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腹泻(Ⅰ)轮状病毒性肠炎

        秋冬季节小儿腹泻常发,尤其以轮状病毒感染而致肠炎腹泻者多见,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许多家长不太了解,今日在这里简单叙述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

       轮状病毒曾经使用过很多名称,文献上出现的环状病毒、双病毒、呼肠弧病毒样因子、人婴儿胃肠炎病毒、腹泻病毒等借指轮状病毒,是一类人畜共患的病毒,比如牛犊、猪、绵羊、马、兔子、鹿、猿猴、火鸡、狗、叉角羚、旋角羚、直角大羚羊、黑斑羚、阿拉伯大羚羊、汤善森羚羊、小鼠、鹌鹑、鸡、棕熊、豚鼠、山羊、鸭子、鹅都是常见的宿主,都可以发病。临床上轮状病毒肠炎为6个月至2岁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常发于秋、冬季,春夏可散发。轮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和空肠,造成小肠粘膜损伤,使小肠对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少,造成肠道渗透压过高而形成腹泻,主要表现为泻水样便,5 ~ 10次/日,伴呕吐及发热,自然病程 7 ~ 10天。

       轮状病毒主要有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轮状病毒造成的小儿秋季腹泻起病较急,腹泻每日10余次,多者可以数十次,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酸臭味,可以有粘液便,但无血便,患儿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腹痛、呕吐,部分患儿还可以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40%—80%的患儿有脱水;B组轮状病毒引发成人肠胃炎,表现为水样腹泻,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发热者较少;C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动物,亦侵犯小儿,症状与A组相似,在我国感染儿童腹泻较为少见。本病属于中医“泄泻”、“腹泻”范畴。

        西医对此病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一般都是对症治疗,常用处方为:

        Ⅰ.病毒唑 (利巴韦林) 针剂 0.1 克×6 支。妈咪爱 1 克×10 袋。思密达 3 克×10 袋。口服补液盐 (ORS) 1 包×10 袋。

       【用法】 病毒唑 (利巴韦林) 每日 10~15 毫升/ 千克, 分 2次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妈咪爱: 年龄 < 3 岁, 每次 1 袋, 2~3 次/ 日; 年龄 > 3 岁,每次 1 袋, 3~4 次/ 日。思密达: 年龄 < 1 岁, 每次 1/ 3 袋, 每日 3 次; 1~2 岁, 每次 1/ 2 袋, 每日 3 次; 2~3 岁, 每次 2/ 3 袋, 每日 3 次; 年龄 >3 岁, 每次 1 袋, 每日 3 次。将思密达溶于 50 毫升水中服用。口服补液盐: 最初 4 小时补充口服补液盐用量为, 年龄 < 4个月, 体重 < 5 千克, 其用量为 200~400 毫升; 4~11 个月, 体重 5~7.9 千克, 400~600 毫升; 12~23 个月, 体重 8~10.9 千克, 600~800 毫升; 2~4 岁, 体重 > 11 千克, 800~1200 毫升。如用体重计算, 一般用量 (毫升) = 体重 (千克) ×75 毫升,以后根据脱水情况再补充口服补液盐。

         Ⅱ.干扰素 (安福隆) 100 万单位×3 支。培菲康 1 克×10 袋。思密达 3 克×10 袋。口服补液盐 (ORS) 1 包×10 袋。

       【用法】 干扰素 (安福 隆): 年龄 < 2 岁, 每次 50 万单位,肌肉注射, 每日 1 次; 年龄 > 2 岁, 每次 100 万单位, 肌肉注射,每日 1 次。培菲康每次 1 克, 每日 3 次, 用温热的牛奶或凉开水冲服。思密达: 年龄 < 1 岁, 每次 1/ 3 袋, 每日 3 次; 1~2 岁, 每次 1/ 2 袋, 每日 3 次; 2~3 岁, 每次 2/ 3 袋, 每日 3 次; 年龄 >3 岁, 每次 1 袋, 每日 3 次。将思密达溶于 50 毫升水中服用。口服补液盐: 最初 4 小时补充口服补液盐用量为, 年龄 < 4个月, 体重 < 5 千克, 其用量为 200~400 毫升; 4~11 个月, 体重 5 ~ 7.9 千 克, 400 ~ 600 毫 升; 12 ~ 23 个 月, 体 重 8 ~10.9 千克,600~800 毫升; 2~4 岁, 体重 > 11 千克, 800~1200毫升。如用体重计算, 一般用量 (毫升) = 体重 (千克) ×75毫升, 以后根据脱水情况再补充口服补液盐。

