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人即地狱”,究竟是什么意思?| 思庐帮你买票看萨特啦

编者按: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历来是存在主义最著名的句子之一。然而,从字面上来看,它又常常被轻率地理解为消极避世或愤世嫉俗,而得不到深入思考。为了明白这里的“他人”和“地狱”分别说的是什么,我们有必要回到这句名言的出处,也就是萨特的名作《禁闭》中去一探究竟。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管窥这一断言蕴含的深意。

当然,如果仅仅是阅读文本本身,我们或许无法感受到萨特原作中那种逼人的束缚感、恶意与情绪张力。恰逢奥地利城堡剧院排演、由马丁·库谢执导的戏剧《禁闭》(改编自萨特同名剧本)将于6月8日、9日在上海YOUNG剧场与中国观众见面,为了让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能更直观地感受萨特作品的魅力,思庐与YOUNG剧场合作,开展征集活动。

请把你对萨特、对“禁闭”、对存在主义的看法通过邮箱(silu_philosophy@163.com)发送给我们(不超过1000字,附上联系方式和简短自我介绍),可以是生活化的感悟、也可以是理论的批判展演,请大家尽情发挥。我们将择日挑选出4则优秀留言,被选中的读者朋友们,我们将帮你买票前往YOUNG剧场,观看奥地利城堡剧院改编的《禁闭》。

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禁闭》下周正式开票后的推送,我们正有一大堆相关企划摩拳擦掌等着上市!

马丁·库谢执导《禁闭》在排演中,来源:奥地利城堡剧院官方


作者:玛妮·宾德

玛妮在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教授哲学,在科苏梅斯河学院教授人文科学。她拥有西班牙马德里阿尔卡拉大学人类与历史思想博士学位、纽约大学人文与社会思想硕士学位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与心理学学士学位。她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哲学史、实用主义和大陆哲学。她著有A Pragmatist Philosophy of History等多部著作。

/

请想象自己在餐厅里盯着一个陌生人看。然后再想象一个不同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你注意到别人也这样对你。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的感觉和反应如何?正如萨特所言,他人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始终控制这一事实,这可能会让人非常沮丧。他人改变我们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我们总是无法避免与他人发生某种形式的关系。

在第一种情况下,萨特认为,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通过类比,面前的这个他人一定和我一样拥有主观意识,但我们不得不这样推断,因为这个他人存在于物的领域。我们无法进入他们的心灵。因此,在他们看似客观的情况下,我们很难认识到他们的主观性。

在第二种情况下,情况发生了逆转,我们可能会因为他人的眼神而感到自己被物化了。萨特所说的这种“目光”(不一定是字面意义上的,甚至只要想象一下他人的目光是如何将我们物化的,就足以改变我们的自我意识),是我们从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意义的源泉。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体验尤其会让人感到疏离。

正如萨特所演示的那样,想象你独自一人在公园里,但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人来到了你的身边。他们不需要靠近你,甚至不需要注意到你,但另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你在公园里的体验。但是,如果这个人没有任何评判的目光,你就不会深刻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影响。

勒内·玛格丽特的《眼睛》,约创作于 1932-1935 年,来自芝加哥艺术学院。

在萨特的另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影响是如何被强烈感受到的;这就是他著名的 “窥视者”案例。想象一下透过钥匙孔窥视他人。对方不知道你在看他,所以他完全被你物化了,而你则完全沉浸在这样做的活动中,因此对自己的主观自我并不十分了解或反思。

接下来,想象一下你突然听到了脚步——-现在,你变得非常了解自己了。事实上,你觉得自己被对方物化了,对方看到了你在做什么,并对你进行了评判,这让你产生了一种物化他人的羞耻感--现在你知道门那头的人如果知道自己被监视了会是什么感觉了。

这种现象非常强大,即使你只是在透过钥匙孔看门时觉得有人靠近,也会被震撼到。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自我意识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正如萨特所说,他者“掌握着[你的]存在的钥匙”,因为现在这个已经到来的第三者拥有了主体的力量,因为他们已经把你对象化了(看起来是这样)。比如说,一只猫从钥匙孔里看到我们在偷看,可能不会对我们的羞耻感产生同样的影响。因此——

“地狱,就是他人!”

萨特(Jean-Paul Sartre)1955 年创作的《没有出口》封面页,来自互联网档案馆。

萨特这句著名的台词“地狱就是他人!”出自《禁闭》,这是一部独幕剧,剧中只有三个角色。他们立即开始经历冲突。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聪明但不忠诚的加尔森开始被厌恶他的严厉女人伊内兹所吸引,而被描述为非常漂亮的年轻女人的埃斯特尔所吸引--没有人赢。他们各自作为 “他人”,限制着对方的自由。

临近剧终时,加尔森宣布:

“原来这就是地狱:我从未相信过。你还记得我们被告知的所有关于酷刑室、火焰和硫磺、或燃烧的灰岩的事情吧?那些都是老太太的传说!不需要烧红的火钳,地狱就是他人!”

