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效教学讲座三之一(有效教学的预设与设计)

有效教学讲座三之一(有效教学的预设与设计)

1、恰当预设有效教学

原作者:西岗区新石路小学宫英海 张方  时间:2006-12-14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实际备课中总会出现两种极端;预设太多,课堂像是一场戏,一切竟在掌握中;或是一味追求动态生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到哪儿,一堂课下来,除了热闹学生所获甚微。为此在备课中如何做好恰当的预设,是我们探索有效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存在的问题。

    ⑴教案管理过于死板。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规范教学管理,有的学校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详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案设计成为繁复的劳动,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形式主义地抄写教案成风。个性化的、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没有孕育的空间。如,对我校的1-3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她们反映,教案抄写占用自己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抄写教案,又有这样几种情况:抄写购买的现成教案,抄写上年级教师的教案,摘抄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等。

   ⑵教案设计过于详尽。有位教师这样反映:“教案要书写清楚工整,要完整,教学目的、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反思;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学法、过渡语等。还要提前备课两天。”这样的教案设计连课堂上每一处的过渡语都要写上的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随机应变、灵活处理不知从何谈起?

   ⑶教学问题设计不恰当。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存在问题很多。普遍性的问题有如下两种:其一,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其二,设计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师如果不会降坡引路的话,导致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学生思维受到阻滞,永远无法向高层次迈进。

   ⑷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所提倡的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包括对学生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等方面。但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部分老师却没有考虑到学情。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与表现或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而忽略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1。2、采取的措施。

区《备课指导意见》提供的灵活多样的备课方式,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校根据教师的个人特长并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更不必苛求一本正经的教案书写,而是着重于借助学情分析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进行恰当预设”进行了探索。

  ⑴做好备前准备。

①做好三备。ⅰ“备课标”。本年段目标做到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ⅱ“备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各方面知识的联系,吃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及要掌握某种知识的关键点,真正做到对教材的了然于胸。ⅲ“备学生”。为避免教学中的盲目行为,进行学情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②我校在假期间布置老师学习年段课标,钻研教材、教参等,开学后未了解教师的掌握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问题。   

⑵教学方法具体。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①教师在备课时,应十分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准备和思考。对重难点,教师都要考虑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让学生学得有效、学得愉悦、学得主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变得活泼、轻松、更富艺术性。

②如: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是“联系生活体会文本所蕴含的道理”,教师设计了一组对话练习“我也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③教师在备课中预设了:ⅰ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ⅱ表达自己的同情心;ⅲ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情况;ⅳ对今后生活中的环保提出建议。

④由于预设的充分,课堂教师有效完成目标。

   ⑶探索课堂提问策略。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有讲究,高明的教师往往能通过课堂设问启发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从中展示并突出矛盾,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达到牵—发动全身的效果。备课中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设计好问题。

   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来。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向其他学科渗透,促进课堂的生成。如,三年级《荷花》一课,开课教师问:“你们见过荷花吗?说说你见过的荷花什么样的?”由于孩子们都见过,所以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②问题设计要能引起思考。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识冲突,可引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如:五年级《放弃射门》,默读思考后教师问:“你们认为福勒的做法对吗?”引发学生结合当前的实际进行讨论,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⑷创设适当情景。情景教学法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①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培增。备课中教师多想一想创设怎样的情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创设情景:“看到诸葛亮借来的箭,此时你就是鲁肃、周瑜、曹操会对他说什么?”

   ③课堂是生成的,备课不可能预设穷尽,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通过以上的有效尝试,教师“知文知人”,胸有全局,才能驾驭好课堂,发挥教学机智。

2、追寻有效教学预设

原作者:绍兴市镜湖小学 张海根  2006-12-19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也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艺术性地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但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

2.1、为生成而预设。

生成不是天外来客,就具体教学而言,“文本”是生成之“母”,“预设”是生成之“父”。追求生成的课堂教学不能脱离“文本”,也离不开“预设”。越是关注“生成”的课堂,就越要关注“预设”。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只能是日常教学的一个惊喜而已,如果固守于此,就为“生成”摇旗呐喊,这与“守株待兔”又有何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

⑴预设学生的“已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因此,我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教学古诗《示儿》前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⑵预设学生的“未知”。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又有哪些是有可能不知道的,“未知”的,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如何说?我又该如何引?不妨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的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到许多预约的精彩。也只有这样,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而不至于听之任之,甚至手足无措,方寸大乱。

2.2、为生动而预设。

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为生成服务,使生成显得生动?这是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亟待思考的问题。

⑴预设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文章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

②例如在教学课标本三年级《蜜蜂》一课时。正当同学们在讨论法布尔的结论时,一位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有疑问,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飞回来十七只,那还有三只去了哪儿,法布尔太粗心了,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他边说边眨巴着眼睛,似乎想让我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ⅰ沉思片刻,我决定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探究。我笑着说:“是啊,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他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你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

ⅱ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他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

ⅲ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我觉得他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到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他们回来了。”

ⅳ另一位学生也从课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

ⅴ一位学生用课外知识作了解释。“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应该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

ⅵ第五位学生辩论着。“老师,我觉得就像刚才所说的法布尔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还有三只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没有写出来。蜜蜂的本能他解释不了,他就说‘无法解释’。”学生进一步把重点转到了法布尔身上。

ⅶ“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个昆虫学家,专门研究蜜蜂,让更多的人了解蜜蜂!”学生竟谈起了自己的理想。

③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质疑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由于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的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这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适时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⑵预设文本的情感点。文本为作者创造,其中自然也就有着作者的情感。而这蕴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然也能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感受到,甚至形成共鸣。

①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关注文本的情感点,对文章的“动情点”要进行细致深入地挖掘,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感的迸发,面对这样的情感我们又应如何对待。