       对于对于“泄泻”的论述颇为详实。历代医著都有论述,比如《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丹溪心法》、《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等都有明确记载。导致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脏腑虚损和暴受惊吓,病位在脾胃,发病机理主要是脾失健运,清阳不升,下陷作泻中医治疗重在辨证施治,故而临证治疗要先辨别证候,再确定治疗方案。比如对于舌质红、咽喉红赤、发热、大便糊状有粘液的湿热患者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葛根、黄芩、黄连等;对舌质淡、大便清稀风寒型者使用疏散风热的中药,如藿香、紫苏等;对于伤食后大便呈不消化状、酸臭味重的伤食性腹泻可以使用消食导滞的中药,如山楂、莱菔子、麦芽、陈皮、谷芽等;对于久泻不止、纳呆少食、舌淡、大便溏薄的脾虚型腹泻可以使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白术、茯苓、山药、太子参等;民间单方验方对于轮状病毒也有一定疗效,如地锦草、马蹄香等。

地锦草

马蹄香

        临床按照分型治疗方案如下:

        实热型突然高热、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呈黄、白水样便,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及腥臭味,舌质红,苔白,脉数。治疗当清热化湿止泻,处方:藿香9克,地榆9克,寒水石9克,丁香1克,伏龙肝9克,赤石脂9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湿热型大便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治疗当清肠解热,化湿止泻,处方:葛根15克,黄芩9克,黄连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高热、烦渴引饮者加石膏、寒水石、芦根;呕吐频繁者加半夏、竹茹、生姜汁;泛恶苔腻者加藿香、佩兰;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小便色赤而短者加六一散;热重泻频者加鸡苏散、马鞭草

       风寒型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治疗当疏散风寒,化湿和中,处方: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6克,紫苏10克,茯苓10克,半夏曲6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6克,苦桔梗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腹痛甚者加木香、砂仁;兼有食滞者加山楂、神曲、鸡内金;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车前子;大便质稀色淡、泡沫多者加防风炭

       伤食型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或欲呕吐,不欲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紫。治疗当运脾和胃,消食化滞,处方:山楂18克,神曲6克,半夏9克,茯苓9克,陈皮3克,连翘3克,莱菔子3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腹痛者加木香、槟榔;腹胀者加厚朴、枳实;呕吐者加藿香、生姜;苔黄脉数者加黄芩、黄连;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脾虚型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治疗当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处方:莲子肉10克(去心、去皮),薏苡仁12克,缩砂仁10克,桔梗10克,白扁豆15克,白茯苓10克,人参10克(去芦),炒甘草6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腹胀者加木香、乌药;久泻不止,夹杂积滞者加诃子、赤石脂;久泻不止,内无积滞者加煨益智仁、肉豆蔻、石榴皮;腹冷,舌淡者加炮姜;胃纳呆滞,舌苔黄腻者加藿香、苍术、陈皮、焦山楂

        脾肾阳虚型久泻不止,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淡。治疗当补脾温肾,固肠止泻,处方:人参10克,白术10克,炮干姜10克,炮黑附子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脱肛者加黄芪、升麻;久泻,滑脱不禁者加诃子、赤石脂、石榴皮

        气阴两伤型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和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屎,齿干唇红,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疗当健脾益气,酸甘敛阴,处方:人参10克,乌梅10克,木瓜10克,山药15克,莲子肉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频泻不止者加山楂炭、诃子、赤石脂;口渴引饮者加石斛、玉竹、天花粉、芦根;大便臭热者加黄连

       阴竭阳脱型暴泻不止,次频量多,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无津,脉象沉微。治疗当挽阴回阳,救逆固脱,处方: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附子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洞泻不止者加干姜、白术

        常用的处方还有(1)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6克,黄连6克,紫苏梗6克,生大黄3克,山楂3克,神曲3克,黄芩9克,川木通9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炒白术15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发热者加葛根、柴胡、荆芥各9克;呕吐者加陈皮3克、姜竹茹9克;烦哭腹痛者加广木香6克、厚朴6克。

