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前难见身后事——节度使温韬盗唐陵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的节度使纷纷自封为王,对抗其中央政权来。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十分有作为的君主。他统治的年代由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而被称为“贞观盛世”。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正是他的那些当时对巩固中央政权极为有利的军士制度,却给唐末的君主惹来了大麻烦,就连自己的陵墓也被他亲手设置的节度使盗掘。唐太宗为了加强对各地的军事统治,便在边境设置九名藩镇,最高领导称节度使。
  这种制度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军事作用,藩镇军队较好的适应了中央王朝有效防御、开土拓边、宣扬天威的这种需求,不仅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即使面对西域正值强盛的吐蕃与大食也是节节胜利。但是,随着藩镇在战争中的不断胜利,藩镇的势力也在不断的扩张,以至于后来威胁到唐中央政权的统治。“安史之乱”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安史之乱”之后,各藩镇诸侯之间多年混战,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耀州节度使温韬就是这一时期的军阀之一。
  对于温韬这个人,历史上对于他记录最多的恐怕就是盗墓的事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编著的《新五代史》记载,温韬任长安节度使七年之间,在他所管辖内的唐朝陵墓全都为之所盗,陵墓里面的珍宝也全部被他据为己有。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温韬出生时有匪星殒落在嵯峨山。当时,有高人说此地要出生一个盗贼并将为害此地。这位高人的话在数十年后果然成真。
  温韬从小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并且年青时就曾做过盗贼。这可能为他后来的盗墓埋下了祸根吧。他是一个极其狡诈善变且善于钻营的人。温韬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基本上对一个朝代没有什么忠贞的观念。在他掌握了一些兵权之后,就开始频繁的更换主子了,以“日易其主”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投降史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谁的势力强大一些就依靠谁。这个人趁唐末五代天下大混乱之机,尽掘唐陵中的奇珍异宝,成为了历史上被人唾骂的罪恶的盗墓贼。
  
  唐朝中前期的经济十分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厚葬之风尤为兴盛。这些帝王不甘心大好河山从自己的手中溜走,就是死后也继续做着皇帝梦。于是,他们纷纷修建豪华的陵墓以使死后仍能享受生前的繁荣。但是,他们没想到,这些奢华的皇陵不但没能使他们安然的长眠地下,还给他们的遗体带来了灾难。
  从干县到蒲城的崇山峻岭上,坐落着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哀帝李柷的“温陵”之外的唐朝所有19个皇帝的陵墓。这些陵墓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皇家气派。然而,这号称关中十八陵的壮观陵墓,除了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外,其他每一座皇陵都被温韬所盗。
   温韬所盗的众多陵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了。这位伟大的君王若能看到后来他的陵墓竟然被自己亲手设置的节度使所毁坏,恐怕会后悔莫及的。
  唐太宗的昭陵也是温韬盗墓中遇到的最为坚固、最为难盗的唐朝皇陵。
  昭陵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受唐太宗之命精心设计的,坐落于咸阳城西北的烟霞乡九山上。据史料记载,昭陵依山建筑,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陵园面积2万公顷,周长60公里。在昭陵的周围有陪葬墓180余座,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房玄龄、尉迟敬德、长乐公主等墓。昭陵的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座西向东,也不同于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
