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呢?

当然不是。

这不,李宁就准备出手了。

在市值严重低估的时候,把公司私有化,就是很好的一步棋。

尤其是,创始人的持股比例,还非常低(2024年3月,李宁持股10.49%)。

他的动机,可能有四种:纯私有化(可能性不大)、估值套利、改造公司、增加股比和控制力。

三、操作

如果将李宁集团私有化,李宁可能会如何操作呢?

从战略上来说,他有三种选择。

第一,私有化后,保持李宁集团的非公众公司状态,一直持有。

第二,私有化后,等待周期向上、大势变好,再将李宁集团重新上市,套取估值差收益。

如果估值翻一倍,就是500亿,李宁持股10.49%,股权价值可增值50亿。

当然,这还只是基本操作。

真正厉害的,是第三种选择。

第三,私有化时,用一部分自有资金,再按倍数,融一大笔债权资金,大幅度增加持股比。

比如,从10.49%,增加到50%以上。

然后,靠自己,和私有化时的财团同盟,提升公司实力,抢占市场份额,大幅做高业绩。

因为公司已经私有化,不用再看二级市场的脸色,决策和执行都更灵活。

这使得战略更容易推进、工作更容易开展。

最后,等周期向上、大势变好时,再将李宁集团重新上市。

如果选择这种战略,那就不只是获取估值差收益这么简单了。

原因有二。

第一,由于同步增加了利润,而市值等于利润乘以市盈率,所以,市值会有成倍的增长。

第二,创始人股东,增加了股比(比如,从10.49%,增加到50%以上)。

这种情况下,创始人股东,不但持股股值会翻倍,对公司的控制力,也会大大增强。

#小结

据说,李宁联系的投资人,包括TPG、PAG和高瓴资本。

TPG和高瓴资本,都以长期投资为特色。

另外,PAG和高瓴资本,还有个共同之处。

它们都喜欢深度参与投资项目,帮助改进运营,协助提升业绩。

这是不是意味着,李宁有选择第三种战略的倾向呢?

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始人,做到一定高度,都是产业与资本联动的。

李宁,早已到了这种高度。

本文作者:周永信,9C资本力创始人、股权律师,著有《左手企业经营 右手资本运作》一书。

【按】

9C资本力,股东参谋,包括:9C分析、行业进退、股权设置、投融资、控制权攻防、资本竞争、并购赋能、产融成长、法律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500亿的安踏,距离阿迪还差几个鸿星尔克
“国潮另类”特步,高瓴投下10亿后,冲上一线还差什么?
“国潮一哥”李宁:资本运作“三连发”遇冷,市值危机难止 | 钛媒体深度
分享是一种美德
泰邦生物私有化进程接近尾声,大钲资本深度参与
曾给投资人带来800多倍回报 如今市值缩水9成 聚美优品和陈欧这一年“遍体鳞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