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句读及释义

关于“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句读及释义(2012-03-16 20:39:41)转载▼

标签: 杂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孟子·告子》中经典的一段话。其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读历来都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笔者认为这样句读不合适。

    如此句读,且不说是否吻合原文语义,单说给翻译理解就带来重重障碍,致使出现了下列几种令人尴尬的情况:一是直译,则会叠床架屋,与《孟子》“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相背①。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把“行拂乱其所为”解释为:“所行不顺,使他所作的事颠倒错乱。”②释文语义重复且不通畅。二是意译,则会脱义不信,如,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把此句翻译为:“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③训诂了“行拂”,却脱漏了“乱其所为” ,译文“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单看是通畅的,而放在整个语段中则上下不连贯,语脉不畅,这与《孟子》“精练简约”“气势浩然”的文风不符④。

    其实,问题就出在句读上。应句读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从章法上看,此段就上文六个圣贤自卑微到显贵的典型事例,推论饱经忧患磨炼方能堪当大任之理。全段可分三层:先说“天”之目的——“将降大任于是人”,再说其手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最后说结果——“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第二层次中,作者选用五个短句,一句一方面,意在阐明“天”对“是人”分别从精神、生活、肉体、出行、实践五个不同方面进行全面考验艰苦磨炼。“行”字只有句读属上,才能体现作者这一说理意图;如果句读属下,“空乏其身”则与“饿其体肤”属同一方面,角度重复,说理不够全面深刻。

    从句法上看,整个语段的陈述对象和施事者都是“天”,叙述其手段的内容,作者采用了使动双宾句型结构,其中“苦”、“劳”、“饿”、“空乏”、“拂乱”都是使动用法,它们的主语都是“天”(后四短句承前省略),“天”“空乏”他们的是“身行”,“拂乱他们的是“所为”。全段才显得语脉贯通,文气磅礴。如“行”句读属下,则变成了“拂”的陈述对象(主语),此前此后陈述对象都是“天”,“行”插入其间,岂不突兀,语脉不通?岂不悖于《孟子》“气势浩然”的文风?

    再从修辞上看,叙述其手段的内容,作者采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五个句型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其中 空乏其身行”与“拂乱其所为”又构成对偶。作者之所以选用二字使动词,恐怕是出于表意准确丰赡的需要,“空”与“乏”、“拂”与“乱”的含义还是有差别的(“空:穷也。乏:绝也。”⑤;“拂,违背。乱,扰”⑥)。这符合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精辟说理和增强气势的孟文风格,“《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⑦句读时“行”字如属下,则不合其句法和修辞:从这五个短句看,使动词后的是带有“其”字的三字语,前三个和最后一个均如此,何以突然冒出一个二字语呢?并且第五个与前四个难以构成铺排,不合修辞规律和《孟子》艺术风格。

    从语言习惯上看,“身”与“行” 并非不能句读在一起,连用连读在一起的情况在古代文献曾大量出现过。如《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汉贾谊《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史记·李斯列传》:“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宋苏轼《龟山》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封神演义》第五二回:“闻太师曰:吾非不能遁回朝歌见天子,再整大兵,以图恢复。只人马累赘,岂可舍此身行?”清翁方纲《欧阳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⑧凡此种种,只不过词义不同罢了。

     从语义上看,这里的“身”是身体,身上的意思;“行”是行走,出行的意思(这里的 “身行”,语义侧重于“行”)。“乏”是出行无资的意思。之所以历来把“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错误句读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除了忽略了上述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对“行”和“乏”的含义理解片面有误。

    先说“行”义。“行”字以单音词的形式在《孟子》中共出现122次,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其作“行走”义的有23次,作“使行走”义的有3次⑨。另据《十三经辞典·孟子卷》统计,“行”作“走,行走”义的有14次,作“出行”义的有7次⑩。如: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孟子·万章下》)

    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   (《孟子·公孙丑下》)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孟子·梁惠王下》)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孟子·告子下》)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       (《孟子·离娄下》)

    如果我们视线再扩大一些,不难发现:“行”这个词,作“行走,出行”义,在孟子以前或同时代的文献里,也比较常见。如,《论语》计11次(出现79次)⑾,《春秋谷梁传》计24次(出现57次)⑿,)《列子》计27次(出现57次)⒀。

    再说,“乏”义。“乏”的本义就是“行而无资”(“乏困,本来行而无资叫乏,居而无食叫困”⒁)。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只不过这里的“乏”是“指使者往来时馆舍资粮的不足”罢了⒂。再如,“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史记·李将军列传》)这里的“乏”,显然指的是李广“将兵”行军之际资粮缺乏。

    由此可见,毫无疑问,“行”与“乏”是完全可搭配组句的。孟子选用“乏”的“行而无资”这一本义,以“空乏其身行”来表达使他们身体出行缺乏资粮的意思,也就不足为奇,不难理解了。因此,句读当在“行”字后。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正确的句读应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意思是说:使他们出行缺乏资粮,使他们所做的事情受阻不顺。

 

附注

①④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3页。

1963年版,第90页。

⑤朱熹集注《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42页。

⑥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16页。

⑧参见《汉语大词典》第十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第701页。

③⑨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99页,第378页。

⑩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⑾安作璋《论语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页。

⑿《十三经辞典·春秋谷梁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页。

⒀《先秦要籍词典·列子词典》,学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

⒁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1页。

                      上海松江佘山学校 李家邦     此文发表于2005年第6期《语文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告文案写作的语言修辞运用
修辞
你的江湖只有你之2021年高考考点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总做错?那你肯定没看过这一篇
【我们读世界】《诗词律要》讲座(九):联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