  昭陵玄宫在山腰穿凿南麓建筑而成,所处地势十分险要。陵墓架设栈道,只有这些栈道与外界相通。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之后,这些栈道并没有拆除。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命令在栈道附近建造房舍,并拨了许多宫女前去居住,像文德皇后生前的生活一样。直到唐太宗死后,埋葬完毕才把栈道拆除,从此陵墓便于外界隔离开来。玄宫规模十分宏大,深75丈,石门五道,中间墓室为正寝,是停放唐太宗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匣子,里面装着稀有的殉葬品。从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 用三干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十分坚固结实。 
  
  温韬对昭陵的盗取确实花了不少功夫。他带领着部队来到昭陵之后,并没有让军士进行盲目的挖掘。因为他知道,这样一个宏伟的陵墓,防盗措施也必然会十分复杂。因昭陵是依山而建,所以不可能把整个山都挖开。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再对昭陵下手。
  然而,当温韬带领着部队对整个陵墓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之后,不禁泛起了难。因为整个山都是有巨大的岩石组成,要撬开这些坚硬的岩石到达陵墓的内部是十分不切合实际的。而且地宫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又有很多悬崖峭壁,这就给大规模开凿山石盗取陵墓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正当温韬在山下驻营中,徘徊踱步与手下的将士商议之时,一个想法突然从他的脑子里蹦了出来。他想,既然山体全由大石组成,无法开凿,那么就肯定有一个墓道直通墓室的内部。否则,当初也无法把陪葬品及棺椁运进去。在前几天的考察中并没有见到山体的石壁有什么异常,肯定是由于墓道被封锁的极为严密,又做了伪装的原因。
  于是,温韬马上派部下带着人上山去认真勘察。但是,陵墓墓道的寻找并不顺利,军士们几乎把眼睛都贴在地上了,也没看出什么不同来。几路人马就这样连续的找了好几天仍旧是一无所获。
  这时,天又下起雨来,温韬只好暂时收兵,待天晴之后再作打算。他没想到,正是这场雨给他的盗墓带来了希望。
  “大人,山坡上有一处茂密的树林不知为什么都倒下了,难道这么点雨还能把树冲倒不成?”军士一脸狐疑的向温韬禀报。
  “哦,竟有此事?”温韬也十分纳闷。他在营帐中来回徘徊着,不断的思考着这个问题。忽然一个想法闪了出来,会不会是墓道的洞口就隐藏在那片密林之中,由于雨水的浇灌,墓道塌陷导致树木都倒了呢?温韬顾不得风吹雨淋,带领着军士上山去了。
  果真一切如他所料,塌陷的地方真的出现了一个大洞,而且这个洞有明显的开凿痕迹。他等不及雨停,就命令军士向下开掘。挖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洞口逐渐宽敞了起来,里面也更为规则。继续向里面前进,又遇到了五道厚重的石门。温韬并没有怎么费劲就把这些石门打开了。他命令点亮火把,当火把燃起的那一瞬,展现在温韬眼前的景象把他深深震撼了。
  温韬想,这真不愧是一代圣君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啊!死后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也应该知足了!只见墓室里面到处都是金银珍宝,数不胜数,有的珍宝可能因为堆不下了,就胡乱的放在了地上。他举着火把一阵冷笑。他笑唐太宗生前如此荣耀,死后这些财宝还不是都归自己所有?
  他又走进内室去查看,只见石桌上摆有钟繇、王羲之的笔墨,字迹如新,就好像刚刚写完一样。他命令手下的士兵对陵墓内的所有珍宝进行劫掠。由于名贵的珍宝太多,以至于士兵们都把那些普通的金银不当回事了。在士兵搬运珍宝的同时,温韬也没闲着。他把目光定在了唐太宗的棺椁上。他认为最为珍贵的宝物一定随着唐太宗一起贴身下葬。于是,他便命令军士把棺椁打开。棺椁打开之后,确实没有让温韬失望,他在里面找到了极为珍贵的王羲之《兰亭序》手迹。
  对于昭陵的盗取,可以说是温韬盗墓生涯中最成功,最辉煌的一次。据说,当时温韬盗出的宝物用车拉马驮,动用了他手下的几千士兵拉了一个月才拉完。
  
  但是,温韬在盗得了唐昭陵的大批珍宝之后并没有就此罢手。过了不久,胜利的喜悦衰退之后,他又把目光盯上了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唐乾陵。
  温韬是一个性格上常常自我矛盾的一个人。比如,他胆大包天敢盗唐皇陵,却又信奉鬼神之说。
  从他胆大包天上来说,虽然当时的社会比较混乱,但是对盗墓者的惩戒还是十分严格的。在那时,偷坟掘墓是不赦的大罪。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盗墓,实在是有些胆量的。从他信奉鬼神来说,温韬盗乾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温韬带领着军队到达乾陵后,正准备命令士兵挖掘女帝武则天的乾陵时,忽然天上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温韬无奈,盗墓只好暂停了下来。
  众士兵从来没见过如此恶劣的天气,都纷纷小声的议论开来。
  “这雨、这雷好大啊,我长这么大都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坏天气!” 
  “是啊,别说是你,就是我,几十年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哎,你们说会不会是盗墓触动了陵墓中的灵魂,才显灵下雨的,要不然雨怎么能下这么大呢?”