②例:《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教师问:“你们在生活中遭遇过怎样的离别?”这个问题得到了学生迅速而又积极的回应。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离别,有的同学还十分的动情,整个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老师面对同学的回答也进行了充分的预设,给予了恰当的点评,并自然地将学生的关注点牵引到了离别的品读。很显然,对于学生的情感,对于文本中极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情感点,老师要做充分的预设,自然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⑶预设迎接偶发事件的心态。随着新课改中学生参与活动机会的增加,学生质疑、反驳、争论能力的增强,许多新问题必然不断地生成,面对“生成”我们决不能消极地等待,而要欣喜地去迎接。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学生的发现,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意外”,并锻炼灵活应对的能力。

①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ⅰ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ⅱ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节奏也因此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就在全班学生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支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要泼水,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ⅲ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种自然资源,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傣族人民是爱水的民族,肯定会懂得水的珍贵。

②在这里,支老师以敏锐的教学机智及时发现这有益的动态资源,紧紧抓住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验领会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思考理解中,领悟了课文的人文内涵。

2.3、走出预设误区。

⑴预设不能太精细。以往,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往往是: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也就是说,对教学要有充分的预设。然后通过教师的贯彻落实,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知、能、情三个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现在看来,这种传统预设的实质是以认识的逻辑与思维来取代审美的规律,以归纳和演绎取代直觉与情感体验。为了使课的目标得以实现,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征服学生,还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操纵文本。这样精细的预设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使他们在课堂上既要服从教师,也要服从于教材,生成的空间自然就很小,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生成空间,因而它必须是精心的而不精细的。

⑵预设中要防止经验定势。习惯使我们常常把一些从实践中来的成功经验、好的方法总结成为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制胜法宝,时代变了、学生变了,而我们还往往抱着这样的法宝不舍得放手。这种经验定势,可能会使我们在预设中无视或者轻视生成,甚至会排斥生成,使我们在教学中做无用功。很多时候,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主见。表现在对课的设计上,往往走不出程序化、教条化,形式化的阴影,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是说,以往的经验,如果不能被合理化的运用,可能会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东西。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极大程度的绽放出灵感的火花、智慧的火花。教师和学生同样都需要生成的空间。

⑶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因而我们应站在“生成”的制高点来优化预设,使我们的预设具有高屋建翎的眼光,使预设成为学生生成与发展的“指南针”,而并非一个个“圈套”。

①预设得越充分,生成的就越精彩。因为我们在备课时,准备得越充分,设计得越到位,考虑得越全面,就越容易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②教师的预设是为了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3、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

原作者:沈海军  时间:2006-5-24    

 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在寻找、积累和建构自己的有效教学的经验,力求“低投入,高产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长进、发展。最近参加了扬州市“二分明月”阅读教学优质课活动,就听的8节课从教学内容和设计看,笔者认为当前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几个“点”来优化教学。

    3.1、把握本文的基点。

⑴各篇课文的基点各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虽说“一千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变成“孙悟空”。

⑵准确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比如《印度洋上的生死夜》所要表达的是要求人们对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公民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月光启蒙》所要把握的是作者对母亲的爱的感激和怀念。

3.2、找准课堂切入点。

⑴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

⑵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掏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

⑶比如有位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紧紧抓住“感动”一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动老天鹅,感动天鹅群,感动老人,最后感动读者,感动所有的人,让人们懂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天鹅的顽强和团结精神。

3.3、捕捉情感兴奋点。

⑴有效的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 

⑵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⑶吕老师的一节《月光启蒙》,使“语文课堂展现出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力”,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凄美的音乐,滚动的字幕,感人的故事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课堂,勾起了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点燃了学生情感火花。课堂成了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殿堂。

3.4、创设思维生成点。

⑴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

⑵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

⑶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试试写写菲格雷总统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讲稿。一是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了训练,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4、设计好教学活动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原作者:连美  日期:2007-02-04

堂课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要而要设计好教学活动目标,必须了解课堂活动的要素:明确的教学目标,语言技能,或者是语言知识,材料的选择及难易度,活动的步骤,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层次和活动变化的多样形式,活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的手段。以下是我根据课堂活动的要素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目标的。

4.1、教学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⑴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①做到完成每一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②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⑵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宏观微观层次分明。宏观上要把握整体教学目标,微观上要做到目标清晰、具体、细化。②要注重三维目标的制订,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同步发展,而且在认知与情感上还要得到和谐发展。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⑶例如,视频中有位教师在新授圣诞节词汇时教学目标混乱,到底是学习有关圣诞节词汇还是节日词汇, 教学目标不明确。更改后的方案教学目标就明确多了。

4.2、导入的设计要明确、简洁。

⑴导入就是引入与该课的话题,活动要明确、简洁。

⑵教师不仅要组织课堂活动,还要组织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认知清楚,也就是教师的指令要准确、清晰。

4.3、掌握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实效性。

  ⑴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⑵不同阶段的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重要的是要真正掌握该教学方法,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⑶ 在教学活动中,我常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来完成该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让每个人参与到语言学习实践中。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4、巧设活动,把握活动层次(难易度),提高效率。

  ⑴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⑵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学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

⑶这样才能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视频中教师操练现在进行时时只采用师生问答形式,方法单一,学生参与不够,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实效性不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

4.5、积极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⑴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教师可以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不仅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⑵教师还要加快课堂节奏。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①课堂教学过程要充满变化,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②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③这要求英语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④争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⑶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想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新课程提出的挑战,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追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方法新颖、手段丰富、结构严谨、讲解精炼、时间紧凑,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备好课: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
语文教师如何来促进课堂生成
探索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探寻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预设与生成——外研版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策略--6166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