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字里中国:从汉字看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现代中国社会的行政区划非常清楚,国家之下依次是省、市、县、镇(乡)、村等,这些名称大都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表示行政区划名称的这些用字最初表示什么意思? 其字形之中包含哪些文化密码?

本文从古文字入手,通过分析古代中国行政区划名称的典型用字“”“”“”“”“”“”“”“”“”“”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变化,让读者对这些行政区划名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大致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行政区划特点及变化。

一 邦国封地

从古至今,植树都是泽被后世的好事,今天多从环保考虑,而古代,除了环保之外,植树还有划定疆界的作用呢!甲骨文“邦”字作“

”,像在田上植树之形,表示以植树作为划定疆界的标志。古代诸侯国称作“邦”,“邦”是“疆界内的封地”,后来又增加表示人群聚居地方的“邑”(简化为右“阝”)构件。这种以植树定疆界的习俗也流传到了今天。现代农村,不同村庄的土地往往以成行的树木或沟渠为界限。除此之外,这种习俗在其他汉字上也有反映。比如“封”字,本义就是划定疆界,它的甲骨文字形作“
”,像在土堆上植树之形,表示“堆土植树为界”,到西周时金文增加手形作“
”。

“国”的甲骨文字形作“

”,由“戈”和“囗”两个构件组成,“囗”表示一定的疆域,“戈”是武器,整个字形表示用武器守卫的疆域。后来,为了突出疆域特点,又在外边增加了一个“囗”构件,作“國”,简化为“国”。“国”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作“王、侯的封地”或“都城”,前者如“齐国”“鲁国”“诸侯国”,后者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现代汉语中,国的意思是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治实体。

“家”的甲骨文字形作“

”或“
”,像房屋内有猪之形,以房屋和猪表示拥有一定的私有财产的血缘团体,即“家庭”。在中国古代,“国”指诸侯统治的地方和疆域,“家”指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和疆域。后来两者通称成为“国家”,现代汉语中的“国家”一词主要指“国”。“国家”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定义。在古希腊,国家是指城邦的意思。现代国家,一般包括三要素,即人口(居民),领土(疆域),主权(权力)。而“家”在现代主要指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二 区划层级

“州”字甲骨文作“

”或“
”,像在宽阔的川流中有一块土地之形,表示水中可供居住的高地,也就是小岛。据史料记载,尧时华夏大地曾经历过洪水时期,当时“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华夏大地淹没在洪水之中,只有高大的山峰能露出水面。大禹治水后,水位下降,逐渐露出越来越多的可供人居住的高地。后来大禹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这就是九州,从此,华夏大地又被称为“九州”或“神州”。后来,表示水中高地的“州”字又增加“水”旁作“洲”。目前我们说地球上有七大洲的“洲”仍是水中可供居住的高地的意思;而“州”则主要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现代地名中带“州”字的地名主要来源于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如“杭州”“广州”“徐州”。

“县”的金文字形作“

”,像人头被绳索系住悬挂在树上之形。本义就是“悬挂”,读作“xuán”。“县”是如何成为行政区划单位呢?春秋时期,秦、晋、楚等强大的诸侯国,不断对弱小国家进行侵略、兼并,以扩大自己的疆域。他们为了壮大自己、削弱对手,往往采取“近交远攻”的策略,即与邻近国家交好,而对远方的国家施用武力。被兼并的远方诸侯国的领地,与他们原有的国土并不相互连接,像悬挂在远处一样,为了有利于对被兼并的边远地区的统治,他们把那些被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域。春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陆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政组织。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战国时期,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

“镇”字以“金”为部首,本义是“压物之器”,一般分有镇纸、镇席等。“镇”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魏晋以前古人一般席地而坐,大都是坐在草席上。王室贵胄有低矮的床榻,上面也要铺席,这些席就需要用镇来压住边角。有的床上置帷帐,帷帐四角也常用镇来压住。“镇”由“压物之器”引申为“安定,安抚”“压制,抑制”等意义。北魏时期,开始在重兵驻守的边塞地区设“镇”,后来,北边诸镇都改为州,唐代镇戍的权力减轻。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在自己的境内设镇,置镇使、镇将等,除管理和防御外,还向人民征收器甲粮饷,掌握地方实权。到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除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镇以外,都将镇使、镇将罢免,把他们的权力收归知县。宋以后,称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为镇。现代社会,“镇”主要指县下设置的基层行政单位。

用来祭祀土地神的土坛

“社”字甲骨文作“

”,像筑土为坛之形,本义就是土地神。因为土地十分广博,不可能每一处都去祭祀,于是筑一个土坛来代表土地神接受祭祀。造字时,就用土坛之形表示土地神。“社”由土地神引申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根据《礼记·祭法》记载:“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古代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乡民也要成群立社。根据《周礼》记载,“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意思是说,每二十五家要立有一个共同的社,显然,这些“社”都是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由于社坛周围要栽种上适宜的树木,后来为了突出“社”的这个特点及其神性,又增加了表义构件“示”和“木”,“社”字变作“

”,小篆字形又省去“木”构件变作“
”。“社”由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又引申为“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如:“社日”“社戏”“社火”。由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是群众参加的,因此“某些群众集体组织或国家机构”也称为“社”,如:“合作社”“公社”“结社”“报社”“通讯社”“出版社”“社员”。其中“公”“社”两字连用首先出现于《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这里的“公社”指的是以上公配祭的祭祀场所,也就是中国古代官家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

后来,意义为“中古欧洲自治城镇组织”的英文单词commune 用“公社”来翻译,于是“公社”一词有了自治城镇的意思,如: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阶段的社会组织,叫做原始公社;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政治经济合一的乡级组织,又叫“人民公社”(1958—1978)。

“乡”字甲骨文作“

”,中间是装有食物的食器,两边是面对食器而坐的人,表示两人面对面共同进餐。它表示的是“乡人共食”的意象,是“飨”字的最初写法;也指“跟自己共同饮食的氏族聚落”,因此也是“乡”的最初写法;还可以指共同饮食的氏族聚落中“乡老”(因代表一乡而得名)。进入阶级社会后,“乡老”成为“乡”的长官,后来称作“卿”。后来“乡”字引申为“基层行政区划名”,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又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

“ 鄙” 的甲骨文字形作“

”,上边的构件为“囗”,表示一定区域;下边的构件像仓廪之形。整个字表示仓廪所在之处,本义就是“郊野”。后又增加表示人群聚居地方的“邑”(即右“阝”)构件。“鄙”由“郊野”义引申指“边远的地方”,后来成为行政区划名称,根据《礼记·月令》“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一鄙大约包括五百家。

“村”字本作“邨”,由右“阝”和“屯”两个构件组成,其中右“阝”是“邑”的简化变形,表示人群聚居的地方;“屯”有聚集的意义特点。“邨”本义就是“聚落,村庄”的意思,后来写作“村”。“里”字由“田”“土”两个构件组成,本义就是“乡村庐舍”,后泛指“乡村居民聚落”,又指“城邑的庐里、街坊”,今称巷弄。根据《周礼》,大约二十五家为一里,设有里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话day549:说一下“共”字
细说汉字:有福同享——说“享”(亯)
“社稷”的“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源?
凉爽“秋”字,为何有“火”?原来与先人的这一习俗相关
【汉字大讲堂】会意,汉字世界里的默契合作(一)
说“社”与“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