       (2)秋泻汤:白术6克,乌梅6克,陈皮6克,茯苓9克,葛根9克,金银花9克,炒黄芩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伴呕吐者加法半夏5克、竹茹5克;伴流涕、咳嗽者加荆芥5克、桑叶5克;伴腹胀者加木香3克。

       (3)毒泻汤:芡实10克,赤石脂10克,地榆10克,茯苓10克,黄芩8克,藿香8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热重者加柴胡、淡竹叶;呕吐甚者加竹茹、半夏;无热恶寒脾阳虚者加炒白术、桂枝去黄芩。

       (4)苍术桔梗汤:苍术6克,白术6克,煨葛根6克,炒白扁豆6克,车前子6克(包),桔梗5克,鸡内金5克,陈皮5克,茯苓10克,怀山药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5)胃苓汤加减: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6)小儿止泻散: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焦山楂5克,白芍5克,乌梅5克,制成散剂,日3次,每次3—5克,温开水冲服。

      (7)七味白术散:人参7.5克,藿香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木香6克,葛根3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8)干姜饼灸神阙穴,每次2壮,每日一次。

     (9)推拿治疗:以滑石粉为介质,上肢只推左侧:清大肠、清脾经、清天河水各100~200次;推三关、退六腑、推七节骨各50~100次;揉中脘、神阙4分钟;揉长强2分钟;提拿足三里。发热者加推天柱骨100次;伤食者加揉鱼际100次。

    (10)扶脾止泻方:神曲7.5克,陈皮7.5克,莱菔子10克,半夏5克,白术7.5克,山楂10克,麦冬7.5克,茯苓7.5克,砂仁7.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11)健脾止泻方:藿香7.5克,木香2.5克,葛根10克,党参7.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桔梗5克,薏苡仁10克,砂仁7.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12)小儿止泻汤:白术10克,泽泻10克,建曲炭12克(包),车前子12克,防风3克,川朴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13)加味胃风汤:土炒当归6克,白术6克,川芎4克,白芍5克,人参3克,荷叶3克,茯苓7克,赤石脂8克,干姜2克,陈仓米30克,水煎煮,日一剂,早晚温服。

     (14)病毒腹泻汤:炙黄芪40克,炮姜15克,车前子15克,诃子10克,陈皮9克,石榴皮9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黄连3克,焦山楂炭9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发热者加苏叶10克;呕吐者加姜半夏8克。

       中成药常用:藿香正气口服液(风寒型)、参苓白术散、苍葛止泻灵、启脾丸、香桔丹、附子理中丸、葛根芩连微丸等。

       食疗:(1)山药薏苡仁茯苓粥:山药20克,薏苡仁15克,茯苓15克,粳米50克,文火煮粥,日一剂,分早中晚食用。

       (2)马齿苋车前饮:鲜马齿苋60克,车前草10克,水煎作茶,频服。

       (3)姜米粥:炮姜5克,糯米30克,煮粥,加盐或糖少许调味,日一剂,早晚食用。

       (4)山楂汤:山楂20克,水煎去渣取汁,再加少许淀粉,煮沸加白糖少许,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针灸:(1)天枢、阴陵泉、上巨虚。热甚配内庭;食滞配中脘。(2)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肝郁配太冲;肾虚配肾俞;腹胀配公孙。(3)耳穴: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选3~4穴毫针刺或王不留行籽压贴。

       脐疗:(1)丁香2克,吴茱萸30克,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克,醋调成糊状,敷贴在神阙穴上,日一次。(2)五倍子、干姜、吴茱萸、丁香、川椒、广木香各等分,研末,以酒调成糊状,敷贴于神阙穴上,日一换。

      足浴:鬼针草30克,水煎煮,去渣取汁,先熏后浴双足日2~4次,连用3—5日。

     灌肠:葛根5克,黄连5克,黄芩5克,马齿苋30克,木香6克,浓煎至100ml,每次10~30ml保留灌肠,日一剂。

     推拿:推脾经、大肠、七节骨、脊、脐、鱼尾、八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舒兰教授运用白术散治疗秋季腹泻经验
安东妈妈:对付轮状病毒的方法
117奇效良方急性肠炎3方
一种治疗小儿流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小儿腹泻验方琐集
『奇效良方』之四[消化道病方B] :疝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