  这个士兵的想法立即引起了其他士兵的共鸣,他们都害怕起来,以为是上天借下雨来警告他们。
  众士兵虽然议论的声音很小,还是被温韬听到了。他拔出剑就刺死了刚才第一个这样说的士兵,“大胆,竟敢妖言惑众,乱我军心!”随着那个士兵的倒下,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
  温韬盗墓众多,哪里会相信那样的话。他在以前的盗墓时也遇到过刮风下雨的事,在盗取唐太宗的昭陵时不也曾经下过雨嘛。那场雨不但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反而帮他找到了陵墓的入口。于是,他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等着雨停后继续开工。
  那场雨虽然很大,但下了没多长时间就停了。温韬又下命令让士兵们挖掘陵墓。没想到,他的命令刚一发出,又有狂风大作了起来,接着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比上一次的雨更加凶猛。温韬也不禁为这样的稀奇事震惊了。
  “大人,会不会真是有鬼神庇护乾陵?”温韬的部下早就害怕了,见他稍有迟疑之色,就赶忙劝道。他们生怕上天的怪罪会殃及自己。
  温韬听了也害怕了起来,他赶忙带领着部队回去了,从此再也不敢动盗乾陵的心思了。
  
  温韬作恶多端,因盗墓而臭名昭著。他虽然得到了陵墓中的诸多奇珍异宝,却也因此而命丧黄泉。《五代史•温韬传》记载,由于温韬盗掘帝陵,天下百姓都十分痛恨他,再加上他反复投降,百姓就对他更加恨之入骨了。温韬向后唐投降之后,为了得到后唐皇帝的欢心,用盗墓所得的宝物贿赂后唐的掌权者,就连后唐庄宗的刘皇后也被他贿赂过。然而,他的这些宝物并没有留住他的性命,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大臣郭崇向后唐庄宗禀报说,温韬这个人是个臭名昭著的盗墓贼啊,盗取了我大唐多位皇帝的陵墓,实在是罪不可赦。但是庄宗碍于刘皇后情面,暂且留下了温韬的性命。后唐明宗继位后,终于将这个唐陵大盗“赐死”在他的家里。 
  其实,温韬被后唐明宗赐死并不偶然。他盗陵的臭名,善变的个性注定为统治者不喜。虽然他有大批的宝藏来上下打点,甚至连后唐庄宗的皇后刘玉娘都能贿赂,但最终难逃一死。在统治者的眼里,温韬是一个太反复无常的人。既然温韬能够多次背信弃义,背叛主子,就还有背叛现任统治者的可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养虎为患,处死他是最好的选择。现任统治者也要考虑他以后的陵墓安全,留着这样的盗墓贼,岂不是为自己的陵墓埋下隐患?并且,后唐庄宗时期,天下形式初定,温韬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一点利用价值了。 
  温韬盗墓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不但不在乎自己背上盗墓的骂名,而且还唯恐天下不知。他把所盗陵墓的众多珍宝都编成名册,其胆量之大令天下所有盗墓者望尘莫及。
  温韬的盗墓甚至对后世的陵墓制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太祖郭威对温韬盗取唐朝十八位帝王的陵墓深有感叹,并因此对他自己的身后之事多次强调“瓦棺纸衣”的薄葬原则。
  盗墓分析:
  从温韬的盗墓经验来说,是十分丰富的。因为每次盗取陵墓他都亲自主持,所以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他在盗取极为坚固的唐昭陵时,就懂得寻找墓道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来接近陵墓内部。
  从温韬的盗墓目的上来看,他似乎与西汉广川王刘去疾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首先,温韬盗墓并不是为了什么军饷缺乏、扩充军队,他盗墓很可能只是处于一种对神秘事物的猎奇心理。这也是心理变态的一种反映,只有不断的盗墓才能满足自己膨胀的猎奇欲望。这从他盗完昭陵后又打乾陵的主意就可以看出。他从唐昭陵中盗取的珍宝已经够他风光无限的享用一辈子了,可是他仍不满足。这并不是财宝的利益在驱使他,而是猎奇欲望在驱使他。
  在盗墓之后,温韬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大凡盗过墓的人,都会把所盗的的奇珍异宝收藏起来,尽量不让外人知道。而温韬却反其道而行之,向社会大肆宣扬他的盗墓成果,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是盗墓贼,竟然把所盗宝藏集结成册。这本手册不正给他的盗墓行为留下口实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则天陵墓为何免于被盗?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王羲之真迹《兰亭集序》重现人间,背后竟然是盗墓贼的功与过
《中国盗墓史》盗墓祖师爷温韬盗掘唐十八陵
史上最牛的三大盗墓贼,一个为鞭尸,一个为军需,一个毁千古名画
史上最疯狂盗墓贼,几乎挖遍唐朝皇陵,却为何不敢动武则天的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