换句话说,等待他们的不是肉体上的折磨,而是必须与其他人相处的情感和精神折磨,这才是地狱(剧中的描述与现实世界相似)。

因此,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冲突的。我们都想掌控一切,这在本质上使我们互相平等,但我们仍在与现实抗争。当我们被发现透过钥匙孔盯着别人看时,我们也可以回过头来盯着那个第三者,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目标然而,只有当他们是主体时,我们才能这样做,因为只有主体才有能力创造客体(或者说,看起来是这样)。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被目光所困。这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其中一些尤其具有破坏性和歧视性。

萨特《反犹主义者与犹太人》一书的封面,1948 年,亚马逊。

在《反犹主义者与犹太人》一书中,萨特阐述了反犹主义者的目光是如何创造出犹太人的;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歧视形式。另一位倾向于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进一步阐释了类似的主题,他将这一观点应用于二十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黑人的殖民经历,即殖民者如何创造了被殖民者,种族主义者如何创造了低人一等的错误类别——如果我们都是自由的主体,这些就并非自然的类别。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认为,从历史上看,女性在世界上的地位一直是男性主体的客体。换句话说,这种客体化不仅发生在个人身上,也发生在群体身上,因此会导致各种形式的歧视。

这种“他者化 ”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存在问题。在萨特看来,这注定了爱情的失败,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控制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尽管这正是我们在恋爱关系中期望的;以一种特定的心爱的方式看待我们。爱就是试图控制物化的走向。

漠视他人也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完全冷漠,我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他人。对他人漠不关心在本质上也是矛盾的,因为在试图否认他人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否认了自我的存在。更糟糕的是,当我们用仇恨作为回应,以为这样就能控制他人的目光时,我们只会把更多的负面情绪推向世界。此外,仇恨在本质上也是矛盾的,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方的意义,才能去恨他。因此,在萨特看来,我们似乎无法获胜:我们总是注定要与他人发生冲突。

让-保罗·萨特照片,Gisèle Freund 拍摄,1968 年,Britannica 提供。

虽然萨特的观点看似非常悲观,而且最终是愤世嫉俗的,但其中也有一些重要的乐观元素。事实上,所有人都是真正的主体,这意味着我们都是平等的。一个主体要想获得尊重,必须来自另一个主体;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自由,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获得自由。

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信条是:我们是彻底自由的。这也是萨特“自欺”这一关键概念的根源,而 “自欺”恰恰就是否认这一点;同样,当我们否认他人的自由时,我们也是在否认自己的自由。然而,问题在于,我们永远无法与他人达成完全的主体间理解;自然,我们也永远无法进入他人的意识。

例如,这就是我们总是害怕被他人误解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在与某些人的交往中减轻这种恐惧,比如亲密的朋友和重要的人,但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的理解。我们试图控制他人的眼神或想法,但却无法完全控制,因此人类世界似乎是一个不断冲突的循环,我们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55 年,Delo。

有希望摆脱这种循环吗?也许没有,但至少思考我们彼此间的关系能让我们进步,尽管进步的程度不得而知。这是一个巨大悖论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萨特说我们 “注定要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固定的本性,因此“存在先于本质”。

我们无法离开他人而生存,这不仅是出于显而易见的生存原因,还因为我们只有被另一个主体完全承认为主体,即使我们在将他人客体化时不断拒绝他人的主体身份。换句话说,我们否定他人的彻底自由和主体性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这样做的同时,我们也否定了自己。因此,在这种存在主义思想中,也存在着对每个人之间平等现实的论证。

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曾说过:“他者的范畴就像意识本身一样原始”。有没有办法摆脱他者化?如果我们不能停止他者化,还能克服歧视吗?我们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吗?这些当然仍然是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讨论话题,这也凸显了继续重温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文章末尾,小编要再次提醒一下,别忘了给我们的邮箱(silu_philosophy@163.com)发送征集贴哦!更多关于马丁·库谢版《禁闭》的信息,我们也会在之后同步剧场一起给大家带来,还有多场线下活动,风里雨里,思庐等你!

文章采编&撰写:王抗

排版:初尧

审核:王抗






觉得此篇好文有启发,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在主义:为什么说他人即地狱
萨特的存在主义爱情观
【西方思想家】萨特:说得漂亮,做得太少
他人即地狱
坤鹏论:他人就是地狱
为什么自由也是不自由?笛卡尔胡塞尔和萨特对自由的不同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